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1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2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3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4页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喜欢就下载吧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临澧一中一、单选题1、《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全书分60卷、12门,其中,“救荒”一门几乎占全书的1/3,这表明作者()①关心民间疾苦②积极开垦荒地③说明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④纠正了前代农学中的许多错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国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初唐诗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B、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C、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D、晚唐诗人杜牧,在诗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他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他和李白有“小李杜”之称。3、清代时编撰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当时若采用印刷术印刷该书,不可能做到的是:()A、双色套印技术B、彩色印刷技术C、用机器印刷D、使用质地细薄的纸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到今天,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结果。据此回答4-7题。4、丝绸之路把几个文明世界联系起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丝绸之路上第一个远嫁西域的公主是()A、王昭君B、文成公主C、细君公主D、金城公主5、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白马寺是东汉政府都城建造的佛教寺院②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神仙体系③魏晋以后,佛教建塔塑像风行各地,是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佛画是丰富的艺术和历史资料⑤佛寺景色清幽,多为旅游胜地()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是()A、开明士大夫B、新式学堂C、留学生D、传教士7、中国飞船神州六号上共装有56台各种发动机进行轨道控制,发动机的发明和使用出现在()A、工场手工时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间C、自由资本主义时期D、垄断资本主义时期8、下列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为国共第一次成功合作起了帮助作用B、它为中共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奠定理论基础C、它的策略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它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指导作用9、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正当美苏争霸开始阶段,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这一破裂的实质是()A、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冲突B、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斗争C、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D、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社会主义瓦解的结果10、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而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改善以与1991年中俄建立外交关系,目前两国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这表明()①相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可能存在矛盾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造成俄罗斯重新认清社会主义制度③中俄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④两极格局解体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答11-12题。11、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的是()1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造就这一新国民形象最重要的事件是()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中国成立D、清政府的新政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图一到图五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到抗战争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势力(图中阴影部分)发展情况。请回答:(1)图一、图三反映的历史时期中,中国民主革命政权的名称各是什么?(2分)(2)图一到图二革命势力范围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3)根据图三,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理论,用史实回答1931年是如何实践这一理论的?(6分)(4)图三到图四革命势力范围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5)图五,敌后战场与国民党正面战场有何区别。(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33年——《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实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列宁选集》卷四材料四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3)材料一和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4)根据材料四,结合以上材料,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经济政策的?高三历史考试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DCCBDDBBCCB13、(1)图一:广州国民政府图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革命势力范围: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原因:①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边点,制定了正确的方针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③工农运动发民(3)理论:工农武农创扰理论实践:①开展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②进行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并提出土地革命路线③根据地建设——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同时兴办了一些工业。④政权建设:1931年冬,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范围变化:从南方转移到北方原因:①国民政府“围剿”;②王明“左”倾路线危害导致12军第五次“围剿”失败;③红军长征完成了战略。(5)区别:①坚持的抗战路线的不同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③作战的规模与方式不同④战略地位不同14、(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征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生产与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实质在于以国有化形式尽量避免资产阶级自由企业制度的竞争,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调节经济生产,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3)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前者或后者上比,它们在历史条件、目的、具体措施和结果方面迥然不同。(4)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以发展国民经济,这是积极的,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干预的方式甚至采取一些貌似过激的措施遏制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这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加快发展需要改革。高三历史专题九、十、十一试题临澧一中一、单选题“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是构成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回答1~4题。1、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其特点不包括()A、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B、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C、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D、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2、二战后,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的主要原因是()A、东殴的经济困难、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B、西方国家对东欧采取诱压手段C、苏联和东欧之间的特殊关系D、苏联采取从东欧收缩的战略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A、社会主义的失败,资本主义的胜利B、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单级世界的建立C、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社会主义的胜利D、戈尔巴桥夫改革的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的胜利4、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是()A、照搬苏联模式B、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D、西方国家渗透十月革命后,苏俄进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时期。据此回答5~6题。5、1921年,经过三年多的战斗,苏俄红军终于击溃了全部白军,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但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同时,苏俄国内却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发展成为政治危机。导致苏俄经济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B、《布列斯特和约》签订C、暗藏在革命阵营里的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D、不法商人的投机活动6、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A、强调保持轻重工业的比例协调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奠定工业化基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强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完成7~9题。7、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其影响是:()A、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B、实业救国成为风靡全国的思潮C、促进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的开展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突出成绩是()A、提出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B、确立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方针C、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D、提出了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能源开发建设方面成就显著。其中在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是①大庆油田②胜利油田③葛洲坝水利枢纽④大亚湾核电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英、美、法、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逐步确立代议制,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回答10~12题。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出现过短暂的共和制实验,该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尚未真正掌权B、社会不能长期稳定C、王党势力猖獗D、克伦威尔无力回天11、法国大革命时期大资产阶级当政时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立宪制B、君主专制C、开明君主制D、共和制12、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s)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司法独立原则20年是中法文化年,该活动总结的法国文化主题是“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据此回答13~15题。13、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个性解放的杰出代表是()A、彼特拉克B、薄伽丘C、伏尔泰D、拉伯雷14、下列对拿破仑的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从法律上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③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中法文化年法方总协调人阿兰·隆柏说,法国文化年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和革新”、“浪漫与创新”。而中国也不乏创新的历史人物,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典型,中共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活动体现在()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二战后,东欧各国纷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困难重重而被迫改革,据此回答16~18题。16、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17、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苏俄赢得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对国家经济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D、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18、东欧剧变中发生国家分裂现象的有()①罗马尼亚②民主德国③南斯拉夫④捷克斯洛伐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民族解放运动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可歌可泣的华章。回答19-20题。19、19世纪中期的亚州革命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常见的特点是()A、民族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B、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D、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20、20世纪30年代中期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显著特点是:A、人民觉悟和斗争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B、得到社会主义苏联的巨大物质帮助C、民族解放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相结合D、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相互支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回答21-23题21、图右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柱状图,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基础地位的下降B、产业结构政策调整C、改革开放与科技进步D、借鉴西方国家经验22、近代史上英国圈地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两者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中,最主要的不同是()A、是否变革了封建的生产关系B、是否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C、是否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是否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23、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在于()A、否定原有经济体制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2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法西斯主义有直接的关系,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因素有:①世界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产物;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③西方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仇视;④极端的民族主义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5、1939年波兰覆亡,1941年11月苏联丧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0%的人口与大部分工业区,其共同原因有:①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②德军的闪电战;③英法的绥靖政策;④没有做充分的临战准备;⑤防御战略思想不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1材料二1978、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用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8%1.4%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合资、外资05.8%材料三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途中说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制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什么调整,这一调整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它们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决定中是如何贯彻的。27、近代史上,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举例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怎样以不同方式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