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总论1.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建设地点:南靖县丰田镇凤安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单位:福建欧德马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方:福建欧德马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邮编:3636121.2项目单位概况福建欧德马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2月,公司注册资金32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机床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挖山的检测设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及生产工艺,形成了从产品研发到机械加工、装配等生产能力。公司主要投资人福建利南集团公司和广东福建利南集团,该集团于2007年5月组建福建利南集团,2010成立中共福建利南集团党委会。集团投资分布在福建、贵州两省,拥有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漳州八龙纸业有限公司、福建闽锋电力有限公司、贵州利南集团多晶硅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省黎平利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2家子公司。涉及硅业、铝业、纸业、纺织、贸易、能源开发、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汽配锻造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产品畅销国内外。现有员工3500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58名。2010年,利南集团产值超1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达6000多万元,成为本地区和同行业中典范。被授予市、县纳税大户、十强民营企业、2009-2010省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董事长庄春文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光荣当选漳州市劳动模范、市县政协委员。

“团结进取、简明高效、改革创新、追求卓越”是利南的企业精神,并将引领福建利南集团再创新的辉煌。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⑴国家有关产业政策;⑵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⑶《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⑷《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⑸《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⑺项目技术支撑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工艺资料;⑻项目单位相关基础资料。4、项目概况4.1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征用土地700亩,项目总投资12.8亿元.二期投资3.5亿元,用地167.5亩。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建设年产100台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及年产2400台(套)CNC立式加工中心机等系列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均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年均创税1.09亿元,创汇4000万美元。4.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建设标准厂房、购置生产设备,形成年产100台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及年产2400台(套)CNC立式加工中心机等系列生产线。4.3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固定组产投资2.45亿元,流动资金1.05亿元(其中其他费用5200万元,预备费用2800万元。)资金来源:由集团公司自筹资金1.5亿元,申请银行贷款1.5亿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4.4项目建设工期项目首期工程的建设期为2年,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3月竣工投产。4.5主要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装置规模台套25002产品方案2.1龙门数控移动式镗铣床台1002.2三轴数控加工中心台24003占用面积亩700总建筑面积平方米350004投资数据4.1项目总投资万元35000建安工程万元20566.6设备投资万元5683.4建设工程其他费用万元12000其中:含土地费万元6400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150五经济效益数据与指标年销售收入万元108000总成本费用万元92016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19.20税前财务净现值万元15981.76税前投资回收期年5.2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30税后财务净现值万元9438.63税后投资回收期年6.66税后投资利润率%25.85盈亏平衡点%31.235、综合评价⑴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本》鼓励类发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速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进程,推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有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项目实施是必要的。⑵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本项目利用现有土地及征用山坡地,建设1#厂房、2#厂房面积30000㎡,进口超精密生产设备40台(套),购置各种数控车床、磨床、冲床,形成年产100台(套)龙门式移动数控镗铣床及年产2400台(套)数控加工中机系列机床产品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合理,方案可行。⑶项目技术方案先进本项目主要工艺和设备从投资经济性和先进性两方面了综合比较、分析。选用的设备均具有当今国内外先进水平,具有生产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⑷项目配套条件成熟本项目在福建利南集团公司工业园组织实施。实时地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原材料集产品运输方便。区域内配套完善的水、电、通讯等工程设施。⑸项目经济效益良好本项目总投资额3.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2.45亿元,铺底流动资金3150万元。经分析,项目正常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利润总额1.48亿元,营业税及附加2184万元,增值税2.18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27.48,投资回收期4.6年。项目的经济效益良好。从本报告所做的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目是可行的。二、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2.1机床行业市场分析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一个国家的机床工业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过夜生产能力和科学发展水平。而其中作为机电一体化装备的数控机床,集高效、柔性、精密、复合、集成诸多优点于一身,已经成为当化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加工设备和机床市场的主流产品。(1)国际机床市场分析2011年世界28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产值达932.2亿美元,同比增长34%,创下历史新高,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中国继续保持全球产值第一,超出排名第二的日本99亿美元。德国位列第三,而美国机床产值同比增长25%,消费增长高达53%。前三位国家的机床总产值占2011全球机床产量的64%。世界各国对机床产品的需求将保持每年9.4%的强劲增长势头,2015年,全球的需求量将达到133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机床工具产品2011年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以金额计算,全球每消费十台机床就有近五台在中国。从2009年起,中国又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2011年机床工具出口累计达到89.0亿美元,与2010相比增长了26.4%,也成为又一个新高。然而,2011年我国机床行业贸易逆差达到113.9亿美元,受到进口压力,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逐年下滑,2011年数据统计国产占有率仅为66.1%,于上年相比减少0.8个百分点,在中高档机床市场失去优势。今后5年内世界机床工业的未来发展状态将取决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恢复进程。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2%,其中中国经济2011年增长9.2%,2012年全球增速放缓。在各国和全球的共同努力下,政府领导与巿场经济相结合,世界经济在5年内将逐步回升,世界机床工业将随之不断上升。另根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最新发布的一份名为《机床:全球战略商业报告》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世界经济衰退接近尾声,经济基本面的回暖将有助于机床行业的复苏,尽管欧洲和亚太地区仍占据全球机床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机床市场的回暖将主要由中国和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所带动。(2)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分析机床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工作母机的基础装备产业,是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属于高端制造装备,向高速、复合、精密、智能、绿色的方向迅速提升,是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我国为机床消费及生产大国,近年来,由于国防、航空、高铁、汽车和模具等重要装备制造行业的需求量大幅的增长,从而带动了机床行业的大幅增长,2002年我国机床消费上升到第一位,并且连续保持至今,2009年开始我国机床产量也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机床消费额也从2000年的37.9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84.8亿美元。过去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39%,过去10年年均复合增长29.94%,过去15年复合增长22.10%。200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123,257台,比2006年增加32.6%。2008年我国数控机床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产量122,211台,与2007年相比基本持平。2009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明显增加,达143904台,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达到62%。2011年,产量突破25万台,同比增长24%,得益于企业自主创新,加快高端升级的步伐。未来5~10年内,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我国设备购置投资增长率在将持续维持20%左右的水平,数控机床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按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25万台,国内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全年出口额达到110亿美元,其中机床出口占40%以上;全行业平均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0%。2020年要提高到6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国产化率分别达到10%和20%。而目前,我国国产中档数控机床中进口系统占80%、高档数控机床国外系统占98%份额。特别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下游产业的航空、航天、船舶、电力、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国防军工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都将进行大范围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预计2015年数控机床消费仍将超过60亿美元。汽车行业。汽车(含零部件)工业一直是机床最大的用户行业。“十一五”期间汽车产销年均增速超过20%。但是在2011年,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汽车消费鼓励政策取消的影响,车市告别高增长时代,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比上年分别回落31.60和29.92个百分点,创下13年来最低产销同比增幅。与此同时,国产汽车出口和新能源汽车创下新高。2011年,国产汽车出口为81.43万辆,同比增长49.45%;新能源汽车年生产8368辆,随着2012新能源汽车规划的提出,产销量将会极大的提高。从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2010年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为48辆,世界平均水平为140辆)和人均GDP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市场和农村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悉,汽车工业“十二五”中,规划2015年汽车年产量为2500万辆,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董扬预测为3000万辆,各主流汽车企业2015年产能规划之和更超过3000万辆,这无疑为数控机床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轨道交通业。以高速和提速、重载为重点的中国铁路建设与改造,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0年起的5年内,每年将保持7000亿元左右的大规模投入;同时,到2015年,中国将在22个城市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总投资8820亿元,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从而给数控机床工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船舶工业。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造船大国之一,2010年,中国造船工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信接订单7523万载重顿吨,造船完工量突破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2011年仅上半年,新接订单2160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3092万载重吨。同时船舶工业将面临产能相对过剩带来的激烈竞争,减低造船成本,尤其是到2011、2012年将迎来转型、调整等行业大洗牌现象。目标到2015年,要形成开发、建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年造船能力达到2800万载重吨,年产量2200万载重吨;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00万千瓦和1200台,为机床工业带来新的机遇。风电装备制造业。我国将大力实施多元化能源供应战略,改变过度依赖煤炭发电的单一模式,走高效,清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共5.3亿元,需要大量高可靠性、高刚度、大规模的数控机床。其中风电发展很快,在2004~2010的7年中,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长率超过100%,2011年底装机容量达62364.2兆瓦,年增长39.4%。国家规划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KW。2020年之前,我国每年至少装机约190万KW,机组将从2兆瓦提升到3.6兆瓦及5兆瓦水平,风电齿轮箱产值约120亿元。近海风电场建设已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预计到2020年风电将达到100万KW。目前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则亟待提高技术能力与装备水平,特别对大规格的数控通用和专用机床需求非常迫切。核电装备制造业。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108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占世界在建机组的40%。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年中国实现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十二五”期间将成为中国核电建设的高峰期,每年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700亿元,而核电设备占核电项目总投资的5%~6%左右。这使得核电装备制造商对高端数控机床有所需求。航空制造业。中国航空产业正在崛起,除军用飞机系列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外,商用大飞机项目将投资2000亿元,其中300亿元用于制造建设。研制成功的C919大型客机已签署了100架启动订单,2014年实现首飞并在2016年投放市场。处于试飞取证阶段的ARJ21新支线客机,累计取得的订单达到340架,其它如直升机、通用飞机的研制能力也已明显增强。航天产业方面,中国正加快卫星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以及大推力火箭的研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系统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航空航天产业赋予中国机床市场全新的机遇,特别是对高速、高效、高精度、多轴联动的高端数控机床在未来有更多的需求增长点。机械工业。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生产经营环境良好,全年销售产值超过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二成五。“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机械工业的产销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增速将保持在12%左右,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将高于全国水平,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是购买数控机床等生产设备。2.2本项目产品市场前景根据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国内市场预测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市场需求将平稳上升。特别是随着下游用户行业的产业升级,对机床工具行业产品必将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孕育着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市场消费额将平稳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将超过10%,到2015年,年消费额将近8500亿元左右。

