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Ι卷(59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慢生活”流行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觉11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惋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剧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视,极易突变。上世纪80年头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确定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来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溢、穷的欢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马上风靡欧洲发达国家。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急之中。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很多人是“前40年舍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妙,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妙时间,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劳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或许比事业胜利、加级晋爵更有意义。“慢生活”是事业胜利、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看法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支配好生活和工作的实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爱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散,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示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整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支配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放慢生活节奏,或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恒久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微环节。(选自《百科学问》2009年第11期)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确定慢。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主动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支配性,清理不必要的应酬。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缘由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B.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微环节。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妙,提高生活质量。D.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乐。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头末期首先实践的。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急之中。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妙,本身也应当是人生价值的体现。D.“慢生活”是一种实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胜利。二、文言文阅读(14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10题。(一)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行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对句中加点字的说明,不精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端正B.渺沧海之一粟渺:渺茫C.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弄错5.下列句中加点“以”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④挟飞仙以遨游⑤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C.①④/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6.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④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⑤下江陵⑥不知老之将至⑦夙兴夜寐A.①⑤/②④/③⑥B.①/②③⑦/④/⑤C.①⑤/②③⑥/④⑦D.①⑤/②④⑥/③⑦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偭规则而改错8.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何为其然也A.而今安在哉B.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何可胜道也哉9.下列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君子所依,小人所腓B.于是余有叹焉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共事二三年D.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非吾之全部,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示意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B.《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争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建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溢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C.主客问答,实际表明白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冲突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哀痛的一面。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E.