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2023届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新世纪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分)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部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 D.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清代凡官员的奏本,需先送通政使司点验,再由内阁票拟后呈皇帝裁定。批本处和内阁照皇帝裁定的票签文字,用笔照录于奏本封面上,然后送六科发抄施行。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以密折取代奏本,规定密折无需经过内阁,直接送达御前批阅。据此可知,这种上奏制度的变迁()A.促使清廷公文日渐近代化 B.契合加强专制统治的需求

C.规范了中央机构运行机制 D.成为清廷政治衰落的诱因公元前4世纪,雅典法律规定,无根据地说一个人是杀人犯、打父母的人或扔下他的盾牌(逃跑)的人,都是不允许的;也不许讽刺任何在广场上做生意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否则要处500德拉克马的罚款。这说明,当时雅典()A.公民责任意识缺乏 B.职业歧视现象严重

C.重视规范个人行为 D.城邦制度衰颓显现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 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

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 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一做法()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主要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 B.御史台 C.枢密院 D.军机处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某条约签订后,“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这表明()A.法英俄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列强侵华过程中相互勾结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的法律,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的,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德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下列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颁布的法律文献,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②英国《权利法案》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如图美国权力运行机制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自由原则1840年4月,英国议会下院就是否对华宣战一事展开激烈辩论。执政党认为必须为保护贸易和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发动战争,反对党则坚决反对一场有伤道德的战争,最后英国下院以9票优势通过发动战争提案。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内阁发生更迭,原来的反对党上台组阁,却将鸦片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说明()A.资产阶级政党根本利益一致 B.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

C.英国责任内阁制已正式确立 D.英国议会改革的成效显著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十二铜表法》规定:若邻居的房屋有倾塌之危险,其邻人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以敦促房屋所有人及时修缮,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形成了完备体系 B.维护平民利益 C.实现了有法可依 D.保护私有财产据史料记载:“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罗马法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帝国为解决这个问题()A.将习惯法完善为成文法 B.将成文法调整为公民法

C.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将万民法上升为自然法公元3世纪时,罗马法系中看不出任何伦理道德色彩,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由法律独立地规制、调整。这表明()A.罗马公民的道德意识趋向淡薄 B.罗马法强调法律至上观念

C.罗马贵族不再垄断法律解释权 D.罗马法保障司法结果公正有学者认为,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几千年历史是黑暗的皇权专制的历史”“国民性需要改造”“个人解放”“民主科学”等“母题”已经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将其“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A.维新变法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B.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

C.辛亥革命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 D.新文化运动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共某次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该会议地点在()A.汉口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1931年通过的《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土地法草案》,提出了没收地主、富农全部土地,“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富农出租的土地,保留其自己经营的土地、商业和其他财产。这种调整()A.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实施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阿提卡遭入侵后,雅典人责怪伯里克利。伯里克利说,“你们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而你们表决赞成战争,也是在攻击自己”。远征西西里失败后,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这说明()A.伯里克利反思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雅典直接民主易产生多数人暴政

C.雅典民主缺乏群众决策约束机制 D.雅典对外军事行动由执政官负责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

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 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而开创的革命道路,概述“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并概括两次结合所体现的思想精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材料三:“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材料四:“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请回答:(1)公民大会的存在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五百人议事会遵循的政治运作方式哪些为近代西方所借鉴?(2)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3)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谈谈你对“最狭隘”“最充实”的理解。(4)材料三中“法”的职能与材料四中“法”的职能有何区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等材料二“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项正确。

“消除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

根据材料“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可知,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而非地方机构,排除C项;

行省制度的设立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材料体现的是加强对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管理而采取的特殊措施,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宣政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元朝宣政院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宣政院,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密折可以不经过内阁等中央机构直呈皇帝,体现了专制统治加强的需求,B项正确;

密折与公文近代化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

密折与中央机构运行机制之间无关,排除C项;

密折利于加强皇权,并非导致政治衰落,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的统治,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和意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的统治,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无根据地说一个人是杀人犯、打父母的人或扔下他的盾牌(逃跑)的人,都是不允许的”“不许讽刺任何在广场上做生意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否则要处500德拉克马的罚款”可以看出,雅典法律禁止造谣诽谤和职业歧视,体现了对公民个人行为的规范,故C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公民个人言行,而没有涉及公民对城邦的责任,故排除A;

法律虽然规定不允许职业歧视,但并不代表职业歧视现象严重,故排除B;

D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考生需要结合雅典民主的法治精神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秦朝的御史大夫既可以监察中央的官员,又可以监察地方的官员,选项表述不完整;

B.秦朝的御史大夫可以纠察百官,是君主专制的重要工具;

C.材料不是强调御史大夫承担日常的监督工作;

D.材料看不出御史大夫的权力比丞相还要重。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秦朝政治制度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独制”指的是分封制,地方诸侯有较强的独立性,是世袭的;“地方分权制”指的是郡县制,由中央任命,不再世袭,故C正确;