——国际市场预测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措施,但包括美国、欧盟等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还远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均面临新一轮调整、产业升级和重新布局。国际市场尚未全面恢复,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面临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机床工具产业的不断升级,产品性能和质量日益提升,以及更加注重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潜在市场,“十二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仍将保持平稳、持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机床工具产品出口总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左右。综上所述,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空间十分大,本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第三章厂址选择与建厂条件3.1地理位置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选址于漳州市南靖县丰田镇华侨农场凤安作业区,规划用地面积约600亩。项目周边为:东北面隔排水渠为利南集团总部;其余各面目前均为规划的工业用地(目前为空地)。项目周边500米范围内无居住区敏感目标。3.2地形地貌南靖地处博平岭山脉的东南坡,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明显倾斜。由于受龙山溪、船场溪等河流长期侵蚀,形成三列西北——东南向支脉,由花岗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中山、低山、丘陵呈阶状下降,山地与河谷相间排列。最高峰蛟塘岽海拔1391米。东南部丘陵起伏,从南靖盆地沿河而东,冲积平原逐渐开阔,过渡到漳州平原。全县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80公里。靖城镇地处九龙江中下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大部平坦,河网密布,有低丘和台地零星分布。西北缘有山地和丘陵,系博平岭东翼余脉。出露岩石各异,主要是花岗岩,其上覆盖第四纪沉积物。地层基底为花岗闪长岩,地表层为第四纪部小丘地为红色及黄褐色的沙质粘土,承载力≥15吨/平方米,该地区受长乐——诏安,漳州——厦门两个大断裂带及天宝——漳州——石狮岩正断层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仍有活动,地壳升降运动仍在进行,是重点的抗震防灾区之一。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该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3.3气候条件南靖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平均气温21.1℃,一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2.0℃,七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平均降雨量1732.3mm,每年5-9月天气炎热,多大暴雨,其中以6月为降雨高峰期,年平均无霜期321天。平均相对湿度73%-81%,最大出现在5-6月,最小出现在10-12月。全年主导风向为E风向,风频占8%;冬季主导风向为NW风向,占5%;夏季主导风向为ESE风向,占6%,平均静风频率为48%,全年风向、风速频率见表3-1。表3-1全年风向、风速频率表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风向频率212586532风速频率污染系数0.950.480.831.823.232.631.580.91风向频率SSWSWWSWWWNWNWNNWC风向频率122235348风速频率2.0污染系数1.31.672.631.583.4水文水力南靖县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九龙江西溪,发源于南靖与平和县交界,上游有四条支流──花山溪、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于靖城汇合为西溪干流,全长172公里,流域面积3940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6m3/s,最小流量2.78m3/s。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由北溪、西溪、南溪三条水系组成,北溪与西溪于龙海福河汇合,下分南、中、北三港,在浮宫地段南溪汇入,流入东海。流域支流总长1923公里,多年平均经流量121亿立方米。龙山溪是九龙江西溪的四大支流之一,该河流发源于博平岭东南面漳平市永福镇的岭下、元砂一带,流经南靖县的和溪、金山、龙山、马山至丰田与咏枫溪汇合后注入九龙江西溪,全流域面积690km2,主要河道全长75km,河道平均比降26.9‰,流域形状系数0.09。龙山溪流域地势有自北向南倾斜,上游地区多为高山峻岭,少平地,人稀耕地少,群山峡谷,河道坡降甚陡,河底岩石大部分裸露。流域内树林茂密,植被较好,流域森林覆盖率达70%,为开发建设小水电站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所在区域废水经农灌渠,最终排入龙山溪。3.5土壤植被南靖县全县土壤分为水稻土、冲积土、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等5个土类和14个亚类55个土属种。山地丘陵的土壤主要由母岩发育形成。其中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300m以下的低丘,是南亚热带季雨林下形成并代表本县的地带性土壤;红壤主要分布于海拔300~1000m的山地丘陵,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冲积土主要分布于平原、台地和河谷地带,是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形成的,为本县较好的旱作土壤。水稻土是由各类土壤长期种植水稻发育而成,为本县主要的水田土壤。南靖县耕作土壤深厚,质地有轻壤、中壤、重壤、沙壤和轻粘土,酸性土壤面积大。该县发育的地带性红壤为砖红性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台地)、红壤(分布于300~700米之间的丘陵低山区)和少部分黄壤(分布于海拔千米以上)。南靖县境内发育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雨林。由于人类的长期干扰,原生环境已基本消失,现有植被以人工种植为主,主要有常绿阔叶树人工林、针阔叶混交林、人工针叶林、竹林、经济林、果树和农作物。3.6社会经济概况⑴南靖县社会经济状况南靖县行政隶属于漳州市,古称兰水县,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东临芗城,西连龙岩,毗邻广东,县城距漳州市区30km,距漳州港60km,国道319线和漳龙高速公路、在建厦深高速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县辖11个镇、1个省级高科技工业园区、1个华侨经济开发区,182个村,19个居委会,总人口34.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7个共1020人。全县共有海外华人华侨25404人,归侨侨眷18312人,祖籍南靖的台胞100多万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全县土地总面积1962km2(其中,山面积2138088亩,耕地面积298299亩)。2010年南靖县完成生产总值105.02亿元,增长14.0%。工业总产值165.50亿元,增长20.8%;规模工业产值150.92亿元,增长22.2%;农业总产值54.73亿元,增长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25亿元,增长50.8%;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90亿元,增长5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75368万元,增长6.7%,地方级财政收入51182万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0元,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7481元,增长11.9%。2010年南靖被评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全县水果总面积40万亩,产量34万吨,人均占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香蕉10万亩,芦柑12万亩,蜜柚3万亩,荔枝2.5万亩,龙眼3万亩;麻竹15.8万亩,占全省1/5,白背毛木耳1亿袋,蘑菇250万平方米;兰花5000亩,存圃兰花500多个品种8000多万株,年出口2000多万株,“中国芦柑之乡”、“中国兰花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全县有绿色食品标志16个、有机食品标志6个。三卞洋商品粮基地、靖城阡寨中低产田履行、南靖绿色茶叶基地建设、恒达罐头厂技改扩建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展顺利,省级初级水利化县建设通过验收,被评为全省林业工作十佳县。全县旅游资源丰富,共有各种类型的土楼计15000多座,其中清代道光以前古建筑土楼20多座,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列入“世界遗产”,有东南沿海密度最高的原始植物群落的虎伯寮南亚热带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霞客浏览过的文昌塔、道源亭、景色壮观的树海瀑布、石门岩风景区及新溪尾风动石景区等。⑵南靖县丰田镇概况丰田镇交通便捷,地处319国道边和漳龙高速公路南靖互通口出口处,东南距漳州30公里,距厦门国际机场98公里,西距县城16公里,距龙岩98公里,已动工兴建的龙厦铁路纵贯境内而过,预计2010年全线通车。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历届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战略,2008年社会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01亿元,比增39.9%,目前企业63家,工业总产值大8.6亿元,比增50%,其中规模工业20家,规模工业产值7.6亿元,比增40.7%,农业总产值9800万元,比增1.01%,财政总收入2577万元,本级财政收入912万元,比增37.8%。