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项目特性表 表2.9-3项目区进出平衡指标产出分析表序号类型数据库数据(三调)竣工后大于1米线状地物整治前净耕地面积整治后净耕地面积实际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占补平衡指标)新增耕地面积(进出平衡指标)耕地其中,水田耕地其中,水田图斑标识码图斑编号地类坡度级图斑面积扣除系数田坎面积1整理500116211000082580380乔木林地(工程恢复)4632.740.1804114.150.00518.59632.74114.15114.150518.592整理50011621100007987000159793坑塘水面(工程恢复)22127.850.125265.980.001861.872127.85265.98265.98265.981861.871861.873整理500116211000080988170乔木林地(工程恢复)31079.420.1707184.260.00895.161079.42184.26184.260895.164整理500116211000077303867果园(即可恢复)43314.950.1804598.020.002716.933314.95598.02598.0202716.93合计7154.960.001162.41265.985992.551861.87经计算本项目共涉及新增工程(包含新建和扩建)占地面积为0.4760hm²。项目区中布设恢复地类整治用于占补平衡指标后补充耕地0.5993hm²用于进出平衡指标,大于项目区工程设施占用0.4760公顷的面积,抵扣工程设施占用耕地指标后剩余净增加耕地0.1233公顷可用于未来石门镇农业基础设施修建占用耕地的进出平衡指标,项目区恢复地类产出的耕地完全能满足项目区占用耕地的进出平衡政策,满足进出平衡的要求,对耕地的保有量无影响。表2.9-4项目区新增工程占地与恢复地类整治对比表单位:公顷工程占地新增工程占用耕地面积标识码整治工程恢复地类恢复耕地面积水田旱地小计水田旱地小计维修田间道-7120561681500116211000088780梯田整治-66维修田间道-5417417500116211000093023,台面重构-14,农户自行实施-74,农户自行实施-75维修田间道-8477477500116211000844461农户自行实施-72,农户自行实施-73维修田间道-4375444819500116211000085808台面重构-26,台面重构-27维修生产大路-1256256500116211000844345台面重构-23,台面重构-22维修田间道-1492492500116211000088615农户自行实施-1维修排水沟-1322322500116211000087189台面重构-23,田块归并-4维修田间道-9201444645500116211000090765农户自行实施-65维修田间道-1269582651500116211000087189台面重构-21,农户自行实施-59500116211000082580台面重构-150.05190.0519500116211000079870梯田整治-430.18620.1862500116211000080988台面重构-70.08950.0895500116211000077303台面重构-230.27170.2717合计1087367347600.18620.41310.59932.10水资源平衡分析水量平衡是指在水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地区(或任一水体),在给定的时段内,输入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对于农田水量供需平衡则可以具体到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即项目区净灌溉供水量等于作物需水量。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根据作物分时段需水量、项目区气象资料和作物抗旱能力确定灌溉时段,再进行水量平衡分析。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空气湿度大,雨热同季,降雨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同步,在生育周期内,农作物主要存在干旱缺水,其余时间作物需水能自给,属雨育农业区。根据《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试用)》的要求,重庆地区在土地整治项目中主要解决作物时段性干旱的问题,灌溉设计标准一般选择使用抗旱天数。因此,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主要以抗旱天数为基础进行供需水量分析。本项目在水资源平衡分析时主要考虑时段性缺水(春旱、伏旱),不考虑工业用水、农村生活用水。本项目设计抗旱天数为30天。2.10.1可供水量分析项目区供水来源主要有山坪塘和水库。山坪塘经实地勘察,项目区内有大小山坪塘29口,面积10.87公顷,蓄水深度在2.5~5m之间,可蓄水量为45.66万m3,是项目区的有效灌溉水源。山坪塘均匀分布于项目区各个位置。在干旱季节,一方面可通过卧管放水至冬水田进行自流灌溉,另一方面可通过小型泵机进行提水灌溉或者担水进行点灌。伏旱期间山坪塘可供水的60%用于抗旱时节抽水,即伏旱期间可供水总量为27.40万m3。2、水库梯子水库水库库容20万万m3,其中20%的库容可在干旱季节用于项目灌溉,可供水量为4万m3。综上所述,项目区在干旱季节的可供水量为27.40万m3+4万m3=31.40万m3。2.10.2需水量分析(1)作物品种根据项目区地形、耕地分布情况及产业现状,现确定作物品种:旱地以玉米、红薯、蔬菜确定作物需水量,水田以水稻确定作物需水量。(2)灌溉方式项目区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提灌和自流灌溉两种。(3)需水量预测①作物灌溉定额因需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要首先确定项目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重庆市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试用)》的要求,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得低于0.65。根据《重庆市农业用水定额》,铜梁区隶属于渝西经济走廊,农业用水定额值具体见下表。表2.10-1重庆市农业用水定额汇总表单位:m3/hm2分区定额值水稻玉米红薯小麦油菜蔬菜果树渝西走廊28560805565195120本项目主要考虑农作物时段性缺水(春旱、伏旱),根据农作物在干旱时期的灌溉需水定额来计算干旱时期的农作物需水量。根据当地农业气象资料和询问当地群众得知,项目区春旱和伏旱主要发生在6、7、8月,也是农作物的主要需水月份,约占全年需水量的60%。②需水量计算项目区干旱季节农作物需水量见下表。表2.10-2项目区干旱季节农作物需水量计算表种植作物种植面积(hm2)灌溉定额(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需水量(万m3)水稻75.498816800.78.88玉米19.68553600.70.50红苕13.12364500.70.41合计108.3079————9.792.10.3平衡分析综上,项目区干旱季节农作物需水量为9.79万m3,干旱季节可供水量为31.40万m3,供水量大于需水量,可满足干旱季节农作物的灌溉需求。2.10.4区域缺水分析虽然项目区干旱季节供水量可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但受限于部分区域灌溉设施不足,仍然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但在项目区西北部由于旱改水对水源的需求,存在局部缺水的情况,需要增加部分灌溉设施。2.11公众参与1、规划设计阶段公众参与情况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充分征求了重庆市江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江津区江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江津区相关涉农部门、石门镇政府、永安村及农户代表的意见,得到镇、村基层组织及广大农户的拥护和支持,并就项目区所需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诸多宝贵意见,以确保各自工程能顺利落地,从而实现统筹规划的目的。现场征求意见现场规划踏勘2、公众对项目的主要意见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项目组与重庆市江津区江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前往石门镇政府、永安村社采取座谈、访谈、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项目区的立地条件、产业配套、土地流转、存在的限制因素及所需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了更详细地了解和掌握。在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项目区以农户为主要承包单元的土地使用权模式对项目区工程顺利施工有一定程度的阻碍。重庆市江津区江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石门镇政府、永安村就突破该障碍达成一致意见,拟在项目区工程施工前先落实权属调整方案,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总之,石门镇政府、永安村、业主及广大农户对本项目的实施表示大力支持,并对本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汇总各方意见,归纳整理后公众参与意见及采纳情况如下:(1)土地平整工程针对项目区土地分散、小块,不便于机械耕种的现状,建议将耕地进行小块并大块,田块整形,整治成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优质农田,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小、中型农机作业面积。(2)灌溉与排水工程项目区西南部烧鸡湾、赵家湾处由于排水沟堵塞,暴雨时常年淹没周边耕地,村民建议对该处排水沟进行维修;项目区西北部红豆树由于旱改水和梯田整治后,需要水源进行灌溉,建议增加灌溉管道从梯子水库引水灌溉,以及对原有堵塞的灌溉渠进行维修。(3)田间道路工程项目区的对内田间道主要承担耕作区的农资与农产品的运输以及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基本已整治为混凝土路面,但部分支路现状为土质路面,主要服务于生产的小路多为土路,严重影响院落农户出行及部分区域机耕。因此,本次规划拟维修田间道、新修生产大路,方便项目区村民的出行与耕作,增加道路的通达度和便于机械化耕作,促进产业发展。3优劣势分析3.1优势资源分析(1)农民积极性较高,该村除项目区外已实施过其他类似项目,已实施项目区产生的各种效益对该项目的示范带头作用较强,项目区村民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较高,部分村民已经自动实施田块归并工程。永安村周边已实施项目示意图实施前影像实施后影像项目区村民自行进行的田块归并(2)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且利用程度较高。项目区总面积323.4290公顷,其中耕地毛面积180.3377公顷,占比55.76%。(3)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长江、塘河位于项目区周边,且山坪塘在项目区分布较广。枯水期可供项目区水量31.40万m3。(4)项目区农业产业基础好,甘蔗、橄榄产业已具规模。(5)多部门资金整合近年来,项目区由交委、水利、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投入资金,提升了道路出行和运输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区内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社社通公路,户户喝好水,人人都受益的良好景象。当前项目区内部分区域由农委投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该整治项目整合江津区委资金实施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土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2限制性因素分析3.2.1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根据《江津区石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产业发展现状对项目区内永安村土地利用限制分析结果,结合实地踏勘和与当地村民的座谈会上了解情况表明,项目区内地势平缓、耕地集中、区位条件优越,但现阶段无土地规模化种植、大规模土地流转、大型企业进入等问题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田块规模:乡镇及村社对项目区内规划产业为黄豆、蔬菜和传统粮油产业,但存在区域内零星破碎田块较多、部分田坎占地较宽等情况,不适宜规模化种植,部分坡耕地未形成台面,需实施田块归并、台面重构等土地平整措施。