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内蒙古赤峰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说经典梁衡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③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④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比如教师一遍一遍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成为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因为只有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像伽利略发现了重力加速度,像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才算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马克思创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论,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这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经典。它是创新,不是先前理论的重复。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⑥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哲学家讲,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比如我们现在写古诗词,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李白、李商隐、李清照的神韵。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⑦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⑧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观点、立场、方法、思想、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小平说:“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⑨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的文字、音乐、绘画等之所以称其为“经典”,就在于经得起人们一遍遍、一代代地去欣赏、品味。B.经典不会因为后人重复多了而变得平凡,但是仅仅重复前人的经典而不加创造注定是成不了经典的。C.教师一遍一遍讲数理化常识而一生也不会成为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是因为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D.经典可以重复,甚至超越,但就是不能复制,是因为每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作者的个性烙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点明“经典”的概念,接着指出经典经得起重复的原因,并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B.第③④段、⑤⑥段和⑦⑧段都可以将两段合并为一段,之所以将③⑤⑦单独成段,是为了强调说明。C.第④段使用举例论证,列举牛顿、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大量事例,是为了证明创新成就了经典。D.第⑧段使用比喻论证,将经典比作天然放射性铀矿,目的在于证明经典的理性意义能使其不断地释放出新的能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经典经历数年的呕心沥血、苦修而得;有的却是不经意制作、妙手偶成,可见经典与时间长短无关。B.因其包含的理性意义,使得经典能够超越时代,不仅在它所处的时代里熠熠生辉,亦能在新的时代释放新的能量。C.经典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取之不尽的养分,每个人每一次重复都能够从中获得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的价值所在。D.我们重复经典,更要透过经典的表面深刻地挖掘其时代内涵,用来指导我们现实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意义。【答案】1.C2.B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一生也不会成为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是因为……”错误,原文“比如教师一遍一遍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成为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是假设的关系,强调如果不从事科研是无法成为经典的,选项表述太过绝对,且强加因果关系。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第③④段……可以将两段合并为一段……所以将③……单独成段,是为了强调说明”错误,文章第③段是对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的原因的总括,和后文是“总分”关系,显然不能和第④段合并。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每个人每一次重复都能够从中获得有用的东西”错误。原文的“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说明若要获得有用的东西,重点还在于“开发”,不能直接“获得”。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研究,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此外,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针对上述舱内科学实验机柜、舱外试验装置和巡天空间望远镜,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后续转入常态化运营后,还将实施较大规模科学研究,预期将有力推动暗物质与暗能量、星系形成演化、物质本质规律、生命现象本质和人在太空的响应变化规律,以及地球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为未来我国开展近地以远的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扎实的科学和技术积累。(摘编自《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2022年6月4日)材料二:世界航天大国为什么竞相发展空间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在地球上,生命体和物质受到重力的作用,某些本质规律会被掩盖,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被重力掩盖的物质本质规律,如在微重力条件下会产生浮力对流极大的减小、沉淀和分层现象基本消失、压力梯度极大的减小等物理效应。