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优选)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目前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目前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细胞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目前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的含义: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3、稳态的实现: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目前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目前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血液:流动在血管里的液态结缔组织血细胞扫描电镜图(E红细胞G粒细胞L淋巴细胞M单核细胞P血小板)目前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凝固后血液模式图(显示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目前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全血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55%)目前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1.血细胞(45%):(1)红细胞(2)白细胞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其中有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3)血小板2.血浆(55%)目前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血浆: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血细胞比容: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变化: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例: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三、血量及血液的特性●血量:约占体重的7~8%。(失血10%,水无机盐1-2小时恢复,血浆蛋白1天恢复,红细胞1个月恢复,30%有生命危险)●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液的特性正常血液呈红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多少以及含氧量多少有关)血浆因含微量胆色素呈淡黄色。1.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2.血液粘滞性全血4~5
血浆1.6~2.4
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3.酸碱度(pH值)
正常值:pH为7.35-7.45pH低于7.35酸中毒pH高于7.45碱中毒pH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①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3/H2CO3缓冲系,通常其比值为20:1;其次有Na2HPO4/NaH2PO4
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缓冲系。②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一者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二者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第二节血浆生理测定血浆成分,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血浆蛋白
概念: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功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运输作用(球、白)、营养作用、缓冲作用(白)、凝血与抗凝。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无机盐无机盐绝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这些离子主要作用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酸碱度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三)非蛋白有机物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NPN含量14——25mmol/L其中1/3~1/2为尿素氮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四)其它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浆渗透压(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分类: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Osm/L或770KPa)
小(1.3mOsm/L或3.3KPa)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等渗溶液: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在生理学中,血浆渗透压可理解为溶液分子所具有的吸引水分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水总是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体内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等均为半透膜,但通透性能各不相同。小分子晶体物质构成的晶体渗透压大分子蛋白质所构成的胶体渗透压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1.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细胞膜云溪水分子自由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晶体溶质如Na离子。Ca离子等大多数严格控制,不易通过。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和分布。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45%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大,表示其脆性小;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红细胞破裂而使血红蛋白逸出:溶血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大水和晶体物质均可自由通过蛋白质分子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减少引起水肿大量呕吐或腹泻引起组织脱水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第三节血细胞生理人体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一、红细胞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含丰富血红蛋白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红细胞模式图及光镜图(油镜)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若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①Hb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②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存作用。以上功能都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Hb与CO
结合更牢固且不易分离,导致煤气中毒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
在0.42%NaCl---开始溶血
在0.35%NaCl---完全溶血抵抗力越大则渗透脆性小,反之则大。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沉:红细胞在静置血液试管中单位时间(1h)的沉降速率数值:男子为0-15mm(3),女子为0-20mm(10)意义:①测定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肿瘤、贫血等,血沉可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沉:红细胞在静置血液试管中单位时间(1h)的沉降速率数值:男子为0-15mm(3),女子为0-20mm(10)意义:①测定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肿瘤、贫血等,血沉可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蛋白的种类和含量有关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与破坏1、骨髓造血过程红细胞生成部位在胚胎时期为肝、脾和骨髓,胎儿出生后主要在骨髓(红)。再生障碍性贫血:当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放射线及某些药物等理化因素抑制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可减少。造血干细胞→生血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早中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2.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和成熟因子蛋白质和铁(Fe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须原料缺铁性贫血特点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不足,红细胞体积变小,呈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是DNA合成的辅酶。一旦缺乏,可使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发育,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维生素B12必须与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内因子”结合,才能在回肠被吸收。各种原因引起“内因子”缺乏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细胞↓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
爆式促进因子→↓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网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骨髓
缺氧、RBC↓或Hb↓↓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雄激素、T3、生长素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PO2↓RBC↓Hb↓雄激素