(2)灌溉与排水设施:经前文分析项目区水源丰富、主干灌溉设施完善,受地形限制,仅部分高程较高的区域未被覆盖,需结合实地情况布设蓄水池;项目区现状灌溉与排水设施较为完善,仅西部排洪沟为土质排水沟、排水不畅,沟壁倒塌,暴雨季节严重冲刷周边农田,需维修整治,其余现状沟渠使用状况良好,同时项目区北部存在局部缺水情况。(3)田间道路:项目区田间道布局完善,项目区主要交通均由交委投资硬化,部分耕作道路路面较差限制项目区内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和农民生活,急需维修整治;以现状田间道为主干道,现状生产路分布较为密集,但以解决人行的0.6m宽生产路为主,限制机械化使用,需要根据产业需要新增和维修改造生产大路。(4)农民投入的积极性低。项目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明显,农业投入减少,地力逐渐下降;耕作方式单一,土地生产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农田产出效率相对低下。因此需要通过土地整理,规模化整理田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潜力。(5)资金筹措困难。土地整理是一项需较大投入的土地、水利、道路、林网等综合改造工程,区县级投入十分有限,需积极引进社会投资、流转大户进行配套投入。3.2.2对策与措施1)拟在全域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覆盖整个项目区,结合实地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格田整治、田块归并、田坎整型、台面重构等土地平整工程,全面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2)对项目区主干道路提档升级,对耕作区和产业发展区域内布设生产大路,改善交通问题,提高机械化率。3)对原有排水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提高排水排涝能力,结合产业发展需求,配套排水设施。4工程布局4.1总体布局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分析,项目规划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园地、农村道路、村庄、水利设施用地等。项目区耕地、园地、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用地等工程主要结合现状布置,并在空间布局上更合理化、标准化。土地利用布局主要由产业布局决定,同时居民点和道路的主骨架也起重要作用。因此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以水稻种植、玉米-红薯-蔬菜轮以及香蕉、甘蔗产业作为突破口,并结合项目区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提出如下土地利用布局。1、耕地用地布局由于项目区耕地分布集中,水源丰富,完善灌排设施和道路设施后,耕地布局实行水稻、玉米、甘蔗、香蕉种植,通过水田平整、低效农用地改造,并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耕地的附加值,促进土地规模化和机械化耕种;另外,通过将现有耕地中数量相等且具备垦造水田条件的旱地垦造为水田,实现耕地占补数量与质量的平衡,达到“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耕地指标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有关政策规定,坚守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红线”不动摇。2、农村道路用地布局根据石门镇对永安村的发展规划及结合永安村的产业规划,以现有一条对外道路为主干道,形成树枝状的道路体系,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增加项目区道路体系的连通性,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新修道路用地由耕地调整而来。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布局对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进行调整,在水利设施不够的区域,将部分耕地调整为水利设施用地,主要为维修排洪沟、新修水池等。4、田坎利用布局土地整治建设项目通过水田平整、低效农用地改造等达到归并田坎、削减田坎,使田块形状规则,合理布设田坎,提高净耕地系数,将消除的田坎调整为耕地,使田坎系数将降低。4.2土地平整工程布局(1)布局思路土地平整工程在土地整理工程中处于首要位置,是田块、渠道、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对合理灌排,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机械作业效率,以及改良土壤、保水、保土、保肥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平整工程布局主要思路为:按照全域覆盖的思路,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产业布局、海拔高程、现状居民点、水系道路、耕地利用情况等将项目区划分为4个整治单元,同时通过项目区内的主干交通网络将各个整治单元进行串联。再根据每个整治单元限制性因素不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耕种主体不同,合理布设土地平整工程及配套工程。表4.3-1土地平整单元分布编号面积(公顷)平整单元-176.1911平整单元-2124.03平整单元-354.196平整单元-457.6175合计312.0346(2)工程布局—项目实施①田块归并田块归并工程是对相邻高差较小的田块进行归并,拆除原有零散田埂,挖高填低,再重新修筑田坎,使原有零散田块归并成大块田块,配套以配套设施,改变传统耕种模式,方便机械化耕种。结合项目实地踏勘和产业规划,在这次规划中我们对项目区部分平坝区实施田块归并工程,并配套路、沟、渠,发展农业产业,具体个区域布局情况见下表。表4.3-2田块归并工程布局统计表编号位置面积(公顷)主要工程措施平整单元田块归并-1石梯村民小组4.9661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1田块归并-2石梯村民小组0.489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1田块归并-3石梯村民小组0.8003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1田块归并-4金竹村民小组、塘塆村民小组2.583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2田块归并-5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1.4802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2田块归并-6塘塆村民小组0.9269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2田块归并-7石梯村民小组0.7439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2田块归并-8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1.2439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3田块归并-9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4.5845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3田块归并-10水口村民小组2.162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3田块归并-11水口村民小组0.3128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3田块归并-12水口村民小组0.5297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3田块归并-13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1.1648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4田块归并-14方山村民小组1.5212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4田块归并-15方山村民小组0.1357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4田块归并-16方山村民小组1.3409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4田块归并-17方山村民小组1.3134清杂,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犁底层重构、防渗处理、细部平整整治单元4合计26.2983②台面重构通过现场调查,项目区旱地主要位于6~25°,部分未成台,但这些地块比较集中,整理后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交通运输也比较方便,可实施台面重构工程,进行土方移动、挖高填低、砌筑土坎等工程措施,保持土壤肥力。项目区的未成台旱地,由于未经过农民修整,而且无成形的田坎,台面坡度在6°-25°,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以原则上需进行平整,采用坡改梯技术,并修筑土坎。台面重构主要是考虑田块的形状、长度、宽度和面积,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利于水土保持,方便田间管理。因此田块布置应按照土地平整的相关要求,以及灌溉和排水、沟渠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根据本项目区特点及实地情况进行综合确定。具体布局详见下表:表4.3-3台面重构工程布局统计表编号位置面积(公顷)备注平整单元台面重构-1石梯村民小组0.434715°-2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3石梯村民小组0.499815°-2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4石梯村民小组0.3862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5石梯村民小组0.2998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6石梯村民小组0.248115°-2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7石梯村民小组0.796415°-2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8石梯村民小组0.0692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9石梯村民小组0.2152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10石梯村民小组、方山村民小组0.5127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12红豆村民小组0.486310°-15°整治单元1台面重构-13石梯村民小组1.0275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4石梯村民小组0.0832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5石梯村民小组0.3583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6石梯村民小组0.2403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7石梯村民小组0.2405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8塘塆村民小组0.5545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