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八校期中试卷高三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老子说:“兵者不样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姐豆(古代盛肉食的器血,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2.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文景时期,多达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備者,且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总”。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C.主流治国理念变动.D.郡国并行体制完善3.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政权的合法性4.表1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5.唐太宗声明夷狄与中国人享有共同的天性,统治者的仁慈保护必须包括两者。为此,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项中,能够体现唐太宗这一“理念”的史实是()①东突厥归附后设羁糜府州②在西突厥设置北庭都护府③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和亲④遗使与吐蕃进行长庆会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方管理。以下材料反映的地方管理措施,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②“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③“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④①D.②①③④7.宋朝土地买卖“立契"的法定程序除填写契纸,须经官府验契纳税,称作“税契”。税契后只有经官府印押的红契,才是买主取得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此规定()8.明朝时期,郑和开拓了中国同南洋、印度洋、东非的贸易市场。在交易中,择定日期,对运去的中国丝织品、百货等商品,逐一议定价格,把价格列入书面合同,双方保存,再不悔改。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9.雍正即位后将太子人选写为密诏,当众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写一份内容相同的密诏自己收藏,临终前,以两份密诏所书太子之名宣示而传位。之后乾隆发布谕旨称“总之,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交者。"清朝秘密立储制度的确立()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管理10.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说明():“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知古今之人不能作。今之经义始于宋黑宁中王安石所立之法……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这表明他()B.批判八股取士.C.否定君主专制12.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这揭示了()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13.“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术14.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城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依条约保护"。这一历史事件表明()15.20世纪初,立宪派批评革俞派的“排满”主张,认为中国“乃合汉满蒙回藏苗而共同所有之中国也”,各民族人民“皆中国国民”。满族当然也是中国人。孙中山回应:“革命的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由此可见,孙中山()16.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学生运动倏然一变而倾向于社会主义。”该材料主要反映出作者认为()强要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7.从1913年到1921年,北洋政府颁布了70余项经济法规和行业性章则条例。……但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政局更迭频繁,许多政府奖励条例都因“财政部筹款为难”,最后不了了之,部分立法甚至沦为各派势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工具。材料旨在强调()B.推动了中国经济法制的近代化实18.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表2为日本设立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银”)分行城市表。“联银"从事普及“联银券”,要求群众手中的法币必须兑换价值极低的“联银券”等伪钞。日本设立“联银”的目的在于()日根据地经济20.1946年11月《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该条约具体内容多达数十项条款,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1)缔约双方国民在彼方领土内居住、旅行、经商、金融、科学、教育、宗教及慈普事业、置购动产、进出口关税等方面,彼此享有国民待遇:(2)缔约双方在进口关税,采矿。内河及沿海行船与通商、购置不动产方面,彼此享有最惠国待遇。以下四个选项中对该条约点评准确的是()面优惠的不平等的条约惠21.1956年7月,陈云在全国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指出:“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业务部门的普遍缺点是……作出来的决议往往带有片面性”,“我们要把资本家请来当‘反对派’,请来给我们唱‘对台戏’,专门同我们‘抬杠’,越‘抬杠’,工作就可能做得越好。”这一主张()22.据新华杜报道,2021年1月14日,“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我国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发行)一元钱上的标志性人物梁军在黑龙江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下图是梁军登上第三套人民币的场景,该场景反映了当时()B.“双百”方针对文人画的深刻影响23.1987年与改革前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120种减少到60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下降到17%,国家统配物资由259种减少到26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由此可知我国()革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与方式24.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其中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已恢复到2460万。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大关。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全国人口已达到4.1亿。……“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相当于固定和取消人头税,既刺激了人口生殖,又消除了隐匿人口不报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更为强化,对定居乃至流动人口的清查更加严密,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也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清政府重农政策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使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摘编自《清代的经济与社会》材料二长城是农牧业的分界线,康熙中后期,随着内地土地紧张,塞外遂成为北方各省百姓的重要去处。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49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88万,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管理,清廷在汉民聚居地建立厅、县等行政机构。和以往游牧风气影响中原不同,清代,农耕文化处于积极进取地位,随着“内地民人渐聚,汉文风气一开。”是时,蒙人“起用汉名”、“学习汉字文艺”已蔚然咸风。“蒙古游牧为主,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蒙古与内地逐渐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一体化趋势。——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北方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清末民初国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且选材多停留于经史文选等。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宋、元以来盛行的白话文学乃是文学的正宗,白话为文学之利器,也为教育普及之工具”。胡适还坚持要用白话来编写教科书,以利国语的传播和普及。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932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1936年颁行的课标“修正本”,将“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摘编自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诺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中国思想界起初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时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21世纪,全球化带来了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方面,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文化上的趋同化现象,它将模糊原有民族文化的身份和特征。本民族的文化越有活力,越是刚健、自信,就越能自由开放地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员。——摘编自胡虹附《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8分)27.(12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不可分,其内在的关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简表——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请你选取材料中的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CCABA6---10:DACCC11---15:BACAA16--20:CCCCD21--24:BDDC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3个小题。其中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1)原因:清初社会安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调整赋税政策,减少隐瞒人口的现象;大量荒地的开垦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和推广种植,缓解了人地矛盾;版图扩张和改土归流增加了不少新注籍的人口。(共10分,每点2分)(2)变化:中原人民大量迁入北方边疆地区;北方边疆的一些游牧区变为农牧业混合区。(每点2分,共4分)影响:政府建立与内地类似的行政区加强有效管辖;中原文化向北方地区传播,促进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惯的变化;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每点2分,共6分)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