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核心知识精讲精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核心知识精讲精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核心知识精讲精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核心知识精讲精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核心知识精讲精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种植这些植物、驯养这些动物的?课堂导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课1[]核心概念:农业革命

小农经济

国家目标导航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课程标准2学习聚焦1.利用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方式建构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农业革命的意义。2.立足于时空观念,掌握古代不同区域农耕经济的特征和影响,通过了解本国、本地区的食物生产状况,培养家国情怀。3.基于唯物史观,认识早期人类社会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的必然性。时空坐标约1万年前公元前19—前16世纪公元前8—前3世纪14-16世纪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古巴比伦王国将土地出租给佃户中国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阿兹特克人和村社古希腊城邦使用奴隶从事农业生产目

录01.从采集到生产

——农业的产生02.从作物到制度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03.从蒙昧到文明

——生产关系的变化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

远古时期的历史缺乏文献证据,人们对远古人类生活的认识只能依据少量的考古成果。该图是后人想象还原的,图片中反映出来的骨针、用火、渔猎、石器钻孔技术等反映了远古人类食物采集者的生活。那么,人类是如何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呢?从采集到生产——农业的产生壹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自主梳理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及其成就,完成表格并把序号标注在地图的相应位置。农耕的起源①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②③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的产生①②距今约7000年前,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④距今约6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距今约9000年前,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基础落实

思考:人类在早期的食物生产具有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受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思考点

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农业革命:在距今大约1.1万年后一个冰期结束,气候渐趋变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和采集时代过渡到定居农业时代。这一转折在历史上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材料一同样是1平方英里的土地,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有了原始农业,食物来源较前丰富了,生活较前有了保障,这样人们才有条件从事副业生产,如: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等……由于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要附着于土地,同时生活又较前有了保障,人们不必总是随着动、植物资源的变化而漂泊流徙,所以人们开始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阎万英、尹英华《中国农业发展史》古埃及太阳历《夏小正》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天文图像彩陶农业革命的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革命的意义。合作探究材料三①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②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③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形成聚落;开始从事手工业劳动;④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开始发展;⑤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1)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2)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使人类逐渐从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3)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口大幅增长,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人类的生活经历了从采集到自己生产食物的过程,这中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从作物到制度——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

与社会生活贰阅读课文第二子目,梳理不同地区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概况,完成下表。基础落实地区种植作物、驯化动物土地所有制土地经营方式古巴比伦种植大麦、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古中国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古希腊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奴隶劳动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种植橄榄和葡萄长期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古代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驯化了骆马阿兹特克人的土地有贵族私有、村社公有和家庭份地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农夫集体耕作男耕女织、个体经营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古埃及人放牧壁画残片敦煌铁犁牛耕壁画印第安人农耕图赶集的古罗马农民古希腊陶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小农经济的特征,并分析其在我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材料一关于小农经济的情形,我国一些历史文献也多有描述。如《孟子·梁惠王》说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是“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史记·商君列传》说其生产结构是“男乐其田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和这一特征相联系的是小农经济高度的自给自足性。小农经济“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门类繁多,他们也没有多少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材料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剥削广大农民的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农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就不得不利用国家机器进行维护、修复。——摘编自饶夏圻《剖析我国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原因》特征:①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铁犁牛耕;⑤精耕细作;⑥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原因: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长期存在;②生产经营条件简单;③封建统治者的保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④农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生产工具和技术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合作探究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出现以后,中国的农业进入新的阶段,发展很快。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基础。汉承秦制,继续发展农业,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很快达到了世界文明的第二个高峰,从此确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地位。中国在传统农业阶段长期保持着先进的地位,形成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体系。——邹德秀《中国古代农业与

中国社会发展》从蒙昧到文明——生产关系的变化叁阅读教材P6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梳理农业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根据提示的关键词把下面的图示补充完整?并说明该过程蕴含的规律。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男女地位变化贫富分化出现战俘变奴隶产生阶级差别强制机关诞生随着农业的产生,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应运而生。男子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占据主导地位;女子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处于从属地位生产力发展,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财产,产生了富人和穷人军事首领将部落战争中的俘虏变成奴隶自由人(富人、穷人)、奴隶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基础落实生产关系的变化思维导图农业产生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氏族首领战俘自由民奴隶奴隶主国家产生富人穷人调节冲突农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阅读材料,思考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中;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是逐渐进行的……

——【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也随之诞生。思考点

食物生产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社会开始摆脱从属于自然的被动生活状态,转向利用自然条件主动进行物质生产;意味着人类逐步摆脱愚昧走向文明。食物生产的出现和农业革命的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食物生产仍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