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二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二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二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二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二十五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天津市二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创新______,数字经济发展应运而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泛网络化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就是这样的________。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___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日新月异

信息化

典型

保障B.沧海桑田

信息化

典范

保证C.沧海桑田

现代化

典型

保证D.日新月异

现代化

典范

保障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B.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融入C.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和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D.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答案】1.A2.D3.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根据语境,此处是说信息技术创新变化很快,用“日新月异”更合适。信息化: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前文“泛数字化、泛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用“信息化”更合适。典型: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②具有代表性的;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强调代表性,“典范”强调可仿效性。根据语境,用“典型”更合适。保证:①担保;担保做到;②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③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①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②起保障作用的事物。语境侧重强调要为满足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的需求提供保护,用“保障”更合适。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上文“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括号里先谈“核心技术”再说“奋力攻关”,与上文保持一致,衔接更紧密,排除A项、B项;上文“没有技术,就……”是条件复句,括号中也应用条件复句与之对称,排除C项。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随着”和“使得”删去其一,排除D项;二是语序不当,“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应互换位置,排除A项、C项。故选B。二、选择类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道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C.《太卫·科波菲尔》是美国作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主线。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为“米考伯主义”。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战国时”错误,是春秋时;“开创了道家学派”错误,应是儒家学派。C.“美国作家”错误,狄更斯是英国作家。D.“浪漫主义作家”错误,列夫·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故选B。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国内外专家认为“生态旅游”应具备三大标准: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要有社区的参与。生态旅游的保护性要求旅游者、旅游从业者以及当地居民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旅游的最大受益者是开发商和游客,而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等,主要由当地居民承担。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再现,更能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让当地居民受益,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的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环境、珍贵的人文古迹与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景观。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确定了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迎来大发展,区域间人员、物资、信息交流也日益充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独具西部风情的旅游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使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可能,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盲目开发;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针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还要完善生态旅游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摘编自岳一姬《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5.下列对“生态旅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旅游”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B.生态旅游的保护性是要求所开发的旅游地区的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应受到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C.生态旅游强调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从旅游中获益,从而提升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D.开发生态旅游,要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了“生态旅游”应具备的三大标准:旅游对象、保护性及社区参与,并对保护性进行了重点阐述。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归纳出“生态旅游”的要点:让当地居民受益、为当地环境质量的维护提供一定资金。C.文章列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的例子,论证了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D.针对“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这一论题,文章先阐释概念,再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最后表明态度。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开发旅游不能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可能对当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如果开发旅游忽视社区参与,就可能导致当地仍处贫困的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再现生态侵略悲剧。C.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是基础设施落后和区位劣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为之带来改变的契机。D.地区资源优势及国家的政策机遇,可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答案】5.B6.C7.D【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A项,“‘生态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人们因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而发起的‘生态觉醒’运动”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一段第一句是说“20世纪60年代初‘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选项说反了。C项,“参与旅游”错误,由原文“生态旅游则强调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应当公平地获得分配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机会”可知,是说当地社区的居民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参与旅游”,偷换概念。D项,“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悲剧再现”的方法有多种,不仅仅有“提供一定的资金”,见原文第二段三、四、五句。故选B。6.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区位劣势等问题”是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现状,并非“论证”。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使生态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更易解决”曲解文意。由原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直以来困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和区位劣势问题”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而不是“更易解决”。故选D。【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②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③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④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⑤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选自《三国志·魏书》)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诡责:要求B.县掾吏穷困

穷困:贫穷C.师旅不息

师旅:战争D.不矜廉隅

廉隅:品行方正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贼至,以刃临芝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犯教而闻,吏之祸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B.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C.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D.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组是(