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在轨工作了30余年,期间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5次维修,才使哈勃望远镜能够长时间工作,取得众多国际瞩目的科学成果。载人空间站还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在轨开展的生命、材料等科学实验,有必要将实验后的样品返回,回到地面做进一步研究,如生命科学实验样品回到地面进行基因测序和后续的研究、材料样品进行剖分并开展X射线衍射研究等。除了这些案例外,空间站的建设对天文观测也大有益处,由于大气的吸收和干扰,宇宙中的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超长波等无法在地面有效观测到,相关谱段的天文观测需要发射观测仪到太空中开展观测。(摘编自张伟《为什么要在空间站做实验?》,解放军报2022年3月25日)材料三:什么是微重力?我们在地球上空300-400千米的轨道上,相对于6千余公里的地球半径,在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重力并没有消失,为什么会出现微重力的现象?如上图所示,航天器在做近8千米/秒的高速运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航天器应该是保持远离地球的匀速直线运动,而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使航天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航天器所受的重力提供了航天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这两个力基本相等,使得在航天器上感受到的只有残余的重力,称为微重力。(摘编自张伟《为何在空间站做实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22年3月10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重力条件下加热比如水或空气等物体时,浮力对流消失后热交换基本停止,加热的水或空气可能停留在容器底部。B.根据微重力条件下的沉淀分层现象可以得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会出现分层现象。C.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物体受到的水压不会随水的深度变化,即不同深度的位置水压是基本不变的。D.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当把铁块等密度大的物体放入密度小的水中时,这些物体将不会下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和运营空间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在广域巡天观测领域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其中巡天空间望远镜功不可没。B.材料二通过列举哈勃望远镜成功在轨运行三十余年的例子,向我们论证了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地球上某些生命体和物质的本质规律。C.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航天器所受重力虽时有时无,但其仍然可以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使航天器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D.中国空间站舱内的太空实验室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技术,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建设空间站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B5.D6.①空间站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②空间站有人的参与,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模块更换和维修维护。③载人空间站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可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④在空间站特定的轨道高度,便于进行天文、地球观测和空间物理研究。(任意三点即可)。【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根据微重力条件下的沉淀分层现象可以得知,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会出现分层现象”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被重力掩盖的物质本质规律,如在微重力条件下会产生浮力对流极大的减小、沉淀和分层现象基本消失、压力梯度极大的减小等物理效应。”可知,微重力条件下的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后,并不会出现分层现象。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我国在广域巡天观测领域能够走在世界前列,其中巡天空间望远镜功不可没”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后续,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可知,目前巡天空间望远镜并未发射,选项“功不可没”表述有误。B.“材料二通过列举哈勃望远镜成功在轨运行三十余年的例子,向我们论证了在微重力条件下有望发现地球上某些生命体和物质的本质规律”分析有误,材料二列举哈勃望远镜成功在轨运行三十余年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空间站建设的意义。C.“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航天器所受重力时有时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什么是微重力?我们在地球上空300—400千米的轨道上,相对于6千余公里的地球半径,在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上重力并没有消失”可知应是有微重力。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建设空间站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首先,从材料二“世界航天大国为什么竞相发展空间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可以总结出:空间站能提供长期的微重力等特殊研究环境。