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需求量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AIEST)会议提高了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程度,会议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并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国TourismManagement(旅游管理)杂志第21卷第1期作为旅游竞争力问题专刊出版,对众多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刊登。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一般以国家、区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旅游产业竞争力多用“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两个术语表述;国内学者一般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多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术语表述。1、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国外经济财富积累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涉入旅游地竞争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MichaelE)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钱玥.钱玥.面向GMS地区云南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1)研究内容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运行系统的核心,目的地竞争力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等。(1)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首先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影响旅游竞争的因素,后来研究内容集中于目的地形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因素。N.Leiper(1979)N.Leiper.TheframeworkofTourism:TowardsaDefinitionofTourism,TouristandtheTouristIndustr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9,6(4):390-407首先提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是影响一个旅游系统竞争力状况的四个关键因素。N.Leiper.TheframeworkofTourism:TowardsaDefinitionofTourism,TouristandtheTouristIndustr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79,6(4):390-407RLMill,AMMorrison.TheTourismSystem:AnintroductionText[M].PrinceHallEnglewoodCliffs,NJ,1985.ECanestrill(1991)ECanestrill.TourismCarryCapacity:FuzzyApproa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1,18(2):295-311.等人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上,还更要关注它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上,其中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itchieJRB与CrouchGLECanestrill.TourismCarryCapacity:FuzzyApproa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1,18(2):295-311.RitchieJRB,CrouchGL.Competitivenessininternationaltourism:a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andanalysis[Z][M].Proceedingsofthe43rdCongressoftheassociationinternationalexpertsscientifictourismonCompetitivenessofLongHaultouristdestinations.St.CarlosdeBariloche,Argentina,1993:23-71.RitchieJRB,CrouchGL.Developingoperationalmeasuresforthecomponentsofa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sustainabilitymodel:Consumerversusmanagerialperspectives.InJ.A.Mazanec(Ed.)Consumerpsychologyoftourismhospitalityandleisure,2001:1-17.Wallingford:CABI.TanjaM.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atouristdestination,Afactoroftourismcompetitiveness[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65-78.HassanSalahS(2000)HassanSalahS.DeterminantsofMarketCompetitivenessinan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TourismIndustr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0,38(2):239-245.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下的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决定因素图,将影响目的地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内、外2个层次,内层由旅游目的地产业因素构成,包括比较优势、需求导向、应对环境和产业结构4个因子;外层由目的地的宏观环境构成,包括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变迁和政治因素4个因子,通过内层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EnrightMJ(2004)EnrightMJ,NewtonJ.Touris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aHassanSalahS.DeterminantsofMarketCompetitivenessinan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TourismIndustr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0,38(2):239-245.EnrightMJ,NewtonJ.Touris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aquantitativeapproach[J].TourismManagement,2004,25(4):777-788.此外,政府部门及其相应政策法规也是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很多学者已从政府角度对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Hjalager(2002)HjalagerAneMette.Repairinginnovationdefectivenessin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2,(23):465-474.指出在旅游业变革时,相应的立法者和政策的制定者要重视公共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驱动作用。StephenLJSmith(2003)StephenLJSmith.AvisionfortheCanadiantourismindustry[J].TourismManagement,2003,(24):123-133.对拿大政府发表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假想》进行了评价性的研究,指出政府的这种假想可积极地引导加拿大旅游业竞争力的培育,并为这种假想发挥作用提出了相应措施。NancyGardMecGehee(2006)HjalagerAneMette.Repairinginnovationdefectivenessin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2002,(23):465-474.StephenLJSmith.AvisionfortheCanadiantourismindustry[J].TourismManagement,2003,(24):123-133.NancyGardMecGehee,FangMeng,YodmaneeTepanon.Understandinglegislatorsandtheirperceptionsofthetourismindustry:thecaseofNorthCarolina,USA,1990and2003[J].TourismManagement,2006(27):684-694.(2)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旅游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受国外研究者关注的另一方面,且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很多关于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中都有体现。Buhalis(2000)Dr.DimitriosBuhalis.MarketingtheCompetitiveDestinationoftheFuture[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97-l16.认为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保证该目的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地获得回报的能力,即旅游业竞争力应包括当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itchieJRB与CrouchGL(2000)RitchieJRB,CrouchGL.TheCompetitionDestination:ASustainabilityPerspective[J].TourismManagement,2000.