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桂林山水教案十篇
桂林山水教案篇1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广西什么地方的风景最美?
生:广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师:有多少小朋友到过桂林?(数生举手)你们觉得桂林的山
水怎样?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师:没去过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吗?一定想去的。李老师也没
去过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师和小朋友从课本上到桂林游览
一下,好吗?(板书课题)现在请小朋友翻开书,听老师读读课文,
看看桂林山水怎样美。(范读课文)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吗?
生:(齐答)喜欢。
师:好。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要
弄清每一小节课文写的是什么;第二,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小节课
文内容。(生自学课文)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师: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师:(板书:山和水)第二节呢?
生:写桂林的水。
师:(板书:水)第三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
师:(板书:山)第四节呢?
生:写桂林的山和水。
师:(板书:山和水)
我们先来弄清课文写的顺序,课文先总的写桂林的山和水,
然后分别写桂林的水怎样,山怎样,最后又总的写桂林的山水怎
样。全文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谁能用一句话把课文内容概括出
来?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理出__写作的顺序,使学生对课文
有整体的了解。〕
师:(板书: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师: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
是第一的。它像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示放大图),桂林的山水多
美!谁说说?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样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
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河底。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想想,刚才大家这样认真地看,
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用图显示情境,从情境中引出新词,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
词义。〕
生:欣赏桂林山水。
师:对的。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观看。
师:观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赏的意思没说进去。
生:观赏。
师:对。大家跟我说,欣赏桂林山水,观赏桂林山水。(生跟
说)用“欣赏”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换上“观赏”。比如可以说
欣赏水平如镜的西湖,也可以说观赏水平如镜的西湖。
但是有时候,可以用“欣赏”的句子却不能用“观赏”代替。
比如说我欣赏音乐,不能说我观赏音乐。为什么?
生:因为观赏是看,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听。
师:对。因为音乐是听的,观赏的“观”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导学生找出近义词进行比较,既积累了词汇,又加深了
对词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观赏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图,再读读书。看看漓
江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的时候,要学会把主
要的意思抓住。这一节课文有哪些词语把桂林的水的特点写了出
来?找出这些词,画上这样的符号“。。。。”。
(生自学。教师巡视。)
〔破从头讲起的程式,暂时搁下头一句不讲,抓主要内容讲,
突出了重点。〕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师:看好了吗?找好的请举手。请你说。
生:静。
师: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个特点“静”,还有呢?
师:清、绿。
师:(板书静、清、绿)
漓江的水静、清、绿。请小朋友用几个词把这三个字连接起
来,把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字组成一个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对不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对的。还可以这么说,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又清又绿。
〔找出重点词,并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既
进行了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又进行了字、词、句基本训
练,理解静、清、绿三个词在句子中是并列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一些词,把几个词连起来成为一句话,这
句话就是这小节的内容。如果我们告诉人家:漓江的水又静又清
又绿,能让人感到漓江水很美吗?假如我们把静、清、绿三个字
重叠起来,怎么说?漓江的水棗
生:漓江的水静静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绿绿的。
师:把静、清、绿几个字重叠起来,语气加重,就使人觉得
漓江的水很静、很清、很绿。
我们看到漓江的水这么美,感叹起来,该怎么说?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
〔将形容词重叠,变陈述句为感叹句,从词和句的变化中,
让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
师:这三句,大家说得很有感情。现在请你们念课文中的这
句话。
生:(念第二小节第二句话)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拖长声音,然后把声
音压平。(示范)
生:(再念)
师: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见底,要念出清得
见底的意思来。“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师范
念)
生:(齐念第二句)
师:绿,是很美,念时要念出美的意思来。
生:(齐念第三句)
师:很好。用感叹句,把我们对漓江的爱表达出来了。书上
就用感叹句来写的。光感叹能把漓江水怎么静、怎么清、怎么绿
告诉人吗?