从“著名的哈勃望远镜在轨工作了30余年,期间航天员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进行了5次维修,才使哈勃望远镜能够长时间工作,取得众多国际瞩目的科学成果”可知,空间站有人的参与,便于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模块更换和维修维护。从“载人空间站还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在轨开展的生命、材料等科学实验,有必要将实验后的样品返回,回到地面做进一步研究,如生命科学实验样品回到地面进行基因测序和后续的研究、材料样品进行剖分并开展X射线衍射研究等”可知,载人空间站还可以进行天地往返运输,实现实验模块更换及实验样品返回。最后,从“空间站的建设对天文观测也大有益处,由于大气的吸收和干扰,宇宙中的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超长波等无法在地面有效观测到,相关谱段的天文观测需要发射观测仪到太空中开展观测”可知,在空间站特定的轨道高度,便于进行天文、地球观测和空间物理研究。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时间藏在挂钟里,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候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文本二: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让我们感受到立体、丰厚、富有生命实感的审美品格。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她的创作都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作家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她那只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她的散文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美”的重新理解和认识,从而呈现出“独有的美的特质”。(选自梁海《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概述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依次写了时间在钟表中、生活中、生命中行走,化虚为实,让读者感悟到生命的成长与岁月的流逝。B.文本一写作者到了上课时间还要磨蹭一会儿再进教室,又写随着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间也越显匆匆,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遗憾。C.文本一的语言符合作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语言鲜活,形象生动;伏笔照应又使行文自然而不显生硬。D.文本二准确地评价了迟子建的散文,强调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并指出作家可以通过作品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8.下列各句的含义,与文本一中作者对时间的最终认识最为契合的一项是(
)A.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挖掘深沟浅槽。(莎士比亚)B.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库尔茨)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D.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9.文本一围绕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思路,请你据此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10.请结合文本二的评析,分析文本一中“独有的美的特质”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7.A8.B9.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不加珍惜;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10.①散文主题具有“美的特质”,作者期待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表现出“诗意和温情”;②风格具有“美的特质”,散文中既有对时间的细腻感受,又有对时间的理性认识,大气豁达;③语言具有“美的特质”,文章语言灵动,如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④情感具有“美的特质”,作者认为时间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充满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的能力。B.“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遗憾”错误,作者并没有遗憾,而是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C.“伏笔照应又使行文自然而不显生硬”错误,文章没有运用伏笔照应。D.“并指出作家可以通过作品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错误。由原文“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可知,帮助读者找到灵魂的安居之所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精神”,而不是“作品”。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本一的最后一段“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这与B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意思最为接近。A.用年龄和容貌的衰老,向我们诉说谁都无法把控和永久的拥有时间,并不是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C.天地是万物的客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作者在这里感叹天地广大,无穷无尽,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并不是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D.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以花为喻,传达时光飞逝之感,并不是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可以看出,小时候作者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到了初中,作者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上初中以后……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此时作者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对时间麻木而不加珍惜。