郡守与县令都由中央任免,故AB错误;

郡守不具有监察权,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郡县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郡县制的特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郡县制,郡县制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再世袭。

6.【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信息可判断,其作用即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A项;

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7.【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涉及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依据材料“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可以看出该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对立说法错误,应排除。

题干材料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自主性较低,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

D项明显与题干材料相悖,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宋代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任”、“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据题干材料所述,主管“王师北定”的应该属于军事方面,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

隋唐时在中央设三省,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故A项不符合题意;

御史台是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故B项不符合题意;

军机处是清雍正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关键信息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结合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宋朝的枢密院负责的军事。

9.【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发动了鸦片战争。因此材料中的“大势”主要是指工业文明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

A项是英国侵华的主要方式,不是当时的世界潮流,排除;

C项是当时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使得中国落伍于世界,排除;

D项是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影响,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的整体背景,结合该背景即可得出答案,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工业文明的发展。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同时注意把握鸦片战争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

A项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

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1.【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公民法,要求识记掌握重要史实。

【解答】

A.公元前5世纪中期,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已取代了过去的习惯法。

故A不符合史实。

B.古罗马在共和国时期出现了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从共和国时期到公元3世纪中期,罗马法都是公民法(罗马境内的公民的法律)。3世纪时,罗马帝国的《卡拉卡拉敕令》发表,规定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都适用罗马法,这就是万民法。故B正确。

C.自然法是另一个法律概念,与本题主旨无关,故排除C。

D.综上,可知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免,因此本题选A。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去理解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能力。难度不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权统帅军队并任命军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3.【答案】C【解析】①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1787年;②英国《权利法案》是1689年;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1875年;④德意志帝国宪法是1871年,故其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1689年3月,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本专题要准确理解英、美、法、德四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这些各具特色政治文献赖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作用,注意与古代、现代文明的链接,立足于各国的国情,考查分析比较,四国代议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特征;分析探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适当联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析不同特色及历史根源。

14.【答案】C【解析】材料政体反映的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结构,明显可以看出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这是分权制衡原则的体现,C正确;

ABD选项内容材料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在是否开战的问题上反对党持反对意见,但并不是真的反对战争,而是对执政党的反对。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反对党上台后依然扩大了战争规模,故而说明英国议会中的政党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A项正确;

君主立宪制完善的标志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排除B项;

材料阐明的是英国的政党制度,未涉及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识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C【解析】题干时间限定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三个改革家,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后期,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公民大会不会形同虚设。而且伯利克里采取很多办法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比如发放津贴,当公务员可以有补贴,所以失去政治热情,参政丧失民族信任,不符合那个年代史实,故ABD三项错误。

“用染成红色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反映的是必须参与政治,否则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以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话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征。

本题的重点是时间点,根据时间看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排除法解答即可。

17.【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注重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害,从而保护个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故D正确;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罗马法的阶段本质,C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可提起‘未来损害之诉’……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害”。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罗马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8.【答案】C【解析】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罗马法律发展完善的过程。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马法体系的了解。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

万民法的产生,使罗马私法出现两个不同体系。但是公民法和万民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实际上,经过一段时期的适用与完善,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而能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19.【答案】B【解析】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时期,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由法律独立地规制、调整,说明罗马帝国法制化程度较高,体现了法律之上,B正确;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罗马贵族的信息,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是否能够保障司法结果公正,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从选项入手,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就已经出现思想启蒙现象,五四运动将其扩大为一场社会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植根于思想启蒙的传承,B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的历史渊源,而非强调维新变法的作用和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C;

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缺乏理论创新的动力”,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已经建构”“五四新文化运动只是将其扩大化为一场社会运动”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从军事和组织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第一次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该会议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

A项是1927年8月召开的八七会议,排除;

C项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

D项是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时,以国共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此阶段的土地政策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性,1935年,由于华北事变发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且中央红军在12月到达陕北,故为抗日大局考虑,调整土地政策,对富农政策有所改变,A项正确;

这种政策调整没有使农民得到新的利益,并不能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排除B项;

全面抗战路线于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时间不符,排除C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逐步形成,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土地政策,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土地政策调整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土地政策,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3.【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雅典民主政治下,尽管是由民众集体作出的错误决策,但民众却只要求政治家去承担责任,而无法追究集体责任,这表明雅典民主缺乏群众决策约束机制,故C正确。

材料中的伯里克利是在为自己抗辩,而不是反思,故排除A。

材料强调的是错误决策的责任问题,而不是“多数人暴政”问题,故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雅典的军事行动的决策由公民大会作出,由十将军委员会执行,而不是执政官,故D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你们表决赞成战争,也是在攻击自己”“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4.【答案】B【解析】A.从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可以看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革命政权,当时的政权主要是反对国民党的通知,不是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材料中可以看出,后来还联系到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权基础,反对国民党政权,选项符合题干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