生:不能。
师:漓江水静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绿到什么程度,
要补充说明。你们看书,我念上半句,你们念下半句。(略)
〔用引读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补充说明部分的内容。〕
师:书上说漓江的水静得让你不知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
连沙石都看得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来一次遐
想旅行,我们从南宁坐上火车,九个小时后就到桂林了。
江边有只小船在等我们。我们坐上这只小船荡舟漓江,观赏
着漓江的水。现在你们眯着眼,看着漓江的水,想想它怎么静、
怎么绿。(师哼《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你们感觉到怎样?
〔运用遐想旅游、哼乐曲的方式,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进
入情境体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听到漓江的水哗哗响。
生:我觉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只听到划桨的声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师: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你们看这句:绿得
像无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么字,下面是什么字?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师: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师:预习得好。是玉石。这种玉石是很绿的。玉石上面如果
有一个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师:漓江的水像一块玉石,无斑斑点点的叫什么?
生:无瑕的翡翠。
师:像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这么美。现在请女同学念,
大家体会这种感情。
生:(念课文)。
师:现在李老师另念几句写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书上的一
样,只是说法不同。你们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种说法好。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见。
这里的江水又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
这样写美不美?为什么?
生:书上用排比句的写法,还用了感叹句。
师:书上用了排比句,什么是排比句?书上把写漓江水美的
意思的内容,排成一串句子,这些句子的结构是差不多的。这样
可以加强语势,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就是排比句。运用排比句
的写法,就把这种又静又清的气势写出来了。谁能把这种气势念
出来?
生:(齐念)
〔教师有意改变排比句式,让学生从具体语句的对比中,体
会排比句的修辞作用。〕
师:这节写漓江的水,写到这儿,李老师有个问题,这段是
写漓江的水的,那么从第二节开始就写“我们荡着小船……”可
以吗?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生:写大海和西湖,可以衬托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师:是这样。这样才使我们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现在请大
家念这句话。
生:(念)
师:“波澜壮阔”就是大海里的波涛很大,一个接一个,气
势很大,“水平如镜”的“如”是什么意思?
生:像的意思。
师:你学得很好。水静静的,很平,就像一面镜子。这些句
子是衬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节)
师:这节写什么?
生:写桂林的水静、清、绿。
师:这节写桂林的水的特点。写桂林水甲天下。
〔以设疑方式,回顾前文,引导学生弄明白,开头一句话,
在本节课文中起衬托作用。〕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读一、二两小节课文。
生:(念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了排比句,我请你们做个小作业;(示小黑
板:我爱大海、西湖和漓江的水)这是一个句子,大家把它说成
个排比句。可以先说个简单的,比如“我爱大海”……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也爱西湖和漓江。
师:你只说了两只。不行,要说三句。
生:我爱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我爱又静
又清又绿的漓江水。
师:小朋友学得很好。这节就学到这里。下课。
〔设计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扩
句,让学生体会: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句子才有丰富的蕴
含。〕
第二课时
师:上一节课,我们观赏了桂林的水,这一节课,我们再游
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样美呢?让我们读课文第三小节。请大家
读两遍。第一遍读懂,有不懂的做上“?”记号。第二遍要抓住
重点。把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记上这样的符号
“。。。”,大家在下面学,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画。(出示抄
好第三小节课文的小黑板,一个学生上讲台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
语。)
师:她有这些不懂的问题,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提
出来?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这两个词我不懂。
师: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红叶很多,很
有名。红叶就是枫树叶。
师:(把学生画出的词念一遍)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我来南宁的时候,看到南宁也有山。南宁的山是连绵起伏的
(画连绵不断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从地里拔出来高高挺立着
(画一挺立的山),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
生:(齐)拔地而起。
师:(出示词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开不连在一块的(边
说边画老人山、骆驼山、象鼻山),叫什么?
生:各不相连。
〔教师绘画再现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让学生从具
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鲜明的词的形象,进而理解抽象的词。〕
师:(指图)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骆驼,像大象。
师:(指老人山)你看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着远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师:我们再看骆驼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着。
师:我看到这骆驼,就会产生一个联想,想到它跪着等人,
等我们干什么?
