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1页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2页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3页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4页
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学 校: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

学科名称:初中化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

作业范围: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设计团队:王秀珍洪峰

汪永桥郑利君1初中化学课时作业设计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元信息基本

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

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序号课时名称课时安排1金刚石、石墨和C601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

知道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

了解CO2、CO的物理性质,CO的毒性及其对大自然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掌握CO2、CO的主要的化学性质,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知道CO2、CO的主要用途,以及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学会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并会检验CO2的存在;

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二)教材分析

在引导学生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技能,并使学生学会从化学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的物质,接着又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之后,本单元具体探究了碳和碳的氧化物,其中包括碳的单质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CO2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药品的选择,装置的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及检验和验满的不同操作方法,本单元既是对前面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提高和归纳,又是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预热的作用,它在教材中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篇章。(三)学情分析

1.已经从化学角度学习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后,本单元才开始从某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去深入细致的研究物质。 2.已学碳的单质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相关性质和用途,但是还需对单元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2 3.通过学习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关注“温室效应”,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初步了解“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了解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通过性质对比,了解分子组成的差异导致物质性质的差异;

3.掌握碳及碳族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体验探究过程,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主题是碳和碳的氧化物,这是在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物质构成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以后开始细致的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加上碳和碳的氧化物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单元主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然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单元主题课题主题课时主题课时目标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碳课题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化学性质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墨和C60提升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和碳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和收集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的二氧化碳氧制取的研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碳的化学原理及装置和化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究物方法课题3性质及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温室效应及防止和采取的和一氧化碳措施性质及用途3单元作业设计用整体的观点思考单元内容,能够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作业设计,是挖掘教材本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渗透教学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五、课时作业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时作业一、课时作业设计意图

本课时作业首先帮助学生巩固课本所学知识,其次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最后实践于生活。二、课时学习概述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介绍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二是介绍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碳元素是生活中常见元素,学生也很容易接触到一些碳单质,有一定的感性基础。三、课时作业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提升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基础回顾

1.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金刚石石墨C60外观无色透明、

形状的 固体 色细鳞片状固 体、

有金属光泽C60分子形似足球导电性几乎不导电硬度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质脆导热性很好良好很差用途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等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可燃性化学方程式:①充分燃烧:②不充分燃烧:4(3)还原性

化学方程式:

①碳还原氧化铜:

②碳还原氧化铁:③碳与二氧化碳反应:(4)实验:实验装置现象结论 提示:网罩可以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参考答案:1.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和用途的比较金刚石石墨C60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

色细鳞片状固体、 有金属光泽C60分子形似足球导电性不导电导电几乎不导电硬度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质软质脆导热性很好良好很差用途装饰品电极制备新材料、医学应用等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可燃性化学方程式:①充分燃烧:C+O2点燃CO2②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3)还原性

化学方程式:①碳还原氧化铜:C+CuO高温2Cu+CO2↑②碳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③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高温2CO5(4)实验:实验装置现象结论黑色固体变成

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在高温条件

下能和氧化铜

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金刚石、石墨、C60某个性质能写出金刚石、石墨、C60的大部分性质能弄清楚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统一关系能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现实中的应用(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一个与碳有关的化学反应能写出多个个与碳有关的化学反应能写全与碳有关的化学反应能用碳的化学性质说明现实中的应用(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知道碳与氧化铜的反应能准确写出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能理解实验注意事项并拓展延伸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基础巩固,主要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还原性)理解。(二)能力提升

1.为什么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2.金刚石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者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同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4.木炭燃烧的产物一定是二氧化碳吗?为什么?1.参考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化学变化(3)不是,同一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4)不一定,当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 答对一题评定为合格,两题以上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并能够掌握反应物量的不同, 会导致生成物不同

(三)联系生活

1.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不活泼无关的是( )6A.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烤焦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B.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填写D.用石墨制作铅笔芯2.电车使用的电刷体现了石墨哪些性质?3.家庭小实验:(选做)

在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中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玻璃杯,观察并记录现象。现象分析1.参考答案:(1)D(2)导电性,滑腻感等(3)红色褪去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时间要求:不限时间