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中心,五区并进”的发展战略,作为“五区并进”之一的丰田项目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专业化布局、功能化开发、生态型发展”原则,已完成项目区的总体规划方案,为着力提升项目区的产业层次,规划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造纸包装、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8.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4.4平方公里,新增工业用地6000亩,建设年限为2007-2010年,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工业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丰田镇矿产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农业以香蕉为主,种植近万亩,年产优质香蕉7000多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龙眼、蜜柚、柑橘、麻竹、食用菌、花卉等,是福建闽南“果花茶”主产区之一。丰田镇突出开发319国道旁、高速公路互通口和龙厦铁路沿线的黄金地带,以“侨”的优势,以兰花市场和阿伟水族热带观赏鱼为依托,以福建土楼旅游为中心,以正在规划的漳龙休闲度假区为平台,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第四章项目市场分析4.1市场预测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也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消费类机电产品的行业。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对国家积累和社会就业贡献大等特点。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目前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机械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保障国防安全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十二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机械工业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依托重点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的技术装备”。机械行业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实现机械工业的振兴,更好地担负起装备国民经济的历史重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加工中心进口情况看市场需求走向。4.1.1国际市场2007年世界29个主要机床生产国产值为709.86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9.21%。根据Gardener统计,29个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机床产值均实现了正增长,仅有5个国家增速为负。其中,中国的增速相当显著为44.14%。消费方面,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中国仍然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增速为18.93%,当今世界约有1/4的机床在中国消费;德国今年消费的增速相当显著,比2006年增长了40.11%,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方面,德国出口总额为91.6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1.92%,居第一;美国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机床出口仍不容乐观,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8%。进口方面变化不大,中国仍然高居世界机床进口量的榜首;韩国机床进口量减少显著,2007年同比减少了45.10%。2007年世界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均实现了正增长。日本在出口(主要是其他亚洲国家)的强力拉动下增速为6.81%;德国在内需和外需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少有的两位数的增长,同比增速为23.83%;中国机床替代进口的趋势很明显,产值同比增速为44.14%,除捷克外,是Gardener统计国家中增速最快的;最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同比增速为-1.3%,主要原因为美国长期缺乏熟练的劳动工人以至于阻碍了产出并造成了未完成订单的增加。2007年机床消费主要国家中,增速较快的国家为:中国、德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同比增速分别为18.93%、40.11%、42.31%、49.04%、27.73%和48.99%。日本、美国、韩国消费量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7年德国仍然是机床出口第一大国,同比增速为21.92%;日本、意大利、台湾、中国、西班牙等国家出口增速也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10.47%、29.13%、16.57%、37.93%、18.04%。出口占产量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国家产品的竞争力,此比例较高说明该国家机床产品质量、声誉等方面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我国出口占产量的比例还相当低,只有16%,与德国、台湾、瑞士等国家75%左右的水平的差距相当显著。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进口国,进口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2007年中国和美国进口均略有减少,同比增速分别为-2.82%和-4.22%;德国、台湾、意大利、印度进口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52.74%、58.94%、46.41%、49.30%;韩国进口增速下降相当显著,同比下降了45.10%。现今,中国因素在世界机床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按产值来看,中国消费量占世界产值的1/4左右,而中国机床行业的强劲拉动,仍将促使世界机床行业保持较快的发展。另外,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发展也将促使世界机床贸易向发展中国家的倾斜。4.1.2国内市场从国内市场看,主要用户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场预测表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机械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十二五”将为机械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工业产业升级对重大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保持适度的开工规模,提高行业整体水平,集中力量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的产品,重点推广先进、节能、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档次,急需淘汰一批落后工艺及装备,更新改造生产工艺;总之,对机械产品的品种、水平、质量和性能的需求也将有较大提高,具备高效、节能、低污染、智能化、柔性化、成套化等特征的机械产品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2007年,我国对于金属切削机床需求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大型、重型等高端产品上。虽然2007年我国金加和金切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都出现了下降,但是加工中心、铣床的增速仍然为正,显示我国对于高端机床的需求仍然很强势。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机床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份额终于占到了我国金加机床市场份额的50以上,达到了57.4,是2001年来的首次突破。未来我国机床替代进口的空间仍十分巨大。2007年,加工中心、铣床的进口仍然在增长,可见我国对于加工中心、磨床、非凡加工机床、铣床等高端产品的需求还相当强劲,随着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实力、自主研发实力、创能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高端产品将成为进口替代的重点。过去十年间,我国加工中心生产量除2001年以外一直保持正增长,且增速有五年超过了70;1997—2006年的年均和复合增速分别为69.15和59.15。同时,加工中心的进口量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正增长,2007年我国金切机床总体进口量下降的情况下,加工中心进口依然保持了正增长,说明我国对于加工中心的需求十分旺盛,1997—2007年加工中心进口的年均和复合增速分别为25.88和21.82。从产值来看,2006年我国加工中心的产值为40.86亿元,占金切机床产值的比例为11.91,这一比例与世界机床强国的差距相当大,2006年美、日、韩、德、意、瑞士该比例分别为24.81、32.16、29.56、24.13、32.52、13.04。从该比例来看,我国未来加工中心发展的潜力还相当大,就算与美、韩、德的20多的水平还有一倍的差距,而与日、意等30多的水平还有两倍的差距。