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白发的发现让作者感叹时光飞逝。而如今,“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此时的作者终于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散文主题具有“美的特质”,作者的所思所感具有一种诗意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到,“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在回顾了亲人们的逝去,以及自己生命中时间的流逝,作者并没有让伤感包围自己,而是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认为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表现出“诗意和温情”。风格具有“美的特质”,“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祖父、外祖父和父亲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虽然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散文中既有对时间的细腻感受,又有对时间的理性认识,大气豁达。语言具有“美的特质”,文章语言灵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作者将时间人格化,“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此时作者将时间描写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永不停息、一直在流逝的状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中,作者将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让文章的表达富有美感。情感具有“美的特质”,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如“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等,这些语言充满诗意之美,充满着对生命理解的温情,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充满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只是明白,君子只于是非上明白得尽,小人只于利欲上明白得尽。力行在笃好之后,笃好又在深喻之后。程子谓“惟其深喻,是以笃好”,正指已成之君子小人。“喻”字兼深知笃好而言,然必深知然后笃好。看“深”字“笃”字,皆非恒人之知与好所得而与也。喻利人但将贪污一流罩煞不知这里面正有人物在。天下颇有忠信廉洁之行而其实从喻利来者盖其智慧实晓得如是则利非然则害故所行亦复近义。然要其隐微端倪之地,实不从天理是非上起脚,而从人事利害上得力,此之谓喻利之深笃;若贪污之人,止知小利而不知大害,知近利而不知其后之大不利,此并不能喻利者。虽均之为小人,而其等高下悬殊。不能深喻者,其为小人犹浅,至喻之能深笃者,直与君子疑似,后世不察,每为所欺,而此种学术,遂流传于天地之间。如孔孟所指之乡愿,今人竟望为君子不可及之人矣,岂不可恨可痛!喻兼性学,不是漫然便晓,只是人门一歧,一路必造其极。世间只有这两条路,不喻义即喻利,中间并无隙地可闲歇一班人!而且喻义者必远利,喻利者必贼义,中间亦更无调停妙法可两不相妨。陆子静说志习在此,则喻在此,是从喻字前说。子静谓科举纯是喻利,看来确然如此。今日举业愈趋愈下,即不利亦骛之,只是妄求耳,并未曾喻,然则求昔日之小人亦不可得矣。(节选自吕留良《四书讲义》)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颇有忠信廉洁之行/而其实从喻利来者/盖其智慧实晓得如是则利/非然则害/故所行亦复近义。B.天下颇有忠信/廉洁之行而其实从喻利来者/盖其智慧实晓得/如是则利非然则害/故所行亦复近义。C.天下颇有忠信/廉洁之行而其实从喻利来者/盖其智慧实晓得如是则利/非然则害/故所行亦复近义。D.天下颇有忠信廉洁之行/而其实从喻利来者/盖其智慧实晓得/如是则利非然则害/故所行亦复近义。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力行在笃好之后”与“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力”字含义不同。B.“惟其深喻,是以笃好”与“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C.“后世不察”与“察邻国之政”(《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察”字含义相同。D.“而且喻义者必远利”与“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两句中的“远”字含义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对于义和小人对于利,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因为深刻地明白它,进而十分爱好它。B.都是小人,但是不同的小人其实差异很大,那些对利益原则领悟极深刻的小人其实与君子已经差异不大。C.追求道义的人和追求私利的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所以二者没有可能调和。D.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科举制度已经背离了君子之道。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贪污之人,止知小利而不知大害,知近利而不知其后之大不利,此并不能喻利者。(2)今日举业愈趋愈下,即不利亦骛之,只是妄求耳,并未曾喻,然则求昔日之小人亦不可得矣。【答案】11.A12.B13.B14.(1)像那贪婪肮脏之人,只知道小利并不知道大害,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知道眼前小利之后的大害,这并不能说他们透彻地明白了利益。(2)如今科举制度每况愈下,即便科举无利可图也追逐,只是虚妄地追求罢了,人们并没有熟悉明白科举,这样,今天的士人就是想成为以前虚伪的小人也是不可能的了。【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一些忠信廉洁的品行,而正好是因为一些人明白利益,大抵是他们的智慧确实明白这样做会得利,不这样做会受害,所以他们所做的也貌似符合道义。“忠信廉洁”是修饰“行”的定语,而“忠信廉洁之行”整体作为“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如是则利”作“晓得”的宾语,动宾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力”:副词,矢志不渝地/名词,体力。句意:简单热爱一件事才能矢志不渝地践行这件事/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B.“笃”副词,十分/疾病加重。两句中的“笃”字含义不同。句意:只有深刻领悟,所以才能坚定热爱/但刘氏的病情却日渐加重。C.“察”:都意为鉴别,观察。句意:后世的人们不去鉴别/观察邻国的政治。D.“远”:都意为远离,摒弃。