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1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2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3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4页
某县工业集中区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GXHBS-2006-09-228@@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编制单位:@@壮族@@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902号编制时间:二○○六年十二月@@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说明依据2006年12月12日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评价单位对报告书组织修改,现完成《@@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修改内容说明如下:序号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进一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现状,补充大气环境质量的预测;已按专家要求补充近3年同期@@火电厂正常运营时@@县城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值,见P44-45;并以补充的监测值作为本底值重新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叠加预测,结果见P73。2报告书采用的数据应采用2005年的基础数据,应按2005年基础数据进行评价;社会经济概况已根据05年的最新资料进行更新,见P19-20;污染源分析已结合05年的最新情况重新进行了核算,并对相应的预测结果进行了修正,见4.1.3和4.1.5节,报告书还补充了对危险废物产生量的预测。3补充@@工业集中区(C区)与@@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已补充于9.1.4节内容中,见P118。4补充工业集中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已补充于9.1.6节内容中,见P1195补充公众参与部分的专家意见;已将@@市相关更部门专家对C区规划的意见整理,补充于8.5.3节,见P113-114。6建议在禁止入园项目中增加电镀行业。已增加,见P150。注:评审会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见文中相关下划线部分。行业类别:规划文件类别: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县人民政府评价单位:@@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法人代表:@@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分工表姓名职称环评岗位证编写内容签名@@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录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地址:PAGE11目录TOC\o"1-2"\h\z\u1总则 1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11.3评价依据 21.4评价范围 51.5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 51.6评价标准 61.7评价重点 81.8评价时段 91.9评价工程程序 92规划概述与分析 102.1工业集中区建设现状 102.2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况 113拟建区域的环境概况 153.1自然环境概况 153.2社会环境概况 193.3主要环境敏感点 203.4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203.5城区及C区现状饮用水源 223.6区域污染源概况 223.7规划区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224污染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 244.1污染源分析 244.2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30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5.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25.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45.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85.5景观文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516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 546.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46.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696.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736.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96.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906.6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947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977.1空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977.2水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1037.3生态环境承载力及人口规模控制 1058公众参与 1088.1公众参与工作目标 1088.2公众参与工作等级及其确定依据 1088.3核心公众群的确定 1088.4公众参与调查时间和主要方式 1098.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1098.6小结 1149规划的总体综合分析 1159.1规划方案与其它规划的关系及协调性分析 1159.2规划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1199.3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1249.4规划方案的环境可行性 12510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12710.1环境管理体系 12710.2环境管理 12710.3环境监测计划 13410.4跟踪评价 13711区域总体污染防治措施 13811.1合理布局 13811.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3811.3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3911.4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4011.5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4212区域清洁生产分析及入区门槛细则 14412.1区域清洁生产分析 14412.2入区项目准入条件及限制入区清单 14813困难与不确定性 15114结论和建议 15214.1评价结论 15214.2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5314.3评价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制约因素 15414.4环境影响预测 15514.5环境承载力分析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15614.6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15714.7公众参与 15814.8总结论 