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攀枝花学院学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4×1700mm热轧带钢粗轧压下规程制定学生姓名:学号:201111102037所在院(系):材料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2011级压力加工班指导教师:肖玄职称:助教2014年10月13日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4×1700mm热轧带钢粗轧压下规程制定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凝固原理、成型工艺设备及设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初步解决材料成型工艺问题的技能,提高运算、设计绘图能力及查阅资料的技能;2、使学生熟练掌握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培养学生以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工艺设计的设计思想。4、为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后从事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内容:1、根据所选的题目查阅相关的资料,认真理解题目的意图。2、按要求设计计算出相应的轧制规程(孔型图)。3、对照生产实际,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综合评定、总结。要求:1、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严谨、科学、切合实际。2、要有一定的突破及创新。3、设计说明书要严格按要求书写。3、主要参考文献[1]《轧钢车间设计基础》,袁康,北京钢铁学院压力加工系[2]《板带钢轧制工艺指导书》,李登超[3]《挤压工艺及模具》,贾俐俐等,机械工业出版社[4]《冲模设计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5]《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高锦张等,机械工业出版社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第一周:1、认真领会指导书中所给题目的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2、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第二周:1、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2、书写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签字)肖玄日期2014年10月9日教研室意见:同意。孙青竹2014年10月11日学生(签字):接受任务时间:2014年10月12日10-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题目名称4×1700mm热轧带钢粗轧压下规程制定评分项目分值得分评价内涵工作表现20%01学习态度6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02科学实践、调研7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03课题工作量7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能力水平35%04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0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05应用文献的能力5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06设计(实验)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5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晰、完整。07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08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10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综合的能力。成果质量45%09插图(或图纸)质量、篇幅、设计(论文)规范化程度5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文件第五条要求。10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30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11创新10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成绩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PAGEII黑体三号黑体三号摘要板带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热轧板带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热轧板带生产一直是轧制行业中高新技术应用最为集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领域。本设计介绍了热轧板带钢的粗轧生产工艺流程,选择主要设备参数,以1580热轧带钢为典型产品来设计选择坯料、制定粗轧压下规程,制定粗轧温度制度、速度制度;最后对粗轧机的咬入角和轧辊的强度进行校核。关键词热轧带钢,粗轧轧制工艺制度,轧辊强度,速度制度,温度制度ABSTRACTtheboardstripisoneofthemainproductsofsteelproducts,Whichiswidelyusedinindustry,agriculture,constructionandtransportationindustry.Hotrolledstripinthe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hasplayedaimportantroleinpromoting.Hotrollingstripproductionintheindustryofrollinghasbeenusedthemostconcentrated,mostpeoplefocusonnewandhightechnologyfields.Thisdesignintroducedthehot-rolledstriproughingproductiontechnologicalprocess,mainequipmentparameterschoice,In1580hotrollingsteelstripfortypicalproductstoselectblankdesign,roughingdownprocedures,establishingsystemsofroughingtemperature,speed;Finally,thenipAngleandroughingmillrolltheintensityofcheck.Keywords:hotrolledstrip,Roughingrollingtechnologysystem,rollstrength,speedschedule,temperatureschedu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设计钢种成分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11.1
