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_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_第2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_第3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_第4页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0篇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

[教学目的]

1、巩固学生元杂剧知识及对古白话的理解。

2、培养并提高学生古典戏曲的鉴赏能力。

3、赏析、理解《窦娥冤》主题,人物形象及意义,认识封

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4、赏析,把握《窦娥冤》戏曲语言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窦娥人物形象及意义。

2、品味关汉卿本色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导析法

[重难点突破]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分析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诵读、对比,把握语言特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导入

1、导语设计:

上一节,我们已经讲解了元曲特别是元杂剧的有关知识,并

且让大家预习《窦娥冤》,下边检查一下上节知识掌握及预习情

况。

2、习题

①元杂剧知识②典故掌握③古白话理解

三、讲解新课

㈠作者与背景

㈡《窦娥冤》剧情梗概(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①)

㈢欣赏精彩剧照,认识作品影响

㈣解题、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点

㈤鉴赏分析

1、整体把握

①三个场面(找学生概括内容)

②本折线索(冤)及感情变化(怨→悲→恨)

③矛盾冲突(基本主题)把握

2、具体赏析

⑴戏曲语言,人物形象赏析

(问):窦娥身上最光辉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场

面,哪些唱词中?

(生答):略

①分析第一场面,范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让学生品味语言,体会语言所体现出窦娥的感情及反抗精

神)

②分角色朗读第三场面,继续赏析语言,人物形象

③点拔第二场面,把握窦娥善良美好心灵

(问):为什么要突出窦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答):略

④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继续探讨作品主题。

⑵通过课堂练习,继续把握语言特点

①对比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唱词。

②总结本剧(关汉卿)语言特点

⑶赏析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继续探讨作品

主题。

㈥思考讨论

明传奇《金锁记》由《窦娥冤》改编而成,剧中窦娥的丈夫

蔡昌宗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赶考途中不幸落水,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考试,举夺魁。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色阴暗,

寒风刺骨,提刑官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其

冤案,一家人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父女得团

圆”。

比较《金锁记》与《窦娥冤》的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谈

谈你的感想。

四、总结

1、窦娥形象及意义(作品主题),学习其美好品质。

2、语言特点

3、艺术手法

4、读书、写作指导

五、作业

1、背默[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思考讨论

作者在第一场面安排窦娥指天骂地,为何又在第三场面靠天

地来显示其冤情?谈一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窦娥冤

关汉卿

怨悲恨

(反抗)(善良)(反抗)

现实←→浪漫

控诉、歌颂、表达愿望

课堂练习:

阅读《窦娥冤》与《西厢记》中几段唱词,回答下面问题。

《窦娥冤》: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

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

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西厢记》: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林醉?总是离人泪。

[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

台高,金荷小,银烛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

帘偷看。

思考:

1、元曲作家素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通过唱词

分析,关汉卿与王实甫各属哪一流派?

2、试概括本色派”与“文采派”各自的语言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2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

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

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

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

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

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

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

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

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

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

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

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

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

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

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

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

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

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

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

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

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

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

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

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

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

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

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

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

“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

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

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

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

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

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

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

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

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

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

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

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安慰的

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

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

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

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

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

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

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

【教学总结】

一、课件引路,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巧妙运用用多媒体组合课

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达到融

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在逼真的

动画情景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了解到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的景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

二、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

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

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

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

(1)自读感知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

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头脑中初步勾画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读深化感知。在对课文内容、情感了解后,相信学

生,指导他们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紧扣重点,读中感悟。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

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静”

与“动”,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后的美丽与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

组合作的学习思想。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个人学习和集体学

习互动,静心读书和活泼参与的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把教材情感变成了孩子们的愉快情

感。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激情满怀,我们感到语

文的精彩,生活的灿烂。

最后,谨以一学生的发言作为结语:“老师,读了这一课,

我觉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通过诵读,体会__激情澎湃、文质兼美的特点。

⑶体会和揣摩这篇演讲稿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

反复、排比和比喻)和文采斐然的特点,并学以致用。

2、过程和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朗读,多向对话与交流,当堂进

行文段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马丁·路德·金的伟大理想,并引导学生树立崇

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修辞手法在演讲中的表达作用,并能用排比、

反复和比喻等常用于演讲稿的手法写作。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想通过朗读贯穿教学始终,从而了解演讲稿最常

用最有效的修辞方法——反复、排比和比喻的运用,并感受作者

激昂澎湃的感情和排山倒海的气势对听众的感染力,最终学以致

用。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讨论比较,咀嚼鉴赏,语段练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黑人能在美国当总统并连任,这在一百多年前是绝对不可想

象的,因为那时的“黑人”几乎与“奴隶”是同义词。他们没有

土地,受不到教育,生活没有丝毫改善的可能。

尽管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

言》,但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仍然十

分严重,黑人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自由。

在此情形下,美国黑人以争取平等自由为目标,发起了声势

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这场运动中杰出的领袖。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雕像前,他面对参加集会

的25万人发表了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板

书)

二、解题

“我”指谁?——马丁·路德·金。

“梦想”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幻想,一是理想,大家说是

哪个?