人要欣赏到“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首先必需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三、翻译下列句子(12分,每题4分)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1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四、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14.总角之宴,。15.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16.,。但为君故,沉吟至今。17.,池鱼思故渊。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19.,悲伤以终老。2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五、古代诗歌阅读(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1—22题夕阳楼李商隐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21.第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什么特点?(2分)22.有人说本诗最终两句最具表现力,这两句选用了什么独特的意象,起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等待着风起的日子吴光辉①黄栌那鲜红如火的树叶是它生命的最终华章,此前它是黄色的青春,此后它是枯萎的凋零。它们明明知道自己的最终结局,也要充分展示一番自己的成熟之美,用自己最终的辉煌去迎接死亡,红叶的最终年华犹如天鹅之死。②我迈上太行奇峡群的山门,就一脚跨进了秋天,一脚跨进了由红叶渲染而成的版画之中。那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一大片一大片明丽夺目的红叶,就是雄伟太行胸前的装饰,就是铁血太行内心的柔情,更是八百里太行飘逸不散的魂。③早晨站在山脚遥望,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叶就像给这直插云霄的太行峡谷群,用大写意的手法点缀的朱砂;而中午登上双驼峰扶着栏栅朝下俯视,透过缭绕在群山之间的白云,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红叶却又像一缕缕红霞。当我走近它们,看到它们从峡谷的石缝之间坚韧执著地攀岩而起,尽然全都生长得树干粗大、枝桠纵横、蓬勃茂密。它们每一根枝条都延长出多数只椭圆形红叶,每一片红叶都迎着温柔的山风摇摆出它们生命的最终热忱,又哗哗作响地留下了多数个细言碎语。那是它们在与树干作最终的生死诀别。④黄栌是一种落叶灌木,最高能长至七八米,树冠呈圆形,到了秋天长出了满身的红叶,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红色华盖。这种树耐得住干旱寒冷和瘠薄土壤,所以它能在太行山生长。它春季开出黄绿色的小花儿,生出淡紫色羽毛一般的花梗,远远地望去犹如万缕罗纱缭绕,故而又有了“烟树”之美称,到了夏天果核便会坠满枝头。毫无疑问,黄栌的一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秋天的红叶。因此,黄栌树又被称为红叶树。它在太行奇峡群里比比皆是,断崖绝壁,万丈深渊,坡坡岭岭,沟沟壑壑,如火如荼,如血如丹。它们红遍了情人峰,红遍了赤叶溪,红遍了龙首崖,红遍了流水峡,红遍了神鹰岩。她们在幽静的山谷中坦然地迎接着风起的日子。⑤于我看来,在红叶们浓妆艳抹的浪漫和凄美之中,蕴含着一种悲剧美学的生命意义。我登太行是深秋季节,早已万山红遍,落叶缤纷,正是红叶蔚为壮丽的时候。已经变冷的寒风在太行峡谷之间徘徊,我想这一阵阵轻风确定是来给漂亮的红叶报信的,风让美女一般的红叶站在她们生命的枝头在弥留之际作最终的诀别。接着一阵又一阵咆哮的山风,拉开了架势发出尖叫从山外狂奔而来,多数只红叶便纷纷告辞枝头,随风在峡谷之间飘舞起来。整个峡谷群到处都是飘扬着的红叶,漫山遍野,无穷无尽,像是下了一场红叶雪。离别枝头的红叶在山谷的四周上下飘飞,在青褐色的岩石衬托之下彰显出它们生命的光彩。⑥多数只红叶伴着秋风的节奏,在峡谷之间的千米高空,上下飘舞着,左右翻转着,前后飘飞着,凹凸起伏着,快慢回旋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这时,树上摇曳的,空中飘舞的,地上回旋的,全都是红叶的身影,太行奇峡群成了红叶的世界。⑦这漫天飘舞的红叶上下翻腾的姿态,是那么的轻快,那么的浪漫,突然就觉得它们这时的心情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哀痛,而是那么的欢畅,那么的欢乐。我想红叶们在天地之间翱翔时发出的哗哗声响,确定是它们一路撒下的欢歌笑语。因为它们站在枝头时虽然拥有了生命,可它们与生俱来就没有自由,它们只能被牢牢地禁锢在枝条上,当它们脱落枝头之后,虽然没有了生命所必需的养分,可它们从今告辞了禁锢,欢欣鼓舞地飞向自己看过了千百遍却从未去过的宇宙天地,尽管它们只有片刻的欢愉,尽管它们很快就要死去。这时,我想起60多年前太行山东麓狼牙山上的五位英雄那纵身一跳,他们义无反顾地从万丈悬崖跳落下去,就犹如这红叶欢欣鼓舞地坠落枝头。眼前的红叶确定就是英雄的魂,就是太行山的魂,否则英雄和红叶的品质为什么会如此相像?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红叶至死为什么还会如此的明丽夺目,原来它们是为了自由去作最终的冲刺。(选自《文学报》,有删改)23.文章首段,作者笔调凝重地描绘出“红叶”的最终华章,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24.请赏析第③段所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25.联系全文,回答文章为何以“等待着风起的日子”作标题?(3分)26.作者说红叶“蕴含着一种悲剧美学的生命意义”,又说红叶“那么的欢畅、那么的欢乐”,两者是否冲突?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4分)第Ⅱ卷(41分)七、语言文字运用(共11分,27--30每题2分,31题3分)27.下列词语中读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侈谈(chǐ)蓊蓊郁郁(wěng)遗误战机安之若素B.商榷(què)含情脉脉(mò)锋芒必露汹涌澎湃C.枷锁(jiā)蜷缩(juǎn)凭心而论忠心喜悦D.下载(zàì)卓有成效(zhuó)义愤填膺汗流浃背2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真卿家境贫寒,数米而炊,于是向好友李光弼求助,“拙于生事……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这便是颜真卿《与李太保乞米帖》的由来。B.高利贷具有涸泽而渔的“效应”,能够让中小企业短暂“宽松”一下,渡过眼前的难关,避开即刻停业、歇业或者破产。C.奥巴马带着马丁•路德•金的“幻想”入主白宫时信誓旦旦,要把美国从斗争、经济衰退的泥沼中挽救出来,要彻底变更美国。D.出狱后的高晓松“拿自己说事”,义务参拍劝诫酒驾公益宣扬片,但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2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纳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B.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平安教化,要求员工坚固树立“地铁平安,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平安。C.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缘由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看法。D.针对近期发生的“绿色猪肉”事务,沃尔玛公司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肃穆处理,并增加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30.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