原料及产品介绍 11.2主要设备的选择 11.2.1
立辊选择 11.2.2
轧机的选择和布置 21.2.3
粗轧机的选择: 32
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 42.1压下规程设计 42.2
道次选择确定 42.3
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 42.4确定速度制度 52.5轧制温度的确定 72.6轧制压力的计算 72.7传动力矩 83
轧辊强度校核 103.1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 104结语 135主要参考文献 14PAGE15空2格空2格三号黑居中1设计钢种成分及主要设备的选择三号黑居中1.1
原料及产品介绍
依据任务要求典型产品所用原料:
规格:
板坯厚度:250mm
钢种:Q235
最大宽度:1050mm
长度:8.5m
产品规格:
厚
度:
6mm1.2主要设备的选择;轧钢机是完成金属轧制变形的主要设备,因此,轧钢机能力选取的是否合理对车间生产产量、品种和规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选择轧钢设备原则:
(1)
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2)
轧机结构型式先进合理,制造容易,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3)
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
(4)
备品备件要换容易,并有利于实现备品备件的标准化;
(5)
在满足产品方案的前提下,使轧机组成合理,布置紧凑;
(6)
保证获得质量良好的产品,并考虑到生产新品种的可能;
热带轧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车间生产的钢材品种和规格。轧钢机选择的主要内容是:选取轧机的架数、能力、结构以及布置方式。最终确定轧钢机的结构形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1.2.1
立辊选择
立压可以齐边(生产无切边带材)、调节板坯宽度并提高除磷效果。立压轧机包括:大立辊、小立辊及摆式压力机三种,各自特点如下:
大立辊:占地较多,设备安装在地下,造价高,维护不方便。而其能力较强,用来调节坯料宽度。
小立辊:能力较小,多用于边部齐边。摆式侧压:操作过程接近于锻造,用于控制头尾形状,局部变形,提高成材率效果较好。缺点是设备地面设备占用场地较多,造价较高。
本设计采用连铸坯调宽,生产不同宽度带卷,选择小立辊齐边。1.2.2
轧机的选择和布置热带连轧机主要区分为全连续式,3/4连续式和1/2连续式,以及双可逆粗轧等。(1)全连续式:
全连续式轧机的粗轧机由5~6个机架组成,每架轧制一道,全部为不可逆式。这种轧制机产量可达500~600万吨/年,产品种类多,表面质量好。粗轧全连轧布置见图1a。但设备多,投资大,轧制流程线或厂房长度增大。而且由于粗轧时坯料短,轧机效率低,连轧操作难度大,效果并不很好,所以一般不采用粗轧连轧设计。
(2)3/4连续式3/4连续式布置形式是先用二辊轧机轧一道,然后设置1架可逆式轧机轧制3或5道,再由后面两架轧机连续轧制一道。后面这两道看上去作业率不高,但它是保证中间坯尺寸和凸度的关键,使精轧产品质量和轧制过程稳定。
另外,这种布置采用250
mm厚坯,轧制压缩比大,产品种类全面,曾经是国外流行的布置。
(3)半连续式:
半连续式轧机有两种形式:图1(C)中粗轧机组由一架不可逆式二辊破鳞机架和一架可逆式四辊轧机架组成,一般使用坯料在150mm以下,轧制5道次,对凸度厚度控制难度大。主要生产普通钢种带卷。高档品种开发难度大,较厚产品也较少生产。而且为保单卷重,常常设计坯料很长(最高14米),使加热炉过宽,大大限制了加热温度。这类轧机如果使用230mm厚坯,则轧制道次过多,温降过大。但这种布置如果粗轧机能力特别大,如太钢1549热连轧线,辅助必要的检测设备,也可达到道次少温降小,中间坯温度稳定的要求。(4)双可逆粗轧这种布置即提高轧机利用率,又能使轧机数量较少,稳定中间坯凸度,减少温降。根据任务书要求,本设计采用3/4连续式机组成粗轧机组,第一粗轧机前安装小立辊轧机,对侧边进行有效修正。如下图图13/4连续式机组成粗轧机组1.2.3
粗轧机的选择:本设计粗轧机详细资料如下:轧机类型:
四辊可逆式轧机
,四辊轧机工
作
辊:
轧辊直径:
1200mm
辊身长度:
1700mm
轧辊材料:
铸
钢
支
承
辊:
轧辊直径:
1400mm
辊身长度:
1700mm
辊身材料:
合金锻钢2
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2.1压下规程设计压下规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定由一定的板坯轧成所要求的板、带产品的变形制度,亦即要确定所需采用的轧制方法、轧制道次及每道次压下量的大小,在操作上就是要确定各道次辊缝的位置(即辊缝的开度)和转速。因而,还要涉及到各道次的轧制速度、轧制温度及前后张力制度及道次压下量的合理选择,因而广义地来说,压下规程的制定也应当包括这些内容。
通常在板、带生产中制定压下规程的方法和步骤为:(a)在咬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按经验配合道次压下量,这包括直接分配各道次绝对压下量或压下率、确定各道次压下量分配率(△h/∑△h)及确定各道次能耗负荷分配比等各种方法;(b)制定速度制度,计算轧制时间并确定逐道次轧制温度;(c)计算轧制压力、轧制力矩;(d)校验轧辊等部件的强度和电机功率;(e)按前述制定轧制规程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2.2
道次选择确定轧钢机机架数目的确定与很多因素有关,主要有:坯料的断面尺寸、生产的品种范围、生产数量的大小,轧机布置的形式、投资的多少以及建厂条件等因素。但在其他条件即定的情况下,主要考虑与轧机布置的形式有关。本设计采用连续式布置,因此机架数目应不少于轧制道次即可确定机架数目了。
本设计根据板坯厚度为250mm;成品厚度为6mm,选择平均延伸系数
ū=1.36,则轧制总道次N为:
N=log(250/6)/log1.36=12.13.