指出最具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其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这种可持续性不仅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还要体现在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更要体现在能够持续、有效地为其居民创造福利的功能上。HassanSalahS(2000)Dr.DimitriosBuhalis.MarketingtheCompetitiveDestinationoftheFuture[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97-l16.RitchieJRB,CrouchGL.TheCompetitionDestination:ASustainabilityPerspective[J].TourismManagement,2000.FernandoJGarrigósSimìón,YeamduanNarangajavana,DanielPalaciosMarqués.Carryingcapacityinthetourismindustry:aCasestudyofhengistburyhead[J].TourismManagement,2004,(25):275-283.(3)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采用何种策略提升旅游产业或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也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AhmedZ(1990)AhmedZ,KrohnU.ReversingtheUnitedStates’DecliningCompetitivenessintheMarketingofInternationalTourism:APerspectiveonFuturePolic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0,28(4):23-29.针对美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自1982年以来出现的下降趋势,探讨了政府应当采取何种政策措施以提高其旅游产业竞争力。HamalG(1994)HamelG,PrabaladCK.CompetingfortheFutur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4,72(4):122-128.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提出了战略性的措施,以提升丹麦旅游业持续竞争力。JTribe(1997)JTribe.CorporateStrategyforTourism[M]AhmedZ,KrohnU.ReversingtheUnitedStates’DecliningCompetitivenessintheMarketingofInternationalTourism:APerspectiveonFuturePolic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0,28(4):23-29.HamelG,PrabaladCK.CompetingfortheFutur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4,72(4):122-128.JTribe.CorporateStrategyforTourism[M].InternationalThomsonBusinessPress,1997.MuhammadASadi,FankLBartel.RecentDevelopmentin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TouristIndustry:ManpowerDevelopment[J].TrainingIssuesandCompeitiveness,CRSpecialIssue,Vol.9SP,1999.FrankMGo,RobertCovers.Integratedqualitymanagementfortouristdestinations:aEuropeanperspectiveonachievingcompetitiveness[J].TourismManagement,2000,(21):79-88.LeifEHem,NinaMIverson.HowtoDevelopaDestinationBrandLogo:A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pproach[J].ScandinavianJournalofHospitalityandTourism,2004,4(2):83-106.MelphonMayaka,JohnSAkama.Systemsapproachtotourismtrainingandeducation:theKenyancasestudy[J].TourismManagement,2007(28):298-306.此外,波特曾指出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特点的逐日显露,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很多国外学者认识到产业集群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形式。Huybers与Benett(2003)HuybersT,BenettJ.Interfirmcooperationatnature-basedtourismdestinations[J].JournalofSocio-Economics,2003(32):571-587.指出旅游产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资源共享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从而有利于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而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区域特征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MarinaNovelli(2006)HuybersT,BenettJ.Interfirmcooperationatnature-basedtourismdestinations[J].JournalofSocio-Economics,2003(32):571-587.MarinaNovelli,BirteSchmitz,TrishaSpencer.Networks,clustersandinnovationintourism:aUKexperience[J].TourismManagement,2006(27):1141-1152.2)研究方法国外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方法也较多样化,在成熟的定性研究基础上并引入了大量的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测量与比较,并构建了相应模型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而且结合相关理论对具体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1)定量研究①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测量与比较国外学者采用了如因子比较、方差分析、尺度分析和图形分析等多种定量方法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与比较。HaahtiAJ(1986)HaahtiAJ.Finland’sCompetitivePositionasaDestin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6,13:11-33.通过指标的选择测量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以芬兰为例,确定了其旅游竞争地位。PearceDG(1997)PearceDG.CompetitivedestinationanalysisinSoutheastAsia[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7,35(4):16-24.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测量比较,并总结了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当时所具有的旅游竞争优势。MetinK和MikeR(1999)HaahtiAJ.Finland’sCompetitivePositionasaDestin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6,13:11-33.PearceDG.CompetitivedestinationanalysisinSoutheastAsia[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7,35(4):16-24.MetinK,MikeR.Measuringtourist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conceptualconsiderationsandempiricalfindings[J].HospitalityManagement,1999,18(2):273-283.QuHL,LiL,GilderKeiTatChu.TheComparativeAnalysisofHongKongasAnInternationalConferenceDestinationinSoutheastAsia[J].TourismManagement,2000,21(6):643-648.DwyerL,ForsythP,RaoP.Thepricecompetitivenessoftravelandtourism:acomparisonof19destinations[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9-22.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首发《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JenniferBlanke,TheaChiesa.TheTravelandTourismCompetitionReport2007[M].GenevaSwitzerland:WorldEconomicForum,2007.JenniferBlanke,TheaChiesa.TheTravelandTourismCompetitionReport2007[M].GenevaSwitzerland:WorldEconomicForum,2007.