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湖南师大学术报告_第1页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湖南师大学术报告_第2页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湖南师大学术报告_第3页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湖南师大学术报告_第4页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湖南师大学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报告人:汪伟副教授博导

上海财经大学2016年3月18日12345

中国消费需求的基本特征扩大消费需求面临的机遇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消费需求的可行政策结语与启示主要内容一、中国消费需求的基本特征

1.1最终消费率的国家对比国家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美国82.5282.2882.2382.6184.1385.2385.0385.1984.1683.61—英国84.4884.3083.7983.5085.0387.0586.4085.4685.7985.0884.40土耳其83.2483.5182.8684.0982.6586.1786.0385.1185.0385.9084.24南非81.6881.9481.5480.3478.6278.8779.2579.9981.1982.1581.50巴西78.5579.1779.2578.6578.3981.4579.2478.9681.0181.6582.68法国77.5878.0477.6677.1877.6680.1279.9779.3579.5179.5679.68意大利78.2679.0278.9578.1879.0281.2781.4581.1281.1780.5980.65墨西哥79.1079.1777.7578.1877.8478.5379.1278.9678.0379.1779.47德国75.8476.1374.9372.6073.1776.9975.1874.0374.6574.6173.95日本75.5476.1376.0675.4376.8379.9778.9880.7081.1181.71—加拿大74.0373.2873.5573.9274.2579.6978.5677.0777.0077.1176.89阿根廷75.7375.9174.3274.1175.7979.5178.3878.7181.2381.5280.16澳大利亚75.6175.2674.1273.7473.4571.9773.4071.8371.7772.8273.27印度69.3068.4767.2965.9869.5469.0867.8468.3170.0670.6870.71印尼71.2770.7769.1971.0471.1366.2165.2264.5465.3266.7466.10韩国64.0565.4066.5266.2966.9966.8564.7965.5566.2065.9265.50俄罗斯66.8466.2366.1067.2165.2673.6369.3166.4867.8871.2572.52沙特53.2547.6848.0748.5244.5858.9752.6246.5948.5652.5758.93中国55.3053.6150.7651.0249.7448.5449.6450.7549.9549.5850.12最终消费率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私人消费)和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一般政府消费)之和。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G20国家2004-2014年最终消费率变化(%)世界消费率的变化特征与规律:消费率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或同步,消费率总体趋于上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消费率先降后升并最终趋于稳定;相应的消费率对应相应的人均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具有高储蓄传统的东亚经济体大多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增长快于政府消费。1.1最终消费率的国际对比

最终消费率的国际比较(2000~2014)1.2主要经济体的最终消费率对比1.3中国的最终消费率的历史变化中国最终消费率变化趋势(1978~2014)过去三十多年里,只有“九五期间”与“八五期间”的消费率大致持平或略有上升外,其他时段均呈现出大幅下降的态势。1.3中国的最终消费率的历史变化中国最终消费率的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率最高的时期;第二阶段(1985-1991年):消费率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并不太大,消费率仍然保持在62%以上;第三阶段(1992-2000年):消费率仍然在波动中处于下降通道;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消费率进入快速下降通道1.4中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率的拉动(1978~2014)1.4中国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一阶段(1978—1989年):这一阶段的平均消费率处于历史高位,消费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波动相关性较弱;第二阶段(1990—2000年):消费率围绕着60.4%均值波动,消费波动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逆周期性特征;第三阶段(2001—2007):消费率随着经济增长率的上升而持续下降,经济增长与消费率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第四阶段(2008—2012):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启动了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但消费率仍然呈缓慢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投资率和净出口率均在波动性中趋于上升1.5最终消费的结构变化1978-2013年居民与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1978-2013年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1.5最终消费的结构变化中国最终消费需求构成变化的趋势与特征:政府消费率也一直比较稳定,波动幅度不大;居民消费率先阶梯式下降,后持续下降,与最终消费率下降的特点基本相同;中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且这种下降趋势尚未表现出反转的趋势;中国最终消费率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过低导致的。1.5