故:
选总13道次,其中粗轧6道次,精轧7道次。2.3
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根据板坯尺寸、轧机架数、轧制速度以及产品厚度等合理确定粗轧机组总变形量及各道次压下量。其基本原则是:
(1)由于在粗轧机组上轧制时,轧件温度高、塑性好,厚度大,故应尽量应用此有利条件采用大压下量轧制。考虑到粗轧机组与精扎机组之间的轧制节奏和负荷上的平衡,粗轧机组变形量一般要占总变形量的70~80%。
(2)提高粗轧机组轧出的带坯温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开轧温度,另一方面增大压下可能减少粗轧道次,同时提高粗轧速度,以缩短延续时间,减少轧件的温降。(3)考虑板型尽量按照比例分配凸度,在粗轧阶段,轧制力逐渐较小使凸度绝对值渐少。但是,第一道考虑厚度波动,压下量略小,第二道绝对值压下最大,但压下率不会太高。
本设计粗轧机组由一架二辊轧机,一架四辊可逆式轧机,两架四辊轧机组成,四辊可逆轧机轧制3道次,其余各一道次,各道次的压下量分配如下:道次R1R2R3R4R5R6延伸系数分配1.341.351.361.381.401.39入口厚度(mm)250194153987152压下量(mm)565838271914压下率(%)22.429.928.027.626.826.9表1粗轧压下量分配2.4确定速度制度热轧钢板时咬入角a一般为15°~22°,低速咬入a可取为20°,故△hmax=D1(1-cosa)=800×(1-cos20°)=48.2mm,纵观压下量配置情况,满足要求,可以咬入。粗轧为保证咬入,采用升速轧制。根据经验资料,取平均加速度a=40rpm/s,平均减速度b=60rpm/s。由于咬入能力很富裕故可采用稳定高速咬入,考虑到粗轧生产能力与精轧生产能力得匹配问题,确定粗轧速度如下:咬入速度为n1=40rpm/s,抛出速度为n2=20rpm/s
(2)粗轧轧制延续时间:每道次延续时间
tj=tzh+t0,
其中0t为间隙时间,纯轧制时间,tzh=t1+t2,设v1为t1时间内的轧制速度,v2为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
图4.v1=πDn1/60,图4.v2=πD(n1+n2)/120(D取平均值)减速时间减速段长l2=t2v2稳定轧制段长
11=t1v1t=(l-l2)/v1=(l-t2v2)/v1轧制第一二道次时,以第一架为计算标准,n1=30rpm/s,n2=30rpm/s,轧件长度l=×8.5=10.95m减速时间t2=减速时平均速度V2=πD(n1+n2)/120=3.14×1000×60/120=1.57m/sl2=0,v1=1.57m/st1=(l-l2)/v1=(l-t2v2)/v1=10.95/1.57=6.98s则轧制延续时间为6.98s。按照以上公式可求得粗轧各道次轧制时间:表2粗轧各道次时间分布道次R1R2R3R4R5R6轧制时间(s)7.010.013.812.817.419.9速度梯形图如下:图2速度梯形图由于两架粗轧机间距7m,所以轧件尾部从前一架轧机出口到后一架入口所需时间t12=7/1.7=4.1s由于轧件较长,取间隙时间t0=3s所以粗轧总延续时间
t=6.98+9.95+13.81+12.75+17.39+19.85+3*6=98.73s
2.5轧制温度的确定
为了确定各道次轧制温度,必须求出逐道次的温度降。高温轧制时轧件温度降可以按辐射散热计算,而认为对流和传导所散失的热量可大致与变形功所转化的热量相抵消。由于辐射散热所引起的温度降在热轧板带时可按下式计算:式中——轧制时的温降;Z——轧制延续时间(纯轧时间加间隔时间);h—辐射前的轧件厚度;T1——轧件温降计时开始时的绝对温度。表3各道次温降分布道次R1R2R3R4R5R6温降(℃)10.919.028.4由于轧件头部和尾部温度降不同,为设备安全着想,确定各道次温度降时以尾部为准。根据现场生产经验数据,确定开轧温度为1200℃,带入公式依次得各道次轧制温度:表4各道次轧制温度道次R1R2R3R4R5R6T(℃)1197119311841173115411262.6轧制压力的计算
轧段轧制力公式:P=Bl计算各道的平均单位压力:根据克林特里公式计算应力状态影响系数