句意:而且执着道义的人一定会摒除私利/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那些对利益原则领悟极深刻的小人其实与君子已经差异不大”表述有误,根据原文“至喻之能深笃者,直与君子疑似,后世不察,每为所欺”可知,是小人和君子外表看着相似,但是小人和君子有着本质的区别。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若”,像;“止”,副词,只;“喻”,明白。(2)“愈趋愈下”,可意译为“每况愈下”;“骛”,追逐;“妄”,虚妄。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道义,小人熟悉利益。”“喻”只是熟悉明白,君子只在是非道义上能明白地透彻,小人只在利益欲望上能明白地透彻。简单热爱一件事才能矢志不渝地践行这件事,深刻领悟一件事才能坚定热爱这件事。程子(程颐、程颢)说:“只有深刻领悟,所以才能坚定热爱”,这正好说的就是那些君子和小人。“喻”字兼有深知热爱的意思,然而一定是深刻领悟后才会坚定热爱。看“深知”和“热爱”这词,都不是一般人的了解和爱好所能达到。透彻明白利益的人,只将他们看成是贪婪肮脏的人,殊不知透彻明白利益的人里面,正好有一些貌似值得称赞的人。天下一些忠信廉洁的品行,而正好是因为一些人明白利益,大抵是他们的智慧确实明白这样做会得利,不这样做会受害,所以他们所做的也貌似符合道义。然而,他们做事的原始的隐藏着的动机,并不是从天理是非上考虑,而是着眼于人事利害,这其实是在对利益熟悉明白之后的坚定热爱;像那贪婪肮脏之人,只知道小利并不知道大害,只知道眼前的利益而不知道眼前小利之后的大害,这并不能说他们透彻地明白了利益。虽然这两种人都是小人,然而他们的层次相差很大。不能深刻领悟利益的,做小人都是低层次的,等到能够深刻领悟并进而坚定热爱,差不多外表就跟君子很相似了。后世的人们不去鉴别,常常被这些人欺骗,而这种虚伪、欺诈的为人处世之法就在天地之间流传。像孔子孟子所指摘的伪君子,今天的人们竟然把他们当成不可企及的君子,难道不可恨可痛吗!要洞悉的事情包括“性”和“学”,这不是随便就能明白的,只是入门错了,一路走下去就会误入歧途,难以返回。世间只有“喻义”“喻利”这两条路,不是道义就会是利益,中间并没有别的道路让常人选择!而且执着道义的人一定会摒除私利,追逐利益的人一定会败坏道义,中间也没有好的调和办法让二者互不妨害。陆子静(陆九渊)说一个人志向习惯在这里,这个人熟悉明白的事理就在这里,陆九渊是从一个人深刻领悟一件事之前的状态说起的。陆子静说科举制度完全是让人追名逐利,看来确实是这样。如今科举制度每况愈下,即便科举无利可图也追逐,只是虚妄地追求罢了,人们并没有熟悉明白科举,这样,今天的士人就是想成为以前虚伪的小人也是不可能的了。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解闷(其九)杜甫先帝贵妃今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①,玉座②应悲白露③团。过华清宫绝句(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①炎方:指广东南海。朱樱献:唐代规定,每年四月一日由皇家内园进樱桃荐祀陵庙。(樱桃夏熟,荔枝秋熟,献荔枝在献樱桃之后,故曰“续”。)②玉座:御座,这里指唐玄宗。③白露团:这里去壳后晶莹圆润的荔枝。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开门见山,直揭主题,指出安史之乱平定后,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各自承受着孤独,但进献荔枝旧例仍没有停止。B.“还复”二字,有“反复、接连”之意,揭露出统治者无休止的骄奢淫逸导致百姓生活穷困,饱含诗人尖锐批评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C.第二首诗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去写,犹如摄影师一般,在观众面前展现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图。D.两首诗在题材上都属于怀古咏史诗,都通过唐朝统治者不惜劳民伤财让南方岁贡荔枝满足欲望的历史事实,抨击了统治者的奢侈淫靡。16.吴乔《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这两首诗都具有表达含蓄精深的特征,请结合诗歌分别加以赏析。【答案】15.A16.①杜甫诗不明确指斥当朝统治者的奢靡与政治的腐败,而借写荔枝来曲陈其意。“荔枝还复入长安”“炎方每续朱樱献”两句写玄宗已逝,弊政犹存,在今昔对照中讽刺当朝统治者不吸取唐玄宗的历史教训,不革除弊政的现实状况。“玉座应悲白露团”运用联想与想象,写假若玄宗泉下有知,也应生出无限悲伤,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朝廷政治腐败的一片殷忧,以及劝谏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拳拳之心。②杜牧诗中“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国破家亡,此处借用了这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因宠妃而荒废国事的讽刺,收到了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杨贵妃和唐玄宗已经阴阳两隔”错误。“寂寞”指代“死亡”。诗人写作此诗是永泰元年(765),而唐玄宗死于公元762,故当时帝妃皆亡。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杨贵妃都已去世,然而统治者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命令南方和四川继续进贡荔枝,《解闷(其九)》即针对此而发。“先帝贵妃俱寂寞,荔枝还复入长安”,唐玄宗杨贵妃都已久离人世,然而,“劳人害马”进献荔枝的旧例仍未废除停止,荔枝还是年复一年地进贡到长安。两句开门见山,直揭主旨。“还复”二字,不但揭露出统治阶级的贪图享乐,透露出广大人民的深重痛苦,而且包含着作者对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的尖锐批评。“玉座应悲白露团”,当进荐的荔枝放在“玉座”之前,先帝如果地下有灵,回想起以往的情景,也不禁要泪水滔滔悲伤起来吧?这里的“应悲”,不仅指玄宗对开元盛世一去不返,目前国势江河日下的悲伤,还应包括玄宗对自己荒于女色贻祸误国的悔恨。这一句是作者的设想,它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今朝廷政治腐败的一片殷忧,以及劝谏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拳拳之心。这首诗因事兴感,抓住“荔枝还复入长安”这一事件,揭露出肃代两朝统治者无视这一历史教训,重蹈玄宗亡国的旧辙,其立意是很深刻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一骑红尘妃子笑”,用“一骑红尘”将此一劳民伤财之史实轻轻带出,真可谓举重若轻。继以“妃子笑”,看似实写,言当驿骑驰至时妃子嫣然一笑;而其实是暗写玄宗令进荔枝以博妃子一笑。这一句把史实、画面与情感和评价融合在一起,既承“千门万户次第开”构成境界,又叙述并评价了历史。诗中“妃子笑”三字值得玩味,它让人想起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得妃子一笑而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事。