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预习】一:中华文明起源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概念代表遗址生活方式分布特点社会组织概念代表遗址生活方式分布特点社会组织约1万年至5000年左右二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课前预习】二:早期国家夏(BC2070—BC1600)商(BC1600—BC1046)周(BC1046—BC771)政治:世袭制
组织结构文化:《夏小正》
二里头遗址政治:内外服制度文化:甲骨文
青铜器经济:井田制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文化:礼乐制
青铜器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入京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的历史分期。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始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始于1万年前,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到来。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
第一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习目标】1.通过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学习,使学生对古人类的分布和文化遗存有初步的认识,以此培养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2.通过对“夏商和西周”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认识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解“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内涵。商朝取代夏朝、西周取代商朝,这是历史的进步,更是历史的必然。商周时期确立比较完善的奴隶制度,如政治上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仪制度、经济上的井田制,这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重点难点】重点: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遗存。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难点:1.认识我国古人类在人类起源中的地位。2.分析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中华文明起源【课文结构】一:中华文明起源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概念代表遗址生活方式分布特点社会组织概念代表遗址生活方式分布特点社会组织约1万年至5000年左右二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始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概念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遗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一带,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石器)。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北京人复原像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学会用火渔猎、采集根据上述遗址介绍和图片,思考旧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布特点根据地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①分布广泛具有多元性②集中分布与大河流域社会组织原始人群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开始于从猿到人的过渡,为了在发展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最伟大的进步,就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结构比较松散。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主要特征为:以血缘为纽带、族外婚、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以选举出的氏族首领管理公共事物,重大事务由氏族大会决定。氏族公社历经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后来为国家所代替。母系氏族公社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旧石器时代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①分布广泛具有多元性(距今约200万年至1万年左右)代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生产生活:②集中分布与大河流域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分布特点: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组织结构:原始人群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始于1万年前,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青铜时代的到来。概念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化遗存位置概况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玉器、大规模祭坛和神庙彩陶、原始农业(粟)------黑陶,被称为“蛋壳陶”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玉器、大规模祭坛和神庙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大量使用陶器根据上述遗址介绍和图片,思考新石器时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材料: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根据材料和图片分析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特点自成一系,分布广泛,
开放交融,多元一体。分布特点母系氏族公社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整个遗址分广场中心,居住区、制陶、饲养、墓葬五个部分。其中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差距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又称"父权制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子女继承,男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并支配家庭的成员,妻子从夫居。三皇时代(天皇)伏羲
(地皇)神农
(人皇)轩辕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三皇雕像五帝时代大约公元前3077年至公元前2029年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部落联盟部落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是比胞族更大的社会组织。部落由两个以上胞族或氏族组成,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地、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并有自己的权力机关:部落议事会。各氏族首领都是部落议事会成员,负责处理部落中的公共事务,以及协调部落内部胞族、氏族的关系。当时中国大地上有四大主要部落联盟,分别是北方的黄帝部落,西北的炎帝部落,东方的东夷部落(也称“九黎部落”),以及南方的苗蛮部落。禅让是指统治者生前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尧是黄帝以后中原地区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前,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禅让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邦国时代的边缘和方国时代。邦国时代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更规范地表述为: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和三种形态,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或可称为初始国家)是小国寡民式的邦国,邦国的进一步发展是王国,王国以后,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帝国。“万邦”时代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1.首先是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2.一种掌握有政权、军权或者宗教权的王者出现3.各地新石器文化、遗址发现的城墙、围墙和祭祀遗址表明专供统治者或统治者集团居住的,具有政治、文化、宗教中心的城邑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特征思考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概念: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生产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代表遗存: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特点:自成一系,分布广泛,
开放交融,多元一体。组织结构:母系氏族父系氏族部落联盟万邦时代时间古人类/文化遗存生产力水平生产生活状况社会组织及特点中华文明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简表元谋人(长江)北京人1万多处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至20万年距今约1万年前仰韶文化(黄河)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距今约7千至5千年前距今约5千年龙山文化(黄河)红山文化(辽河)良渚文化(长江)新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渔猎、采集、用火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共同劳动成果共享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彩陶、种粟种水稻、养蚕缫丝“蛋壳陶”玉器、祭坛、神庙等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骨耜1.下图为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展出的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中“龙”的形象是对多种动物形象的神化,是史前宗教祭祀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此后,龙的形象逐渐成为权力地位的象征。这件文物可以说明(