生:等我们骑上去。
师:对。你们再看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饮水。
师:对。桂林的山的形状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骆驼,有的像
大象,变化很多,句子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形态万千。
师:(示词卡)“万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样子很多。
师:就是说变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桂
林的山?
生:奇。
师:(板书:奇)怎么奇呀?就是刚才说的那些。桂林的山奇
是一个特点。这里的“奇”字当什么讲?是不是奇怪?
生:不是奇怪。是说样子很多。
生:很少见的。
师:对了。桂林的山的样子,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到。这里的
山就是奇特。这奇特的山峰叫什么峰?
生:叫奇峰。
师:这样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着叫什么?
生:叫奇峰罗列。
师:“罗”是什么意思?
生:散开的`。
师:对。“罗”是散开,“列”是排列。这些山峰散开地排
列着,就叫奇峰罗列。
大家把这句念一下。(生齐念)
师:桂林的山这么奇特,我们要告诉没去过的人,怎么说
呢?(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念让学生比较哪种好后,用手势指导学生
朗读)
师:在桂林,还有很高很陡的山(画又高又陡的山),这山又
高又陡,很险,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师:这个“危”在这里怎么说?
生:危险。
师:你们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个注释(出示小黑板:
①不安全;②损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个
注释对?
生:用第三个。
〔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分析字在词中的作用,从字典中选择
恰当的义项,这是提高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好方法。〕
师:对。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耸立着叫
什么?
生:危峰兀立。
师: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
以看到重重叠叠的怪石山(画怪石重叠的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
来说山石重重叠叠?
生:怪石嶙峋。
师:(出示词卡)嶙峋本来的意思是山石重重叠叠。石头、山
石重重叠叠就叫怪石嶙峋。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
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
生: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怎样念才体现出桂林山势险?
生:(念课文)
师:这句写桂林的山险。这个“险”是危险吗?
生:是说山陡。
师:山陡,不易通过。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抽象概括,学生难
于理解。教师运用了描述、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
认识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然后启发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达这些
事物的词,在此基础上,对个别词素进行分析,化难为易,顺应
了学生接受知识、理解词语的思路发展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就深刻了。〕
刚才我们把不懂的词语学会了,同时也了解到桂林山的奇和
险。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险之外,还很秀。秀是什么意思?
生:是美的意思。
师:“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
生:秀丽、秀美。
师:秀就是指美。你们看(指放大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
屏障,“屏障”就是屏风。一折一折的(做手势助说)打开可遮住
后面的东西。这山像屏风一样挡住后面的景物。现在请一个同学
指着图说说桂林的山怎样秀,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色彩怎
样明丽,怎样倒映水中。
生:(上讲台指图中的山)这山像绿色的屏障,这山像新生的
竹笋。
师:色彩明丽就是颜色鲜明,好看。这座山哪块地方色彩明
丽?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师:色彩明丽就是很美。色彩明丽这个词中,哪个字说美?
生:明丽。
师:丽才是美。“明”呢?
生:鲜艳。
生:明快。
师:对了。明快,色彩明快、美丽。
我们念念这个句子。(师生同念课文)
师:学习第二节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在写漓江水之前的几句
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这几句也是衬托的话。这里有
个“峰峦雄伟”怎么讲?
〔“写在漓江水前的几句话是衬托的话,写桂林的山之前的
几句话,也是衬托的话。”教师简短的提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启发学生认识两节课文结构相似,避免重复的讲解。〕
生:峰峦就是山峰一个接一个连绵不断。
师:对。“山峦”在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个接一个,气势很
雄伟。
这一节我们学完了,让我们读一遍(生读)。
师:这节课文,写桂林的山奇、险、秀,写出了山的特点。
说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现在我们看课文最后一小节还写了什么景物。谁来念一下课
文?
生:(念课文)
师:最后一节课文,还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了绿树红花,竹筏小舟。
师:还有---
生:还有迷蒙的云雾。
师:(念课文)就这么简单几笔从空中云雾迷蒙,写到山间绿
树红花,再写到江畔竹筏小舟。这样几笔简单的描写,就把桂林
点缀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不是这么(用手势画
个方块)一张画?