这一“笑”写出贵妃的骄矜、满足、得意,而历史也在这一“笑”中衰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因宠妃而荒废国事的讽刺,收到了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六、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从民心、人性同理心的角度,对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行为进行控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师说》中的两句话抒发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流水以其连绵不断,奔腾不息的特点,往往成为古诗词中表达无尽愁苦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奢”“萧”。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6月20日,95岁的词作家乔羽病逝。作为一位高产词作家,乔羽一生①,创作了一千多首②的歌曲。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南辕北辙,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乔羽用朴素而直白的语言,将祖国揉进了每一首歌里,把情怀种在每一个人心上。这些近乎白描的歌词记录了几代中国人的日常:我们的孩子如何长大,青年如何恋爱,老人如何度过晚年,千千万的普通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过活。他在《中国歌海词丛》的序言中,曾这样写道,“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③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小小院落也要是有趣的,吸引人的,不能是维生素片剂,得是新鲜的瓜果梨桃。自幼就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乔羽幼小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传统文化的根,他也并不排斥新事物,愿意④;他的歌词中,既有着古典情韵,也有着现代浪漫。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笔如椽
脍炙人口
举足轻重
推陈出新B.笔耕不辍
炙手可热
不可或缺
与时俱进C.大笔如椽
炙手可热
举足轻重
推陈出新D.笔耕不辍
脍炙人口
不可或缺
与时俱进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D19.好歌之所以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久唱不衰,关键在于它能表达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20.“揉”和“种”把祖国和情感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乔羽歌词的艺术特点及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大笔如椽:原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现多指大作家,大手笔。笔耕不辍:指从未中断写作。语境指乔羽一生没有中断创作,应填“笔耕不辍”。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语境指乔羽创作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广为传颂。应填“脍炙人口”。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语境把歌词比喻为家常饭、粗布衣,强调对人生活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应选用“不可或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结合“不排斥新事物”可知,此处说乔羽不断进取,应选用“与时俱进”。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经受住岁月”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改为“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二是“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语序不当,应先“合拍”,再“共鸣”,改为“和大多数人的心灵跃动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句中以“揉”和“种”描述乔羽将祖国的形象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写进歌中,并深入听众心里,用了比拟的修辞。比拟修辞的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赞美乔羽歌词的艺术特点及效果,凸显歌词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历史中,经历过无数次瘟疫、战争以及自然灾害,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大灾难后依然存活,并且活得越来越好,①________,而这种韧性很大一部分源于人类复杂的情绪。对于情绪(包括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科学家们已经成功探索出其对于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科学家认为:“(
),都会让你对自己的判断和推理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大脑需要让我们对外界充满好奇,积极的情绪会鼓励我们拓宽见识、探索未知。而另一方面,大脑要帮助我们规避危险,注意可能面临的威胁,从而阻止我们的进一步行动。例如,人类在恐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店面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版权许可合同:版权持有者与使用者的许可协议
- 2024年建筑工程抹灰工程专业分包协议
- 2024服装加工订单合同
- 2024年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工业设备购销合同模板
- 2024年企业购置绿色环保厂房合同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防护及监控合同
- 2024房地产合同模板房屋拆迁协议
- 2024年度9A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作合同
- 小学生日常卫生小常识(课堂PPT)
- 幼儿园大班《风筝飞上天》教案
- 企业所属非法人分支机构情况表(共1页)
- 寄宿生防火、防盗、人身防护安全知识
- 弯管力矩计算公式
- 《Excel数据分析》教案
-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 水稻常见病虫害ppt
- 学生会考核表(共3页)
- 六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演讲稿-PPT
- 学校校报校刊卷首语(创刊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