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数量和品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透露,《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草案已经制订完成,将报国务院批准,然后正式施行。《规划》施行以后,困扰我国机床工具业发展的数控机床产业化和自主开发能力偏低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4.2市场需求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机床消费主体,约消费了全社会40%的机床。同时,汽车工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购买制造装备,其中进口机床额约占机床采购总额的80%。这是造成我国机床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中国机床市场各主要指标继2004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2006年又进一步上升,中国连续五年(从2002年开始至2006年)成为世界最大机床消费国和最大机床进口国。据业内有关人士估算:2006年,中国机床产值1656.11亿元人民币(约合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7.1%;机床进口额1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1.8%;机床出口额3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7.5%;机床消费额13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21.6%。上述四项指标除机床出口额增速与上年增速相比有所提高外,其余三项指标的增速都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机床进口额和机床消费额的增速都分别回落了10几个百分点,机床产值的增速也回落了约12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机床市场已从上两年的超高速增长回归到2006年的平稳和较快增长。2006年,金切机床产值增幅大于产量增幅,因而从总体看,机床产品的构成持续有所改善,档次有所提高。国产机床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在连续多年下降之后,2006年也开始逐步上升。2011年,中国机床市场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依然较好,据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预测中国GDP值将保持8%以上的较快增长。国家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意控制固定资产的反弹。据预测与机床消费额关系密切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的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但增速将比2009年稍有回落;对于机床进口额有较大影响的外商直接投资,预计今年也不会有太大增长但仍将处于高位。从主要用户行业看,作为机床最大用户的汽车行业经过2006年的调整有所改善,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设备投资仍将比较活跃,而整个机械工业今年则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机床出口额还将保持20%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机床需求快速增长,根据专家预计,未来5年我国数控机床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预计未来5年,虽然某些行业由于产能过剩、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而继续保持着较低的行业景气度外,部分装备制造业将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特别是那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振兴和发展的装备子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母机,普通加工机床将获得年均15%-20%左右的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数控机床将获得高速发展。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调查,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求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求纳米级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数控机床进行装备。预计未来5年我国数控机床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我国数控机床高速发展时期,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将是数控机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主要表现在:“十二五”我国国民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将更加稳定有序发展;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定,将大大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一批重大装备的发展,如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装置、矿山采掘设备、成套轧钢设备、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及发动机等,需要提供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高效、专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国家重大装备的发展需求,给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二五”规划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方向,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家电、纺织、农机、环保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数控机床的需求继续攀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为精密、高效、专用数控机床开辟了新的需求;从地域发展分析,我国东部产业的升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西部的开发加快步伐,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提供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国际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中国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等,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使我们处于难得的战略发展期。战略机遇不可多得,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是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取胜之大略。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透露,“十二五”期间,国产数控机床要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60%,而2004年还不到30%。汽车工业在前10年大体按10%~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之后,我国的汽车年产量可达到800万~1000万辆,后10年汽车产量可按2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年产量超过1400万~1800万辆时,届时我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生产第一大国。据预测,轿车产量每增加1%,机械市场可增长0.54%。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国内外数控机床市场潜力巨大。4.3市场供应根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我国普通金属切削机床生产企业360家,数控机床生产企业172家,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45家,大型机床生产企业46家。但产业集中度低是我国机床业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比较大的机床集团有沈阳、大连、齐重数控、齐齐哈尔二机床、宝鸡、秦川等几家,但这些龙头机床集团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远没有达到垄断统治的地步。单纯从产量来看,2006年,全国生产切削机床58.52万台,同比增长26.36%;其中前十大企业生产30.84万台,集中度为52.7%。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市场占有率在26.02%。数控机床市场集中度同样较低,截至2006年,全国生产数控机床6.33万台,其中前十名企业产量3.04万台,占比仅48.09%。但高精度和大型机床市场相对较为集中。2004年,在4353台的高精度机床产量中,以安徽双龙为代表的前十名企业产量占比达95.27%;大型机床产量7151台,沈阳机床等前十名企业产量占比80.53%。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市场。1998年至2006年,中国机床市场年均增长率达15%,2006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0亿美元。