生:不是。
师:画卷是长长的卷起的画。可以展开,展开(用手势演示
展开状),再展开,叫什么?
生:连绵不断。
师:对。下面还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
话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蓝的江中行走。
师: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师: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美丽的江中游
览,好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
师:我们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荡,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我
们就像在美丽的画中游览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
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现在不做,到作文课时再
做。
这课学完了。这课开始就写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
写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写桂林的山水像连
绵的画卷。现在请四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小节。
〔开头讲__的层次,讲完课文回过头来再理一遍,加深学生
对__结构层次的理解。〕
生:(读课文)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
儿山青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
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的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
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么说?
〔从对桂林的山水的爱,引导到对祖国山水的爱,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升华。〕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师:这些词可以和哪些形容词搭配来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丽。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娇、锦绣河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
〔利用形象,激发想象。给“山水”一词找近义词,再组成
各种形式的词组,而后让学生造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培养
学生组合词语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
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下面请大家做两个作业:
一、找出课文中写山写水的词,归好类抄写。
二、检查你们自学生字的情况,请你们填这几个词。(出示
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讲台填写,填写完讲评)
下课。
桂林山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
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
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
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
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
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
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
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3.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
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
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
之情。
5.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
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篇3
桂林山水学习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
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
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朗读感悟。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
朗读。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③学生自由朗读。④小组内
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
然段为例: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
流动;师: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师生合: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
在后移。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
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
拨。
三、理清__思路。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
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②学生
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②归纳。
四、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五、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__的表达等方面提
出疑问。
六、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下
列问题: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②
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
“香山”?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
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
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师做
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
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
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
比喻水的绿。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二、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②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
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
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
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课外继续搜集描写桂林山水的__,比较体会。
桂林山水教案篇4
●教学模式:质疑问难,主动求解
围绕课题初悟课文扣重难点总结质疑
产生疑惑解决初疑质疑释难拓宽思维
引疑疏导点拨
●教学目标:
1、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
体描写的。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
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你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呢?
一、欣赏录象,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过桂林吗?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桂
林游览一番。
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录象)
2、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3、揭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认为作者会写些什么内
容?(围绕课题质疑)
估计: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
课文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二、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欣赏桂林水“美”。
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句话写
得最“美”,划出来,朗读体会“美”在哪里?
2、根据学生的发现,随机学习。
讨论:(1)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
(2)学习第1句,水“美”在哪里?“从没看见过漓江这
样的水”体会水的独特“美”。
再读第1句,质疑。(估计)看似这句与__联系不很密切,
为什么要写这句话?释疑想象:“波澜壮阔”、“水平如静”的
景象。通过对比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出示课件:“波澜
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画面)
(3)学习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读,自由说。
A、比较句子,你认为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道它在流动。
讨论,比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赞美漓江水得
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感情朗读课文第2句话。
B、填空练习,体会写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得水真清啊,();漓江的
水真绿啊,()。
先填空,再体会所填内容,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从不同角度(感觉、视觉、想象)对重点词(静、清、
绿)的具体描写。
(出示漓江水的课件画面,体会静、清、绿的程度)引读整
句话。
C、课堂练习,照第2句样子说句子。
公园里的花香()
校园里干净()
树林里的空气清新()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试读、齐读。(配上音乐画面)
4、小结。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怎样读
懂的。
三、自主学习第3自然段,欣赏桂林山“美”。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用简
洁的语言或画面表达出来。(每人发一张白纸)还有哪些不懂的
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1)你有什么发现?讨论时把练习纸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共同评议。
A、写作方法上:(比较简单,学生大多能发现)
泰山桂奇
林秀
香山山险
B、理解词意。(较难理解,主要通过学生简笔画、桂林山
的照片和老师的提示帮助结合理解。)
如:奇峰罗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屏障色彩明丽(出示课件,“屏障”的样子与桂林山比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听课文录音,欣赏桂林山的画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乐有感情齐读第3自然段。
ü总结。质疑问难,开拓思维。
ü再次欣赏配乐、配画的课文朗诵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丽。
四、作业。
1、作业本(1)第4题。
2、根据板书试背2-3自然段。
板书:19桂林山水
大海静…..