158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与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位置关系图2、C区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图3、环境敏感点分布图4、C区污染源分布示意图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6、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7、@@保护区规划图8、土地利用现状图9、@@城市总体规划图10、C区功能结构调整示意图附件:1、项目委托书2、@@市局关于评价标准的确认函3、@@县工业集中区(C区)用地说明4、@@县人民政府《关于局部调整@@县总体规划说明》5、@@县人民政府对C区现有冶炼厂处理安置的说明6、三一0水厂供水、用水情况的说明7、公众参与调查表8、第一次公众参与公告9、第二次公众参与公告@@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1总则1总则1.1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十五”以来,@@县围绕实现“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兴县、文化名县”四大战略目标奋力拼搏,在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发展农产品加工、资源型工业方面独具特色,工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露。为贯彻落实《@@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加快推进@@县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溶江镇、@@镇和县城城北三个地块约744公顷的土地上分别兴建溶江产业园(A区)、@@产业园(B区)、农民工返乡留城安居创业园(C区),组成@@工业集中区。考虑到@@工业集中区(C区)的区位、土地资源优势突出,交通、能源、通信、供水条件较齐全,可为工业区的启动建设提供充分的条件,按照滚动开发的模式以及@@县政府的工作安排,决定首先对C区进行开发建设。@@工业集中区(C区)坐落于@@县城西北部,位于规划的衡昆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分为C1、C2两个分区,总面积约3.84平方公里。其中,C1区南北长约3.5公里,东西宽约0.9公里,面积约2.56平方公里;C2区用地呈现北偏东—南偏西的条带状,面积约1.28平方公里。C区的性质定位为:近期以轻工产品加工、五金小商品加工为主,远期则以新型建材工业为主,发挥规模企业的带动效应。工业区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又能体现高科技、生态环保特点的生态型工业集中区为最终目标。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县工业集中区及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县人民政府经贸局委托@@环保科研所对《@@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我所对@@工业集中区(C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和环境质量监测,根据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评价目的和原则1.2.1评价目的⑴通过对@@工业集中区(C区)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弄清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⑵通过对总体规划的分析,准确、科学识别规划的环境影响因子。⑶研究规划影响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工业集中区(C区)发展规模、产业定位、功能布局及基础设施布局的合理性。⑷预测规划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和措施。⑸从环保角度评价总体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为管理部门决策和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2评价原则⑴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的实用性、针对性。⑵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工业集中区(C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⑷坚持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工业区环境保护一体化。⑸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满足当代经济发展需要,又要保留可持续发展空间。⑹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既要满足当前实际即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因素,使规划具有一定超前性。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环评工作。1.3评价依据1.3.1主要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8月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4年5月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11)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13)《@@壮族@@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15)环发[1998]089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7月。(16)农银发[1997]3号,中国农业银行、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和保证贷款安全的通知,1997年1月6日及其附件:《关于禁止和限制支持的乡镇工业污染控制的重点企业名录》。(17)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文件)。(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1.3.2技术规范依据(1)《环境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1993);(2)《环境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1993);(3)《环境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0-2003);(8)《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9)《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1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11)《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1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使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3.3(1)《@@工业集中区(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2006年8月);(2)《@@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3)《@@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4)《@@县工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县人民政府;(5)《@@县土地利用规划》,@@县人民政府;(6)《@@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申报材料),(7)@@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下达@@市2004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市计投字[2004]186号;(8)@@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市政[2000]23号;(9)《@@市、县环境保护第十个五年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报告汇编》,@@市环境保护局(2001年6月);(10)《@@市@@县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利凯环保有限公司,2002年3月。