②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研究国外学者大多在波特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依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旅游目的创建或修正原有的竞争力模型。RitchieJRB与CrouchGL(1993)NOTEREF_Ref228003503\h5.NOTEREF_Ref228003506\h6首先构建了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Calgary模型,极大地扩展了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程度,之后二人基于波特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后,从社会福利和社会繁荣及旅游发展的目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可持续的旅游业竞争力概念模型,此模型同时强调了目的地国际大环境和竞争总体环境的重要性,是旅游业竞争力研究领域中较为全面的分析模型。EnrightMJ和NewtonJNOTEREF_Ref228003804\h9.EnrightMJ,NewtonJ.Determinantsoftouris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inAsiaPacific:comprehensivenessanduniversalit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5,43(1):339-350.在实践层面对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概念模型,提出旅游目的地定量评价因子,既包括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特性,还包括旅游产业管理因素,并在对香港旅游业进行实证研究中,利用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旅游业本身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构造了一个观察香港旅游从业者的模式。DeKeyserR与VanhoveN(1994)DeKeyserR,VanhoveN.ThecompetitivesituationoftourismintheCaribbeanarea-methodologicalapproach[J].RevuedeTourism,1994,3(1):19-22.认为旅游业政策、宏观经济、供给、交通和需求是决定旅游业竞争力的5个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包含这5个因素的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分析模型。HassanSalahS(2000)NOTEREF_Ref228003672\h8认为产业结构、竞争优势、需求因素与环境因素为共同决定旅游业竞争力的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模型。KimCWKi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DeterminantsandIndicators[J].TourismManagement,EnrightMJ,NewtonJ.Determinantsoftouris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inAsiaPacific:comprehensivenessanduniversalit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2005,43(1):339-350.DeKeyserR,VanhoveN.ThecompetitivesituationoftourismintheCaribbeanarea-methodologicalapproach[J].RevuedeTourism,1994,3(1):19-22.CWKi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DeterminantsandIndicators[J].TourismManagement,2000,23(1):13-21YooshikYoon.DevelopmentofaStructuralModelforTourism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fromStakeholders;Perspectives[M].Blacksburg,Virginia,USA,2002.RuggeroSainaghi.Fromcontentstoprocesses:versusadynamicdestinationmanagementmodel(DDMM)[J].TourismManagement,2006,27(3):1053-1063.TeresaGarínMunoz.GermandemandfortourisminSpain[J].TourismManagement,2007,28(1):12-22.GomezeljDO与MihaličT(2007)GomezeljDO,MihaliGomezeljDO,MihaličT.Destinationcompetitiveness—applyingdifferentmodels,thecaseofSlovenia[J].TourismManagement,2007(3):9.(2)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便是实证分析,而且目的地范围涉及国际或洲际、区际层次等,研究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①国际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HaahtiAJ(1986)NOTEREF_Ref228004410\h25分析了芬兰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了该国的旅游竞争地位,并通过指标的选择定量的测量了芬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DeKeyserR与VanhoveN(1994)NOTEREF_Ref228004804\h32运用其构建的包含5个因素的目的地的竞争力的分析模型,对加勒比海地区和斯洛文尼亚旅游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PearceDG(1997)NOTEREF_Ref228004460\h26把旅游业竞争力作为一种能够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处于竞争中的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据此Pearce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等国的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评价,并分析了马来西亚沙捞越(Sarawak)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优势。MetinKNOTEREF_Ref228004528\h27在1998年通过对到土耳其的英国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土耳其在不同季度的竞争对手以及在不同属性上所处的竞争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如瑞士、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地中海地区国家是土耳其旅游业在夏季的最直接竞争者。MuhammadASadi与FankLBartel(1999)NOTEREF_Ref228004080\h19通过对东盟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的研究,指出发展旅游人力资源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RobertCovers(2000)NOTEREF_Ref228004159\h20等基于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对欧洲4个国家的7个旅游目的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综合质量管理虽然对培育当地旅游业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但在当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DwyerL(2000)NOTEREF_Ref228004699\h29等以澳大利亚作为基础国家,对选取的4个国家的19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论证和评价。MelphonMayaka(2007)NOTEREF_Ref228004307\h22等人从人力资源角度对肯尼亚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如肯尼亚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都缺乏提供旅游业所需人力资源的教育机构,因此不能对旅游业从业人员进行必需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育。②区域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QuHL与LiL(2000)NOTEREF_Ref228004608\h28等人通过定量分析,以新加坡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对香港作为东南亚地区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EnrightMJNOTEREF_Ref228003804\h9于2000年对香港旅游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影响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归纳为与目的地旅游资源有关的旅游吸引物指标和与旅游企业有关的商业相关指标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安全、美食、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可视吸引物、知名的地理标志物6个因素,后者为政治稳定、国际可接近性、国际交通设施、自由港地位、政府政策、政府廉洁、通讯设施、商品零售、工作技术、总体经济条件10个因素。MuzalerUysalMuzalerUysal,JosephS,Chen,DanielRWilliams.Increasingstatemarketsharethrougharegionalpositioning[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89-96..ChenJ,MUysa1.Marketpositioninganalysis:ahybridapproa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987-1003等人首先通过感知图像,基于48个地理和文化的特性对弗吉尼亚和其他10个州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又再次对弗吉尼亚和美国8个州及威灵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探索了各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地位的竞争力。