传统的机床大国市场停滞或者正在丧失,德国已失去第一机床大国的地位,屈居第二位,日本和美国分列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机床市场的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经济框架条件得到改善,地区性汽车和航空工业需求上升,中国定位为具有吸引力的生产基础。分析表明,中国机床市场目前分为低端和高端两大块。众多的中国小型企业,通常是国有企业占据低端市场,该市场的价格竞争异常激烈。高端市场则主要由外国制造商,特别是欧洲、日本和台湾的制造商垄断,他们主要向中国汽车、航空和航天工业等增长行业出口高技术数控机床。2006年,中国的机床进口额将达约111.36亿美元,占机床市场的份额为74.4%。1998年以来,中国数控机床的生产增长了三倍,表明市场需求逐步转向高度专业化的机床。中国企业将生产高度专业化机床的大量需求,其质量标准也尚未完全达到国际水平。目前,居领先地位的中国厂家开始占领原来以进口为主的中端市场。为填补技术空白,中国制造商将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同外国企业进行合资和合作。对德国机械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德企业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几乎所有(98%)的被调查企业都同中国有业务关系;一半以上(52%)的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生产厂,德汽车、航空和航天工业从中国市场的增长中获益菲浅。从国内市场来看:最近几年,我国数控机床无论在产量、品种还是在高档机床的生产方面发展很快。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生产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国产数控机床仅占我国总消费额的50%左右。台湾、日本成为我国数控机床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我国机床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几个知名品牌和大的企业集团。2004年经过企业改制重组,一些企业在经营发展上有新的突破,第一次出现了销售额达到30亿元以上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例如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等。在2004年,机床企业首次出现在国家名推委和质检总局以市场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名牌产品目录中,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的4家企业是:沈阳机床、大连机床、济南一机床和齐齐哈尔一机床。以沈阳机床为例:沈阳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2004年销售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77%,利润5902万元,同比增长426%。2005年,全年生产各类机床54427台,同比增长8.7%.其中数控机床产量9511台,同比增长56%。全年销售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39.7%。其中数控机床销售收入为16.71亿元。实现利润11295万元,同比增长91.4%。以大连机床集团为例:大连机床集团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外向型企业集团。总资产30亿元,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22个,其中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合资公司5个,收购美国英格索尔全资子公司2个。实现了中国机床工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性突破。公司以机械制造为主业,同时涉足汽车、模具、铸造、微电子、对外贸易等多个领域。公司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后加快了做大做强的步伐,通过实施领先战略,打造“机床航母”,跻身世界机床制造业前列。大连机床集团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制造能力,是我国高效自动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产业化基地和出口基地。主要产品有:组专机及柔性制造系统;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和车铣中心;高效精密车床及附件;汽车动力总成及传动部件。其中,组专机、柔性制造系统和通用机床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建厂50多年来,先后为我国汽车、摩托车、机械制造、轻工家电、航空航天、采矿冶金、地质勘探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类机床150000多台。产品遍布国内各省、市、自治区,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至2003年,大连机床集团销售收入连续4年居全国机床行业首位;2003年利税指标首次居全行业前茅,获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数控产值”、“出口创汇”、“精心创品牌”四项“十佳企业”称号。2004年,大连机床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这是机床工具行业唯一一家进入500强的企业,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历史性突破。4.4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⑴竞争力分析①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格局正在打破,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截止到2003年8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923家,其中国有、三资和民营的比例是81%、8%和11%,到2004年8月企业总数达到2952家,新增的1000多家几乎全是三资和民营企业。国有、三资和民营三者比例为53%、11%、36%。在2004年不少国外知名企业扩大了在我国机床业的投资,目前包括韩国大宇、德国吉特迈、意大利利雅路集团、格里森、德国贺尔碧格等都建立并迅速扩大了其独资企业。民营企业和独资企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我国机床界的重组,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民营企业的特点是成本低,经营灵活,有特色也很有潜力。外资企业的特点是全面进入,包括先进的专有技术,先进的工艺装备,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目前南靖县机床制造厂家除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外,还有上百个生产厂家,但各个厂家的发展重点各不相同,无论是从规模和人才组织看,还是从技术、产品水平来看,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均处于前列,借助于产学研基地项目的建设,可使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可使其产品整体性能上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②本项目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拟选购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试验检测设备共计10台(套),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项目完成后,将使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及工艺装备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为提高本项目产品的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③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设有数控机床研究中心,具有技术优势。已从事数控机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设计多年。公司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设计水平,具有较高的专业机能。每年都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出多种优秀的新产品投放市场,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及工艺装备,成为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发展的一大优势。④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具有广泛的市场销售网络。在市场的开拓和开拓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信今后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产品市场将得到稳定的发展。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⑵营销策略①高起点、高质量:设备选购立足于国内外高起点、高性能的成熟生产设备,聘请高水平的管理与技术专家,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抓住市场机遇迅速做大做强。