(11)@@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市环监复[2006]48号。(12)@@县人民政府经贸局关于开展@@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委托书。1.4评价范围(1)地表水地表水环境的评价范围为@@江。地表水的评价范围涵盖拟选排污口上游1km、下游10km(2)地下水规划区域可能受影响的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源地。(3)空气环境拟规划区域向上风向延伸2km,向下风向延伸3km,横向向两侧各延伸2(4)声环境拟规划区域以及周边200m范围区域、规划区域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各200m范围区域。(5)生态环境拟规划区域及可能受规划方案实施影响的周边区域。1.5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1.5.1环境保护目标⑴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保护目标为:确保@@工业集中区(C区)纳污水体@@江水质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⑵空气环境保护目标确保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⑶声环境保护目标=1\*GB3①评价区域内文教机关区、医院、居住区确保满足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2\*GB3②工业、商业混合区确保满足3类标准;=3\*GB3③交通干线两侧30~45m内满足4类标准。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周边农田不被占用和污染,保证土地的使用功能;保护规划区域及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受到破坏;保护规划区周边水域的水生生物及植被的完整性,使之形成自然的绿色隔离带。1.5.2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域水环境敏感目标为@@江、@@等水体;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是规划区域及周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林地、草地等。空气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为规划区域及周围文教卫生办公区、居住区等。评价区域具体的社会敏感点详见表3.3-1。1.6评价标准根据@@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如下标准:1.6.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区域环境噪声执行执行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3)@@江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本次评价主要涉及的各评价标准值见表1.6-1。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执行GB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纳污水体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建筑施工执行GB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3)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4)锅炉废气执行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标准;(5)农作物保护执行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6)工业固废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危废处置执行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7)窑炉执行GB9078-1996《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8)恶臭执行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本评价主要涉及的各排放标准值见表1.6-2。表1.6-1本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m3)1小时日平均年平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TSP—0.300.20SO20.500.150.06NO20.240.120.0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GB3838-2002(mg/L,pH值除外)pH值*SS≤DO≥CODcr≤BOD5≤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挥发酚≤总铜≤总锌≤6~930520460.051.00.0051.01.0总汞≤六价铬≤总镉≤总铅≤粪大肠菌群(个/L)——————————0.00010.050.0050.05100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dB(A)]时段昼间夜间居住区2类6050交通道路两侧4类7055*注:SS采用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表1.6-2污染物排放标准值标准名称烟尘或颗粒物(mg/m3)二氧化硫(mg/m3)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II时段二类区标准200900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mg/L,pH值除外)pH值SSCODcrBOD5氨氮6~9——100060025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pH值SSCODcrBOD5氨氮6~92060208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类昼间[dB(A)]夜间[dB(A)]6050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值》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间夜间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吊车、升降机等655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类别判断按该标准判断,拟建项目固废中灰渣、滤泥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7评价重点重点评价@@工业集中区(C区)建设期内及建成后,所产生和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评价区域及其周围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和生态等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从环境的角度分析@@工业集中区(C区)建设对@@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寻求可行的减少污染危害以及生产事故的风险的措施;提出环境污染的监控制度;并从项目准入条件、结构、规模和布局等方面提出@@工业集中区(C区)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从环境容量研究着手,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同时考虑项目性质、结构和规模,以及在@@工业集中区(C区)的布局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方案。1.8评价时段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0~2020年。1.9评价工程程序本次环境影响评工作程序见图1.9-1。