MuzalerUysal,JosephS,Chen,DanielRWilliams.Increasingstatemarketsharethrougharegionalpositioning[J].TourismManagement,2000,21(1):89-96.ChenJ,MUysa1.Marketpositioninganalysis:ahybridapproach[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2,(29):987-10032、国内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我国旅游业是于改革开放后得到真正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相较国外而言开始时间晚,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研究成果数量少且非常零散,集中出现是在2000年之后;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尚未形成,有关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的突破。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国内学者关于旅游产业竟争力的理论研究基本上都以波特的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内容集中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研究,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三个方面。(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研究我国学者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构成上进行了有意义地探索。张明清、刘超(2000)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4):116-119.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和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对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所面临的竞争态势。张欣(2002)张欣.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02年.对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概念体系、研究范式、分析指标体系与统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刘恒江、陈继祥(2003)刘恒江,陈继祥.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J].上海经济,2003(5):25-26.从产业簇群的角度,定义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并分析了上海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宿倩(2004)宿倩.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与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4):116-119.张欣.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02年.刘恒江,陈继祥.上海旅游产业簇群及其核心竞争力研究[J].上海经济,2003(5):25-26.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成伟光,李志刚,简王华.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人文地理,2005(1):53-56.盛见(2007)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8):29-34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8):29-34.张银霞.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大连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学者运用了多种理论对影响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缪婧晶,王劲松(2002)缪婧晶缪婧晶,王劲松.从国际竞争力角度看旅游产业中政府干预的作用[J].旅游科学,2002(2):5-8.易丽蓉(2007)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年.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不同旅游地之间应从旅游资源、旅游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区位条件和需求状况五个方面参与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曾庆佳(2007)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年.曾庆佳.论旅游产业集群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以井冈山旅游产业集群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郑凌燕.基于钻石模型的海洋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7(6):13-18.谭蓉娟(2008)谭蓉娟.泛珠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谭蓉娟.泛珠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PanelData的分析[J].珠江经济.2008(7):84-89.(3)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是我国学者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张明清、刘超(2000)张明清,刘超.增强云南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思想战线,2000(2):17-19.指出必须建立旅游业的区域成本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强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整个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孙建国(2002)孙建国.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2(11):96-97.提出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树立区域经济合作思想,以联合战略提高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运用差别化管理策略,建立中西部地区区际旅游经济协调机制。刘恒江、陈继祥(2003)NOTEREF_Ref228202619\h42分析了如何通过产业簇群的整体运作,来有效地培育和提升上海旅游产业独特核心竞争力。张明清,刘超.增强云南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思想战线,2000(2):17-19.孙建国.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2(11):96-97.宿倩(2004)NOTEREF_Ref228202880\h43以杭州接轨上海为例,阐述了空间竞争合作的战略选择对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杨小强、丁键、王树功与周永章(2004)杨小强,丁键,王树功,周永章.依靠科技支撑,提升广东旅游产业竞争力[J].广东科技,2004(4):19-20.提出在传统旅游模式的基础上,提倡科技理念、依靠科技手段以提升广东旅游产业竞争力。李万立(2005)李万立.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5(3杨小强,丁键,王树功,周永章.依靠科技支撑,提升广东旅游产业竞争力[J].广东科技,2004(4):19-20.李万立.旅游产业链与中国旅游业竞争力[J].经济师,2005(3):123-124.鄢志武,袁俊.增强武当山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对策[J].统计与决策,200(09S):55-57.罗丽丽(2006)罗丽丽.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60-63罗丽丽.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60-63.韩哲英.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旅游产业整合及竞争力提升的研究.林业科技,2006,31(6):64-67.李伟清.以世博会为契机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6(19):167-169.董鸿安(2007)董鸿安.港口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11):241-242.在对港口地区的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其潜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夏伟(2007)夏伟.四川旅游产业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从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以及政府角度,对提升四川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出有关的措施和政策建议。彭武运、陈静、姚小烽(2007)彭武运,陈静,姚小烽.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董鸿安.港口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研究——以宁波市北仑区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11):241-242.夏伟.四川旅游产业竞争力与旅游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彭武运,陈静,姚小烽.