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PCR技术及应用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备课素材:PCR技术及应用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备课素材:PCR技术及应用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备课素材:PCR技术及应用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备课素材:PCR技术及应用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CR技术及应用一.PC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1.PCR原理①在80-100°C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解体,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②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③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现在使用的PCR仪实质上也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2.PCR技术的特点PCR技术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3.PCR反应的体系总体积为20uL、30uL或100uL等二、PCR的实验操作(一)设备及用具1、PCR仪实质上是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2、微量离心管一种薄壁塑料管,总容积为0.5mL3、微量移液器用于定量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不同规格的移液器配套使用不同大小的枪头。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一次性枪头都必须更换。(二)PCR的反应过程PCR扩增图解(三)PCR引物设计原则扩增扩增特异性扩增高效性引物PCR的首要任务就是引物设计。引物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PCR的结果。成功的PCR反应既要高效,又要特异性扩增产物。PCR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一个与感兴趣区域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个与感兴趣区域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设计的目的是在两个目标间取得平衡:扩增特异性和高效性。①退火温度要适宜一般引物的长度为15-23bp,常用的长度为18-21bp。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酶进行反应。过短特异性差。②引物自身及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引物3'端的碱基一般不用A,因为A在错误引发位点的引发效率相对比较高,而其它三种碱基的错误引发效率相对小一些。3'端防止连续三个C或G
引物的GC含量一般为45-5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碱基要随机分布,且引物自身和引物之间不能有连续4个碱基的互补。否则引物自身会折叠成发夹结构或二聚体,从而影响引物与模板的复性结合。
1、发夹结构(Hairpin)自身互补2、二聚体(Dimer)两个引物间互补③引物5'端可以修饰,3'端不可修饰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而3'端不可修饰,引物的5'端决定着PCR产物的长度,它对扩增特异性影响不大。因此,可以被修饰而不影响扩增的特异性。引物5'端修饰包括:加酶切位点,加标记荧光,引入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序列;引入启动子序列等。引物的延伸是从3'端开始的,不能进行任何修饰。在引物的5`端连接一对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这样便于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④引物长度要适宜⑤引物GC含量要适宜退火温度高,扩增特异性强;退火温度低,扩增效率高。如果引物碱基数较少,可以适当提高退火温度,这样可以使PCR的特异性增加;如果碱基数较多,那么可以适当减低退火温度,使DNA双链结合。一对引物的退火温度相差4℃~6℃不会影响PCR的产率,但是理想情况下一对引物的退火温度是一样的。双酶切优点:aabab使DNA片段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防止自连三.PCR应用1、反向PCR测定未知DNA区域当DNA的某些序列已知,而需要扩增已知序列两端的未知序列时,可采用反向PCR技术。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消化该DNA,随后使用DNA连接酶将获得的酶切产物环化,这样就获得了已知序列两侧携带有未知序列的环状DNA分子。以该已知序列为模板设计一对相反方向的特异性引物,该引物对已知序列反向,但对未知序列却是相向的,从而得以扩增出未知序列。2、PCR定点突变技术—重叠延伸PCR该技术要使用四条引物。其中引物2和3的突起处代表与模板链不能互补的突变位点,而这两条引物有部分碱基(包括突变位点)是可以互补的。因此,分别利用引物1和2,引物3和4进行PCR后,得到的DNA片段可以通过引物2和3互补的碱基杂交在一起,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就能成为一条完整的DNA片段。最后,用引物1和4进行扩增得到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通过测序可以检验定点突变是否成功。3、PCR定点突变技术—大引物PCR大引物PCR需要用到三条引物进行两轮PCR,这三条引物分别是突变上游引物、常规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该技术的流程如图所示。第一轮PCR利用突变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进行扩增,得到不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第二轮PCR利用第一轮扩增产物中的一条DNA链作为下游大引物,它与常规上游引物一起扩增得到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传统PCR结果分析对扩增后的DNA染色处理后凝胶电泳分离。DNA电泳是根据DNA分子大小来分离和识别DNA片段的技术。较小的DNA片段在凝胶中的移动相对容易,较大的DNA片段移动难。当电泳结束时,比较DNA样品所在的位置和一系列已知大小的DNA片段的位置,这些已知大小的片段称为DNA分子量标准样。缺点:只能作定性分析,不能准确定量。易造成污染出现假阳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4、(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rRT-PCR可以分两部分来看,其中r代表实时(real-time),主要是通过荧光PCR连续监测荧光信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信号强弱的变化,即时分析目的基因的初始量,该技术的发明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RT表示逆转录(reversetranscription)。在RT-PCR中,通过逆转录酶将RNA转化为cDNA,然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cDNA优点: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直接接证据。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5、巢式PCR先用一对引物(位于模板外侧)完成15~20个循环的扩增,将产物稀释后作为模板进行第二轮PCR,所用引物位于第一对引物的内侧。