19塘塆村民小组0.5571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0塘塆村民小组0.2569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1塘塆村民小组1.085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2金竹村民小组0.8148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3金竹村民小组2.237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4金竹村民小组0.1735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5金竹村民小组0.6816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6塘塆村民小组1.3705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7塘塆村民小组0.1976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29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0.661815°-2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0塘塆村民小组0.0524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1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0.2645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2石梯村民小组0.1635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3塘塆村民小组1.4921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4红豆村民小组0.643610°-15°整治单元2台面重构-35水口村民小组0.3103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36水口村民小组1.1588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37水口村民小组0.1826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38水口村民小组0.908615°-2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39水口村民小组0.553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0水口村民小组0.8311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1水口村民小组0.5634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2水口村民小组0.202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3红豆村民小组0.6273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4红豆村民小组0.814810°-15°整治单元3台面重构-45红豆村民小组0.355915°-2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46红豆村民小组0.5319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47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0.6024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48方山村民小组0.0442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49方山村民小组0.4245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0红豆村民小组0.4363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1方山村民小组0.1685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2方山村民小组0.3039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3方山村民小组0.2455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4方山村民小组0.122110°-15°整治单元4台面重构-55塘塆村民小组0.15210°-15°整治单元2合计26.6437——③梯田整治通过对项目区内垮塌田坎进行修复,插画旱地整治为水田,不规则的田坎进行归并,减少田坎面积,同时使田块更能满足机械化和规模化耕作。表4.3-4梯田整治工程布局统计表编号位置面积(公顷)平整单元地形坡度梯田整治-1石梯村民小组0.1869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2石梯村民小组1.8491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3石梯村民小组0.489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4石梯村民小组0.7738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5石梯村民小组1.0786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6石梯村民小组0.483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7方山村民小组0.409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8石梯村民小组0.5512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9石梯村民小组0.139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0石梯村民小组0.146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1石梯村民小组0.8671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2石梯村民小组0.3889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3石梯村民小组0.8125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4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3.0041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5塘塆村民小组0.3352整治单元26-10°梯田整治-16塘塆村民小组0.1717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7塘塆村民小组0.6127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8塘塆村民小组0.1903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19塘塆村民小组0.7826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0塘塆村民小组0.4611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1金竹村民小组0.1068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2塘塆村民小组0.1662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3塘塆村民小组0.222整治单元26-10°梯田整治-24塘塆村民小组0.661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5石梯村民小组0.4537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6石梯村民小组0.1969整治单元26-10°梯田整治-27石梯村民小组0.1271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8石梯村民小组0.2227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29红豆村民小组0.7195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30红豆村民小组0.5474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1红豆村民小组0.3127整治单元36-10°梯田整治-32红豆村民小组0.5088整治单元36-10°梯田整治-33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2.0272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4水口村民小组0.1957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5水口村民小组0.1462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6水口村民小组0.1388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7水口村民小组0.9123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8水口村民小组0.5236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39水口村民小组1.8779整治单元310-15°梯田整治-40水口村民小组0.4809整治单元36-10°梯田整治-41红豆村民小组2.9211整治单元36-10°梯田整治-42红豆村民小组0.4706整治单元36-10°梯田整治-43红豆村民小组0.7484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44红豆村民小组0.2039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45红豆村民小组1.1311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46红豆村民小组0.2317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47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1.2961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48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1.4729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49红豆村民小组0.1795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0方山村民小组0.575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1方山村民小组0.0838整治单元42-6°梯田整治-52方山村民小组0.2668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3方山村民小组0.1443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54方山村民小组0.2156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5方山村民小组0.5059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6方山村民小组1.1267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7方山村民小组0.1161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58方山村民小组0.2428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59方山村民小组0.3563整治单元46-10°梯田整治-60方山村民小组0.3054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61方山村民小组0.3335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62方山村民小组0.711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63方山村民小组0.0835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64方山村民小组0.4138整治单元410-15°梯田整治-65石梯村民小组1.2106整治单元22-6°梯田整治-66石梯村民小组0.3885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67石梯村民小组0.343整治单元110-15°梯田整治-68石梯村民小组0.3948整治单元210-15°梯田整治-69石梯村民小组0.0834整治单元110-15°合计40.8353④旱改水通过现场踏勘,对紧邻水源,与周边已有水田集中连片且当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村民对旱地垦造为水田项目支持度高,项目实施后村民愿意种植水稻的旱地通过实施清除杂物、田块归并、重铸犁底层、砌筑土坎、泡田翻耕(即传统农业中的三犁三耙)和人工细部平整措施后肯造为水田。