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慨()叹 省()悟 诓()骗诬()蔑 脂()粉 脊()梁抹()杀 抹()布 拐弯抹()角前仆()后继 状元宰()相 搽()粉2.解释下列词语。(1)玄虚: 。(2)渺茫: 。(3)怀古伤今: 。(4)为民请命: 。(5)自欺欺人: 。(6)舍身求法: 。3.主旨归纳。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社会上一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蒙蔽群众、投降卖国的本质,并热情歌颂了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鼓舞了民族自信心,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参考答案1.kǎixǐngkuāngzhījǐmǒmāmòpūzǎichá2.(1)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重点1.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示了“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这叫归谬法。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在论证方法上这是驳论证。它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好像抖包袱,吊起读者的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4.第4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书报检察机关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了什么?“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国民党唯恐去之而不及。此外,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5.“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指谁?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中国人”指除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广大中国人民,这句话告诫广大中国人民,不要被一小撮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的反动宣传所迷惑,要看到革命的力量,要看到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基础训练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B.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C.“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即在南京发表讲话,声称“暂取逆来顺受之态,以待国联公理之判决”。D.梁启超曾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2.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5—9自然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的中国脊梁。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D.作者虽然论证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3.品析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妙处。(1)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2)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能力测试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问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1.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于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3.根据下面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A.只要……就……
B.只有……才……C.即使……也……
D.虽……也……4.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事例并加以概述。(集体、个人皆可)二、学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班上准备举办一场“走近鲁迅·学习鲁迅”的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2022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7周年、逝世82周年,全国各地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东城中学九年级(3)班要开展一场纪念鲁迅的活动,请你来参加。6.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7.请围绕你所确立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8.围绕活动主题,请你以主持人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真题练习【2022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2.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参考答案2.D【解析】不存在疑问。文中在论证“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时,广泛举例,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3.(1)“自欺力”运用仿拟,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形象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当局自欺欺人的形象。(2)“中国的脊梁”运用比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比喻为脊梁,表达了作者热情的赞颂和深深的敬佩之情。1.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达到讽刺的效果。自欺力【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把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三次说“是事实”的目的在于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并达到讽刺的效果。仔细阅读选文后半部分可知,“自欺力”可以概括这一段的论证内容。2.只相信了自己,倒是—条新生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只需回读原文,锁定与民族自信力相关的语段即第四段,不难找到“只相信了自己,倒是—条新生路”这句话。【解析】此题考查对关联词语的掌握。需熟读课文,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具体作答此题时,结合相关语境即可知道此句应选D。4.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掌握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品读所给句子可知,此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5.答案示例: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研发,C919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行业的垄断,展示和提升了我们民族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信力。【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所举事例符合题干要求,能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即可。注意语句通顺,语言简练。6.走近鲁迅先生,聆听大师教诲。1.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解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2.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电商平台开发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商业物业租赁合同(含装修条款)
- 2024年地下水源开发打井协议版
- 2024年度:农业科技研发与绿色农产品采购合同
- 2024年度保险代理服务外包协议范本一
- 2024年度版权监管合同标的3篇
- 二零二四年研发团队合作协议及保密条款
-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策略
- 2024年度企业间借款合同模板版B版
- 基于云计算的金融风险控制系统(2024版)合同
- 物管物业交接验收明细表格(全)模板
-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3篇)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三级手术目录(2020版)
- 6人小品《没有学习的人不伤心》台词完整版
- 《注册建造师执业工程规模标准》
-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完美版
- “四风”问题查摆整改台账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保险学案例分析(整理)
- 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