——理想。

那么标题告诉我们,__是写马丁·路德·金的一个理想,或

者一个愿望。

从体裁上讲,__属于演讲稿,既是演讲稿,就一定适合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看看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再细细地品品,看看这篇著名的演讲稿又有怎样的魅力呢?

三、朗读

1、教师:为了更好地朗读,我们来进行一个男女同学间的

简单比赛吧!具体要求是:先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朗读,

然后男女双方各推荐一到两名代表到讲台上去读或演讲,看看哪

一组表现积极,读得好。(PPT展示“看谁读得好”)

(PPT展示“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

2、生大声朗读,师巡回检查指导。

3、两组代表上台朗读,互评。

4、教师范读一段。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这几位同学读得很好,下面看看同学们的思考

能力怎么样。(PPT展示“看谁想得全”)

首先请大家想想,马丁·路德·金到底有什么梦想?这个内

容主要集中在__的哪个部分?

(PPT展示“作者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明确:第17至25段。

2、生:集体朗读第17至25段。

3、师:看大家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梦想?(可写在课文

的旁边空白处)

4、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交流。

6、共同明确:他希望将来有一天,黑人能和白人一样享有

民主、平等和自由,并情同骨肉,携手共进(板书)。

7、既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用

九段文字来表述呢?是不是太罗嗦了?

(PPT展示“这里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呢?”)

生讨论明确: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这些修辞手法。

8、那么这些手法有何作用呢?

(PPT展示“这些手法有何作用呢?”)

生讨论明确:使__语言生动形象,有说服力;起强调作用,

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__读起来一气呵成,气势贯通;

能增强__的感染力,激起听众共鸣。

师:这些手法恰恰是演讲稿中最有用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法,

我们应该掌握。

五、课堂练习

1、师:我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大,未

来就有多大。英国著名女作家伏尼契说: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

生活越纯洁。

我相信同学们也有自己崇高的理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作者

写一段排比句,或者几个排比段,不少于三个,来说说我们自己

的梦想。

(PPT展示“看谁写得棒”)

PPT展示句式模式: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我梦想有一天,……。

……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

……

过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在这个“写”的环节

中表现更优秀?

2、生写自己的梦想,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交流自己的梦想。

PPT展示教师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每天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必修作业,

白天快快乐乐地锻炼一小时,晚上安安稳稳睡足八小时。

我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学校不再只是以分数论优劣,所有的

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做我们想做应该做的事。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巍峨的峰巅,迎着和煦

的春风,共同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浩瀚的江海,教他们游

泳,与风浪共舞,一起体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

从容。

我梦想有一天,带着我的学生来到那辽阔的草原,跃马扬鞭,

一起抒发“胯下才骑千里马,心中便起万山情”的豪情。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有时间来读圣贤诗书,享翰墨飘

香,赏经典琴韵,观春花秋月,悟世事人生,让你们的青春焕发

出别样的激情。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用你们的语言和__,一扫尘世的

浊气,将人间正气弘扬。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能独自走向社会,在世俗的风雨之

中,摸爬滚打,愈挫愈勇,成为一个个能文能武的英雄。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学生,乃至全中国的学生将来成为祖国

的主人时,能够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大展身

手,建功立业,造福社会,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由衷的

赞美!

最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树立崇高的梦想,创造人生的

辉煌!

六、作业

将你在课堂上写的文段完善成一篇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

题的演讲稿,下节课我们来一个演讲比赛。

下课!