3.评价设计:能正确选出D答案则评为合格;在选择题答对的基础上能完成问答题,则为良好;能答对3答题,并能独立完成家庭实验,填写实验内容,评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进一步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以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五、评价设计

本作业采用多维评价方式,分别对完成度、准确度、书写工整度进行三维评价。每个维度采用字母A、B、C、D划分等级。六、作业分析

基础回顾模块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检测课堂的学习情况,内容简单。能力提升模块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难度较大。联系生活模块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其中家庭小实验可以拉近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作业的设计意图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主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作业教学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作业,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讨论、体验和交流。本课时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就反应原理的选择,从什么角度分析,考虑什么因素;如何选择反应、收集装置;怎样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密性的检查和二氧化碳制取的操作该如何进行;等等问题,学生的层次不同,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动手能力不同,需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化学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二、作业内容

检测点1.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7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2.检验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集满的方法是(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C.加入澄清石灰水1.参考答案: D、A2.时间要求:2分钟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D.用托盘天平称其质量 3.评价设计:能正确地排除掉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评价为良好;能正确地选出答案并能说明理由,评价为优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掌握程度。检测点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3.下列有关装置气密性检查错误的是( )1.参考答案: B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能正确地排除掉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评价为良好;能正确地选出答案并能说明理由,评价为优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装置气密性检查的灵活应用。检测点3.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选择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选择和分析错误的是( )

A.将木炭放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因获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方法不行;B.煅烧石灰石,因反应条件需高温不是较好方案;

C.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因反应太快,不利于收集;

D.石灰石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反应适中,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选择;1.参考答案: D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能正确地排除掉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评价为良好;能正确地选出答案并能说明理由,评价为优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理。检测点4.二氧化碳制取的装置选择5.下列装置能用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8A.B.C.D.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1.参考答案:(1)B(2)铁架台A 2.时间要求:2分钟

3.评价设计:能正确地排除掉错误选项选出正确答案,评价为良好;能正确地选出答案并能说明理由,评价为优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装置气密性检查的灵活应用。检测点5.实验综合题

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4)装置F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B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参考答案:(1)分液漏斗 集气瓶(2)A;导管口有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3)E;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4)可随时控制反9应的发生和停止。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①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名称和用途进行分类。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③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分析;④根据不同装置不同优点分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是测评学生能否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检测点6.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8.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探究:测定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盐酸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0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取反应剩余固体洗净干燥后称量为0.50g。(1)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_____。(2)稀盐酸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1.参考答案:(1)将鸡蛋壳捣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2)CaCO3+2HCl===CaCl2+H2O+CO2↑;(3)95%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良好,能正确计算并说明理由为优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生活联系实际。检测点7.实验探究题

10.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10(1)图A中用注射器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不选用无挥发性的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的原因是。(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该实验说明(选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请结合图像说明你的理由:。1.参考答案:(1)可以控制稀盐酸的滴加速度;(2)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稀硫酸进一步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停止;(3)排水法;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变化较大。2.时间要求:6分钟

3.评价设计单个知识点多个知识点关联知识点抽象拓展知识点仅仅知道反应现象不仅知道现象,了解反应原理掌握反应原理及其内容通过该实验,推导出二氧化碳能与可溶性碱反应的原理和内容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检测点8.拓展提高题1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探究:测定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和盐酸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装置如图Ⅲ所示。(查阅资料)

1.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2.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分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量ag鸡蛋壳样品装入A中;11③打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④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bg;

⑤关闭弹簧夹K,滴加稀盐酸使其发生反应;⑥打开弹簧夹K,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⑦再次称量C的质量为cg。(1)D装置的作用是_____。(2)若没有B装置,则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或“偏小”)。(3)下列措施可以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是_____。a、③⑥步骤中通入氮气时都要缓缓通入

b、⑤步骤中滴加稀盐酸时要快速滴入

c、⑤步骤中滴加稀盐酸时要至不产生气泡为止

d、通入的氮气换为空气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数据处理)

(4)根据相关数据,列出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 1.参考答案:(1)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2)偏大(3)ac (4)2500(c-a)/11a %