即巢式PCR共使用的两对引物,进行了两轮PCR。第二次扩增可以减少或排除第一次扩增中出现的非特异性产物,所以该操作可以提高PCR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极少量DNA模板的扩增。6、不对称PCR正常的PCR反应需要一对相对配置的引物同时扩增的两条模板链。如果只加入一条引物,那么将会只扩增一条模板链。像这种加入一条引物扩增的PCR反应叫不对称PCR,主要只扩增一条模板链。通常用于获得大量的单链模板。实际操作时,为了增加模板量,也可以加入一对引物,只是两条引物在浓度上应存在差异。可制备单链DNA片段用于序列分析或核酸杂交的探针。7、交错延伸PCR交错延伸(staggerextensionprocess,StEP)是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以两个以上相关的DNA片段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引物先在一个模板链上延伸,随之进行多轮变性、短暂复性的过程。在每一轮PCR循环中,之前延伸的小片段均会随机的与一个模板碱基互补配对继续延伸,由于模板的转换而实现不同模板间的重组,最终实现全长基因片段的获得。基本步骤为:1)变性模板链与引物结合2)短暂延伸形成小片段3)另一循环时,小片段与模板随机结合作为引物(templateswitching)并继续延伸4)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全长基因形成即最终得到新组合的基因例1、下图示PCR的原理和反应过程:(1)PCR技术的原理是。(2)图a表示,目的是。(3)PCR技术中引物的作用是,(4)解旋是通过实现的。(5)PCR的原料是。答案:双链DNA复制预变性让长链DNA充分变性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链;94℃高温4种脱氧核苷酸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_____________。在进行PCR时,已知相关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GCAATGCGTAGCCTCT—3',则下游引物的序列最合适的是。a.5'—ACAATATGTATAATCT—3’b.5'—TCATGAGCGCATAGTT—3'c.5'—GCAATGCGTGCATTGC—3’d.5'—AGAGGCTACGCATTGC—3'(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____的设定与引物有关,____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①变性温度②退火温度③延伸温度④变性时间⑤退火时间⑥延伸时间答案:基因组DNAb②例3、如果已知一小段DNA的序列,可采用PCR的方法,简捷地分析出已知序列两侧的序列,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以EcoRⅠ酶切为例)。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下表所列为已知的DNA序列和设计的一些PCR引物,步骤Ⅲ选用的PCR引物必须是______(从引物①②③④中选择,填编号)。(2)对PCR产物测序,经分析得到了片段F的完整序列。下列DNA单链序列中(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结果正确的是___。A.5′—AACTATGCG----AGCCCTT—3′B.5′—AATTCCATG----CTGAATT—3′C.5′—GCAATGCGT----TCGGGAA—3′D.5′—TTGATACGC----CGAGTAC—3′答案:②④B例4、人体内的t-PA蛋白蛋白能高效降解血栓,但大剂量使用会诱发颅内出血。如果将t-PA蛋白第84位的半胱氨酸换成丝氨酸,能显地能显著降低出血副作用。下图是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取t-PA改良基因的过程。(图中重叠延伸PCR过程中,引物a、b用来扩增含有突变位点的上游DNA序列,引物c、d用来扩增含突变位点的下游DNA序列)。请回答:(1)已知t-PA蛋白第84位半胱氨酸,相应的基因模板链(图中t-PA基因的上链)上的碱基序列是ACA,丝氨酸的密码子是UCU。重叠延伸PCR示意图中的黑点表示突变部位的碱基,引物b中该部位的碱基是,引物C该部位的碱基是。PCR中需要引物的原因是。(2)重叠延伸PCR中,PCR1和PCR2分别进行,产物混合后再进行PCR3。PCR1和PCR2需要分别进行的原因是。(3)构建重组质粒时,选用的限制酶是。重组质粒中的新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4)在加入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的受体细胞并非都是目的菌株,需选择呈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检测和鉴定,以选育出能生产改良t-PA蛋白的工程菌株。上述生产改良t-PA蛋白的技术属于工程。答案:GCDNA聚合酶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引物b和引物c可以互补配对,导致引物失效XmaⅠ和BglⅡ便于将导入质粒的大肠杆菌筛选出来白蛋白质例5、IKK激酶由IKKα、IKKβ、IKKγ三种亚基组成,该酶参与动物体内免疫细胞的分化。临床上发现某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儿IKKB基因编码区第1183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IKKBβ上第395位酪氨酸被组氨酸代替。为研究该患儿发病机制,研究人员应用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培育出SCID模型小鼠,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1)在图1获取突变基因过程中,需要以下3种引物:引物A:5'-CCCCAACCGGAAAGTGTCA-3'(下划线字母为突变碱基)引物B:5'-TAAGCTTCGAACATCCTA-3'(下划线部分为限制酶HindⅢ识别序列)引物C:5'-GTGAGCTCGCTGCCCCAA-3'(下划线部分为限制酶SacⅠ识别序列)则PCR1中使用的引物有________,PCR2中使用的引物有________和图中大引物的________(①/②)链。(2)在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引物和IKKB基因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等。PCR中尽可能提高退火温度以减少________。答案:引物A和引物C②引物BTaq聚合酶、4种脱氧核苷酸非目标基因的获得例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一把利刃,通常在l~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TaqMan探针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中一种常用探针(如图1),其5末端连接荧光基团(R),3末端连接淬灭剂(Q)。当探针完整时,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Q吸收而不发荧光。在PCR扩增过程中,当Taq酶遇到探针时会使探针水解而释放出游离的R和Q,R发出的荧光信号被相应仪器检测到,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数量完全同步(如图2)。请据图回答:(1)这种分子层面的荧光RT—PCR检测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都很高的特点,主要与试剂盒中的、有关。(2)新冠病毒(nCoV-2019)是冠状病毒大家庭中的新的一员,其碱基序列与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碱基序列有79.5%的相似性,与流感病毒碱基相似度也较高,但nCoV-2019有部分特有序列,那么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中引物、TaqMan探针中碱基序列的设计应主要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