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窦娥冤》_第1页
一年级语文-《窦娥冤》_第2页
一年级语文-《窦娥冤》_第3页
一年级语文-《窦娥冤》_第4页
一年级语文-《窦娥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窦娥冤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关汉卿。3.诵读课文,积累字音、字形、字义,特别要注意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元杂剧知识简介元杂剧体裁特点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元杂剧体裁特点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元杂剧角色元杂剧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丑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ī)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元杂剧体裁特点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白又叫宾白,即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杂剧以唱为主,故把道白称为“宾”。元杂剧的宾白,除一般的独白、对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背白和带白。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场时作的自我介绍。

如《窦娥冤》第一折里赛卢医第一次上场念:“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然后自报姓名、籍贯、身份之类。这是元杂剧的一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影响。冲场白是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众的独白。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科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笑科”、“跪科”。体裁特点元杂剧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作者档案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故事梗概】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故事梗概】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故事梗概】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整体把握】楔

子: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第一折:婆婆遭劫,二张搭救;父子逼婚,窦娥争理。

(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第三折: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窦娥临刑发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斩。)

布置作业1.完成小册子第一大题。2.背诵、默写曲子《滚绣球》唱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2.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3.分析作品的社会意义。

复习检查抽四名学生上黑板默写《滚绣球》1、黑板上写,下面在本子也写。2.写完后集体纠正错误。

自主探究1、别林斯基说:“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该悲剧中的主角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2、窦娥的不幸是当时社会广大妇女的不幸,作者借窦娥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请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3、从窦娥冤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现状?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到底是谁?1、别林斯基说:“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道德责任或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该悲剧中的主角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①这些矛盾冲突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也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2、窦娥的不幸是当时社会广大妇女的不幸,作者借窦娥想象的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请概括窦娥的性格特征。

思维流程: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窦娥形象→概括性格特点答题模式:性格特点+具体事例分析明确:(1)善良,安分守己: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的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和安分。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住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2)有主见,刚强:窦娥坚决的抵制婆婆含糊应允的婚事。婆婆胆小、怕事、怯弱,她眼看难以将张驴儿父子打发走,有感念他们的救命之恩,就想干脆答应和他们成亲了事。这样,窦娥的处境就比较孤立,可是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婆婆,使婆婆不能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一时不能如愿。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3)反抗精神: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被判处死刑时她唱到:“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P10)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滚绣球)。临刑时,她发下了三桩誓愿,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3、从窦娥冤的悲剧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现状?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到底是谁?

明确:当时是一个黑暗充斥、邪恶摧毁美好的社会现状:高利贷十分盛行,下层知识分子落魄,流氓无赖横行乡野,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由此可见窦娥的悲剧具有其典型性。

元凶是当时的社会;社会不公,昏官恶霸的横行,才使得善良的人蒙受冤情。窦娥的冤死,其中有张驴儿的陷害,有昏官无能和草菅人命,有蔡婆的引狼入室,还有窦天章的典卖女儿。这些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这些因素构成了“社会”。所以造成窦娥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假难分的黑暗社会。研读课文

(第三折)1、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1层(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含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含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含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自主探究1、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3、阅读第3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桩誓愿,并指出它们分别化用了什么典故?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4、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滚绣球》曲子中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5、这三桩誓愿有两桩即时应验,还有一桩在第四折中也得到验证。同学们,请想一下,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1、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修辞手法:对比、对偶、反复、反问、借代、呼告。表达效果: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人物的情感,体现了古代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同时也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了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

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鲁迅: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阅读第3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桩誓愿,并指出它们分别化用了什么典故?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明确: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六月飞霜

亢旱三年-----东海孝妇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的典故表明她死的冤枉、悲凄。第二愿是“六月飞雪”以“免得我尸骸现”。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并用“六月飞霜”这个典故表现她的冤情深重,足以动天。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东海孝妇”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加强化了她的斗争性。

4、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