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4古诗三首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课外积累与秋天相关的古诗句。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重点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从秋天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理解。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学生自由发言)2.总结归纳学生的答案,导入:说到秋天,我们想到的是收获的季节,多姿多彩、色彩鲜明的季节,也是树叶枯落的季节……但是大家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三位诗人进入他们用诗歌给我们描绘的美丽的秋天中吧。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2.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画出停顿和需要重读的字。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新词。4.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纠正字音和朗读停顿不正确的地方。5.小组朗读和全班齐读。6.教学生字和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斜、挑”这两个字时,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学习“霜、菊、橙、橘”这几个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径、盖”这两个字可以跟形近字进行对比;学习“刘”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谜语示例:诗文在前,利刃在边。(刘)山月随小舟。(送)(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寒:中间的两竖不能和下面的撇捺连写。径:左部细长,右部稍宽,“工”下横宜长。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霜:上下结构,上面的雨字头和雨的写法不同。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页。刘:“文”居汉字左边时,捺变成点。君:“尹”的中横要长,撇要伸展。“口”扁些。送:“关”的最后一笔变成点,“辶”的捺长些,托住里面。易错提示:寒:注意中间是三横,下面是两点,不要多写,也不要少写。径:是双人旁,不是单人旁。盖:上面的竖不能出头。君:第二笔横要出头。(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部首归类识字雨:霜(冰霜)——雷(打雷)——雪(下雪)形近字归类识字:径(小径)——轻(轻巧)——经(经过)盖(盖房)——羔(羊羔)(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借助教材下面的词语解释、工具书以及自己的理解,对诗歌的意思进行初步的理解。2.交流合作成果,教师随机指导,明确诗歌意思。明确:《山行》: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因为我喜欢这傍晚时枫林的景色,所以停下车来仔细欣赏,那火红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还要艳丽。《赠刘景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您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秋末初冬橙黄桔绿时。《夜书所见》: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拓展延学,生发问题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诗歌的篇幅很小,语句很短,但是每一个字都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因此读起来含蓄委婉,美轮美奂。诗歌每读一遍可能就会带给你不同的想象和联想。休息的时候,我们不妨多读几遍吧。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板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2页。教学反思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4.古诗三首教学时间第2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2.课外积累与秋天相关的古诗句。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重点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寒冷小径斜线冰霜赠送姓刘盖子菊花残阳挑战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每一首诗歌所讲的内容,这三首诗都是关于秋天的诗,但是因为诗人的心情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所表达的感情也是不同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来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学习《山行》。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2.提出问题: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光读诗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看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车、霜叶。3.思考:诗人笔下的景物是怎样的?明确:“山”是“寒”的,即深秋时节的山;“石径”是“斜”的,即弯弯曲曲;“白云生处”指的是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的地方,说明山的高;“人家”是在“白云生处”,即有人家户在白云飘浮的地方,充满着生气;枫林“晚”是傍晚时的枫林;霜叶则是比二月花还要红。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和借助图片,将这些景物及其样子联合起来想象,感受深秋的美景。5.体会:将“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于”改成“红如”好不好?请说说理由。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明确:不好。因为“红如”表明霜叶和春天的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的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无法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鲜艳。在这样的比较中,更能突出枫叶在一片肃杀清冷的深秋景物中所独具的生机。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3页。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二)学习《赠刘景文》。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2.结合图片,理解“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3.理解诗歌的前两句。(明确:对偶句。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4.如何理解“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明确: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5.体会诗歌主旨。明确:这是一首赞咏秋令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晚秋景色之美,实际上是用“傲霜枝”,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孤高傲世的品格。(三)学习《夜书所见》。1.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朗读。2.理解前两句诗。明确:这两句诗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3.理解后两句诗。明确:这两句诗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勃,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中展露无遗。这两句诗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山行》写诗人深秋时节行走在山间,通过对看到的寒山枫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赠刘景文》通过对“荷枯”“菊败”“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夜书所见》抒发了作者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4页。板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4页。教学反思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2.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难点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场秋雨,一夜秋风过后,上学的小路居然铺满了金色的巴掌,像是一块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巴掌是什么呢?它们铺在地上究竟有多美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介绍作者。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3.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新词。4.