附板书: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

深对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

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设想: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媒体及用具:投影片;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设计:

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实际上

就是“我”的人生。张洁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

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

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张洁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散文创作致力于“爱”

与“美”的探索和表现,张洁把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命名为“大

雁系列”,这一组“大雁系列”散文以一种轻松、自然、冷静的

笔法出现在当时浸泡着泪水、呻吟着苦楚的伤痕文学之中显得特

别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描写的重点已从十七年时期所强调的

社会、政治、历史层面转向了纯粹的人生层面,从而给被僵硬的

政治话语束缚太久的当代散文园地吹来了一股清新、自然的风,

有力地推动了20世纪末散文创作中出现的状写人生的浪潮;

二是张洁的这组散文散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以往的文

学作品,表达的大多是一种社会批判、政治批判,较少有人像张

洁的散文这样从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去再现苦难。也正是在这个

意义上,张洁可以说是当代散文领域少有的一位直面苦难、咀嚼

苦难并以苦难的本体形式感染着读者的散文作家。沿着第二条写

作理念,张洁作了进一步的创作探索,随后出现的代表作品便是

我们现在选入教材的《我的四季》,以《我的四季》为代表的张

洁这一时期的散文所表现的是通向理想人生的艰难跋涉,是处于

生活困境中左冲右突的沉重感。它和随后出现的《过不去的夏天》

一道,代表着张洁的散文创作主题已从情感和道德的范畴扩展到

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领域。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

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

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

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

过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

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

书课题]

二、温故知新: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1: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

么。

学生2: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

握__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

掌握的。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5

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在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之

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组织学生“理解”和“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

的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感情倾向。

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和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

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

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

种理解。

2.《六月,我们看海去》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

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感情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潘洗尘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之后的新

生代诗人,作品不多,但却因独有的诗风

格外的引人注目.《六月,我们看海去》是潘洗尘的代表作,

我们能在其鲜明的诗歌里看到诗人及那个

时代一代青年的内心世界。

二、体味诗的思想内容

1.哪些语句能借助“听觉的想像”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

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

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的响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

气蓬勃的年轻人雀跃着向大海的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

他们的身上和脸上。

接着读下去“我们一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经历旺

盛总喜欢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书

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像,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

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的情不自禁的赞美,“五

颜六色”“风风火火”“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书馆”

“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

力见证。

这种青春的活力在全诗中无处不在,在诵读的过程中要仔细

体会。在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要枕着沙滩也

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裸的情感”“让那海天无边的苍茫回映

我们心灵的空旷/拣拾一颗颗不知是丢失还是仍掉的贝壳我们高

高兴兴/再把它们一颗颗串起我们闪光的向往”。

2.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

“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

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

狂妄自信的哥伦布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

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

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

3.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

“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

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

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

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

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

三、体味诗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歌有一种强烈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

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压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

和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

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

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

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

语言组合巧妙。本诗组合巧妙的语言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

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多瑙河》乐曲组接在一起,等等;将

“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

“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

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

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

到。

四、小结

这些体现了年轻人蓬勃的活力,对自己力量的确信和无限探

索精神的诗句都是在一种鲜明的节奏里表现了出来,让我们在诵

读之余似乎看到了一群欢呼雀跃的青年向遥远的大海跑去,去探

险,去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让青春的情感在海水中净化,让青

春的情感在风浪中成熟。在这里“六月”就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

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是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

诗人没有静止地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

向我们表达了青春激情背后还承载着一代青年人的灵魂写照。

五、作业:

(1)评价手册

(2)预习下课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6

一、导入新课

散文追求的境界是诗情画意,即具有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

的意境,还有深蕴的人生哲理;我们今天要自主学习的这篇日本

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写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诗情、画意和哲理

为一炉的绝妙好文。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自读。

2、点拨:__由一偶然的发现——海棠花未眠,联想开来,

引发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

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们感受美

的能力需要艺术品作为启迪,艺术美让人们更好地领略社会的真

实美;发现美还得需要一定的条件。

__形散神聚,画家雷诺阿的话、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作品、繁

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真正黄昏的天空等内容都是由“花未

眠”引发的对艺术的感悟。

三、重点提示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

一把钥匙。__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

者的美好的情怀。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1、如何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

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海棠花怒放,作者从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己的生命意识受到了强烈震撼,他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

样的境地,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

生美丽,所以,他说“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2、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这句话的含义?

点拨:从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

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

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起来看,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

启迪说的,因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

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3、__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怎

样理解?