②创品牌:注册产品商标,加强与大专院校及国外著名企业的合作,获取各类资质证书,创立企业无形资产,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保持企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③开拓新领域,加强和完善营销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本项目的顺利实施,福建常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将具备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能力,不断培育和完善国内、外两大市场,形成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PAGEPAGE82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6.1编制依据⑴《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⑵《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⑷《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⑸《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6.2设计原则⑴统一规划,使厂区建筑与周边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开发区面貌。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技术处理使建筑与地形相融合,以减少工程量,节约经济投入。⑵通过现代建筑布局和利用项目用地地形特征,利用整体景观设计和绿化工程,构筑给人以美好印象的生产生活空间。⑶平面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确保安全生产;满足工艺生产流程,力求物流路线简捷顺畅;做到功能划分合理、分区明确。⑷厂区竖向设计应不受洪水和地区积水的威胁;满足工艺流程、运输方式对高程的要求。6.3建设规模和内容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00亩(被区间道路隔成多个地块),场地目前已基本平整完。项目周边为:东北面隔排水渠为利南集团总部;其余各面目前均为规划的工业用地(目前为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64294.12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号联合厂房、1幢综合楼、4幢宿舍楼和1幢高管宿舍楼等;厂区内配套建设道路、广场、停车位、给排水、供电、消防、绿化、围墙等附属设施。6.4总体布局本项目场地分为两个片区,南部为办公生活区,其余为生产区,片区之间由绿化隔离带分隔。厂区的生活区内布设1幢10层的综合楼、4幢6层宿舍楼和1幢6层高管宿舍楼,均为南北朝向,坐落于片区的南部,楼房周边设有休闲绿化带。生产区位于厂区的北部,与办公生活区隔厂区主干道相望,由1座一号联合厂房组成,厂房呈南北朝向。本项目充分结合地形、场地特点和自然条件,通过合理的建筑群体布局,营造适合场地的独特景观环境,形成具有良好工作、生活环境的现代化厂区。6.5竖向设计厂内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雨污分流,地表水排除方式采用暗管系统,雨水经雨水管网汇集后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生产、生活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厂区东北侧的排水渠。6.6工厂绿化厂区应进行绿化,以改善环境,美化厂容。绿化布局强调厂区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充分融合,相互渗透。本项目的厂区绿化要形成系统,可沿厂区道路两旁种植线型绿化带,厂房周围有种植花草、树木,道路和空场地不露土,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阻止噪声传播,减少风沙、扬尘飞扬。绿化系统由公共绿地、道路绿化等组成,通过步行系统组织在一起,为员工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6.7交通运输厂区内运输:车间内部运输采用手推车、叉车,车间与车间之间运输采用叉车或小型工具卡车。厂区外部运输: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项目原辅材料主要为铸件、滚珠丝杆、精密轴承、精密主轴和打刀缸等,厂区四面均紧临规划道路,交通十分方便。6.8土建工程6.8.1设计依据及原则本项目土建设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并充分满足工艺生产的技术要求,同时根据各办公楼、宿舍楼、厂房等车间的生活工作环境,尽可能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条件,以提高工作效率。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利用地方材料,力求建筑物安全、适用、经济、美观。6.8.2建筑结构方案⑴综合楼和宿舍楼建筑结构方案比选目前综合楼和宿舍楼等建筑,一般采用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砖混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②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③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④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⑤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于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在住宅建设中运用得最为普遍。框架结构建筑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考虑本项目的地质情况及当地建筑的现状,项目的综合楼和宿舍楼均采用框架结构。⑵联合厂房建筑结构方案比选目前大型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和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保温、防火性能好,但是该结构厂房由于自重大,施工周期长,总体经济技术指标高,近几年来已较少在单层工业厂房中使用。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是九十年代初中期,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当时对国内而言为全新的钢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自重轻、造价低;它的大部分结构构件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施工非常快捷;外围护结构采用彩色压型钢板,色彩明快,外立面活泼,同时这种结构体系在国外已经过多年考验,防水、保温、防锈、防火等问题已得到成功解决,因此一经采用立即得到国内用户的好评。常用的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自重轻,基础处理费用低;②构件截面小,刚度好,厂房的使用面积和空间利用率高,尤其适用于低层大跨度建筑,梁高与跨度比为1:24,而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梁高与跨度比为1:12;③钢结构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现场安装,这样可减少施工占地面积,同时大大的缩短建设周期;④可多次拆装,重复使用,回收率达70%,有利于环境保护;⑤屋面及墙面采用轻质复合板或彩色压型钢板,整体性好,抗风、抗震能力强,轻巧,大方,色彩多样;⑥虽然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保温、防火性能较差,但采取一定措施后仍能较好的满足保温、防火要求;综合考虑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本项目自身的特点,建议联合厂房选用轻型门式钢架钢结构厂房,外墙及屋面选用彩色压型钢板。⑶各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距离应满足防火要求。⑷由于车间内设备基础多,地面堆积载荷重,且生产线的设备对地基沉降有严格限制,在厂区范围内,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部分厂房基础及大、中型重要设备基础下考虑打桩。⑸本项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⑹本项目建筑物均为二级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0.15。6.9公用工程6.9.1道路系统⑴厂区道路系统厂区外围南侧是通往丰田镇的道路,厂区内主要设置有8米宽的环形道路,并满足交通、消防要求。道路竖向组织区内道路成不规则网状,环绕联合厂房、宿舍楼、综合楼和配套设施四周,纵坡控制在0.3%-3%之间。停车场的竖向设计与排水设计相结合,场地铺装保持平整、坚实、防滑,坡度控制在0.2%-0.5%,并考虑车棚、林荫遮盖及存车支架等设施。场地内建筑物地坪设计标高,均大于其周边道路设计标高0.2-0.8m。⑶路基工程道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道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要经济合理。参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路基设计规范,路基土方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0-80cm深度范围按重型击实法最大干容量密度达95%以上,80cm以下密度应达93%以上,挖方0-30cm内达到95%以上。⑷路面工程道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要求和排水要求。根据本项目车行道特点,路面结构对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两种方案进行比选,详见表6-1所示。表6-1路面结构方案必选表项目名称沥青砼路面水泥砼路面行车顺适性好较差产生噪音小较大维护费用较高较低平均单价170(车行道)130(车行道)结论推荐本项目的设计行车速度不大于20km/h,采用沥青砼路面(柔性路面),具有行车顺适、噪音小,与周围景观协调等优点。但考虑到现有的厂家实际需求,为节省投资,降低维护费用,本工程车行道以水泥砼路面作为推荐方案。车行道(混合车道)结构层:面层C35水泥混凝土22cm;基层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8cm;底基层级配碎石22cm。6.9.2给排水工程⑴给水系统①②用水量预测本项目用水量预测见表6-2。表6-2厂区用水量预测表序号用水部分单位数量用水量标准最高日用水量(m3/d)1生产用水项1/5.01.1冷却水补给项1/2.01.2场地冲洗水项1/3.02生活用水人60076.02.1住厂生活用水人400160L/人·日64.02.2不住厂生活用水人20060L/人·日12.03绿化用水项1/100.04合计181.0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属正常用水量。