最终消费的结构变化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变动(1992~2015)数据来源:根据中经网统计数据库计算得到1.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变动消费倾向下降对消费需求是一个强大的收缩力量,也是导致中国居民消费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特点:从整体趋势来看,相比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均呈现出下降态势;从波动来看,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几乎是直线下降,而且波动幅度较小;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的起伏较大,但自2000年以后,趋于平稳并呈现出略有上升的趋势;从消费倾向的绝对下降幅度来看,农村居民小于城镇居民。1978-2004年,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低于城镇,但自2005年以后发生反转;1.6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1.7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1.7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目前,服务型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新的消费大类,但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使得消费结构升级速度有所放缓,这对于进一步繁荣消费品市场带来了新的难度和新的挑战。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231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历史变迁来看,1995-2000年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最快的时期,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整体进入小康社会。2005年以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速度一直快于农村,2005年以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开始快于城镇。21世纪以来,食品支出比重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贡献率均有所下降,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性消费等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从而使得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升级。1.7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特征1.8中国消费率低的可能原因从居民的消费行为来看:居民的消费短视行为(叶海云,2000);目标性储蓄(余永定和李军,2000);刚性储蓄(郭新强等,2012);消费习惯(ChamonandPrasad,2010;艾春荣和汪伟,2008);社保不完善所导致的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ChamonandPrasad,2010);金融市场的不发达,流动性约束(万广华,2001)、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汪伟等,2013)、贫富差距拉大(汪伟和郭新强,2011);居民缺少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何新华和曹永福,2005);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与性别失衡(ModiglianiandCao,2004;汪伟,2009,2010;汪伟和艾春荣,2015)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起飞本身需要较高的资本积累,从而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牺牲消费需求。近年来,国民收入过度向政府倾斜,导致政府的储蓄率又有重新走高的趋势(Kuijs,2006;李杨和殷剑峰,2007)1.8中国消费率低的可能原因二、中国扩大消费需求面临的机遇相关政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强调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提出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当前阶段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2.1国家政策引导有利于消费增长2015年11月,国务院发部《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着力对消费需求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为扩大消费需求营造了良好、和谐的制度环境,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消费需求有望进人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增强。