水清……
西湖绿……
(美)
泰山奇……
山秀……
香山险……
桂林山水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
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
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
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
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
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
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
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
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
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
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
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
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
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
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
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
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
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
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
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
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
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
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
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
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
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
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
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
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
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
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
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
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
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
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
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
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
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
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
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二课《林海》
桂林山水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总——分
——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
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赏美。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
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__的中心思想,引出
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
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通过自主朗读、理解、搜集、欣赏、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
佳句,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品味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
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理解欣赏文句的语
言美。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
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
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景。
2、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
险”的特点。通过朗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
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作者是
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
文本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和创新意识。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
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
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
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特色】
1、“以画变话”借画悟文,“以话变画”引导学生想象,
把枯燥的文字变为鲜活的画面。
2、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
桂林其他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片或投影片。
3、录音机、录音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美,有秀丽
神奇的黄山、水平如镜的西湖、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美丽富饶
的西沙群岛,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3、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
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心灵的小船”,我们出发了。你们看——
出示图片或投影画面老师旁述(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
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
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
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
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目的]: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
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欣赏全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
的读音、意思,
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听录音示范读。
3、看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板书:桂
林山水甲天下)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
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
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三、巧设情境,激发情感,感受漓江水的美,精读课文第二
自然段。
1、利用投影或出示图片,展示桂林山水图,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漓江的水美在哪儿?它有什
么特点?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板书:静、
清、绿)
3、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
“绿”。
(2)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
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3)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
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
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沙石;“绿”
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4)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江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
说。(板书:静、清、绿)
(评价激励:概括得真好,我们读__的时候要把长句读成短
句。)
4、了解__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
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
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6、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目的]: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
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
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
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
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
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二、学法迁移,品尝感悟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
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
呀!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用学习漓江水的方法:
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练一练,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桂林
山的特点。
2、小组交流:通过读悟,结合图片,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3、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板
书:奇、秀、险)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
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
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
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
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
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
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
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
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
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
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
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
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
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
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
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目的]: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
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
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
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
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
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
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
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
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
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目的]: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
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
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小结深化
1、小结:“是啊,桂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
2、(以话变画)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儿的美景描述出来?
(板书:美如画)
3、学生活动:画桂林山水、赞桂林山水、诵桂林山水。
五、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
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桂林山水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
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
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
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
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
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
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
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
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
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
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
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
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
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
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
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
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
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
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
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
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
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
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
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
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
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
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
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
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
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
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
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
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
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
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
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
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
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
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
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
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聚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
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
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
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
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
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
水清:可以看到......
桂林山水绿:仿佛......
甲天下奇: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山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
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
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
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
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
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
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品读感悟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
法。
(一)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
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
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
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
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
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
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
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
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
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
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
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
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
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
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
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
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
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
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
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
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
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
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
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
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
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
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
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板书:
三个真)
(二)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
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
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
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
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
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
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
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
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
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
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秀是从山色入手的。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
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
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
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
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
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
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
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
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
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
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
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
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
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买方木合同范本
- 酒店桌椅合同范本
- 《情事变更原则中再交涉制度研究》
- 《整合素α5在牙齿萌出硬组织通道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 花都打井合同范本
- 建筑垃圾委托处置合同范本
- 机械制造协议三篇
- 《载铁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去除锑钼性能研究》
- 《基于古籍医案数据分析的痿病证治规律研究》
- 《作业成本法在J公司的应用研究》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件
- 国开电大 管理概论 形考任务一(画组织结构图)
- 七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 DB42T1319-2021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
- 市政给排水管道安装工程监理细则
- 结直肠的锯齿状病变及其肿瘤课件
- 《国家安全法》 详解课件
- 最新钠冷快堆中的结构材料课件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考点总结(全册)课件
- 海康威视内部培训教材1
- 小小银行家课件讲解学习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