表4.3-5旱改水布局表工程编号位置面积(公顷)平整单元旱改水-1石梯村民小组0.1099整治单元2旱改水-2方山村民小组0.0941整治单元4旱改水-3红豆村民小组0.0933整治单元4旱改水-4塘塆村民小组0.2793整治单元2合计0.5766——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按照地块犁底层保水情况及相邻田块高差情况,将纳入旱改水的旱地区域主要为高差较小,可进行归并,保水性较差各类型,旱地分布见下表:表4.3-6各旱改水区域特性及对应工程布置情况表田块类型编号田块类型田块特性描述对应工程布置①犁底层较差、成台、归并已成台旱地,相邻田块高差较小,可进行归并,保水性较差清除杂物、田块归并、重铸犁底层、砌筑土坎、泡田翻耕和水整地(即传统农业中的三犁三耙)(3)工程布局—村民自行实施通过现场踏勘,项目区部分区域田块零碎以及杂草丛生区域,农户为了便于耕作、扩大种植面积以及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宅基地周边区域,由于耕作半径小,生产生活方便,农户已自行实施土地平整用于种植蔬菜,农户自行实施土地平整详见下表。表4.3-7农户自行实施土地平整布局表编号面积位置平整单元农户自行实施-15486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2978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31382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45387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5549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6488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73595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8405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91305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101574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111535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23006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31840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41371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51062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61789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71532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181660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19516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201648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211960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22711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23310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249631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255093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26477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271915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282523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292236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302006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313148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3262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331265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34865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352243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36651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37621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38963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397045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402688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411052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421413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431036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441319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453276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46971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472948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481703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491965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506989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515115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21317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34667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42411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53597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63295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779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582258金竹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59998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601148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61749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62801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631858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643076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651373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66396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67773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68802方山村民小组平整单元-1农户自行实施-69751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70683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717263水口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726735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734833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741202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754530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767132塘湾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774977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784060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4农户自行实施-79223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农户自行实施-804291红豆村民小组平整单元-3农户自行实施-812012石梯村民小组平整单元-2合计210139(4)土地平整工程整体布局土地平整工程在整个土地整理工程体系中处于首要位置,首先根据各个耕作田块的限制性因素不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耕种主体不同,合理确定土地平整方式及工程措施,再根据土地平整的目标进行灌溉管道、排洪排涝、产业道路等配套工程设施的布局。从而实现合理灌排,节约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机械作业效率,以及改善土壤、保水、保土、保肥等的重要作用。根据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建议,土地平整主要开展旱改水整治、梯田整治、条田整治(田块归并)、台面重构等4项土地平整工程。