经上述测算,厂区平均生产生活日用水量为181.0m3/d。③供水方式本项目根据生产及生活用水量标准,确定引自井水的给水管和市政管网的给水管的管径均为DN150,选用PE给水管。本项目的两条给水管沿厂区内道路埋地敷设,在厂区内形成环网,供给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⑵排水系统①污水厂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厂区日排污水量为63.2m3/d。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由管道收集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的排水渠。污水管沿厂区道路布置,根据厂区预测污水量,初步确定铺设d300和d200的污水管,污水管管材选用HDPE缠绕管,污水管道的实施可根据给水管道实施情况同步进行。②雨水雨水排放量按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采用2a,雨水排放量约为1480.2L/s,初步确定雨水管选用HDPE缠绕管,管道接口采用插入式、熔焊接,雨水管管径规格为d500与d300,雨水管沿厂区道路布置。雨水干管的起始覆土深度不小于2.0米,支管的起始覆土深度不小于1.5米。6.9.3供电系统⑴设计依据①《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②《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③《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④《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⑤《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⑥各专业的用电设备条件。⑵电源情况项目最终生产规模的日用电量约1.34万度。根据供电负荷估算结果、负荷分布以及供电平衡的要求,本项目拟在厂区内设置地上变电所,两路10KV电源引自附近电网区域变电站,厂区内10KV电网结线采用开闭结合环网结线。厂区变电所配变压器1台,容量500kVA,供正常生产时用电,另配250kVA变压器一台,供停电检修时使用。⑶负荷情况及供配电方案本项目电气负荷属三级负荷。根据负荷计算结果及厂区平面布置,在厂区生产区域设置低压配电室,内置低压配电屏。计量为低进低量方式。⑷动力、照明系统由配电室低压配电屏以放射式供电至各用电设备。配线采用YJV-0.6/1kV交联塑铜电力电缆及KVV-450/750V塑铜控制电缆穿钢管敷设与沿电缆桥架敷设。⑸防雷接地系统生产厂房属三类防雷建筑,防直击雷:采用在屋面敷设避雷带,网格不大于20m×20m或24m×16m。所以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防雷电感应:厂房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雷接地装置。防雷电波侵入:铠装电缆金属外皮及其保护钢管、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本项目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在电源电缆进户处作总等电位联结。凡正常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须可靠接地。工艺设备及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工艺管道在进出厂房处、分叉处应作防静电接地。平行敷设的工艺管道之间距离小于100mm时,每隔20m要进行跨接,管道的始末端要进行一次接地,法兰连接处应用16mm2铜绞线跨接。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及电气安全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⑹弱电系统①电话系统②电视监视系统在厂区主要出入口及车间内设置电视摄像机,电视监控系统主设备设在安保中心。③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厂区围墙上设置红外双鉴探测器,通过报警总线与厂区安保中心连接。④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厂区设有消防控制室,在消控室内设有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柜、消防电话及紧急广播等设备。6.9.4消防工程⑴设计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9.1实施;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③《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④《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⑵消防系统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宿舍楼和办公楼的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车间、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为丙类。厂区内各幢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大于6m)。综合楼和宿舍楼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内均设一部防烟楼梯。厂区内每座建筑物均考虑消防车道,厂区规划设计起点高,采取低建筑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规划设计原则,便于消防车道设计和消防车道通行。⑶结构消防设计厂区综合楼、宿舍楼和仓库均采用框架结构,墙体均采用空心砖,并设置防火墙等防火设施,建筑构造满足耐火要求。⑷消防给水设计①室内外消火栓系统A.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按照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间距不超过120m,沿道路均匀布置。B.室内消火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多层建筑不设室内消火栓系统。②消防给水系统厂区设消防水池,储存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其有效容积为300m3。厂区设集中消防水泵房,消火栓泵放置在消防水泵房内,消防泵一用一备,直接从消防水池吸水。⑸其他消防措施在厂区内各建构筑物内,配置足够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厂区内配置兼职消防人员,并定期进行消防培训、消防知识学习以增强消防自救能力。⑹消防电气设计本厂区建构筑物消防设备的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在变电所、消防控制室、走廊、侯梯厅、楼梯间、门厅等设应急疏散照明。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报警、火灾事故广播等电源控制,消防控制中心设在办公楼内。6.9.5暖通工程厂房内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应大于3次/小时,每次5-10分钟。厂房内办公区域拟采用空调调节温度,温度控制在15~28℃之间。通风空调方案:加工生产时,设备所产生的烟气、粉尘等,仅靠窗户通风不能很好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需要将机械设备产生的烟气、粉尘等通过抽风系统排出室外,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抽风系统控制采用定时开关,可以实现定时抽风,定时关闭,节约电能。6.9.6电缆沟工程为了提高中压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解决厂区线路走廊拥挤问题,兼顾美观,在厂区内的道路下设置电力电缆通道,埋设电力管线。电力电缆通道为砖砌电缆沟,其断面尺寸为:B×H=1.5m×15m。电缆沟内设钢支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电缆人井或排水井。电缆沟穿越道路的交叉路口时,两侧设置供检修及穿越用的电缆人井,并用一组包封的DN150PVC排管将其纵向连通,且每隔200米左右设置一定数量的横穿管,以便厂区内的负荷调配。电缆沟纵向坡度与道路坡度基本一致。6.9.7道路照明工程道路照明是厂区照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化厂区环境,保证夜间行驶的车辆和行人安全,创造舒适的通行条件,要求照明度为15LX左右。路灯优先选用发光率高、损耗低、寿命长的灯具,其光源一般采用高压钠灯,灯杆采用内外热镀锌的钢杆灯杆。灯具、灯杆选型根据厂区建筑风格和景观合理配置,与环境协调。路灯采用相对矩形排列方式,两侧隔离带内隔设置一排单叉路灯,进行对称分布,路灯间距定为30米。照明电源由附近配电站和专用户外箱式变电站供给,照明线路采用VV29-1KV电缆埋地敷设,一般埋在隔离带下,埋深0.7米。曲线路段和交叉路口照明的有关要求按(CJJ37-90)规定设置。6.9.8管线综合布设原则厂区内拟建道路的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电缆沟、电信管等地下管线在工程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分步实施。管道综合设计应根据各专业有关规范,并按以下原则进行。⑴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有限电视电缆、给水配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⑵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信、有线电视、电力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第六章环境保护6.1环境保护有关标准本项目位于南靖县山城镇下潘产业园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项目必须执行以下有关环境保护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1997]第002号)(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二级标准)(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