2.时间要求:6分钟

3.评价设计答题情况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基本看懂实验装置能理解装置的用途能对不同装置进行分析比较能对不同装置进行分析比较,并整理归纳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知道涉及的反应原理能依据题意合理计算能合理计算并说明理由通过计算,分析实验误差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明白实验步骤能分析实验意图在一定范围内能依据实验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处理能依据实验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优化处理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三、评价设计

本套作业设计力图体现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弹性化原则、培养兴趣的人性化原则、以及学以致用的实效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与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突出化学作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在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内容,力图让学生多参与实12践活动,体现化学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四、作业分析

本课题在前期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学习,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的基础,再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难度不是太大。但学生的个体学习存在着差异,对于有些问题易错,主要有:“检验”与“验满”混淆,分不清“检验”是利用物质的特性或特征现象来证明物质,而“验满”是已知物质,证明气体收集满即可;制取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不清楚是利用装置内的气压改变及原因来判断;容易糊涂二氧化碳的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的原理,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考虑什么因素等等;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中有关仪器的连接顺序,利用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不将长颈漏斗末端进行液封等等;为此作业设计要有梯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对作业的评价也进行相应分层评价。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作业,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一、课时作业设计意图:

二氧化碳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重要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一;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同时也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的本质特征。因此本课时作业首先帮助学生巩固课本所学知识,其次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二、课时学习概述:

本课题是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1课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重要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素材。它既承接前面氧气和水的知识,又联系了下册酸碱盐的知识,又承上启下的作用。三、课时作业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常见性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运用控制变量等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四、课时作业设计:

基础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程度,设定了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有针对性性选择习题,力图达到“分层要求,整体达标”的目的)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固体二氧化碳叫。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三不”: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二水”: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能使色的石CO2+H2O===13H2CO3紫红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二氧化碳的某个性质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大部分性质能弄清楚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常见的用途能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现实中的应用(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性质能写出二氧化碳部分化学性质能写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能整理归纳二氧化碳性质并熟悉相关化学反应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考查基础,使学生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理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下列操作可以一次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A.闻气体的气味B.观察气体颜色C.伸入燃着的木条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4.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能供给呼吸 B.都无毒C.都能灭火 D.都是光合作用原料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D.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1.参考答案:C;B;D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正确完成一题为合格,答对两题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够区别比较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6.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最后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请问:

(1)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3)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最后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1.参考答案:烧杯;振荡;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14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

(1)熟悉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2)能够熟悉课本实验;(3)能根据压强变化解释实验现象;(4)能熟悉紫色石蕊的变色规律。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还原课本实验并拓展延伸。能力提升练习: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1.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A、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塑料瓶变瘪现象也不明显进行分析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有0.03%,所以加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也不明显进行分析D、根据迅速摇换矿泉水瓶可以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进行分析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巩固课本实验,并能对实验进行分析和拓展延伸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15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1.参考答案:水;CO2+H2O===H2CO3;4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考查控制变量法

(2)理解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3)看懂实验装置并能分析题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密度比空气大;能够在掌握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课本实验。3.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回答 下列问题:(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性质角度看,“水循环”主要是由(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引起的;“氧循环”“碳循环”主要是由引起的。(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任填一种,下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工业流程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物理变化化学变化;A.C;燃料燃烧光合作用;3H2+CO2==CH3OH2.时间要求:6分钟3.评价设计(1)考查物质变化,正确理解物理和化学变化(2)对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概念不清(3)理解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途径(4)能够读懂题意,并正确写出反应原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能够理解碳、氧循环,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16断。实践练习:(可周末完成,不限时)

(设计意图: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

1.课本P123-4:(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完成科技小论文《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3.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制作主题为“保护环境”的手抄报。(注:2、3两小题只需选择其一即可)

五、评价设计

本作业采用多维评价方式,分别对完成度、准确度、书写工整度进行三维评价。每个维度采用字母A、B、C、D划分等级。六、作业分析

基础巩固练习模块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检测课堂的学习情况,内容简单,力图达到“分层要求,整体达标”的目的。能力提升练习模块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练习模块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作业一、课时作业的设计意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更新,课时作业的布置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一种考查方式,也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课时作业的布置,不仅可以巩固老师课堂讲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对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进行分析,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课时学习概述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CO的性质和用途。为第八单元中金属的冶炼做准备。课程中通过实验推导出CO的性质以及CO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三、课时作业的目标