表4.3-8土地平整工程布局表整治单元编号平整单元面积工程类型权属工程编号面积(hm2)整治单元-119.5007田块归并石梯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4.9661石梯村民小组田块归并-20.489石梯村民小组田块归并-30.8003梯田整治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0.1869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1.8491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0.7738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0.489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1.0786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80.5512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60.3885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70.409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90.0834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0.483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70.343台面重构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0.4347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00.5127石梯村民小组、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0.2998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0.3862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0.4998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90.2152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80.0692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20.4863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60.2481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70.7964农户自行实施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00.1648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10.1960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20.0711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30.310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40.9631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20.062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30.1265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40.0865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70.0621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40.1319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50.3276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70.0792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80.0802整治单元-242.5312旱改水石梯村民小组旱改水-10.1099塘塆村民小组旱改水-40.2793田块归并石梯村民小组田块归并-70.7439金竹村民小组、塘塆村民小组田块归并-42.583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田块归并-51.4802塘塆村民小组田块归并-60.9269梯田整治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80.3948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30.8125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20.3889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10.8671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00.4611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90.7826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40.661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50.3352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30.222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43.0041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00.146金竹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10.1068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80.1903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20.1662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50.4537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90.7195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80.2227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70.1271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260.1969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90.139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70.6127塘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160.1717石梯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51.2106台面重构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60.2403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50.3583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11.085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00.2569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61.3705金竹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32.237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90.6618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40.6436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31.4921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80.5545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70.2405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90.5571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50.152金竹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20.8148金竹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50.6816金竹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40.1735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270.1976塘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00.0524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20.1635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10.2645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31.0275石梯村民小组台面重构-140.0832农户自行实施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0.5486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0.0978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0.3595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80.405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90.1305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00.1574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70.153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50.5093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90.2236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10.3148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80.0963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90.7045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00.2688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10.5115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20.1317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30.4667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40.2411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50.3597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