η=0.785+0.25l/h其中h为变形区轧件平均厚度,l为变形区长度,单位压力大时(300MPa)应考虑轧辊弹性压扁的影响,因为粗轧时变形抗力不会超过这一值,故可不计算压扁影响,此时变形区长度l=则平均单位压力为:各道计算p列入上表。再将轧件宽度、变形区长和平均单位压力数据代入公式,可得各道次轧制力表5各道次轧制力道次R1R2R3R4R5R6变形区长度(mm)1671701371169783出口厚度(mm)19415398715238屈服强度σ(MPa)s283237424854平均压力(p)57.669.182.7带宽(mm)105010501050105010501050轧制力(p/kN)5647697969447020703572032.7传动力矩轧制力矩按下式计算,ψ
—
合力作用点位置系数(或力臂系数),中厚板一般取为0.4~0.5,粗轧道次取大值,随轧件的变薄则取小值。各道次的轧制力矩值如下表:表6各道次轧制力矩道次R1R2R3R4R5R6粗轧0.851.070.860.730.610.542)轧机的空转力矩
轧机的空转力矩(kM)根据实际资料可取为电机额定力矩的3%~6%,即粗轧机:表7各道次轧机的空转力矩道次R1R2R3R4R5R6粗轧1.081.311.090.950.820.75
3
轧辊强度校核
宋体号轧辊的破坏决定于各种应力(其中包括弯曲应力、扭转应力、接触应力,由于温度分布不均或交替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以及轧辊制造过程中形成的残余应力等)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轧辊的破坏可能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宋体号(1)轧辊的形状设计不合理或设计强度不够.例如,在额定负荷下轧辊因强度不够而撕裂后因接触疲劳超过许用值,是辊面疲劳剥落等;
(2)轧辊的材质、热处理或加工工艺不合要求。例如,轧辊的耐热裂性、耐粘附性及耐磨性差,材料中夹杂物或残余应力过大等:
(3)轧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合理。热轧轧辊在冷却不足或冷却不均匀时,会因热疲劳造成辊面热裂;在冬季新换上的冷辊突然进行高负荷热轧,热轧的轧辊骤然冷却,往往会因温度应力过大,导致轧辊表层剥落甚至断辊;压下量过大或因工艺过程安排不合理造成过负荷轧制也会造成轧辊破坏等;
设计轧辊时,通常是按工艺给定的轧制负荷和轧辊参数进行强度校核。由于对影响轧辊强度的各种因素(如温度应力、参与应力、冲击载荷值等)很难准确计算,为此,设计时对轧辊的弯曲和扭转一般不进行疲劳校核,而是将这些因素的影响纳入轧辊的安全系数中(为了保护轧机其他重要部件,轧辊的安全系数是轧件各部件中最小的)。
为防止四辊板带轧机轧辊辊面剥落,对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的接触应力应该做疲劳校验。
四辊轧机的支撑辊直径D2与工作辊径D1之比一般在1.5~2.9范围之内。显然,支撑辊的抗弯端面系数较工作辊大的多,即支撑辊有很大的刚性。因此,轧制时的弯曲力矩绝大部分有支撑辊承担。在计算支撑辊时,通常按承受全部轧制力的情况考虑。由于四辊轧机一般是工作辊传动,因此,对支撑辊只需计算辊身中部和辊径端面的弯曲应力。3.1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
支撑辊的弯曲力矩和弯曲应力分布见下图图2支撑辊的弯曲力矩和弯曲应力分布在轧辊的1-1断面和2-2断面上的弯曲应力均应满足强度条件,即式中
P——总轧制压力;
d1-1、d2-2——1-1和2-2断面的直径;
c1、c2——1-1和2-2断面至支反力P/2处的距离;
Rb——许用弯曲应力。支撑辊辊身中部3-3断面处弯矩是最大的。若认为轴承反力距离L等于两个压下螺丝的中心距L0,而且把工作辊对支撑辊的压力简化成均布载荷(这时计算误差不超过9~13%),可得3-3断面的弯矩表达式辊身中部3-3断面的弯曲应力为式中的D2应以重车后的最小直径代入。因粗轧机是可逆轧制,只需校核其中受力最大的一道即可,因在粗轧机上轧制时第四道的轧制力最大,故其支撑辊受力最大,所以我们计算轧机支撑辊时只计算粗轧第二架的弯曲应力。又因辊颈直径d和长度一般近似地选:d=(0.5~0.55)D,L/d
=0.83~1.0,本设计取d
=0.68D、L/d
=1.0所以辊颈直径d
=986mm,L=986mm,c1、c2,r的取值(查〈〈轧钢机械〉〉)。取r/D=0.12,d=54mm,c1=180mm,c2=266mm,d1-1=986mm,d2-2=1450mm,上面D2重车后的最小直径为:D2=800mm,P=14860KN