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民族论坛,2007(8):40-41.武娟,赵银德.我国入境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时代,2007(32):91-93.石张宇(2008)石张宇.后世园会效应下的辽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特区经济,2008(6):160-161.在分析辽宁旅游产业与竞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2006年沈阳世园会带来的积极效应对辽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诸多外在表现形式。王科(2008)王科.基于产业整合理论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介绍了产业整合基本理论,并论述了如何在产业整合理论指导下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竟争力。周章(2008)周章.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对于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8):53-54.针对旅游景区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结合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思想,探讨了江苏省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策略。黄岚(2008)石张宇.后世园会效应下的辽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特区经济,2008(6):160-161.王科.基于产业整合理论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周章.江苏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对于旅游景区竞争力提升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8):53-54.黄岚.提升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浙江为例[j].浙江金融,2008(5):63.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8,22(4):1-5.王兆峰,黄炜.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15(2):58-60.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方法论研究最初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多是定性分析,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但也已将各种不同的定量方法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且相关方法的运用多数是结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的。(1)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专门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AHP)、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构建相应的分析模型解释旅游产业竞争力特性,选择不同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①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研究在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方面,由万绪才,李刚和张安(2001)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等人率先于国内提出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定量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模型将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解释为3个部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它方面,每一部分都包括3个层级。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陈志钢(2004)陈志钢.基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旅游城市空间竞争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构造了由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城市旅游环境引力、城市旅游潜力和城市旅游魅力4个方面两两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并将无形因素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考虑进去。郭舒,曹宁(2004)郭舒,曹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04,7(2):95-99.等人从社会福利和旅游发展目的的角度,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六因素联动模型,阐述了旅游竞争力的形成过程,指出核心吸引力、基础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资格性因素和管理创新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宿倩(2004)NOTEREF_Ref228202880\h43陈志钢.基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旅游城市空间竞争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郭舒,曹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04,7(2):95-99.谭颖青(2005)谭颖青.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分析探讨了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角度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对区域旅游产业进行了评价。韦梅(2006)韦梅.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采用竞争力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以及旅游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理论探讨。在研究方法上,其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建立了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无量纲化、确定指标权重、对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同一时间段的横向比较,并进行综合分析。万先进、刘亚玲(2006)万先进,刘亚玲.三峡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6谭颖青.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韦梅.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万先进,刘亚玲.三峡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6,26(3):516-520.徐春辉、杨路明、杨贺(2007)徐春辉,杨路明,杨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江苏商论,2007(4):51-53.运甩波特竞争理论并结合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并提出了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制。曹辉,陈秋华(2007)曹辉,陈秋华.福建省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分析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2007,27(3):210-216.以四川和浙江二省为参照,运用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模型,从6个方面使用42个具体指标,对福建省的乡村旅游产业进行了对比分析。汪碧瀛、汪向阳(2007)汪碧瀛,汪向阳.陕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部门效益与竞争力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徐春辉,杨路明,杨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J].江苏商论,2007(4):51-53.曹辉,陈秋华.福建省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分析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双月刊),2007,27(3):210-216.汪碧瀛,汪向阳.陕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部门效益与竞争力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670-673.牛艳云.基于GEM模型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年.李瑛.城市旅游产业部门竞争力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5):96-100.=2\*GB3②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谭颖青(2005)NOTEREF_Ref228204086\h73根据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三个方面选取下层指标,构建了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统计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易丽蓉(2006)易丽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0):154-158.