1.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

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四、课时作业的选题设计

检测点之一: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1.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17(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中点燃时,能产生______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不纯的CO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CO前一定要________;

②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时可以观察到______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______色,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③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从而使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中毒。1.参考答案:(1)无色无味;难(2)淡蓝色;2CO+O2点燃2CO2;验纯;CuO+CO△Cu+CO2;黑;红;变浑浊;血红蛋白;人体缺氧;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题

号答题情况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个别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书写完整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能通过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个别一氧化碳化学性质能写出多个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正确写出一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并掌握课本实验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题主要是巩固基础,让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检测点之二:利用易错、疑难题,突破重点、难点

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

B.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3.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18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1.参考答案:C;C;D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能答对一题为合格,答对两题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上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并能够区别两者性质不同之处,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两者性质差别的原因。4.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 )

A.点火燃烧 B.通过炽热的炭层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5.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剩余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氮气

6.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1.参考答案:D;D;B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能答对一题为合格,答对两题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上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掌握,能够熟悉两者之间的转化。检测点之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如图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处分别发生不同的反应。请写出A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观察到蓝色火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煤炉取暖时容易发生中毒,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191.参考答案:C+O2点燃CO2;2CO+O2点燃2CO2;不对,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气高,使其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造成人体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让学生了解生活,明白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2.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Ⅰ.加热;Ⅱ.通入一氧化碳。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填“Ⅰ”或“Ⅱ”),然后_____(填“Ⅰ”或“Ⅱ”)。(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有____________生成。(3)在C处用酒精灯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①,继续通入CO直到玻璃管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Ⅱ;Ⅰ;黑色固体变红;CuO+CO△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防止液体倒吸炸裂玻璃管;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在本实验中注意实验顺序

(2)理解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清楚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3)理解实验装置的用途

(4)清楚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还原课本实验,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化学反应原理、处理尾气的原因、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分析实验。五、评价设计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坚持多元评价,教师要改变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作业评价的指导者,学生要实行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评;

3.作业评语简单,针对性强,不拖泥带水。适切的评语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始终充满朝气,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六、作业分析20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一步熟悉与巩固;通过易错题,让学生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更加的清晰,能够熟练区别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实验是化学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回顾,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作业设计意图

单元作业设计用整体的观点思考单元内容,能够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作业设计,是挖掘教材本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渗透教学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二、单元学习概述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在复习了前面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开始深入细致地学习一类物质。本单元共分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三、单元作业目标

1.了解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3.掌握碳及碳族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四、单元作业选题设计

检测点之一: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①做电极;②做滤毒剂;③制作固体润滑剂;④做燃料;⑤制作装饰品;⑥冶炼金属;⑦制作染料。A.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④⑥

2.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B.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3.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21A.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人和动物的呼吸

D.含碳燃料的燃烧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5.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关于O3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臭氧由O3分子构成

B.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g

C.臭氧和氧气属于同种物质

D.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参考答案:D;A;A;C;A

2.时间要求:4分钟

3.评价设计:能答对一题为合格,答对三题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上选择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能利用所学拓展延伸。检测点之二:利用易错、疑难题,突破重点、难点

6.甲乙是两名同学设计的这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7.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其原子的大小不同22B.金刚石、石墨、C60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当CO2中混有少量CO时,可以在适量的氧气中燃烧CO,从而除去COD.CO2与CO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氦很不活泼,镁比较活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C金刚石硬度很大,石墨却很软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氯化亚铁溶液与氯化铜溶液的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不同9.下列知识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保B.化学与物质结构①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②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是最清洁能源①热胀冷缩的微观原因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在变化

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别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生活①进入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参考答案:D;B;A;C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能答对一题为合格,答对两题题为良好,全部答对为优秀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上选择题主要针对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综合运用,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结构、性质、用途的联系。检测点之三: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0.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