60.3295金竹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80.2258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90.0998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00.1148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40.3076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20.6735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30.4833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41.202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50.4530塘湾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60.713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90.2232石梯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810.2012整治单元-329.9464田块归并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田块归并-94.5845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田块归并-81.2439水口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02.162水口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20.5297水口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10.3128梯田整治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80.5236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20.4706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12.9211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20.5088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10.3127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40.1957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00.5474红豆村民小组、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32.0272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91.8779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70.9123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50.1462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360.1388水口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00.4809台面重构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30.6273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40.8148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00.8311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80.9086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10.5634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20.202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70.1826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61.1588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50.3103水口村民小组台面重构-390.553农户自行实施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0.1382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0.5387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0.0549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70.1915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80.2523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00.2006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60.0971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70.2948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90.1965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50.1373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90.0751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00.0683水口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10.7263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70.4977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800.4291整治单元-423.3895旱改水方山村民小组旱改水-20.0933红豆村民小组旱改水-30.0941田块归并方山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71.3134方山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61.3409方山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41.5212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31.1648方山村民小组田块归并-150.1357梯田整治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10.3335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00.3054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50.5059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40.2039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51.1311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20.2668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20.711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90.3563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80.2428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61.1267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70.1161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40.2156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40.4138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10.0838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00.575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530.1443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30.7484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81.4729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90.1795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71.2961红豆村民小组梯田整治-460.2317方山村民小组梯田整治-630.0835台面重构方山村民小组、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70.6024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50.3559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90.4245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60.5319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20.3039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30.2455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10.1685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480.0442红豆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00.4363方山村民小组台面重构-540.1221农户自行实施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0.0488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10.1535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20.3006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30.1840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40.1371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50.1062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60.1789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80.1660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190.0516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260.0477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50.2243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360.0651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10.1052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20.1413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30.1036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480.1703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500.6989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10.0749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20.0801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30.1858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60.0396方山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670.0773红豆村民小组农户自行实施-780.4060合计115.3678115.36784.3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应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同时符合节约用地的要求,合理布设蓄水、灌溉、排水设施。