教学生字和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案”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泥、院”这两个字,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排、列”这两个字可以利用教师的桌子排列来演示理解;学习“增”可以联系形近字进行区别理解。谜语示例:在上人心安,有木立下边。古时指桌子,现在指文件。(案)形近字示例:增(增加)——赠(赠送)(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晶:上面的“日”要放在两个“日”中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5页。图:“囗”的横稍平,“冬”大小适当。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5页。案:“木”稍出头,横略短,突出“女”的长横。排:“非”两竖左短右长,六横间距均匀。迟:先写里面的“尺”,“尺”的捺变为点。易错提示:铺:右上有一点,不要少写。印: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3)归类识字。部首归类示例:刂:列(排列)——刘(姓刘)——则(否则)辶:迟(迟到)——送(送行)——还(还是)——远(远方)品字结构示例:晶(水晶)——森(森林)——众(众多)量词归类示例:排:一排树一排座位列:一列队伍一列火车(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金色的巴掌”指的是什么?明确:法国梧桐的落叶。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划分结构并归纳意思。明确: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季节和天气。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写水泥道的美丽和“我”的喜爱之情。第三部分(第12、13自然段):点明主题,呼应文章开头。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法国梧桐原产于欧洲中部巴尔干半岛和亚洲西部伊朗,我国也有引种。叶子呈长椭圆形,到了秋天叶子会变成金黄,秋风吹过,叶子铺在地上,很是好看。希望我们都能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美。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板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6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6页。教学反思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时间第2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指的是什么。2.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难点抓住对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用法和作用,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色的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法国梧桐的落叶铺在地上让作者产生无比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学习第一部分。1.作者是如何交代季节的?明确:“一夜秋风,一夜秋雨”。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在交代季节的时候,除了直接说明季节,也可以用该季节特有的景物特征来表示。(二)学习第二部分。1.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的内容。2.阅读第5自然段,能够获得哪些信息?明确:“道路两旁”点出梧桐树生长的环境;“一片片”说明梧桐树叶的数量很多;“金黄金黄”说明了叶子的颜色。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7页。3.该部分在描写景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思考其作用。明确:比喻。(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作者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既形象生动,又使人感受到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真的好美。(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进一步描写出法国梧桐的美。(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棕红色的小雨靴比喻成小鸟,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和快乐的心情。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7页。4.体会:“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要不是……会……”表达了“我”不忍离开这条水泥道的心情,充分表现了“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程度。用“要不是……会……”造句示例:要不是明天要上学,我一定会睡得更晚。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三)学习第三部分。1.思考:第12自然段的“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一句是否重复了?为什么?明确:不重复。这里的再次出现,是与第1自然段呼应。可以让文章更紧凑。2.品读第13自然段,体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再次抒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点题主题。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篇课文描绘了雨后金黄的法国梧桐叶铺满水泥道的美景,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板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8页。eq\a\vs4\al(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eq\b\lc\{\rc\}(\a\vs4\al\co1(落叶铺在水泥道上→彩色的地毯,每一篇落叶→金色的小巴掌,棕红色的小雨靴→红色的小鸟))eq\a\vs4\al(喜爱,落叶,热爱,秋天)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8页。教学反思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6.秋天的雨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重点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难点1.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2.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去欣赏了秋天的山、秋天的枫林、秋天的残荷残菊、秋天的梧桐叶,感受了秋天江上的风,与作者一起在铺满梧桐叶的水泥道上玩了玩。《铺满金色手掌的水泥道》的作者说,在一夜秋雨之后,梧桐叶就铺满了一地。那么,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的雨》,去欣赏欣赏秋天的雨。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并结合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新词。3.教学生字和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淡、紧、厚”这三个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闻”字,可以用动作示范的方法来识记;学习“盒、料、票、梨、曲”这几个字可以结合图片的方法进行理解;学习“勾、曲、丰”这几个字,可以联系形近字进行区别理解。谜语示例:西边江水涌,东边火重重。与咸正相反,与浅很相同。(淡)竖下没有土,系上撇头无。上下相结合,变得更牢固。(紧)横头撇向南,日子甜又甜。两面距离大,与薄对着干。(厚)形近字示例:勾(勾画)——句(句子)——包(书包)——勺(勺子)曲(歌曲)——由(理由)丰(丰收)——井(水井)(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9页。书写指导: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9页。盒:“合”的撇捺伸展,下部底横稍长。颜:“产”撇略长,包住里面的笔画。料:两部分笔画穿插迎让,右横略低于左横。仙:“山”先写中竖,右竖略向里收。淡:左窄右宽,上“火”末笔为点,笔画注意避让。闻:“门”宽窄适中,“耳”要写得紧凑。梨:上下安排紧凑,“木”横长竖短,撇捺舒展。曲:两边竖画稍向内斜,中间两竖左低右高。易错提示:盒:下面是“皿”,注意里面是两竖。颜:左边里面是三撇,不要少写。票:上部中间是两竖,不出头。(3)归类识字。同音字归类示例:丰(丰收)——风(清风)——峰(山峰)仙(成仙)——先(先后)——鲜(鲜美)淡(清淡)——但(但是)——蛋(鸡蛋)部首归类示例:米:料(肥料)——粒(米粒)——粗(粗壮)量词归类示例:盒:一盒蛋糕一盒饼干一盒铅笔一盒水果(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1.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自然段。2.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明确:第1自然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第2自然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第3自然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第4自然段:秋天的雨,吹着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冬天快要来了。