@@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规划概述与分析2规划概述与分析2.1工业集中区建设现状@@工业集中区(C区)位于@@县县城规划区的北部,同时也是城北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1.1土地使用情况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性质,除已经建成的@@海螺集团水泥股份公司、@@大锰锰业股份公司等的工业用地外,尚有少量仓储用地、农村居民点、特殊用地,以及林地、果园、旱地和望天田。C1区和C2区土地利用情况见表2.2-2和表2.2-3。2.1.2对外交通与区域内部交通情况规划区北侧有衡阳—昆明高速公路穿过,C1区东南侧有湘桂铁路通过,距现行@@火车站1km;县城西环路从规划区南侧平行湘桂铁路由西南向东北通过,C2区东侧有322国道通过。2.1.3给水情况规划区东面@@城区现有自来水厂1座(见附图5),建于1979年,水源取自@@江故道,供水设计规模为2万m3/d,主要供应@@城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另外,原三一〇厂专用自来水厂(见附图5)有5000m3/d的供水能力,主要供给C区现有企业用水2.1.4规划区电力现状@@县电网通过道冠110kV变电站接入@@区主电网;县域内共有18座小水电站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5500kW,年可发电约0.42亿kW·h;另有隶属于@@市电网的@@@@火电厂1座,装机容量为25MW。电网分高压110kV、中压35kV和10kV、低压380V/220V向全县供电。县域内范围有35kV及以上变电站13座,其中有110kV道冠变电站1座,其余12座为35kV变电站。目前,向规划区供电的是城北35kV变电站。2.1.5规划区企业建设情况目前工业区已进驻的企业有@@海螺集团水泥股份公司、@@大锰锰业股份公司等企业,企业情况详见表2.1-1。规划区内沿海螺路两侧分布有@@县酒厂、罐头厂、兴资公司化肥仓库等企业及部分宿舍,这些企业现均以倒闭,大部分厂房质量较差,而位于C2区现有的两家冶炼厂,@@县人民政府拟在@@工业集中区(C区)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其进行搬迁处理。表2.1-1@@工业集中区C区进驻项目情况序号企业名称总投资(万元)产品名称年产值(万元)占地面积(亩)C区@@海螺水泥63000水泥熟料410001200@@锰业公司15000电解锰在建冶炼1510铁合金130040冶炼2500铁合金130040309胶合板厂500胶合板新欣中药200中药饮片在建云峰食品分厂100腐乳金三元复合肥100复合肥荣华塑料制品厂60塑料制品@@县酒厂50白酒2.2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况 2.2.1规划概况根据2006年8月@@工学院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工业集中区C区控制性性详细规划》,规划方案简况见表2.2-1,规划用地情况见表2.2-2和表2.2-3,C区总体规划布局图见附图2。表2.2-1@@工业集中区C区总体规划简况规划项目规划内容1、规划指导思想(l)在《@@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指导下,根据现状及自然条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三效益统一原则,建成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的工业集中区。(2)规划要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优化用地结构,综合部署各项建设。高标准、高起点建造具有工业、居住和仓储为主导功能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借鉴大环境要素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区内地形、山体,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生态环境。(4)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及市政公用设施网络系统,为分期开发建设创造条件。2、规划年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3、主要发展产业近期:以轻工产品加工、五金小商品加工为主。远期:以新型建材工业为主。4、发展目标开拓城区发展空间,加快新区建设,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配套,布局集中规模的工业用地和以拆迁安置、吸引农民工进城为主的居住用地,完善片区城市功能。5、规划范围C区具体范围包括两个部分,C1区和C2区,总用地面积3.84km2。C1区的范围为:北至规划衡昆高速公路,东临畔塘村——护城村公所一带,西至瓦窑头村——糖粉厂——铁路村一线,南达铁路分离式立交桥。用地为北偏西——南偏东的条带状用地,用地面积2.56km2。C2区的范围是:北至规划衡昆高速公路,东靠322国道,西至顾家村边缘,南达@@胶合板厂西侧,用地呈现北偏东—南偏西的条带状。用地面积1.28km2。6、发展规模建设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3.84km2,其中C1区用地面积2.56km2,C2区用地面积1.28km2;工业区用地构成见表2.2-2。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0.9万人,其中,居住组团居住0.4万人,C1区工业企业宿舍内容纳0.3万人,C2区工业企业宿舍内容纳0.2万人。7、总体布局工业区:总用地面积为260.70公顷,主要布置二类工业和一类工业。二类工业主要以建材工业、矿产品加工为主,一类工业主要以小五金产品加工为主。C1区的一类工业用地面积55.11公顷,二类工业用地面积123.53公顷;C2区的一类工业用地面积17.63公顷,二类工业用地面积64.43公顷。居住区:C1区集中布置一个居住组团,居住人口0.4万人,居住总用地面积8.56公顷。仓储区:用地总用地面积为8.19公顷,一处位于C1区西南部,靠近县城西环线和@@交汇处,用地面积3.35公顷;一处位于C2区的北部,靠近衡昆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用地面积4.84公顷。8、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特别是工业污染的防治,地质、洪水等灾害的防治,绿化系统建设,能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2)规划区内新建项目的选址、定点等,应认真贯彻《@@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严禁重污染项目的进入。所有污水、废水近期采用无能耗生物处理后排放,远期进入城市污水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3)加强河流溪流和沟渠等水系的保护,并培植多样性树种。(4)主干道沿线采用绿化隔离带工程措施。(5)规划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值作为空气质量保护目标。(6)规划区的水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9、给水规划规划区总用水量为4.50万t/d,主供水源有@@县城城西水厂和三〇一水厂,其中,C1区由城西水厂供应,C2区由三〇一水厂供应。10、排水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排放总量按给水总量的80%计,约为3.6万m3/d。工业污水经企业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后排至规划区污水管网。C1区北片污水近期经污水泵站提升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引至现状污水处理厂,远期改为接入城市污水主干管,与C2区污水汇合后,引至污水处理厂;C1区南片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排入城市污水系统,引至污水处理厂,所有污水经过处理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江。11、电力系统规划近期利用城北35kV变电站供电能力,由城北变电站提供10kV电源,建设1至3个10kV配电所。远期将旋窑110kV变电站直接供电,最大负荷为87416kW。12、交通规划根据现有的湘桂铁路、西环路,以及规划的衡阳~@@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322国道、新火车站的布局特点,采用格网式布局。交通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5米,次干道以及连接C1区和C2区的道路规划红线宽度24米,规划区支路道路红线宽度16米。13、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分@@滨水绿地、街头绿地、防护绿带三级。绿地总面积为31.34公顷。14、环卫设施规划完善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城市生产、生活垃圾集中运往垃圾场作无害化处理。规划区内布置6处公厕。

