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护理学课件-出血性疾病第一页,共48页。一、概述血管受损时,血液自血管流出或渗出。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使出血停止,即为止血。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即为出血性疾病。发生机制包括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凝血功能障碍。第二页,共48页。(一)正常止血、凝血、抗凝与纤溶机制1、止血机制:正常人小血管受损后引起出血,几分钟内可自然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其过程可分为血管收缩-血小板粘附及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三个环节。血小板作用最为重要。当血小板的质与量发生异常时,可导致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第三页,共48页。(1)血管因素:最早的生理反应是,局部血管收缩—管腔狭窄—伤口缩小或闭合。是通过神经反射及多种介质调控完成。(2)血小板因素: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通过粘附、聚集及释放反应参与止血过程。(3)凝血因素:血管内皮受损,启动外源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在PF3的参与下经过酶解反应形成纤维蛋白血栓。血栓堵塞于血管损伤部位,使出血得以停止。第四页,共48页。血管受损血管收缩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纤维蛋白形成凝血系统激活限制血流血小板聚集成栓(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加固止血)第五页,共48页。2、凝血机制: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无活性的凝血因子被有序地、逐级放大激活,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的系列性酶的反应过程。凝血的最终产物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第六页,共48页。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1)凝血活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2)凝血酶生成(凝血酶原的激活);(3)纤维蛋白生成。第七页,共48页。血液凝固过程第八页,共48页。3、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除凝血系统外,人体还存在完善的抗凝及纤溶系统:
凝血—抗凝;纤维蛋白形成—纤溶;维持动态平衡,以保持血流通畅。(1)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①抗凝血酶(AT)是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其作用是使凝血酶和其它活化的凝血因子失去活性。②肝素。第九页,共48页。(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形成及激活:纤溶酶原在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形成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被纤溶酶作用后的降解物,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第十页,共48页。(二)出血性疾病分类1、血管壁异常(1)先天性或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型等;(2)获得性:感染、过敏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等。第十一页,共48页。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异常数量异常血小板减少:再障、白血病质量异常血小板增多:脾切除术后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获得性:药物、感染第十二页,共48页。3、凝血异常: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1)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友病等。(2)获得性: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主要为获得性疾病。抗凝药物过量(肝素),溶栓药物过量中毒(蛇咬伤)凝血因子抗体的形成第十三页,共48页。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第十四页,共48页。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疾病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亦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为特征。第十五页,共48页。临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为l:4。
第十六页,共48页。什么是紫癜??第十七页,共48页。(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与ITP发病有密切关系。急约80%的急性ITP病人,在发病前的2周左右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病人,常因感染使病情加重。第十八页,共48页。2、免疫因素: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依据是:①将ITP病人血浆输给健康者可造成后者一过性血小板减少。②50-70%病人血浆和血小板表面有抗血小板抗体。③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球血浆置换疗效确切。目前认为,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第十九页,共48页。3、肝、脾与骨髓因素:体外培养证实脾是ITP病人产生PAIg主要部位,病人做脾脏切除后,多数血小板计数上升,血小板抗体有所下降;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在通过脾时易在脾窦中滞留,增加了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的可能性。4、其他因素:女性:青春期后与绝经期前易于发病,可能是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及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抗体结合血小板的破坏有关;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可加重本病出血症状。第二十页,共48页。(二)临床表现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1)起病方式:病前1-2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第二十一页,共48页。(2)出血:皮肤:主要表现四肢、鼻腔口腔、牙龈出血,也可出现广泛的皮肤,可有紫癜、瘀斑,甚至形成血疱、血肿。内脏出血:呕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出血广泛或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第二十二页,共48页。第二十三页,共48页。2、慢性型:以40岁以下青年女性多见。(1)起病方式:起病隐匿,检查时偶尔发现。(2)出血倾向:多数轻而局限,常反复发作。皮肤及粘膜瘀点、瘀斑及外伤后出血不止,鼻出血、牙龈出血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少见。女性病人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或唯一表现。部分病人可因感染等使病情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内脏出血。(3)其他:长期月经过多可引起贫血。第二十四页,共48页。(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①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20×l09/L)。②体积多数偏大。③出血时间延长。④血块收缩不良。2、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轻度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红系和粒系通常正常。第二十五页,共48页。3、血小板生存时间:90以上病人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4、其他:可有不同程度正细胞或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第二十六页,共48页。(四)治疗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创伤。避免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功能的药物。抑制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药物:氯噻嗪类、雌激素破坏血小板药物:奎尼丁、奎宁、氨基比林、消炎痛两者作用:抗肿瘤化疗药、氯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
