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登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唐·杜甫关于登高的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那么,同样是登高,杜甫又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慨叹呢?诵读体味: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知人论世,积累知识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_______”姓名: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世称“________”。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________”生卒:712—770籍贯: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地位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唐朝现实主义诗人。认识作者一代“诗圣”——杜甫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主要经历1.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2.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主要经历3.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4.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

反复诵读,想象移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想象移情,投入诗境,体会诗歌的用韵特点以及情感基调。悲本诗的诗眼?探寻背景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去世前在四川________所作。其时,“________”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景象,触动了杜甫的情怀,使他发出如此人生慨叹,写下了被称为“______________”的《登高》一诗。夔州古今七律第一安史之乱

品析诗意,感悟诗境请仔细品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找出其中的意象,仔细体会意象的特点,说说诗人借助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广阔的空间感,反衬出个人的渺小时间的永恒,反衬人生的短暂

“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林庚《说“木叶”》“落木”与“落叶”: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中含有八层悲伤,“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对此,同学们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万里:离家万里,有家难归。悲秋:古人有悲秋的传统。作客:

寄居他乡。

常作客:如果说羁旅漂泊本身就会让人心怀愁绪,那么常做客就让人倍感凄凉。

百年:

暮年,此时的诗人已经55岁。多病:

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登台:

在重阳佳节,古人与亲朋好友相约登高赏菊。

独登台:诗人的好友高适、严武等都已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一人漂泊在外!一个“独”字,更是将孤寂凄清之前渲染到了极致。请同学们诵读最后一联,想一想,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吗?

“艰难”:人生艰难,国事艰难“潦倒”:生计潦倒,国难家愁堆积在诗人胸中无法释怀,诗人该怎么办?喝酒解愁!“新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是诗人却“新停浊酒杯”,刚刚停,为何呢?因病不能喝,可能因穷困潦倒,此时诗人孤苦无依,无朋友的救济,喝酒的钱都没有了。这种愁苦、悲愁排泄不了,只能郁积心头!

尾联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那么,何谓沉郁顿挫?

“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声调起伏迭变。

沉郁顿挫:内容情感: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写了六种苍凉的意象;领联从大处落笔,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的江水,营造出一个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诗歌不仅包含个人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以及诗人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声调格律:一韵到底,八句皆对,既是格律的变体,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