表2.2-2@@工业集中区C1区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现状用地面积(万m2)比例(%)规划用地面积(万m2)比例(%)1R居住用地3.951.548.563.342C公共设施用地000.450.183M一类工业用地0055.1121.52二类工业用地49.6219.37123.5348.234W仓储用地1.670.653.351.315T对外交通用地6.472.536.472.536S道路广场用地4.581.7932.9812.88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3.711.458G防护绿地20.578.0320.578.039D特殊用地1.380.541.380.5410E水域和其他用地167.8765.55--其中水域9.13.55--林地26.7310.44--园地40.9115.97--其它耕地82.032.02--村镇居住地9.133.56--合计城市建设用地256.11100.00=SUM(ABOVE)256.11100.00表2.2-3@@工业集中区C2区土地利用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现状用地面积(万m2)现状用地比例(%)规划用地面积(万m2)规划用地比例(%)1R居住用地00.0000.002C公共设施用地00.0000.003M一类工业用地00.0064.4350.51二类工业用地16.212.7017.6313.824W仓储用地00.004.843.795T对外交通用地3.222.525.524.336S道路广场用地00.0024.2819.03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000.00.008G防护绿地00.0010.878.529D特殊用地00.0000.0010E水域和其他用地108.1584.78--其中水域0.800.63--林地38.0529.83--园地48.3237.88--其它耕地20.9816.45--村镇居住地00.00--合计用地范围面积=SUM(ABOVE)127.57100.00127.57100.002.2.2规划概况分析@@工业集中区(C区)符合《@@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关于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各项指标要求及《@@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中区建成后,可缓解@@县工业用地紧张的矛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到@@投资,促进@@县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增强@@县经济发展的后劲。集中区建成后,投资商在园区内投资建厂,建厂后除少部份技术和管理人员外,大多数职工将从当地招收,扩大了@@县社会就业的机会。同时,集中区建设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工程,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同时项目还将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也将较大的改善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环境。目前园区内已建设的项目都存在一定的污染,但尚能被环境接受。如果项目在建设时不能按照园区定位功能对引进项目进行筛选,引进有污染的项目进入园区,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将直接损害周边居民和单位的利益,园区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园区在引进项目时应把好准入门槛,禁止重污染项目进驻园区。@@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拟建区域的环境概况3拟建区域的环境概况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 @@市地处@@壮族@@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座落在越城岭、海洋山、架桥岭及天平山等中低山夹持的岩溶盆地中,扼湘桂走廊南端,地理位置为北纬24°15′23″~26°23′30″、东经109°36′50″~110°29′30″间,区内与梧州、柳州相邻,区外与湘南、湘西、黔东、粤西地区靠近。@@县位于@@的东北部,地处东经110°14′~110°56′,北纬25°17′~25°55′之间。距@@市57km,东北接全州县,东南接灌阳县,西南接灵川县,西北临龙胜各族自治县。东西横距70km,南北纵距68km,全县面积2348km2。本工业集中区C区的规划范围包括两个部分,即C1区和C2区。其中,C1区的范围为:北至规划衡昆高速公路,东临畔塘村——护城村公所一带,西至瓦窑头村——糖粉厂——铁路村一线,南达铁路分离式立交桥。用地为北偏西——南偏东的条带状用地;C2区的范围为:北至规划衡昆高速公路,东靠322国道,西至顾家村边缘,南达@@胶合板厂西侧,用地呈现北偏东—南偏西的条带状。C1区南北长约3.5km,东西宽约0.9km,面积约2.56km2;C2面积约1.28km2。规划区东部紧邻高速公路出入口,南部有湘桂铁路、东部紧靠322国道,主干道接规划中的城市新火车站和县城的西环线,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3.1.2地形、地貌@@市位于南岭山系的西南,座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及天平山等海拔1000m以上山岭夹持的盆地中。地势低平,大致自北向南微倾斜,地面海拔140~160m。市区发育岩溶地貌和流水地貌两大系列,地貌类型复杂,形态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包括谷地、阶地、岗地和山麓冲洪积等)均有分布,以平原为主,占市区总面积的65%,其次为山地,占30%,丘陵占5%。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框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绝大部分属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分布广泛,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96%以上,并以岩溶峰林地貌为特色。@@县地处江南古陆西段东南缘,湘桂褶皱带的北部。地层分布广泛,由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占全县面积的90.5%。岩浆岩分布不多,种类单一,主要是加里东期酸性侵入岩,分属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三个岩体。区内受北西、南东方向构造挤压力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猫儿山背斜、@@复向斜、海洋山穹窿等褶皱构造和溶江、白石等区域性大断裂。@@县的地形多样而复杂,西北和东南为山地,山峦重叠,沟谷溪流纵横。西北部为越城岭山系,逐渐向西南倾斜。东南部是都庞岭的海洋山系,并逐渐向东北倾斜。形成两大山系之间的狭长谷地,称“湘桂走廊”,其间有土岭、石山、河谷平原。3.1.3气象气候@@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暖湿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917mm,降雨多集中在5~7月,约占全年降雨的47%;多年平均气温18.8℃,一月最冷,月均温7.9℃,七月最热,月均温28.3℃,历年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4.5℃;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6%,历年平均蒸发量1494mm,多平均风速2.5m/s,极大风速31.9m/s,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夏季盛行南风,冬季北风频繁,春秋两季为南北风交替季节,风向紊乱。@@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8℃,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是39℃和-4℃,一月为最冷月,月均温度6.6℃,七月为最热月,月均温度28.2℃。年降雨量1841.5mm,年均相对湿度79%,降雨集中在4~7月,旱季为9~12月,干湿季节明显。