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说明该评价模型的使用方法。金博轶(2006)金博轶.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1S):36-37.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选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王欣(2006)王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与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4):16-21.选取旅游贡献能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能力和旅游资源能力四大因素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新疆与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林源源(2006)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2):25-27易丽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0):154-158.金博轶.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1S):36-37.王欣.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与全国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4):16-21.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科技与经济,2006(2):25-27.侯祥鹏.我国区际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23):101-103.史文斌、张金隆(2007)史文斌,张金隆.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6S):341-34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方法对所建立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对该评价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和总结。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2007)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3):113-117.借鉴“钻石模型”理论模式建立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指标重要性评价模型,并对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进行了总结。王晓娜(2007)王晓娜.史文斌,张金隆.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6S):341-342.史文斌,卢新元,张金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3):113-117.王晓娜.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我国沿海旅游城市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曹辉,陈秋华.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6):112-117.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年.何彤慧,张媛,闫颖慧.宁夏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贡献率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75-78.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28(148):108-111.张广海、高乐华(2008)张广海,高乐华.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J].山东经济,2008,145(2):145-148.参照加拿大学者TimPadmore张广海,高乐华.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评价[J].山东经济,2008,145(2):145-148.林源源.旅游产业竞争力的SEM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7):150-155.(2)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研究范围往往局限在国内某级行政区域内,洲际或国际研究较少,总的来说研究对象分为国家、省级区域、城市3个层次。=1\*GB3①国家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朱应皋,万绪才(2004)朱应皋,万绪才.全球旅游11强朱应皋,万绪才.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109-112.赵书华(2005)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20(8):59-63.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20(8):59-63.韦梅(2006)NOTEREF_Ref228203745\h74根据相关理论,建立了旅游竞争力分析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大媚公河次区域六个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和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强调以生态可持续性的理念发展,将次区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以增强次区域的旅游产业竞争力。侯祥鹏(2006)NOTEREF_Ref228204361\h85针对我国31个省市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依据竞争力类型与各地区旅游产业拥有的不同程度的优劣势,提出了各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策略。=2\*GB3②省域层次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对省级区域层次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相对国家层次来说成果较多,冯茂娥(2003)冯茂娥.陕西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与提升战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首先从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方面对我国31个省进行了比较评价,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各省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排名。汪德根(2004)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6(21):65-70.构建了国际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国际旅游竞争经济实力、国际旅游资金实力、国际旅游吸引力、国际旅游企业经营状况、国际旅游交通状况、国际旅游技术人才6个方面将我国31个省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进行了3个层次的划分。王宇(2005)王宇冯茂娥.陕西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与提升战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6(21):65-70.王宇.CAFTA背景下广西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赵莺燕(2007)赵莺燕.基于“钻石模型”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分析.攀登(双月刊),2007,26(153):61-64.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6方面对青海省旅游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为正确制定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提升青海省旅游产业竞争力提供了研究基础。曹辉,陈秋华(2007)NOTEREF_Ref228203855\h77.曹辉,陈秋华.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6):112-117赵莺燕.基于“钻石模型”对青海省旅游产业的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仓库托管配送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卫生间改造工程合同
- 2025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书专业版(合同版本)
- 不干胶标签印刷合同标准文本
- 临时场地出租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订金生意合同标准文本
- 亲属赠予合同标准文本标准文本
-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措施计划
- 公司谈判签合同标准文本
- 《病理科(中心)建设与配置标准》
- 食堂就餐协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授予合同研究
-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分享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
- 旧房改造施工成品保护措施方案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意识形态知识培训课
- 单位职工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组建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