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_第1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_第2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_第3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_第4页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3000字)

记叙文阅读

教学目标:掌握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内容,分析记叙文的表达

方式、线索的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辨

析和作用。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各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记叙文的线索的提取。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

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

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

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

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

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

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线索及作用。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

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

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

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

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

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顺叙之后再补充叙述某些与前文有某中联系

的内容,是对上文所做的补充解释,对下文做必要交代的叙

述文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补叙与插叙同是中断原来

的叙述而插进去的文字,所以也有人把补叙归入插叙,但两

者是有区别的。

4、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拟人: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赋予事物以人的

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

印象。

(4)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节奏鲜明,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引人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给人以不可辩驳的力量。

5、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6、概括内容。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

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7、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

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8、句子的作用。

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1)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

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

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

(2)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

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

9、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

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

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

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

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

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

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

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

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

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

突出。

10、不同人称的作用及缺点。

(1)第一人称:优点是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

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缺点是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

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

(2)第二人称:优点是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

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缺点是受叙述角度,

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一般人极难驾驭所

以并不不常用。

(3)第三人称: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

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缺点是

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11、描写。

按内容分,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

写以及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

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12、议论及抒情的作用。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

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

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3、题目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14、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

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

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

状物的记叙文。

15、小说文体知识。

(1)小说三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

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16、散文的一般知识。

(1)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①借

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②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③托

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2)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

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

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17、题型分类

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四大类,二十三小类:即概括类(文

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构)、理解类

(词语{能否删除类、作用类或好处类、意义类、代词的指

代内容、过渡与照应类}、句子类{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

删除类、表达感情思想类}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类})、

知识类(人称、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

线索)、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

题)。

第二部分:记叙文阅读练习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

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

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

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

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

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

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

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

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

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

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

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

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

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

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

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

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

“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

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

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

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

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

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

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

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

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

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

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

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

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

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

些牛羊的口牟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

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

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

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

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

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

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

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

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

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

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

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

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与亲

人的真挚情感,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

土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或:故乡的土是他心灵的归

宿)。

2、请简要分析“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

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分)

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要点:手法),揭示了农村

庄稼被毁,树木被砍伐,田园风光被破坏的现象(要点:内

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沉沦的悲愤之情(要点:主旨)。形

象生动,层层推进,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要点:

表达效果)。

3、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突出了对中国广大

农村的田园风貌(或:乡土特色)正在被毁坏的悲愤之情,

引人深思。

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3分)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在本文中指的是一个人不能没有精

神支柱或“心灵的归宿”等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散文阅读(18分)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

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

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

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

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

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

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

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

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

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

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一一

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

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

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

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

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

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

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

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

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

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

不同的磁力一一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

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

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

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就是地之灵

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

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

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

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

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

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

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

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

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

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

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

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

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

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

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

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

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

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

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

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

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

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

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

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

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

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

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

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

15.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4分)

答: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想念家

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一

点1分)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

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

根大地,向着天空。

答:“融化”在这里指人扎根大地,生养在天地之间,化成

了大自然的孩子;(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

大自然的关系。(2分)

17.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

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答:第①段引

用的作用是点题,(1分)并引出下文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

(1分)第⑦段主要引出下文对故乡嫩江的描写。(1分)

18.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

些?(3分)

答:父亲苍白、瘦削,眼睛明亮有神,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人

生意志;(2分)父亲的艺术气质补救了我粗犷而失之细的性

格。(1分)

19.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⑩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

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4分)答:相同点:两

人都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思,在精神上都与故乡紧密相连;

(2分)不同点:劳伦斯把怀乡情思看成是地域之灵的吸弓I,

而沃尔夫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寻找。(2分)

老家的梦花树

周仕华

老家有几株梦花树,矮小而敦实。

童稚时,我对藏在竹林里的几株丑陋的小树有几分神秘感,

以为是什么神树,不敢轻易去触碰它们。偶有一次问母亲,

她微笑着说,如果大清早起来,在没人的时候,悄悄去把它

的树枝打个结,当晚做的梦,若是好梦就可以实现,是噩梦

就可以化解。后来我长大了,也才知道梦花树又名结香花树。

梦花树个头不过一米来高,却枝叶茂盛,花朵繁密。花苞呈

倒立的马蜂窝状,又如美人的玉手五指并拢,捻着一个金色

的梦。花开时节,芳香馥郁,颤悠得如柔美的轻音乐一般曼

妙。一树花,就似无数个孔明灯,将要从枝头放飞,明晃晃

的,见不到几片细叶。无论是整个花树,还是一串花枝,都

犹如一个天真的幻梦,浮在泥土之上,招惹人的眼球。梦花

树的雅名,莫非与这个大胆的想像有关!