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风速2.55m/s,最大风速19m/s。秋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日照时数为1580.9hr,年均蒸发量为1584.6mm。3.1.4水文@@县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很丰富。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良好,可作饮用水源,埋深深度约为80~100m。@@县是@@江和漓江的发源地。@@江干流在县境内全长80km,属长江水系;漓江干流在县境内全长55.7km,属珠江水系。境内34km的@@,分为南、北二渠,南渠将@@江与漓江连接。评价区域地表水为@@江和@@。@@江源于@@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海拔899m。境内流域面积1117.3km2,河长80km,平均坡降3.6‰,平均河宽91m。据仙人掌水文站历年观测,多年平均流量36.60m3/s,最小流量1.16m3/s。@@从规划区的南部由东向西穿越。@@属雨源型河流,是沟通@@江和漓江的人工水系,水量丰富,年均径流深1380mm。4~8月为汛期,占全年径流总量的80%,平均流量3.1.5地质特征@@市位于南北向弧形构造北翼南段至弧顶部位,构造线以近南北—北北东向为主。主要褶皱自西而东有塘家湾背斜、尧山背斜。主要断裂有芦笛岩—窑头山断裂及尧山断裂,其生成发育为中生代印支—燕山期。新生代喜山期则以上升活动为主,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裂。岩溶地质灾害主要是岩溶塌陷、崩塌和滑坡。@@市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有上古生界中、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上白垩统,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出露总厚度为1405~2146m,其中泥盆、石炭系碳酸盐岩厚1361~2066m。泥盆系石灰岩分布广泛,出露完好,化石丰富,具有典型的台地浅水相和台地斜坡相沉积类型。中生界和新生界第三系分布零星,出露不全。经大量的水文地质勘探查明,地下岩溶强烈发育段为标高90m以上,也就是由现在Ⅰ级阶地向下60m的深度内,其中@@东区要比西区发育强烈。规划区内主要出露第四纪地层,土质坚实,结构稳定,构造单一,无断层地带;地貌以土岭、石山、河谷平原为主,地形呈现中间高、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低。规划区内土质坚实,地层稳定,构造单一,无断层地带。规划区内现状未见地质灾害,现状稳定。3.1.6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县的地震烈度小于6度,属非地震区。并且,根据@@壮族@@地震局桂震发[2002]46号文件的通知,@@县属于不用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3.1.7植被森林植被:原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在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目前这些天然森林植被除在猫儿山尚有较大面积保存外,其它地方以人工或半人工的针叶林所代替。草丛植被:分布广泛,以山地分布面积最多。主要草被类型为亚热带高草和中草,草层高度50~200㎝,覆被度60%~95%。在山地草丛中常混生一些灌木,如大叶胡枝子、乌饭树、草地柳、华山矾、茅栗等。在丘陵草丛中混生有牡荆、映山红、茅冬青等。农作物植被:主要有水稻、红薯、大豆、玉米、花生、蔬菜、果树等。3.1.8动物县内常见的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类共127种。主要为竹鼠、果子狸、大灵猫、小灵猫、黄京、麻雀、竹鸡、鲫鱼、鲤鱼、青鱼、塘角鱼、田鸡、青蛙、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蚕、螳螂、蚯蚓、蜜蜂等。3.1.9土壤@@县境内土壤类型较多。耕地土壤分5个土类,29个土属,69个土种;荒山林地土壤分7个土类,30个土属,90个土种。土壤以砂岩、页岩、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土和部分灰岩等发育而形成的红壤、黄壤、黄红壤、石山土和冲积土及草甸土为主,红壤和黄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700m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钾偏低、磷缺;黄壤分布在700~1500m之间,土层深浅不一,较疏松;石山土多分布在严关、白石、漠川乡的石山弄地;冲积土分布在@@江、漓江沿岸;草甸土分布在1500m以上。3.1.10旅游资源@@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又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完美,景观奇特,与山相配的是广袤的森林和众多的河流,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转,山与水的有机组合,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的雕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山水景观和完美的岩溶地貌,是@@旅游资源的精华,所辖各县都有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作补充,构成以@@市城区为中心的@@旅游圈,旅游景区分布面积15538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3%。@@县是@@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洞、林俱全。有2200多年前秦始皇在此修建的,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构筑南北通道,统一了中国的千古@@;有集“华江之险,庐山之幽,娥眉之秀,泰山之雄”于一体的猫儿山;有台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大型旅游休闲中心“乐满地”;有1934年红军长征突破@@江战役的主战场遗址;红军突破@@江纪念碑园、@@红军堂;有@@景区、五里峡景区、古严关、乳洞岩、石马坪古墓群、秦城遗址、点灯山、穿岩、高尚银杏林等风景名胜区,还有挖掘整合的漠川“三大景区”;白石秦家大院;@@江源天生桥景区;世纪冰川大溶洞、超然派、十里大峡谷等新的旅游景点。奇特的自然景色,厚重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旅游风貌。3.1.11矿产资源@@市辖区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锰、钛、锡、铝、锌、磷、云母、水晶、萤石、花岗岩等50多种。@@县有赤铁矿、锰矿、铅锌矿、锑矿、钨矿、金矿、重晶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煤矿等12种矿藏。主要以石灰石矿开采为主。3.1.12自然保护区县境内有@@级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规划C区的西北部约33km,见附图1。3.2社会环境概况3.2.1行政区及人口@@市现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全州、临桂、阳塑、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和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km2,其中市区面积565km2。2005年末总人口495.1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73.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6%。@@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68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除汉族外,共有36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壮、瑶、回、苗、侗等民族。@@县下设13个乡镇,161个村公所,2005年末乡村总人口约36.25万人,乡村从业人口约17.87万人。