经2.4.2章节分析,结合后项目区地形条件和土地利用布局进行灌排工程总体布局。项目区现有排洪沟所处区域西侧田面高差小,汇水面积大,一遇暴雨季节排水不畅,高差较小的西侧农田被淹没,从而降低了该区域的耕地的生产能力,需维修排水沟,满足排洪沟的排水需求;远离河流和山坪塘区域抗旱能力差,需新修蓄水池,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同时在灌排设施与道路交汇处、沟渠相互交汇处合理布设涵洞等渠系建筑物。4.3.1水源工程(1)维修灌溉渠为了保证项目区内灌溉需求,需对区域内部分无法利用的灌溉渠进行维修,以提高输水和抗旱能力。维修灌溉渠布局情况详见下表表4.3-7维修灌溉渠布局情况表工程编号长度(m)位置水源规格(m)材质维修灌溉渠-1408石梯村民小组赵家湾附近溶洞0.3×0.3C20砼维修灌溉渠-2615石梯村民小组石梯水库附近石梯水库DN=160PE管维修灌溉渠-3400石梯村民小组石梯水库附近石梯水库DN=160PE管维修灌溉渠-4122塘塆村民小组老湾附近山坪塘DN=160PE管合计1545————————表4.3-8维修拦水坝布局情况表工程编号长度(m)位置规格(m)材质维修拦水坝-110石梯村民小组赵家湾附近H=0.5C20砼4.3.2排水工程(1)维修排水沟由于项目区内部分区域的耕地在暴雨季节,不能及时排泄集雨,形成涝灾,致使良田每年都被淹,因此需要布设排水沟,用于排泄暴雨积水。项目区内共维修排水沟1条,长258m,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表4.3-9维修排水沟工程布局表编号位置长度(m)规格(m)材质承泄区维修排水沟-1金竹村民小组烧鸡湾附近2581×1C20砼合计——258——————4.3.3渠系建筑物本项目渠系建筑物主要为田间道农涵、过沟箱涵、过沟盖板和挡水板等。涵洞是交叉建设物,当沟渠穿越道路时,为了使沟渠中的水流顺利穿过田间道或其他道路,同时保证道路的畅通和行人的通过,需要规划新修涵洞或箱涵。其布置方向与原有沟、渠方向一致,使进出口水流顺畅,避免上下游冲刷。维修灌溉渠管道经过原混凝田间道时需对原道路进行处理,处理节点2处;同时平均间隔200m布置一个检查分流井和给水栓,分别5个。表4.3-10新修涵洞工程布局表工程编号涉及道路规格(mm)长度(m)新修涵洞-1维修田间道-1D=3004新修涵洞-2维修田间道-2D=3004新修涵洞-3维修田间道-4D=3004新修涵洞-4维修田间道-6D=3004新修涵洞-5维修田间道-6D=3004新修涵洞-6维修田间道-7D=3004新修涵洞-7维修田间道-8D=3004新修涵洞-8维修田间道-8D=3004新修涵洞-9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0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1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2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3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4维修田间道-9D=3004新修涵洞-15维修田间道-10D=3004新修涵洞-16维修田间道-10D=3004新修涵洞-17维修田间道-10D=3004新修涵洞-18维修田间道-10D=3004新修涵洞-19维修田间道-11D=3004新修涵洞-20维修田间道-11D=3004新修涵洞-21维修田间道-11D=3004新修涵洞-22维修田间道-11D=3004新修涵洞-23维修田间道-12D=3004新修涵洞-24维修田间道-12D=3004新修涵洞-25维修田间道-12D=3004合计————100表4.3-17新修沉沙凼工程布局表工程编号配套工程维修排水沟沉沙凼1口合计14.4田间道路工程布局道路工程是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民生活和农业机械化等诸多需求。田间道路和生产路同农业生产作业过程直接相联系,其布局要求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应与田、林、路、沟、渠结合布局。结合公众意愿和贫困户意愿需求,对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和生产大路进行工程布局;部分现状田间道路随着其他产业的成熟发展,运输载荷量增多,现有碎石路面不能满足高强度、高频率通行要求,需要维修硬化主干田间道,并连同部分断头路,保证田间道路体系完整,从而方便村内居民生产出行及生产物资运输。4.4.1田间道(1)维修田间道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已形成网络,部分主干道路已由交委投资硬化,则项目区整个主干道路都有交委投资硬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永安村村民生产生活和出行水平及机械化耕作率。而项目区内从主干道路通往田间耕作的道路多为土质路面,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农产品的对外运输和产品的采摘,当地政府希望通过该项目将主要耕作道路进行硬化,对使用频率较高的道路采用碎石路面维修,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具体田间道路布局详见下表:表4.3-11维修田间道路布局表工程编号位置长度(m)宽度(m)Ⅰ型Ⅱ型材质起点终点维修田间道-1塘塆村民小组2673267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2石梯村民小组2073207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3石梯村民小组168368100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4塘塆村民小组3023302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5石梯村民小组1423142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6塘塆村民小组、石梯村民小组3413341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7石梯村民小组484341470碎石+C25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8石梯村民小组5993599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9水口村民小组614354470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10水口村民小组4523452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11方山村民小组5243524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维修田间道-12塘塆村民小组、金竹村民小组5383538C25砼现状混凝土田间道居民点合计463842284104.4.2生产路为完善项目区生产路体系,考虑小型农用机械的推广使用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在已有生产路体系的基础上,以连通主要院落、耕作区与主干田间道为原则的情况下,配以生产大路,方便肥料的运输及产品的采摘,以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需求,提高机械化使用程度。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生产大路宽度,本规划维修生产大路宽度为2.0m,生产道路布局详见下表:表4.3-12维修生产大路布局表工程编号位置长度(m)宽度(m)材质水田段旱地段平直段梯步段维修生产大路-1永安村马台社清名田附近3962C2003960合计——396————039604.3.4.3田间道路附属工程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每隔200m~300m设置错车道一处;在道路交叉口位置需进行加宽处理,在改建田间道急转弯、陡坡、交叉口等区域需布设安全警示标牌,保障车辆运输安全;在地基不稳存在滑坡的区域需设置挡土墙;在公路临空一侧需设置波形梁护栏;根据该项目田间道,合理设置道路附属工程。表4.3-13田间道路附属工程布局表工程编号交叉口弯道加宽错车道回车位安全警示牌波形护栏减速带(m)桩号数量(个)桩号数量(个)桩号数量(个)桩号数量(个)数量(个)桩号数量(m)维修田间道-1K0+0001K0+78、K0+17221K0+105—K0+155、K0+195—K0+22883维修田间道-2K0+0001K0+871————1————3维修田间道-3K0+0001K0+651K0+16812K0+27—K0+50、K0+109—K0+12034维修田间道-4K0+0001K0+1881K0+346、K0+44721K0+230—K0+28050维修田间道-5K0+0001————————K0+14211K0+68—K0+111433维修田间道-6K0+0001K0+286、K0+3302K0+075、K0+24021K0+300—K0+32727维修田间道-7K0+000、K0+189、K0+2143K0+12214K0+085—K0+127、K0+366—K0+424100维修田间道-8K0+0001————K0+16012K0+024—K0+060、K0+200—K0+366202维修田间道-9K0+0001K0+045、K0+296、K0+3143K0+106、K0+4002K0+61412K0+048—K0+088、K0+410—K0+43060维修田间道-10K0+000、K0+4522K0+300、K0+330、K0+4153K0+1651————1K0+295—K0+36570维修田间道-11K0+0001K0+3551K0+4141————2————维修田间道-12K0+0001K0+4151K0+53811合计1514961966964.5其他工程布局4.5.1标志牌项目区布设项目宣传的标志牌1块。4.5.2新修道路标识牌在每条道路的两段布置标示一块,用于标识工程编号及长度等信息。4.5.3新修田间道广角镜根据需求,在道路急弯位置布设广角镜,共计5块。5效益分析5.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5.1.1新增耕地测算5.1.1.1测算依据(1)《项目区1:2000航测影像图》(2021年3月数字化制图);(2)《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分布图》(2021年4月);(3)《重庆市新增耕地核定技术要求(试行)》(2020);(4)《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规范新增耕地核定有关事宜的通知》(渝规资(2022)122号);(5)《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5.1.1.2测算公式根据认定的新增耕地图斑边界,按照土地变更调查规则,计算新增耕地图斑地类面积。新增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四位小数。其中,新增耕地面积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指项目新增耕地面积,Si指第i个新增耕地图斑地类面积,n是项目竣工后新增耕地图斑个数。5.1.1.3测算过程新增耕地面积测算应以项目实施前、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以新增耕地潜力图斑作为计算单元,详细统计各类新增耕地图斑面积。