我多想走近梦花树,用手摸一摸它柔软的枝条,还有一个个

梦醒后打上的解不开的心结。我时常在想,低矮的梦花树能

承受得了这么多吗?心中有结,却让一棵无辜的树去承担,

是不是有些残忍?树无言,把一切压力都默默地交与大地,

在有月色的深夜把满腹的心事诉说给脚下厚实的大地听。然

后,头又往上长

高一截,根再往泥土里扎深一些,用这种虔诚的方式,把岁

月遗留的沧桑与梦魇默默化解。

其实,不管梦有多恐怖,只要看到朝阳下依然微笑的梦花树,

一切都可烟雾云散。走进一棵树的内心,人也会变得更加强

大、坚韧、无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面对

沉默少语的梦花树,这句话是再真切不过了。

不知怎的,偶尔又惦念起老家的梦花树来。那几棵丑陋的梦

花树是否仍旧茁壮,树上的结是否还能承受?一个结,就是

父母一个小小的心事,堆放在枝头。希望来年的春天,结越

来越稀小,枝条越来越舒展,花朵也越来越明艳。忆及梦花

树,母亲电话中屡次深情的诉说似乎又在耳畔萦绕回响,她

对儿女的思念与牵挂,操心与劳神,是否也会出现在睡梦

中?是否还需要在黎明时分,默默地走出堂屋,蹲下来在梦

花树上再添一个“结”?这,我从无知晓。

是呀,我不知多久没有回老家一趟了。更没有去寻找那几株

寄托了能化解噩梦的梦花树,向它们问一声好,道一声祝福

与平安。几年的不见,对梦花树的印象似乎变得非常模糊,

只有一些依稀的影子留存在脑海中。

老家的梦花树,我想告诉你:冬天来了,无论是衰草连天,

还是雪压风欺,只要有春雨滋润,梦都会如期醒来。但愿来

年的阳光,能让老家的梦花树更加迷人而灿烂。

(选自《疯狂作文.初中版》2013年10月号,有改动)

1、请你选好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一句话。(4分)

运用比喻,把馥郁的芳香比作柔美的轻音乐,突出了香气带

给人的曼妙享受。并且运用“颤悠”这个动词,化无形为有

形,更强化了这种美感。整个句子生动形象,优美动人。

2、在作者看来,“结香花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梦花树”?

联系文中内容,请你说说梦花树的形象是怎样的?(5分)

(2+3=5分)无论是整个花树,还是一串花枝,都犹如一个

天真的幻梦,浮在泥土之上,招惹人的眼球。梦花树貌似丑

陋,实则美丽明艳,并且它坚韧无畏,默默承受着岁月的沧

桑。

3、本文大部分笔墨是在写梦花树,那么题目中的“老家”

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不能。因为本文是借物抒情,文中的梦花树不仅寄托了慈母

对游子的思念与牵挂,更承载着游子对慈母对故土的魂牵梦

萦。因此,题目及文中多次出现的“老家”,是为了更强烈

地抒发这种感情,不能删去。

4、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融合国家命运与个人

理想的“中国梦”概念。自此以后,“梦”字成为中国人最

为关注的汉字,也被评为2012年度十大汉字之一。如果让

你在梦花树树枝上打个结,你想做个怎样的梦?为什么?

(不超过40字)(5分)

答案不定,但最好选积极向上的内容,融合了国家的命运与

个人的努力。

2014年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

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论客的富有独

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虽则说

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

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

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

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他

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

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也没有的景象;

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由人造

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

则仅在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

群星,月明的普照,或风、雷、雨、雪的突变,与四季寒

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

最珍贵最可口的菜,你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也觉得宁愿

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坂;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

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

此,我们可没有听见说有厌看白天晚上的一定轮流而去自杀

的人。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无论哪一

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

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

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了,虽在欣

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

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一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

财为惟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了几百万

了,但他惟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存

在英国银行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

且还是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一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

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

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涵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像上面

所说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

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

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些自然的美

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寻生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

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了他的栖栖一代,猎

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

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

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得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

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的瀚户内海去旅行,月夜行舟,四面的青葱欲

滴,当时我就只想在四国的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

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

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

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的。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

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一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过

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

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

香,都市里寄住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

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则但凭我们的直觉,

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15.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

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

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

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

赏。

D.本文以吃假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

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

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

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

有序。

【解析】此题难度偏易,选项内没有非常规陷阱,只要根据

每个选项对照相应原文,考生能够轻松选出正确答案。A选

项中虽说是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但是并不是用这个

来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是为了启发读者欣赏自然的

美。C选项的“清凉散”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工作的繁忙

而忽略对自然界的欣赏:而是“治疗利欲熏心的良药”,它

是“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二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

要概括。(6分)

【答案】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

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

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文章段落段意的概括。做此题首先要

回归原文“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然后“删”(删

掉不重要的句子,使答案精炼),最后“改”(将原文中的话

转化为自己的话)。在原文中能找到欣赏自然山水的三种方

法: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

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山水中

欣赏自然.

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源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

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②

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

然,更具有说服力;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