第5自然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地从天而降。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0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0页。教学课题6.秋天的雨教学时间第2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学习并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灵活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重点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难点1.通过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2.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导入新课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雨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什么说秋雨姑娘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去寻找答案。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一)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试着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秋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秋天是丰收之歌、欢乐之歌。(二)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2.思考:“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中的暗喻。把秋雨比作钥匙,表达对秋雨的赞美之情。知识拓展:暗喻暗喻,是比喻的一种,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用“是”“似”“变成”“成了”等词,有时候也不用喻词。典型形式为:甲是乙。3.思考: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明确:因为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秋雨一下,秋天就到了。在绵绵的秋雨中,天气变凉了,树叶开始落了,果实快要成熟了,世界开始呈现出了美丽的景色,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三)学习第二部分。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1页。1.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明确:描写的景物有: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雪白等。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1页。2.结合景物的相关图片,认识景物的样子及其颜色,想象这些不同颜色的不同景物,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会构成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意境。3.体会:如果删除“扇哪扇哪”,你觉得好吗?为什么?明确:不行。去掉“扇哪扇哪”,就没有扇的动作,怎么能扇走夏天的炎热呢?有了“扇哪扇哪”就说明在不断地扇,很有动态感。黄黄的银杏叶多像一把小扇子呀,秋风婆婆轻轻一吹,它们就左右摇晃着,像在扇凉呢!4.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并体会其作用。明确:拟人:“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天的颜色,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写出了水果的顽皮、多、迫不及待、争先恐后的情景;“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写出了菊花千姿百态的美丽。5.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秋天的气味是怎样的?明确:秋天的气味是香香的、甜甜的。6.为什么说“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明确:孩子们迷恋水果的香味,看到水果都不舍得离开,侧面烘托了水果的香甜。7.阅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明确:因为秋天到了,田野五彩缤纷,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欣赏美丽的秋景;树上果实累累,孩子们可以吃到可口的水果。秋天让孩子们收获了种种快乐。8.小组合作交流:动物或植物过冬需要做哪些准备?9.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当归纳总结。(四)学习第三部分。1.点名学生朗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2.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诱人的芳香,还听到了那充满关爱的声音。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随机指导)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2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2页。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7.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导入: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检查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3页。(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3页。(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4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4页。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习作:写日记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指导日记的基本格式,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2.学习修改自己的日记。3.感受写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重点指导写日记的基本格式,如何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日记的素材,让日记充满真情实感。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导入新课日记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记录。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日记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日记。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写作指导1.展示一篇范文让学生阅读。3月20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爸爸决定带我去公园感受一下春天。一走进公园,就看见许多的花坛,里面种有许多绿油油的小草和美丽的花儿,但有几个小男孩在摘花,花瓣掉落一地,花儿们都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没一点精神。小草也被他们踩得遍体鳞伤的。旁边还有一些垃圾在那里。见此情景,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瞧,草地多脏呀,我们应该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爸爸说:“我支持你。”我们回到家立刻动手做了几块木牌。又回到那片草地上,把做好的木牌分别插在花坛、草地和果皮箱旁,木牌上分别写着:“你对我献关爱,我对你献芬芳”,“小草挥挥手,请君绕道走”,“果皮箱正向你微笑”,插好后我们又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就这样忙了一个下午,我和爸爸已经精疲力尽了,虽然很累,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为绿化环境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为绿化环境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2.引导学生根据日记范文了解日记的基本知识和格式,从而掌握日记的写作方法。(1)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日记的格式是什么?明确:先在第一行中间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转行要顶格。(2)日记写作的内容可以包含哪些?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5页。明确:日记也指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因此,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5页。(3)概括范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明确:第1自然段:介绍天气和人物、事件。第2自然段:写“我”与爸爸在公园里的经历。第3自然段:写“我”的感悟。(4)过渡:范文中,作者不仅介绍了与爸爸去公园感受春的经历,也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才显得日记内容丰富,也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也要记住:不仅要写清楚一件事,还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5)介绍日记写作的作用,并由作用引出写作的要求。