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

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

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

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他的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

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4、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点拨: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

当然是美丽的,给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着它的衰落、

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传统美学中哀婉、幽玄、虚幻因

素的影响,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忧郁,所以他认为盛放的花,“含

有一种哀伤的美”。

四、深入了解

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坂,19X

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

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

大影响。19X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

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

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

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大学毕业后踏入

文坛,成为专业作家。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

同人杂志《文艺时代》。19X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

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

的活动。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

策。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

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

头衔和奖金奖章。19X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

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

精髓。19X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创作

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

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他的

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

的发展过程。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

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

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

《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

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

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

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

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

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

《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类作品比较真实地再现出这些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

较充分地表达出她们的痛苦,作者对她们报以同情和怜悯。一般

说来这类作品在思想价值上要超过第一类作品,其中如《伊豆的

舞女》和《雪国》等名篇更是如此。

他战后的创作尤其复杂。一方面,他仍然沿着《伊豆舞女》

和《雪国》的道路前进,继续写作表现人们正常生活和感情的作

品,其中或反映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或表达出对普通人民的

同情态度,或流露出作者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如《舞姬》、《名

人》和《古都》等堪称代表。但另一方面,他又写出一批以表现

官能刺激、色情享受和变态性爱为主题的作品,从《千鹤》、《山

音》到《睡美人》、《一只胳膊》,他的作品、故事情节越来越

离奇,在颓废的道路越走越远。

他的创作,从艺术表现来说也是相当复杂的,并且也经历了

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他在实际创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

向。有的作品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

追求新颖形式,另有一些作品却没有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主

要使用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

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又被新心理方义和意识流小

说所吸引,相继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针与玻璃与雾》

和《水晶幻想》;但后者中途辍笔,并且其后再也没有写过这类

作品。由此可见,川端不满足于单纯模仿,不肯跟在别人后面亦

步亦趋,决心另辟新径。所谓新径,就是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

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道路。经过长期探索,他在这

条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

◆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

◆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

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

◆学习__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

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

的主旨。

◆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

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

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

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

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

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以罗密欧为例,

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

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人物性格

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古代文学批

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

对照。他以《水浒》为例。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__

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可见中外古今在这一点上是有

共同点的。

◆反复诵读哈姆莱特的台词,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

特点。

◆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加以欣赏和品味。

◆诗化的语言,可从下述特点体会理解:①具有强烈的激情。

②典型的修辞特点:排比,比喻。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

心理。

◆难点是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解决办法

◆①反复朗读或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仔细揣摩。

◆②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节选部分,让学生读出其中蕴含的浓

郁的诗情和人物的不同感情。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杰出的剧作家。教师应简要介绍莎土

比亚的创作活动,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去揣摩品味

剧中人物的深挚感情,读出莎剧特有的浓郁诗情。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等录像资料,

或是利用课余时间排演成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二、整体感知

◆1.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

家。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

《奥赛罗》、《麦克白》(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喜剧),是人文主

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2.莎翁悲剧的特点:①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

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使人

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

哀、悲观。②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③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

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

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个例外)。【外化部分】

◆3.全剧剧情

◆《哈姆莱特》全剧是以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

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剧情是:从老国王哈姆莱特的鬼魂那

里,哈姆莱特得知了克劳狄斯阴谋杀害兄长、篡夺王位的罪行;

哈姆莱特装疯,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

他;哈姆莱特用一出有"谋杀"情节,并且所用手段和克劳狄斯杀

害老国王的手段相类似的戏剧,来试探克劳狄斯,以此判断鬼魂

所说的话是否真实;克劳狄斯果然露出了马脚,心里对哈姆莱特

十分忌惮;不明底细的王后乔特鲁德找哈姆莱特谈话,哈姆莱特

误杀躲在旁边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克劳狄斯借机立即派他到英

国去,并在公文里让英国国王处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半路上回

来了,克劳狄斯已经设计好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

雷欧提斯比剑。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主要情节

是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是全剧的高潮。剧情发展到这里,

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都清楚知道了对方要置自己于死地,他们谁

都不能再回避、耽搁,形势刻不容缓。老辣狠毒的克劳狄斯抢占

了先机,安排了看上去万无一失的"比剑"的圈套。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艺术大师,今天我们

来学习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哈姆莱特》。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戏剧创作的特点。

◆3.概述节选部分紧张的故事情节,明确该剧是悲剧。

◆悲剧是一部典型的悲剧,其情节曲折多变。

◆"比剑"这一关键情节包含有若干悬念:哈姆莱特是否会答

应与雷欧提斯比剑?哈姆莱特能否察觉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

诈?雷欧提斯会不会按照和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每

一个悬念都关系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成功、哈姆莱特能否避

免厄运,读者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在大臣来征询哈姆莱特是否愿意成全克劳狄斯和雷欧提

