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论文_第1页
把握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论文_第2页
把握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论文_第3页
把握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论文_第4页
把握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摘要:语文要素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是近几年教学大纲的重要任务,而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教材编排者的匠心独具,本文将从课后习题如何把握的角度

出发,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贯穿始终。关键词: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个性化”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贯穿其中,一是三位一体,即“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者强强联合,课上课下进行联动,打通语文学习

的“任督二脉”;二是双线组元。双线组元是指在组织单元时,要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双管齐下,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要

求都意味着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己就得拥有解读教材的能力,利用好手头的资料,结合自身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其

中的手头资料,最重要的一定是我们的课本,而其中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是每一个老师都不容忽视的,本文将重点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好课后习题,在教学过程

中落实语文要素。一:弄清概念,理清关系

“语文要素”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和概念,指的是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

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抓手,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老师必须先

明白自己要“教什么”,学生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教材课后的练习是语文要素的分解,要达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应该认真落实课后习

题的要求。二者之间是互相助力的关系,搞清楚两者的概念和关联后,如何做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一)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正确解读教材的编排意图

1.正确把握单元语文要素,促进学段目标的达成

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要求,因为语文要素是对课程标准和学段目标的分解和细化,指向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需正确把握每个单元的

语文要素,统筹教学计划,做好学段规划,将单元与学段完美结合,落实语文要素,达成学段目标。这里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的

语文要素为例。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而第二学段的学段

目标是要求学生可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显而易见,这两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为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学段目标而设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把

握单元语文要素时,就要尝试用不同的理解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使他们融会贯通知识的同时,提升对新知识的接受度,在促进学段目标达成的同时也落实了

语文要素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厘清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教材的纵向联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学习默读,三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后续年级还要求加快默读的速度等,从中可以

看出语文要素体现不同年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期的发展梯度。从理解词语的角度来看,语文要素也同样体现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序列。通过厘清各种语文要

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重要思路。解读教材要有整体的观念,准确把握教材的纵向联系,每个语文要素都可以做这样的分析,首先

看它和学段目标有什么关系,怎样指向学段目标的实现,然后再看它与前面学过的语文要素,与学生已经形成的语文能力有哪些内在的联系,是怎样在学生

已有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的。(二)充分关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的载体

1.确定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的学习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大体上是从三个维度开始设计,分别是理解感悟、积累表达、拓展运用。这三个

维度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具体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所以课后练习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都

是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这几个方面的目标实现,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参考课后练习,从这几个维度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单元中《带刺的朋友》课后练习第一题就呼应了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积累生动的

语言。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称呼的不同,从中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换,作者刚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所以称为那个东西,慢慢的发现那个家伙很可

爱,最后对这个小东西心生钦佩,从这个称呼可以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变换,这一题就是基于本篇课文的特点确定出的有教学价值的内容。

2.确定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上册《掌声》这一课,课后习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问题,教学时需要配合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在默读的时候思考问题。第三个练习活动是“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这

就是基于本课特点的个性化要素,既指向表达也同时指向阅读理解。在低年级时,有很多次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讲故事,而这个题目是引导学生换人称讲故

事,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体会英子的处境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换人称讲故事与低年级的复述故事有很大的不同。课文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关注主

人公的动作和外在表现会比较多,换成第一人称自述,就会想到事件发生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动作可能就不适宜自己来讲述。从这里可以看出,关于每篇课

文的学习重难点,已经安排在课后练习中了,这给教师教学划了重点。确定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路

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体现了每课的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体现“目标、过程、评价的一致性”,所以课后习题自然成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抓手。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让教学过程更加简约和扎实。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这一课的课后练习设置的是:“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

《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当时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将它作为课文的主要

线索来设计教学,它完全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表格的思路设置一道道闯关题最后完成表格,学生自然而然就懂得了纸的发明经历了哪些过程,感受

到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所以有效把握课后习题,为教师设计多样的教学思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三)灵活运用课后习题,落实想象、运用效能

1.注重积累,读写并重

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书都安排了习作单元,它是以习作能力为主线、围绕某个习作能力的发展来编排内容的。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

段,教材安排了观察单元,观察是写作的核心能力,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是表达的源头活水,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们养成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学会观察

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搭船的鸟》的课后习题都没有理解感悟课文的题目,完全围绕习作内

容来编排内容,都指向学习表达方法,能从文本中推之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此呼应,在前面单元的课后练习中随机安排小练笔,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用

几句话记录下来,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从读学写,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随时随地提笔记录自己生活的好习惯。如《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这一课的课后习题是“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按照“小路的景色——路

两旁的景物——路上的心情”这样的写作顺序写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上学或放学途中的景物,积累素材,将阅读收获迁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中。.激发想象拓展阅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以“大胆想象”为主题,选取了几篇充满了想象力的文章,让孩子们徜徉于

奇幻的世界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我变成了一棵树》安排的课后习题是:(1)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

象有意思。(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教学时应该按照这两个课后习题,将焦点放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放手让

学生自主阅读、同桌交流,及时反馈,教师相机提取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学生会水到渠成的发现英英的想象是富有变化的。这环节既是对故事情节的概览,

也是对想象策略的提炼,无形之中就让学生天马行空,驰骋在自由的想象空间,碰撞出惊喜的火花,这不仅让孩子们拥有充满童趣的回忆,还加深了对课

文的理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语文教学同样注重对孩子们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正如温儒敏主编

所说:“语文的功能,不光是提高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统编版教材将课外阅读链接导入课后练习中,主张将课堂教学引申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