3.2.2社会经济@@县是@@第一批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人民政府确定的旅游经济开发重点县,全县共辖6镇,4乡(1个瑶族乡),116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人口3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81%,境内有瑶、壮、苗、回、侗、仫佬、布依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左右。2005年,@@县县域生产总值33.79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6.53亿元,同比增长21.54%;完成财政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同比增长10.1%。从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来看,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41.4:21.7:36.9发展到2005年的36.6:40.9:22.5,2004年以工业为主的二次产业首次超过了一产和三产,2005年二产的比重再次提升,农民收入突破3500元,3年时间给农民增加收入将近1000元。2005年@@县工业总产值是02年的3倍,规模工业从02年的28家发展到现在的46家,增加了18家,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8%,比原来提高了7.6个百分点;利润5090万元,比02年增长17.5倍。2005年@@县旅游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通过抓城市建设与抓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相继推出了华江超然派、水街、世纪冰川大溶洞等新的景点景区,扩展了旅游空间,丰富了旅游内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三产的兴旺发展,运输、宾馆等行业均得到较大收益。旅游服务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通过旅交会召开、举办国际茶花博览会、水街开街、重溯@@江源等一系列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高了@@的知名度,特别是“全国十大魅力名镇”的获得,把@@推出了@@,推向了全国。2005年旅游人数147万人次,旅游收入2.52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05年@@县社会各项事业继续全面发展。安全生产和市场经济秩序正常。科技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连续3年获得全国和@@的奖励。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历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均位于@@各县前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区十运会摔跤比赛等一些大型赛事。人口增长率低速增长,每年都获得了@@以上的先进。治安工作良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妥善解决了一批因企业改制、农林纠纷引起的社会矛盾,实现了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卫生、武装、广播电视、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金融保险等部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3主要环境敏感点C区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见表3.3-1和附图3。3.4评价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2000]23号文件,项目所在@@江干流高尚至湘漓镇普头段使用功能为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评价区域内环境功能区划详见表3.4-1。表3.3-1C区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序号敏感点名称与规划区相对方位人口农田种植基本情况(亩)饮用水源1柘田C2区北面1.8km22692469地下水2南塘C2区北面0.8km15812055地下水3胡家洞C2区北边界460540地下水4瓦子铺C1区东北面500m670588地下水5冠山C1区西面800m39934395地下水6西山C1区北面1.0km9821884地下水7@@县城C1区南面700m38595自来水8大江边C2区东南面1.8km498462地下水9松树坪C2区东北面1.0km345440地下水10贺家塘C1区东南面500m487480自来水11樟木塘C1区东南面500m308353地下水12湘漓C1区东南面1km5224442000地下水13黄村头C1区东南面1.1km192171地下水14黄泥坡C1区东南面1.5km280120自来水15南斗口C1区东南面1.7km409155自来水16三里陡C1区南面300m9839地下水17茄子塘C1区西南面1.5km373437地下水18山脚C1区西南面2.5km11661204地下水19泥塘C2区东面1.0km166171地下水20上莩C2区东面1.0km16941地下水21蒋家塘C2区东南面2.0km455401地下水22麦源村C2区东南面3.0km33583014地下水23黄竹田C2区东南面2.0km185168地下水表3.4-1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序号项目类别1水环境功能区Ⅲ类2环境空气功能质量区二级3声环境功能区2类4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否5是否涉及水源保护区否6是否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否7是否涉及风景名胜区部分8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否9是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否10是否水库库区否11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12是否有其它重点保护目标是注:项目所在地周边景观和文物分布情况详见5.5节3.5城区及C区现状饮用水源和工业用水情况@@城区目前分布的水厂主要有县城城区自来水厂和三一0水厂。@@城区的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企业生产用水主要来自位于规划C1区东面@@城区现有自来水厂(见附图5),该厂建于1979年,水源取自@@江故道,供水设计规模为2万m3/d;目前规划C区内现有居民的饮用水源除主要来自@@县城现有自来水厂,部分则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到高位水池作为近期临时性的水源。三一0水厂位于@@县城北面的@@江西岸,设计日供水量约为2万吨,目前以1台机组供水,日供水量1万吨,主要供给现有C2区的@@大锰等6家企业的工业用水。3.6区域污染源概况2005年@@县全年耗煤量39.19万t,工业废气排放量367847万标m3,年排放二氧化硫6100.03t,年排放烟尘8623.89t;工业废水排放量337.03万t,年排放CODCr299.55t。本工业集中区C区主要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5-1,污染源企业分布情况见附图4。表3.5-12005年C区主要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序号企业名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a)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CODCr氨氮1@@海螺水泥384.2/103.8//2@@大锰2329.62649.6///3.7规划区环境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3.7目前@@县城和尹家塘泥污水处理厂还未建成,大部分污水都是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江,而项目所在地河段位于@@江上游,@@县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距下游全州县和@@江湘桂两省交界断面的距离分别为48km和98km,尹家塘泥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距全州县和@@江湘桂两省交界断面的距离分别为45km和94km。因此其水质保证是湘桂两省交界断面水质保证的关键。