)①母老,唯在诸君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1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芝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亲人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他的言行使贼寇放弃了对他的伤害。B.司马芝担任菅长时,派遣郡主簿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服兵役,掾吏认为此事必不成,虽然刘节百般阻挠,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C.宫中的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没有帮太监的忙。D.司马芝在担任大司农时,提出治国应当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他的主张获得了皇帝的支持。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③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答案】8.B9.C10.B11.D12.B13.①您是这里的大家族,然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已经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②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郡城济南,详细地陈述了刘节的罪状。③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穷困”:处境艰难、走投无路。句意:县里的掾吏没有办法。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以”:介词,用。句意: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以”:连词,因为。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B.“之”:结构助词,的。句意: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之”:代词,它们。句意:获取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没有竭尽。C.“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句意: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D.“为”,动词,做。句意: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为”,介词,给,替。句意: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综上所述,C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盖君能设教”,“君”作“能设教”的主语,两者不能断开,在“教”后断句,排除AC;“不能使吏必不犯也”与“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对应,“也”后断句,“不能使吏必不犯也”不断开,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为政有方”指治国有道。①“母老,唯在诸君”,表明孝顺。②“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这是刘勋的行为。③“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表明“为政有方”。④“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这是闲居时坚守节操。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表明“为政有方”。⑥“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表明“为政有方”。综上所述,全都表明司马芝“为政有方”的是③⑤⑥。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但最终王同等人还是服了兵役”错误,根据原文“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可知,是刘节服了兵役。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为”,是;“大宗”,大家族;“众庶”,黎民百姓;“或”,有些。②“驰”,(车、马等)快跑;“檄”,公文;“具”,详细;“陈”,陈述。③“论”,谈话;“面”当面;“短”,错误。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长官。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吏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然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已经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吏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把公文快马奔驰送到郡城济南,详细地陈述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司马芝对众位属下教导说:“君王能设定法令,不能使官吏一定不违犯。官吏能违犯法令,而不能使君王一定听不到。设定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王的无能;违犯法令却让君王听到了,这就是官吏的灾祸。君王在上无能,官吏在下遭受灾祸,这就是政事不能治理的原因呀。各位难道能不严格要求自己吗?”于是下属都自我勉励。

后来担任大司农。司马芝上奏说:“君王治理国家,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如今两方敌虏没有消灭,战争没有停止,国家的机要,在于谷帛。专门把农桑作为重要的事务,在国家的策略方面是很有利的。”明帝听从他。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夸耀自己的品行方正。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暮泊鼠山闻明朝有石塘之险①杨万里下水船逢上水船,夕阳仍更涩②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我与舟人俱仰看。回望雪边山已远,如何蓬底暮犹寒?今宵莫说明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注:①宋孝宗淳熙十年(1184年)冬,杨万里“丁母忧”服满,奉诏回临安。行舟途中,一次暮泊鼠山,写作此诗。②涩:不光滑,这里引申为停留。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标题,正是有了两船相遇的交谈,才闻听到前路之险。B.作者将自己与舟人一同置身于画面之中,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C.雪山已远去,但薄暮犹寒,表明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寒冷的冬季。D.末句写作者在途中看到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一”字见其少也。15.简要描述作者“暮泊鼠山”看到的景色。16.作者闻听有“石塘之险”时持什么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析。【答案】14.D15.夕阳的余辉洒在沙滩上,远处雪山映照,大雁飞来,惊起野鸭无数。16.“今宵莫说明朝路”说明作者有一颗豁达的心;“万石堆心一急湍”显示出作者对石塘之险的蔑视之情和镇定之心。【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写作者在途中看到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错误,尾联意思是,今宵不必过于挂念明朝的路程,险滩不过是水石相激形成的一股急流而已。可见水石相击产生的激流是虚写,不是途中所见。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诗歌题目有“暮泊鼠山”,首联描写了相向而行的两艘船相遇的情景;颔联写泊舟时所见所闻;颈联从仰看转到回望;尾联再次点题,照应全诗,表现了诗人乐观主义的情怀。本诗景物描写的语句有“夕阳仍更涩沙滩”“雁来野鸭却惊起”“回望雪边山已远”,结合这些句子,抓住关键的意象进行描述即可。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态度的能力。尾联“莫说明朝路”说明诗人心胸豁达,任他明朝如何,看今朝人,走今朝路。“万石堆心一急湍”,“万石”说的是路途的艰难,“急湍”更说明路途的艰辛。其实所谓险滩,在作者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万石堆心一急湍”,不过是水石相激因而产生一股急流而已。“一”者,言其少也。从这个“一”字上,充分显示出作者对险滩的蔑视之意和镇定之心。六、混合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