把前面的数据代入上式计算:σ1-1=Pc1/0.2d31-1=14860×1000×180/(0.2×9863)=21.8MPaσ2-2=Pc2/0.2d32-2=14860×1000×266/(0.2×14503)=10.1MPaσ3-3=本设计支撑辊为合金锻钢Rb=140~150MPa,可见支撑辊的弯曲应力远远小于该许用应力,故满足要求。4结语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接近尾声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这次的课程设计设计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厚板生产工艺流程的相关设备和技术,通过对压下规程的设计过程,熟知轧制工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伴随着大量数据的计算,到最后还有机器的校核等一系列问题。我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专业知识还不够,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资料,努力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总之,不管学会的还是学不会的,的确觉得困难比较多,真是万事开头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最后终于做完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此外,还得出一个结论:知识必须通过应用实践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只有到真正会用的时候才是真的学会了!5主要参考文献[1]《轧钢车间设计基础》,袁康,北京钢铁学院压力加工系[2]《板带钢轧制工艺指导书》,李登超[3]《挤压工艺及模具》,贾俐俐等,机械工业出版社[4]《冲模设计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机械工业出版社[5]《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高锦张等,机械工业出版社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农贸场品牌形象设计合同4篇
- 2025年沪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浙教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农业合作社股权投资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木材产品出口退税代理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家居门系统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乡村旅游资源承包经营合同4篇
- 2025年度密封胶产品回收与循环利用合同2篇
- 2025年度门头房屋租赁合同附带商业活动策划执行4篇
- 2025版智能锁与木门集成系统销售合同范本4篇
- 提高静脉留置使用率品管圈课件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心态与思维模式》课件
- 物流服务项目的投标书
- C语言程序设计(慕课版 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行业会计比较(第三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值机业务与行李运输实务(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专项训练(含解析)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件
- 《美的历程》导读课件
- 心电图 (史上最完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