(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6.2废物来源与治理措施6.2.1废水

(1)废水来源

A.生活污废水

职工洗手、冲洗厕所时产生的部分生活污水。

B.生产废水

(2)废水治理措施

A.生活污废水系统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职工洗手、冲洗厕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有机物。生活污废水分别排入厂区内的化粪池或隔油池预处理,接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理。

B.生产废水

生产污水:生产废水经厂内废水预处理装置处理后,部分回用,部分通过污水管网,接入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集中处理。

6.3环境绿化本项目的生产厂区环境应符合厂区绿化的要求,不应有裸土,均应绿化,本次项目宜在新建建筑周围多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树木及广植草坪,美化环境。6.4环境管理与监测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源为生产污水,因此需要加强环境管理监测工作,配置专业环保管理人员,负责全公司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监测工作,使污水达标排放。

第七章消防安全7.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6)《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

(7)《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48-2001)(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7.2生产过程引起火灾的因素及消防措施厂区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且室内可燃物较少,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设置消防栓,且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0L/S,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消防力量主要依托南靖县市消防支队。

7.2.1消防给水

项目区为生产、生活和消防合并供水管网,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消防给水主管道由南靖县市政自来水厂城市主干水管接入,管径为DN200。生产线建成后,厂区给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全厂生产、生活用水量的要求,也能满足全厂消防时用水量的要求。

根据本项目建筑面积、生产类别及耐火等级,室外消防水量为20l

/s,室内消防水量为10l/s,消防给水系统在室内均形成独立的环状管网,保证在消防时有两股水柱同时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