T3生长素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临床上,双肾实质严重损坏的晚期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常难以纠正的贫血症状,称肾性贫血。雄激素可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红细胞生成增多,也能作用于肾,使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4.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约120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贫血:红细胞数目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脾脏功能亢进时可引起脾性贫血。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贫血①原料减少:铁、叶酸、B12②造血功能下降:毒物、X、③破坏增加:病原虫、药物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白细胞
总数:4.0~10.0×109/L
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30%单核细胞占2~8%嗜酸性粒细胞占0~7%嗜碱性粒细胞占0~1%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根据白细胞胞质中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根据颗粒对染料亲和性的差异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减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又可分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化脓性细菌急性感染。
2.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3.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
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抗体)有关。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形态:双凸圆盘状;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在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分中央颗粒区(含紫蓝色血小板颗粒)和周边浅蓝色透明区。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平均寿命7~14天。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100-300)X10^9/L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1.参与生理性止血概念:小血管损伤出血时,经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释放和收缩的生理特性,所以参与生理性止血全过程。过程:①局部受损血管收缩,使伤口缩小或闭合,减缓血流②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阻塞伤口③在血小板的参与下促进血液凝固,再通过凝血块形成牢固的止血栓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2.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修复,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互相粘连、融合当血小板减少时将产生出血倾向。血小板50X10^9/L以下时,由于患者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都增加,微小的创伤就会引起皮肤和黏膜下出血点或大块紫癜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第四节生理性止血一、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时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胶冻状态的凝血块的过程。实质:血液凝固时血浆中胶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被消耗的一些凝血因子。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凝血因子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凝血因子特点:①除因子Ⅲ外(组织因子),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②除因子Ⅳ(钙离子)外,都是蛋白质;③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④因子Ⅱ、Ⅸ、Ⅹ、XI、XII需切去片断激活。⑤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可造成凝血障碍。⑥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血液凝固过程
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形成促磷脂释放、加强VIII、V活性激活因子XIII成XIIIa(三)纤维蛋白的形成
凝血酶+钙+XIIIa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三、体内抗凝血作用
①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Ⅲ,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②血液循环很快③血液中存在抗凝物质和纤溶系统(一)抗凝血酶Ⅲ: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还能使激活的因子XI、Ⅸa、Ⅹa失活。(二)肝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与抗凝血酶Ⅲ
结合后提高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约100倍),使凝血酶立即失活;肝素自身尚能微弱地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并且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功能。
。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四)血液凝固的加速与抗凝1、加速血凝(1)加钙:(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Ⅻ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
(3)应用促凝剂:维生素K。维生素K能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4)局部适宜加温:
(5)术后输维生素C(促进愈合)2、延缓凝血
(1)加除钙剂: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草酸铵、草酸钾、EDTA。(2)降低血液温度。(5-10℃)(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减少血小板和XII的激活)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止血栓的溶解_激活物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尿激活物抑制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溶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溶酶原是血浆的一种无活性的物质。1、血管激活物:内皮细胞内合成。血块、运动、CA、组胺、静阻2、组织激活物:子宫、甲状腺、前列腺、肾上腺和肺等含量较高,组织损伤可释放。临床实行这些部位手术时,病人常有出血不易凝固和时候渗血的现象。
尿激酶—溶血栓药物---心肌梗塞、脑血栓3.激肽释放酶此类激活物可使血凝与纤溶相互配合,保持平衡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纤维蛋白降解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军被水解称可溶性的降解产物(其不易再凝固,且有一部分有抗凝血作用)(三)纤溶抑制物抗纤溶酶凝血与纤溶时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功能系统---动态平衡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第五节血型与输血血型的发现:1901年Landsteiner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RBC的ABO血型系统。血型:血细胞膜上所含有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说血型指红细胞血型)
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还有Rh、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还发现一些亚型。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役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ABO血型系统
分型原则
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球蛋白构成——IgM,不通过胎盘)。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
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
OOOAA,AOABB,BOBABAB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如果相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则可出现凝集反应,表现为红细胞彼此凝集成团,经振荡也不会分离,此称为红细胞凝集反应,以致造成微循环阻塞和溶血等严重后果。有亚型的存在。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ABO血型检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与叠连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Rh血型
1、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D、E六种抗原,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Rh-:无D抗原为Rh阴性(汉族熊猫血)
(苗族12%,塔塔尔族16%)
2、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故可通过胎盘。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3、临床意义:二次输血、二次妊娠(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2)妊娠:Rh-的母亲①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②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三、输血原则输血前,必须首先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合。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输血的原则是保证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所凝集,即供血者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不与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发生反应。一般情况输血(全血)主要是输红细胞。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临床上输血和都要求输同型血液。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液,也可以考虑异型间输血,但要严格按输血原则,少量(<300ml)、缓慢地输血,并注意密切观察,避免反复输血。O型—万能供血者
