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3.学会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与难点重点: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1、初步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课程资源:课本中的史料、插图、形势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从中看到中国哪些方面的发展变化?教师总结:歌曲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春天又是如何而来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入历史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欲望。)2.学习新课:(设计意图本课主要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线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将课本原来的顺序加以调整,将“国有企业改革”一目调到“对外开放”前面,构成两个专题,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便于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以“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多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的话引入第一专题)一、改革篇--对内改革学生自主探究(一)农村1.时间:____以后,党和政府实行___政策。2.目的:调动___,促进____________。3.过程:①安徽______首先实行_____,_____。②逐步实行以________为主的责任制。③农业生产向_发展,___发展起来。4.作用:农民___大大提高了。___得到大发展。为和开辟了道路。(二)城市1.时间:____年2.重点:____改革。3.内容:①_。②_____。③实行_____。4.深化:_____年,党的十四大提出_________。大中型企业推行__,向__迈进(目标),中小企业采取____、____等多种形式。(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梳理课本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能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对知识进行整合,明确对内改革分为农村和城市两方面进行。)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巡视点拨,了解学情,解决疑惑。此环节可让学生互相提问,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导。找信息,通过“凤阳花鼓词”材料,提出问题:通过材料,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思考得出凤阳的贫穷、落后。教师出示:农村改革前的情况如何?有何弊端?学生探究,获得农村贫穷的原因,由此引出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展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图片,让学生体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教师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和“凤阳农业三年三大步”两幅图片,进而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和作用。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的变革和调整?学生分组交流,派代表展示答案。此环节关键是让学生前后联系知识,从所学过的知识中获取新知。当堂训练:典例剖析,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国有企业改革:教师通过两幅“青岛海尔集团”改革前和改革后的材料图片,设计上述两则材料各体现了怎样的生产经营局面?造成这两种局面各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展示答案,教师由此引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从“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使企业充满活力、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教师出示:“2004年中国18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及材料:到1988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14,015亿元,国民收入11,770亿元,平均年增长9.9%,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世界第八位。”(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改革伟大决策的正确性。体会只有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当堂训练,落实核心知识。二、开放篇—对外开放学生先自主探究1.目的:吸收__,引进_______,______。2.过程:①____年,在__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增设了_____。②开放______、______等_个沿海城市。③设立____开发区,开放了___、___、___等经济开放区。3.格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正确认识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过程,以及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教师出示“改革开放前的深圳--“一夜崛起之城”、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上海浦东开发区”三组图片,让学生真正认识对外开放的新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升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教师展示“对外开放新格局”形势图,让学生正确识读有效的信息。从四步过程而得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当堂训练,目的考察学生对对外开放知识的正确理解。)三、感悟篇--论从史出1840年,英国侵略者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和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获得了同中国进行贸易和在中国投资的权利;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欢迎外国资本家来中国投资设厂.这前后两者变化给我们的最大的感悟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一前一后的比较,让学生真正明白,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3、小结学生自主小结并谈体验和感悟。教师总结:同学们,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伟大的中国梦即将实现,让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营造美好的明天!达标检测《改革开放》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感知历史,认知历史的能力。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节课由于涉及到经济政策,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学习,由于接触的比较少,了解的少,因此需要让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利的是本班级学生都来自于农村,对于农村中的有些问题比较熟悉,特别是惠农政策更能切实的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史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通过当前的一些政策,更好的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到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改革开放》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基于课标的解读,学习目标制定合理,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先通过课件展示加以明确,在学习环节中显得有的放矢。由于教材没有把改革的内容放在一起,学生学习会出现知识的断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了知识,把本节课设为改革篇、开放篇、感悟篇,学生很容易的学习整合知识。同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探究交流的能力。如通过青岛海尔集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的比较,切入到国有企业改革,学生能够从比较中提升对改革的认识;尤其是通过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主动实行开放的材料对比,学生很容易得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认识。通过探究法、比较法、合作交流法,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得到了体验和感悟,效果不错。但本节课由于时间没有合理搭配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对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认知不到位,学生对于此问题还存在于模糊,应当让学生比较改革开放前后通过政策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发展结果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同时本节课只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当堂训练明显有些不足,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些不到位,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很好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更好的得到体验和感悟。《改革开放》教材分析本课《改革开放》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落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又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教材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通过改革验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教材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国有企业的改革”三个专题切入。通过政策、史料的设计,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改革开放》评测练习题型一、考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0(元)27025022320019115016119781979198019811982300(元)27025022320019115016119781979198019811982(年)19781979198019811982农村土地改革“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题型二、考察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863计划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论从史出:材料:1840年,英国侵略者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和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获得了同中国进行贸易和在中国投资的权利;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动打开国门,欢迎外国资本家来中国投资设厂。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这前后两者变化给我们的最大的感悟是什么?4、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小岗村农民。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5、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材料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⑴“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⑵“有一位老人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是指?⑶“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是指?《改革开放》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备课时本着整合知识的教学新理念,对本课课标和教材内容作了整合和取舍。我从本课课题“改革开放”入手,把本课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学习。把第三目“国有企业的改革”放在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来学习,理由是这两目同属于“对内改革”方面的问题,学生学起来围绕一个主题,分析比较,探究交流就会更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本课的内容涉及到经济政策方面,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问题在上课时处理的不好,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也缺少了点拨,应当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的改变,农业获得了大的发展、国有企业焕发出活力,这充分说明了生产关系确实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此更有助于突破难点。做到论从史出,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改革开放》课标分析本节课课程标准是:(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本原则。(2)以深圳等经济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