3.7@@市是@@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因而对其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也较高,@@县紧邻@@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较高无疑影响着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选择和功能定位。3.7@@县是@@旅游圈的重要构成部分,@@县内分布有一定数量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详见5.5节),因此景观也应作为制约条件。@@工业集中区(C区)的建设要避免破坏周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尽可能保留用地范围内山体和绿地的特色,且园区内的建筑物风格、体量、色彩等也要与景观和谐。@@工业集中区(C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4污染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4污染源分析与环境影响识别4.1污染源分析4.1.1污染源现状目前工业集中区(C区)已分布有一些企业,除@@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锰企业生产投资规模较大外,其它主要为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现有主要企业的排污情况见表3.4-1。4.1.2水污染源预测4.1.2.1废水量根据《@@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C1区用水量为34045.2m3/d,C2区用水量为12192.9m3/d,总用水量为46238.1m3/d,规划污水排放量按给水量的80%计,4.1.2.2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根据规划,@@工业集中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开治理,污水处理分两步控制。第一步:工业废水在各企业厂区内先行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或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GB898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根据GB8978-1996标准第4.1.3条款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GB8978-1996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第二步:由城市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至纳污河段,外排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当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根据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B标准中主要水污染物浓度限值,可计算得到@@工业集中区C区废水处理前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及其排放量,见表4.1-2。表4.1-1@@工业集中区C区用水及污水排放情况一览表分区主导产业周边水环境特征及敏感目标用水类型用水量(m3/d)污水排放量(m3/d)备注C区近期以轻工产品加工、五金小商品加工为主;远期以新型建材工业为主,发挥规模企业的带动效应。@@江从规划园区的东部蜿蜒而过,与规划C1区东边界相距约1.5km;与规划C2区东边界相距约700m;@@镇位于园区东侧约1kmC1区一类工业用水6613.23967.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80%计,污水排放量按60%计二类工业用水(含仓储用地用水)24789.817352.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75%计,污水排放量按70%计生活用水(含居住区、市政和公共设施用地等用水)13401072污水排放量按80%计其它用水(含绿化、交通、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等)1302.31107污水排放量按85%计合计34045.223499.8——C2区一类工业用水7731.6463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80%计,污水排放量按60%计二类工业用水(含仓储用地用水)36472552.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按75%计,污水排放量按70%计生活用水(含居住区、市政和公共设施用地等用水)440352污水排放量按80%计其它用水(含绿化、交通、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等)814.3692.2污水排放量按85%计合计12192.98236.1——总计46238.131735.9——表4.1-2@@工业集中区C区水污染源强分区废水处理及去向排水单位名称排水水量(m3/d)污染物浓度(mg/l)排放量(t/d)CODcrSSNH3-NCODcrSSNH3-NC区(近期,C1区污水汇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C2区污水汇入县城东北部尹家泥塘污水处理厂处理)C1区进入污水处理厂前工业废水21320.8500400-10.6608.528-生活污水1072300180200.3220.1930.021其它1107200200300.2210.2210.033合计23499.8476.74380.542.3311.2038.9430.055从污水处理厂排入@@江工业废水21320.86020-1.2790.426-生活污水1072602080.0650.0210.008其它1107602080.0660.0220.010合计23499.860200.741.4100.4700.018C2区进入污水处理厂前工业废水2991.9500400-1.4961.197-生活污水352300180200.1060.0630.007其它692.2200200300.1380.1380.021合计8236.1211.26169.813.381.7401.3990.028从污水处理厂排入@@江工业废水2991.96020-0.1800.060-生活污水352602080.0220.0070.003其它692.2602080.0420.0140.005合计8236.160201.010.4940.1650.008C区(远期C1、C2区污水全部汇入县城东北部尹家泥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进入污水处理厂前工业废水24312.7500400-12.1569.725-生活污水1424300180200.4270.2560.028其它1799.2200200300.3600.3600.054合计31735.9407.85325.852.6012.94310.3410.082从污水处理厂排入@@江工业废水24312.76020-1.4590.486-生活污水1424602080.0850.0280.011其它1799.2602080.1080.0360.014合计31735.960200.821.9040.6350.0254.1.34.1.3.1工业废气由于工业集中区引进项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精确推算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一个较困难的问题,本次评价根据工业集中区发展规模和产业发展导向(工业集中区以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工业、家具木材加工制造、物流等产业为主)情况,类比工业产业性质相近的@@市近3年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污染物排污系数(@@市工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汽车及其配件、食品饮料等为主),见表4.1-3,考虑技术进步等原因,取近两年@@市万元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污系数平均值分别乘上校正系数得到工业集中区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污染物排污系数,再根据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预测,可推算得C区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4.1-4。表4.1-3@@市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污染物排污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