第二十七页,共48页。2、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近期有效率80%。其作用: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少血小板抗体生成,抑制血小板与抗体结合,阻滞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破坏结合抗体的血小板。一般用泼尼松维持30~60mg/d,po,血小板接近正常逐渐减量,最后5-10mg/d维持3-6个月。严重者大剂量冲击疗法:5%GS500ml+甲基强的松龙1g,静滴,qd,连用3天然后用泼尼松维持30~60mg/d,po。第二十八页,共48页。3、脾切除:减少血小板抗体产生及减轻血小板的破坏。有效率70%,无效者对糖皮质激素用量可减少。适应症: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激素维持剂量超过30g/d;激素使用有禁忌症禁忌症:年龄小于2岁,妊娠时,出血严重者,不能耐受手术。第二十九页,共48页。4、免疫抑制剂不作首选药物,与激素合用以提高疗效及减少激素用量。最常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5、输血或血小板悬液6、雄激素、中药第三十页,共48页。7、急重症的处理:适应证:①血小板<20×109/L者;②出血严重、广泛者;③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④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方法①血小板输注,10-20单位/次。②静注大剂量强的松龙。③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④血浆置换。第三十一页,共48页。小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形成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为特征。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辅以免疫抑制剂和血小板输注。第三十二页,共48页。三、过敏性紫癜病人护理第三十三页,共48页。【疾病概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发生皮肤、粘膜出血以及某些器官出血。可有腹痛、便血、关节痛、血尿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荨麻疹等过敏表现。本病多见与儿童及青少年,以春秋季节多见。
第三十四页,共48页。(一)病因感染:最常见,溶血性链球菌,风疹病毒、水痘。食物:鱼、虾、蟹。药物:抗生素、磺胺类。其他:花粉、尘埃、疫苗。
第三十五页,共48页。机体产生变态反应
毛细血管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过敏源(二)发病机制第三十六页,共48页。(三)临床表现起病急,多数病人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随之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五种类型:1.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紫癜多位于下肢及臀部,常对称分布。2.腹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易误诊为急腹症。第三十七页,共48页。3.关节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等,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4.肾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病情最严重。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发生尿毒症。5.混合型:以上临床表现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并存,则称为混合型。第三十八页,共48页。(四)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病情严重时血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第三十九页,共48页。(五)诊断要点1、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感染史。2、特征性四肢皮肤紫癜表现,可伴有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症状。3、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炎或紫癜。第四十页,共48页。(六)治疗要点1.病因防治:防止感染,避免各种过敏因素。2.一般治疗(1)常用抗组胺类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异丙嗪等。(2)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VC5-10g静脉滴注5-7天。第四十一页,共48页。3.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等。对腹型和关节型有较好的疗效,对肾型疗效不明显。肾型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者可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治疗。4.对症及其他治疗:解痉、止血等。第四十二页,共48页。项目ITP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免疫导致血小板破坏。免疫导致毛细血管炎。起病情况分急性和慢性型。起病都急。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紫癜为主。不同类型,表现不同。皮肤紫癜没明显规律。多对称位于下肢及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治疗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丙球去除病因、抗过敏、糖皮质激素护理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寻找及避免致病因素第四十三页,共48页。出血性疾病护理第四十四页,共48页。护理措施1.休息与环境: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注意卫生及营养,避免使用曾过敏食物,勿食过硬刺激性食物。3.病情观察:观察皮肤出血部位及范围,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受累情况。监测血小板和出血时间。第四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格式法律文体管理办法
- 公共场馆冠名管理办法
- 物业管理公司市场拓展策略与实践
- 职业院校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构建与优化探讨
- 供应公路用地管理办法
- 北京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大型活动安全保障措施手册
- 民用计量器具管理办法
- 教育评价文本挖掘-洞察及研究
- 保安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 翰威特任职资格撰写培训材料
- 物业工程部半年工作总结PPT模板下载
- 物资设备询价汇总表
- GB/T 24186-2022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和钢带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 劳动合同(通用版)
- 英语口语 购物课件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DBJ50-112-2016 现浇混凝土桥梁梁柱式模板支撑架安全技术规范
- 汽车维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全
- 晋江市劳动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