)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技艺精巧细致 B.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崇拜出现
C.龙的形象标志父系氏族社会确立 D.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龙文化雏形2.在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中,考古发现了一个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氏族公社。它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陪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反映出姜寨文化(
)A.贫富分化尚不明显
B.属于父系氏族社会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出现早期国家特征DA
第二节早期国家【课文结构】二:早期国家夏(BC2070—BC1600)商(BC1600—BC1046)周(BC1046—BC771)政治:世袭制
组织结构文化:《夏小正》
二里头遗址政治:职官制度
内外服制度文化:甲骨文青铜器
经济:井田制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文化
:青铜器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入京夏朝(BC2070—BC1600),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分别描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大道既隐”是什么含义?①材料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
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②大道既隐是指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讨论你如何看待这种王位传承方式的变化?积极影响1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2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政治)3建立了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阶级)4对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民族)消极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皇权继承制原则因在窄狭的世袭范围内选择接班人,不可能保证皇帝素质的优化与崇高。《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史记·夏本纪》"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史记·夏本纪》“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根据上述材料及课本知识,找出夏朝中央机构组织单位,完成图表。历史故事涂山之盟太康失国平定三苗涂山氏属于东夷集团,大禹娶涂山氏女子为妻,也是与东夷联姻的政治行为,涂山氏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的方国,其首领是皋陶,大禹当政后,皋陶受到重用,担任夏朝的刑官。大禹还在涂山召集了天下诸侯开会,史称涂山之盟,这次会议也是确定大禹为天下共主的会议,大禹与涂山氏联手打败了敌对政治力量共工氏,大禹在晚年还把皋陶选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惜皋陶去世得比大禹还早,这说明大禹与皋陶之间的特殊关系。涂山之盟尧以后,舜继续与三苗作斗争。鉴于三苗的强大,舜采取了大修武事、文教的两手策略,一方面是用战争的手段,如文献所载“舜伐三苗”、“杀三苗于三危”,另一方面是积蕃力量,推动中原文化的南渐,加强对三苗文化的影响渗透。即所谓“舜却苗民,更易其俗”,“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两手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穷氏,妘姓,是东夷部落方国,太康时期,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太康在外游玩打猎之际,强占了太康的王宫,并掌握了夏朝的政权,在夏后仲康、相时期,后羿作为权臣控制着夏朝的朝政,后来后羿被自己手下的寒浞所杀。太康失国《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它的内容是按一年十二个月,分别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特别是生产方面的大事。书中反映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内容包括谷物、纤维植物、染料、园艺作物的种植,蚕桑,畜牧和采集、渔猎;蚕桑和养马颇受重视;马的阉割,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均为首次见于记载。二里头宫殿遗址复原图
二里头宫殿遗址
鸣条之战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职官制度:商朝中央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商王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张帆《中国古代简史》阅读上述材料,了解商朝与方国的关系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牧野之战周武王于公元前1044年二月甲子日凌晨在商的都城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会盟,各诸侯派兵参加会盟,共有战车4000辆,列阵于牧野。纣王也发兵70万抵御周武王姬发,姬发派军师姜子牙率领军队挑战攻打纣王军队。纣王的军队虽然众多但都无心作战,纷纷倒戈调转头来进攻商军。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金银珠宝都穿在身上命人放火,自焚而死。周武王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历经31位帝王延续554年的商王朝。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由于西戎屡次进攻,被迫将都城迁犬丘(陕西兴平东南)。周厉王前后,私有土地日益发展,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预示着奴隶制危机的到来,王权从此衰落。周宣王不籍千亩,标志着井田制在王畿内的崩溃。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根据材料,分析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及性质井田制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①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⑴土地和人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⑵对象:①王族(燕、鲁、卫、晋、吴)、②功臣(齐)③先代贵族(杞、宋、许、陈、楚)
;最初分封的诸侯没有秦国.⑶义务与权利①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材料二:(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A、积极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巩固了王权;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B、消极影响:①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是导致春秋战国时期割据混战的根源。③怎样评价分封制?
①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内容主要是土地、人口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绝对服从周王④权利与义务相结合④分封制有何特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A、时间:西周后期B、原因: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C、表现:楚王问鼎;诸侯争霸⑤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材料四: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他重大工程,各诸侯国要提供力役。周王(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民服命、守土、作战、纳贡、述职诸侯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4、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把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密切结合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④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议一议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分封制宗法制区别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制度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目的是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①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②邦国有同姓、异姓之分。③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车间消防演练
- 气象学教师劳动合同样本
- 无人驾驶技术董事聘用合同
- 本溪市供热环保政策实施
- 经济适用房交易附加协议
- 畜牧业会计聘用合同样本
- 停车场绿化工程合同
- 商务楼宇电梯安全运行规范
- 采矿技术人员培训课件
- 校园文明礼貌教育活动
- 2023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三级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板翅式换热器行业竞争战略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4年官方兽医考试题库(单选题)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 前程无忧行测笔试题库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5)试题及答案
- 冷却塔技术规格书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形考任务3-4试题及答案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 杨柳煤矿“三量”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报告(3)
- 因式分解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