日记的作用:1.记录重要的事件及人事往来,以备日后查询。2.记录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便于不时总结和反省。3.记录知识、感受,以丰富生活。4.在某种特定情境中,可以宣泄情感,抒发抱负,起到精神的自我调节作用。5.经常记日记,还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手法:因为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写作方法是没有限制的,叙述、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法,都可以使用。写作要求:内容要真实;事情要有意义;感想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拔高,或者喊口号;语言要简明通顺。拓展延学,生发问题。三、范文评析4月10日星期五天气:晴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爸爸商量着要给妈妈一个惊喜。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3蛋糕店为妈妈订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妈妈最喜欢吃饺子,我们又去了菜市买了饺子皮、肉和白菜。回到家,我和爸爸一边包饺子,一边商量着怎样为妈妈过生日。通过我和爸爸的劳动,一切都准备好了。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不巧,今天晚上该妈妈值夜班。好不容易等到妈妈下班的时间。9点刚过,我从阳台上看见妈妈回来了,我和爸爸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关了,并点上了蜡烛。不一会儿,从楼梯口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们家怎么停电了呢?”妈妈走进家门,“我已经拨打了供电局的抢修热线电话,供电局的修理工马上就到……”“啊?!”我和爸爸一听,鼻子差点儿都被气歪了!总评:文章首先按照日记的格式写明日期和天气情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第2自然段叙述事情的经过,叙述时抓住重点事件进行描写,十分生动。第3自然段的意外结果,则给故事添加了趣味,读来忍俊不禁,人物形象也十分突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6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6页。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语文园地二教学时间第1课时2019年月日总节教学目标1.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运用。2.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处理方法,培养自学能力。3.了解汉字的书法规则,提高书写水平。重点1.积累与季节相关的词语并能够运用。2.了解汉字的书法规则,提高书写水平。难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具课件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自主调控区自主预学,提出问题一、新课导入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跟着三位诗人去欣赏了古人眼中的秋天,感受了深秋的山、秋天的花、秋天客舟所见,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借秋天的事物表达自己对友人的勉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我们也跟着作者去到了铺满金色的法国梧桐的水泥道上,与作者一起玩耍,感受作者的快乐和对秋天的喜爱;我们还去欣赏秋天的雨,见识了秋雨的五彩缤纷、感受了它香甜的气味,感受它带给大地的丰收喜悦和孩子们的欢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秋天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大家还知道秋天还有哪些特征呢?一年有四季,大家是否还知道其他三个季节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吧。合作共学,解决问题二、日积月累1.过渡语: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关于秋天的特征,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结合“日积月累”中的词语,了解一下秋天还有哪些特征。2.出示词语,通过自由朗读和齐读的方式来朗读词语。3.理解词语意思,并给词语分类。分类示例:这九个词语是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有的着重描写天气,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有的着重描写季节气候特征,如“一叶知秋、层林尽染”;有的着重描写收获的,如“五谷丰登、果实累累、金桂飘香”。词语拓展:丹枫迎秋、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秋风萧瑟、秋色宜人、秋雨绵绵、玉露生寒、红叶缤纷。三、词句段运用1.图片展示春夏秋天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风景特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7页。2.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对风景特点进行描述,并能够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7页。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看哪个小组概括的内容最准确,想到的词语最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词语示例:温暖:春暖花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炎热:骄阳似火枝繁叶茂郁郁苍苍金秋: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寒冷:冰天雪地寒冬腊月白雪皑皑4.指导学生朗读词语,随机指导读音。5.指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造句。6.过渡:刚才我们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查字典词典的方法,但是,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字典词典,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意思呢?7.出示句子,让学生在不借助字典的情况下,对下面的加点字进行理解。可以与同桌进行合作。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8.请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完善,再进行归纳。方法示例:1.找近义词的方法。如,“憧憬”的近义词是向往;“忐忑不安”的近义词是七上八下。2.结合句子意思的方法进行理解。“憧憬”可以结合前面的“即将到来的一天”和后半句“期待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来理解,“即将到来的一天”表明活动还没有开始,“期待”“出色表现”表明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结合起来,“憧憬”在这里表示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也可以说成是“向往”。拓展延学,生发问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关于季节的词语。无论是在写作中,还是平时的口语表达中,词汇都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因此,课后我们也可以在课外阅读或者是其他情况下,有意识地积累词汇。让我们的写作更有文采,让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板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8页。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全文共21页,当前为第18页。教学反思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教学课题语文园地二教学时间第2课时2019年月日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道路沥青铺设质量控制措施
- 2025-2030LNG汽车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4S店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体育活动评估与反馈的有效措施
- 毕业生金工个人实习总结
- STEAM课程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
- 统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借贷居间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电影微电影演员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版房屋分割离婚协议文本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课件
- 15D502 等电位联结安装
- 校园超市投标书1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政审表
- 审计资料交接清单
- GB/T 43107-2023核电站仪表引压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 幼儿园保健医生考核细则
- 落地式脚手架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 NB/T 11108-2023选煤用起泡剂性能要求
- 城市广场概述
- 天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