2.1国家政策引导有利于消费增长2.2人口城市化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单位:%)与中国的差距中国54.77-美国81.4526.68日本93.0238.25韩国82.3627.59巴西85.4330.66俄罗斯73.9219.15印度32.37-22.4南非64.39.53世界53.39-1.38OECD国家80.0425.27中等收入国家49.03-5.742014年城市化率的国际比较54.77%80%以上3.1倍3.2倍3倍以上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当前约54.77%的城市人口创造了80%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当前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1倍左右,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3.2倍。如果将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并改变其消费习惯,可以将其消费水平提高到原来的3倍以上如果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将会提高1.6个百分点。2.2人口城市化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新的契机2.3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商品性消费支出。12.5%15.7%18.0%36.5%2000-2013年中国居住支出年均增长12.5%2000-2013年中国文教娱乐支出年均增长15.7%2000-2013年中国医疗保健支出年均增长18.0%2000-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年均增长36.5%。2.4“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新的消费增长点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相同,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78亿13.26%2.12亿15.5%20.0%30%~40%8383亿元28145亿元73210亿元六普时,中国大陆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比五普上升了3.36个百分点。201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5.5%。根据联合国(UnitedNations,2012)预测,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在2025年将会超过20%,到2050年这一的比重将达到30-40%。《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中国老年人退休金总额达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145亿元,而到2030年,退休金总额将达到73210亿元。人口老龄化引导最终消费的规模和产品构成发生变化。老年人专用产品;健康服务业;养老设施和护理服务;老年人金融;其他特色服务少子化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社会化养老需求增加;“以房养老”,住房资产将通过金融系统转化为现金流,保障老年人生活。2.4“银发经济”将成为中国新的消费增长点三、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障碍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1992-2012年期间1992~2012年期间2001~2014年期间2001-2014年期间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7.4%,最高的年份达到19.2%。企业可支配收入从13.3%上升到21.4%,居民可支配收入从67.7%下降到60.8%,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992年的50.1%下降到2012年的3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9.4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7.86%,而同期的中国GDP年均增长了9.85%,人均GDP年均增长了9.42%。国家财政收入增速年均保持在20%左右,大大超过同期GDP的增速。,(1)国民收入在部门分配上不合理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2)国民收入城乡分配不均,差距不断拉大2014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国54.77%,获得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75%以上,将近50%的农村人口的收入占比不到25%。中国城乡收入差距1991~2014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需求(3)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六普与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7.98%,GDP却占全国的53.1%,城镇部门区域收入差异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农村部门区域收入差异(3)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4)基尼系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15年,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2,中外学者与机构的研究显示,中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高于0.5的水平。如果考虑诸多非法非正常收入,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等,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远比以上报告的要高(陈宗胜和周云波,2001;王小鲁,2007)此外,行业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也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5)收入监控体系不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社会保障仍有较多欠账腐败现象和灰色收入泛滥,少数部门的不合理高收入以及地下经济难以监管,高收入群体的偷税、避税行为也导致国家税收制度的调控失灵。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低收入阶层、农村居民、城市失业人口的保障问题仍有较多欠账。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增值收入大都没有被农民得到,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1234收入分配的严重失衡,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正在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一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城乡与区域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扩大;二是行业垄断阻碍了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并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群众对腐败现象与收入分配不公日益不满,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都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3.1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2312012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额是2.69万亿元,2013年上升到4.1万亿元,同比增加52.4%。其中,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四个一线城市的卖地总收入就超过5166亿元,全国前20名卖地收入超1.5万亿元,同比涨幅达63.6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的40%来自土地直接税收与间接税收,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则来自土地出让金从定量关系来看,住房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上升0.067个百分点。土地财政3.2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抑制了居民消费财政投融资体制231中国的财政投资体制是: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农村补贴城市,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城市的投资增长远远高于农村,从1990年到2013年,城市名义投资增长年均增长约33%,而农村的名义投资仅增长了22%,城市比农村增长高11个百分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确立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并启动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只有一项与农村、农业密切相关。3.3财政投资体制不合理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231研究表明,富人占中国总人口总数的20%,拥有80%的社会财富,却只交了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10%(曲顺兰,2011)个税税制设置抑制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不利于提高消费水平。现行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现行税制3.4现行税制弱化了收入分配调节与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1234在现行的利率管制下,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就无法有效调节资金的供求。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过低的资金成本刺激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需求,从而导致过度投资,不利于消费需求扩大;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垄断性的存贷利差获取了实体经济的大量利润,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影响了企业吸纳就业和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支付。过低的存款利率导致居民财富的无法获取正常的市场回报,实质上形成了穷人向富人的补贴,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3.5利率管制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12342014年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74亿人,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出农民工有1.68亿人,占61.4%,本地农民工1.06亿人,占38.6%。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并且工作预期不稳定,农民工消费行为并没有城市化。根据持久收入假说理论(Friedman,1957),消费者通常是按照其可预期的稳定的收入资源作为其预算约束。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不愿将其收入过多地用于即期消费(Zhao,1999;陈斌开、陆铭和钟宁桦,2010)。现行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形成了对消费需求的制约。3.6现行户籍制度对扩大消费需求形成制约123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多体制转轨遗留问题:其一,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统账结合模式”遗留下来的转轨成本仍然没能有效消化(袁志刚,2001)。其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双轨制”导致的养老金歧视性待遇一直遭到社会的诟病。其三,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统筹层次仍然比较低,对未来保障水平的担忧加剧了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对扩大消费需求形成制约。3.7社会保障体制转轨遗留问题太多,制约居民的消费3.8其他体制机制障碍对消费需求形成制约当前的消费安全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假货泛滥,法制法规的不健全使市场难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也使消费者不敢放心消费。此外,中国的贸易流通体系,贸易流通渠道也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水、油、电、煤、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较快,但政府对它们的价格改革却相对滞后,部分低收人家庭被迫压低消费,因此资源性产品的刚性约束也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一大障碍。四、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可行政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231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初次分配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应以扩大就业战略为导向,夯实居民消费增长的基础。在再分配环节,应当通过税制调整加大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增加转移性收入。通过再分配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整体消费倾向,扩大消费水平。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4.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升消费能力扩大社会民生支出231一方面会增加政府的支出,扩大政府消费;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居民消费,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政府需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和加快保障房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4.2完善社会保障,扩大民生支出,改善居民消费预期4.3加快推进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仅为54.77%,而具有非农户籍的人口只占35.9%,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未来随着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进城市化进程应当着眼于扩大内需和形成消费主导的发展方式,在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消费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扩大消费需求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城市化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改变其消费方式,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促进消费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2)改变以往土地城市化模式,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基础产业发展和民营企业资金扶持力度,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