斯之间的打赌,同雷欧提斯比剑的时候,哈姆莱特正和霍拉旭讲

到他对雷欧提斯的同情和歉意。对于比剑,他可能把它单纯理解

为雷欧提斯要向他报仇,为了平息雷欧提斯的愤怒,他毫不迟疑

地接受了挑战。霍拉旭认为他很可能会输,而他自己心里也有一

种不祥的预感,霍拉旭劝告他,让他不要参加比赛,他却没有同

意。读者因为已经知道克劳狄斯的毒计,因此心里骤然紧张起来。

◆接下来是比剑。遵照王后的预先提醒,哈姆莱特诚恳地向

雷欧提斯道歉,将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疯狂",求得他的谅解。雷

欧提斯表示虽然不能放弃"复仇",却也接受了他的"友好的表示

"。此时,两人之间的气氛较为友善,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

◆选择用剑的时候,雷欧提斯根据事先安排换了一把剑,毫

无防备之心的哈姆莱特对此没有提出异议。读者对事情的发展担

心到极点。

◆比赛开始了,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击中了雷欧提斯,国王用

毒酒为他祝贺,让他喝下去,他拒绝了。第二回合仍是哈姆莱特

取胜。读者的心里稍感宽慰。可是风云突变,王后喝下了那杯有

毒的酒。接下来事情的发展急速而混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

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刺中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随即夺过剑来

也刺中了他,王后倒地。雷欧提斯倒地,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

哈姆莱特用有毒的剑刺克劳狄斯,并用毒酒灌他,克劳狄斯死去。

这一部分情节更是变故迭起,波澜起伏而扣人心弦。

◆4.【提问】本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性格化是如何表现

的?

◆【明确】

◆(1)动作化。比如,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

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

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之所以有

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感同身受,对他产

生了由衷的同情。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

好的天性。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雷欧提斯被

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

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

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

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

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又如,哈姆莱特连续两次

击中雷欧提斯后,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

因此脱口说了一句:"你怎么说?"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

志。他对克劳狄斯说:"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这句话

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我怕你击不中他。"然而雷欧提

斯还是迟疑不决。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

醒他:"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

你在开我的玩笑哩。"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

命的一剑。

◆(2)性格化。哈姆莱特的语言有这样几个特点:直率,

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

出亲热和善的样子。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

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

衷、笑里藏刀的话。

◆5.【提问】如何看待哈姆莱特这一艺术形象?

◆【明确】课文里,哈姆莱特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两点非常引

人注目,二是天命思想,一是无所顾忌地同意了克劳狄斯设下的

赌局--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两点之间有着二定的联系。先看天命

思想。在这全剧的最后一幕里,哈姆莱特似乎忽然变成了宿命论

的信徒。他说过这些话:"……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

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就在这件事

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一只雀子的死生,都

是命运预先注定的。"他如此强调天命,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其一,对于罪大恶极的克劳狄斯,哈姆莱特没有信心让他受到应

得的惩罚,而不殃及别的无辜的人,因为此前他曾误杀大臣波洛

涅斯,并间接导致了奥菲莉娅之死。他觉得自己在除"恶"的时候,

同时也在作恶;因此无法摆脱良心上的不安,便把一切归于天意。

其二,哈姆莱特接连遭到巨大的灾祸的打击,先是父王被叔父暗

害,母后改嫁给叔父,接着是奥菲莉娅落水身亡,他不明白这些

残酷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也只好把一切都视为上天注定。

◆从去英国的途中逃回来的哈姆莱特虽然意识到事情很危

急,他必须尽快对克劳狄斯采取行动,可是在脑子里充满了天命

思想的情况下,他似乎无法确定一场周密的复仇计划,也不能很

好地应对克劳狄斯设下的圈套。他对于比赛虽然有不好的预兆,

但是他对生命、对世界都不觉得值得珍惜和留恋("一个人既然

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只能一无所有,那么早早脱身而去,不是更

好吗?随它去"),为父亲报仇的念头也根本被抛到了一边。所

以,对于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之间的打赌,即使他本能地意识到

其中有阴谋,也不愿去深究,或想办法拒绝,他毫不迟疑地答应

和雷欧提斯比赛,也许是希望一切都尽快结束。临死前,他对霍

拉旭说:"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

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

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

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

◆关于哈姆莱特,一般认为,忧郁、延宕(犹豫、拖延)是

他性格中的两大特征。以上所讲的两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忧

郁、延宕性格在特殊时刻的一种表现。

◆6.【提问】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

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

特狠狠地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

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明确】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

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

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

制造出不少笑料。其实奥斯里克来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

可以说清楚,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雅知礼实则拘

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打诨

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

统戏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

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__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

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

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

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

记》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__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

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

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蟠(pán)诏(zhào)

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__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

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__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

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

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X者忌恨和

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

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

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

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

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

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

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__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

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

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

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

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

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

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

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

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

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