少量、缓慢AB型—万能受血者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交叉配血试验供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为主侧。受血者的红细胞混悬液和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称为次侧。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分别观察结果,以两侧均无凝集反应者为最理想,称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不管次侧如何,均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发生凝集而次侧发生凝集者,一般不宜进行输血(紧急时可用,但应按异型输血的原则处理)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亚型和血型不合等原因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输血学发展方向:全血→成分血
替代输血→治疗性输血人源性制品→生物工程制品→人造血输血成分输血适应症自体反应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实训课准备工作在解剖学实验课堂上,以课本理论为主,围绕标本,挂图为辅。1.8人一组2人专职理论指导——念课本,其他同学观察指认2人操作--在理论的指导下,专职移动、翻转、从不同的角度指认标本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其他4人,作用:⑴辅助指认结构,力求认准;⑵辅助理论指导(念书),力求念对。为什么要辅助,原因还是一样,同学难免会出现一些口误,要及时纠正(医学术语有时候很绕口,到现在还有同学搞不清楚到底是“腹股沟管”还是“腹股管沟”)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五、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有“福”要同享标本有很多,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同学们在看,一般情况下总是标本的数量要少于学生的数量,所以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这些标本上的结构已经被同学们完全的看过一遍了,在此,我再次提醒大家,我们是一个整体,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你没有看到的标本,别人看到了,你没有找到的结构,别人找到了,你所要作的只是在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很有礼貌的,诚心诚意的说一声:请问,有哪位同学找到了十二指肠大乳头这个结构,能否让我看一看?那么哪些找到这个结构的同学,你们所要做的就是抱着“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要互相帮助,我们要共同进步,我们要有福一起享”的态度对向你发问的同学说一声:“来这里,这里有你想看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只有好处,没有一点坏处,其一:你看到的结构多一个人看就多一份力量,多一份准确,以后就少一份危险;其二,你看到的结构别人不一定认同,很有可能你对天发誓说就是这个结构时,同学的一句话可能会使你动摇,这个时候讨论就会看是,我想说“你会进步的更快”。其三,节省了时间,你不用再去一个个找标本,这样学习效率就提高了;其四,可以增进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大家心往一处使,优秀班集体就是你们的了。:)
而这一切都在发自内心的一问一答之间。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先易后难记住:人和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做与不做,以及在于做多和做少。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白细胞(4.0~10)×109/L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性粒细胞
0.5%~3%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3%~8%淋巴细胞
25%~30%其中前三种是有粒白细胞,后两种为无粒白细胞。血小板(100~300)×109/L
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双凹圆盘状,直径约4.0~7.5µm;中央浅染、较薄,厚约1µm
;周缘较厚,约2µm
,禽类红细胞都是有核的椭圆形细胞。哺乳动物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故呈红色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血红蛋白的功能Hb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Hb与CO
结合更牢固且不易分离,导致煤气中毒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2.红细胞的变形性概念:当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这一特性叫红细胞的变形性。左图红细胞变形穿越脾血窦内皮细胞(E)间隙的电镜图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血型人类红细胞膜中有血型抗原A或血型抗原B,构成ABO血型抗原系统
A型:有血型抗原A
B型:有血型抗原B
AB型:兼有血型抗原A和B
O型:二种血型抗原均无临床输血意义:人类血液中有抗异型血的天然抗体,若错配血型,首次输血可致溶血(hemolysis)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蛇毒的毒液、溶血性细菌、脂溶剂等,也能引起溶血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3.红细胞的寿命平均寿命约120
天老化的红细胞被脾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贫血:红细胞数目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4.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细胞核成分-核糖核酸(RNA),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液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正常值: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2%~6%。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疗效的评价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6人血涂片示网织红细胞(煌焦油蓝染色)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二)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WBC)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根据白细胞胞质中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根据颗粒对染料亲和性的差异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减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又可分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1.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neutrophil):数量最多形态:直径7~15µm,胞质含许多细小颗粒,核呈杆状或分叶(2~5叶)核左移(1~2叶):严重细菌感染核右移(4~5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为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酶类特殊颗粒: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与溶解后的组织碎片和细菌一起形成脓液。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7中性粒细胞模式图(示杆状核演变至5叶核)目前九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8人血涂片示中性粒细胞(2叶核;油镜)目前九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9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目前九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0中性粒细胞电镜图(↑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目前九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2.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granulocyte,basophil)数量最少直径10~15µm
,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碱性颗粒分泌物(同肥大细胞):嗜碱性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目前九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2人血涂片示嗜碱性粒细胞目前九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3嗜碱性粒细胞(左:超微结构模式图右:电镜图)目前九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3.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直径8~20µm
,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目前一百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4人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左;油镜)目前一百零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5嗜酸性粒细胞(左:超微结构模式图右:电镜图)目前一百零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4.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形态:直径14~20µm
;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目前一百零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6人血涂片示单核细胞(油镜)目前一百零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图17单核细胞电镜图目前一百零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三页\编于十八点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根据其体积可分为:小淋巴细胞:5~8µm
,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µ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