项目区未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的新增耕地潜力图斑,不纳入新增耕地计算。项目区实施前被确定为新增耕地来源的潜力图斑(如田坎,废弃沟渠、机耕道、坑塘,残次林地,低效园地等),通过工程措施整治为耕地的,扣除工程占用后调绘的图斑范围为新增耕地图斑范围。新增耕地计算过程详见附表1。5.1.1.4测算结果由上表得知,通过项目实施,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5.3524公顷,其中新增水田8.6243公顷,新增旱地6.7281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0.82%,旱改水面积0.5766公顷。5.1.2新增水田面积计算新增水田面积为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与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的总和。本项目规划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为田坎整治新增水田面积和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故本项目预计新增水田面积=8.6243公顷+0.5766公顷=9.2009公顷。5.1.3提质改造耕地面积计算提质改造耕地是通过项目建设将旱地(水浇地)改造为水田以及地类未变化仅提升耕地质量等别的耕地。本项目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0.5766公顷,本项目提质改造耕地总面积为0.5766公顷。提质改造前平均利用等别为10.1等,提质改造后平均利用等别为9.4等,提升0.7等,故提质改造耕地增加的产能=(10.1-9.4)×0.5766×15×100=605.43公斤。表5.1.3-1项目区提质改造图斑耕地质量等别表类别面积(公顷)整治后整治前提升产能等指数等别等指数等别旱改水0.576613119.4118310.1合计0.576613119.4118310.1605.435.1.4新增耕地增加产能根据评定的耕地质量等别和农用地质量分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核算,耕地面积单位为公顷,产能单位为公斤。计算方法如下:新增产能=新增耕地增加的产能+提质改造耕地增加的产能;其中新增耕地增加的产能=(16-新增耕地平均等别)×新增耕地面积×15×100;提质改造耕地增加的产能=(提质改造前耕地平均等别-提质改造后耕地平均等别)×提质改造耕地面积×15×100;因本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5.3524公顷,平均利用等别为9等,故新增耕地增加的产能=(16-9)×15.3524×15×100=161200.2公斤。表5.1.4-1新增耕地产能计算表新增耕地部分新增产能面积(公顷)等别新增产能(公斤)旱地6.728110水田8.62438合计15.35249161200.2综上项目区提质改造提升产能和新增耕地新增产能分析,项目区综合提升产能为161805.63公斤。5.1.5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项目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具体见下表。表5.1.5-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单位:hm2土地权属单位整治前整治后变化量所占比例耕地(01)水田(011)75.686485.07359.387126.30%旱地(013)75.368781.93336.564625.33%小计151.0551167.006815.951751.64%果园(02)果园(0201)2.61372.2822-0.33150.71%其他园地(0204)50.880250.880215.73%小计53.493953.1624-0.331516.44%林地(03)乔木林地(0301)32.649932.4787-0.171210.04%竹林地(0302)13.024513.02454.03%灌木林地(0305)3.07653.07650.95%其他林地(0307)2.28592.28590.71%小计51.036850.8656-0.171215.73%商服用地0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05H1)0.03280.03280.01%小计0.03280.03280.01%工矿仓储用地06工业用地(0601)1.01501.01500.31%小计1.01501.01500.31%住宅用地07村庄(0702)16.699616.69965.16%小计16.699616.69965.1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科教文卫用地(08H2)0.09070.09070.03%小计0.09070.09070.03%交通运输用地(10)农村道路(1006)3.22693.22691.00%公路用地(1003)2.78612.78610.86%小计6.01306.01301.8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水库水面(1103)1.54161.54160.48%坑塘水面(1104)10.769310.5565-0.21283.26%沟渠(1107)2.17152.17150.67%水工建筑用地(1109)0.17600.17600.05%小计14.658414.4456-0.21284.47%其他土地(12)设施农用地(1202)0.05110.05110.02%田坎(123)29.282614.0464-15.23624.34%小计29.333714.0975-15.23624.36%土地总面积323.4290323.42900.0000100.00%5.2社会效益分析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因涉及的范围广,具有明显的间接性、潜在性和滞后性,且易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交叉,所以对其难以进行辨别。在此将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归结为三点:一是土地整治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土地整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三是土地整治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贡献。(1)土地整治对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是增加耕地面积,解决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所以无论是农田整治,还是村庄整治,都可以实现耕地面积的增加,这有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提升耕地质量,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可以调整产权,减少土地纠纷,实现农村社会稳定。还可扶持农村贫困人口,缩小城镇差别,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体系。(2)土地整治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土地整治后灌溉与排水设施、田间道路设施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为农村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农户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便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能实现优质盛产粮油产业和果蔬立体种植产业发展需求,并能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规模化和机械化耕作,提高土地附加值,实现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发展树立良好典范,进而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3)土地整治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土地整治改善了土地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消除了土地利用中的障碍因素,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复种指数,还可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光温资源。5.3生态效益分析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就是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通过对本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分析得出,该项目的实施对整个项目区将产生以下影响:(1)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保护农田生态景观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配套路网、沟渠基础设施,形成“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林点缀”的良好农田格局,极大地优化了农田生态景观,增强了高效农田的可观性。(2)完善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节约通过项目区内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基础设施的抗旱排涝能力,也改观了局地漫灌、串灌串排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光、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通过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示范,改变农户盲目施肥、用药的习惯,有利于保持土壤养分,保护生态环境安全。5.4经济效益分析通过降坡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用地的经济效益必将明显地提高。经测算,年可新增纯收入54.57万元。(1)预计新增耕地效益项目区开发整理后新增耕地15.3524公顷,其中新增水田8.6243公顷,新增旱地6.7281公顷,土地整理后复种指数可达140%,耕地种植两季,大春时节,水田种植水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一次(3月)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 幼托机构疑似症状人员识别和处置流程
- 五年级数学培优辅差课题研究计划
- 建筑设计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 数学工作室教育信息化计划
- 新教师七年级英语教学带教计划
-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 孕产身心健康科普
- 2025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阅读互动计划
- 钢结构施工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 职业规划第一课课件
- 托管回馈活动方案
- 2025届四川内江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高中生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2025年7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化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行政处罚法培训
- 耕地保护培训课件
- 考试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学生校服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报告
- 二年级下二升三数学暑假作业(人教)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精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