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2023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2023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2023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2023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名词.1

特种设备使用名词术语.1

第二部分安全管理架构图.4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架构图.4

第三部分部门安全职责.5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5

二、质量技术部门.6

三、特种设备使用部门.7

第四部分岗位安全职责.8

一、董事长(总经理)安全职责.8

二、分管特种设备安全负责人安全职责.9

三、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10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职责.11

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12

六、特种设备安全档案管理人员安全职责.13

七、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安全职责.14

八、压力管道巡检维护人员安全职责.15

九、起重机司机安全职责.16

十、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司机安全职责.17

第五部分安全管理制度.18

一、安全会议制度.18

二、日常检查制度.19

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

四、维护保养制度.22

五、使用登记(注册登记)制度.23

六、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24

七、定期报检制度.25

八、档案管理制度.26

九、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制度.27

十、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制度.28

十一、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29

十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30

十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1

十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制度.32

十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3

十六、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制度.35

十七、压力容器安全检查制度.36

十八、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与校验制度.38

十九、压力容器检验管理制度.39

二十、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40

二十一、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41

二十二、压力管道巡线检查制度.42

二十三、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43

二十四、压力管道的新建、扩建、改建管理制度.45

二十五、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制度.47

二十六、压力管道安全附件检验制度.51

二十七、压力管道事故处理制度.54

二十八、起重机械使用安全规定.55

二十九、起重机械索具和备品备件采购、保管和使用要求.57

三十、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管理制度.58

第六部分安全操作规程.60

一、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60

二、压力管道安全操作规程.64

三、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66

四、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操作规程.70

第一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名词

特种设备使用名词术语

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

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使用单位: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

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3.安全监察: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

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4.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

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O.IMPa(表压)的气体、液化

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

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l.OMPal的气

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CTC液体的气瓶;氧舱。

5.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

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O.IMPa(表压),介质

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

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mm

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

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

外。

6.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

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

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40t-m的塔式起

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300t/h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

者等于2m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

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8.监督检验:是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由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的安全

性能进行的验证性检验,属于强制性的法定检验。

9.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

构实施的特种设备定周期检验,以及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等的定周期校验或检定。属于法定检验性质。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

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

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11.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指发生事故后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

产损失的特种设备。

12.安全附件:是指控制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温度、压力、容量、

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全阀、爆破片、压

力表、液(水)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处理装置。

13.安全保护装置:是指用于控制载荷、位置、速度、防止坠落、倾覆、

机械伤害的装置,通常是指载重量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游乐设施等机

电类特种设备上,用于控制位置、速度、防止坠落的装置,通常指限速

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安全带(压杠)、门锁及其连

锁装置等。

14.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15.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

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

等突发事件。按照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造成的社会影响,分

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6.事故隐患:指特种设备及其作业场所处于不安全状态、存在人的不

安全行为或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17.严重事故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严重事故隐患:使

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缺少安

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

的;使用应当予以报废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使用

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

特种设备的;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使用未经定期

检验的特种设备。

18.重大维修:是指更换或修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受压元件;

更换或修理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机动车辆影响强度的主要受力

构件、安全保护装置,不改变特种设备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

19.改造:是指通过拆卸或者更换特种设备本体、主要受压元件、主要

受力部件、结构或者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

发生变更的活动。

20.注销:是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

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以及改变工艺参数和用途已不作为特种设

备使用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

理的登记变更手续。

21.三落实、两有证、一应急:指落实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落实特种设

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落实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

证,管理与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特种设备应急预案。

第三部分部门安全职责

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

1.贯彻执行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章。

2.制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审核安全操作规程。

3.参加特种设备订购,进厂和安装的验收及试车。

4.经常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等。

5.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实施事故隐患的整改。

6.组织特种设备安全会议,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

7.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对特种设备

的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进行技术审查。

8.向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报送特种设备数量和变动情况的统计报表、

定期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9.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0.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11.组织特种设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

的培训。

12.负责特种设备进行使用登记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13.对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

试验、检修等。

二、质量技术部门

1.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

2.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考虑特种设备使用可能出现的

不安全因素和尘毒、物理因素危害等问题;组织试验过程中,制定相应

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正式投入生产前,做出安全技术鉴定。

3.在产品设计、工艺布置、工艺规程、工艺装备设计时,严格执行有

关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和规程,充分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负责编制、审查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5.承担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科研任务,提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信息、

资料,审窗口采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6.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职工的特种设备技术教育与考核,推广特种设

备使用安全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

7.参加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从技术方面找出事故原因和防范措

施。

三、特种设备使用部门

1.组织本车间或班组职工认真学习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法

规、规章和上级制定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车间或

班组实际,积极制订出加强使用管理、维护检修等有效措施,不断改善

使用管理状况。

2.在分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抓好本车间或

班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工作。

3.参与监督本车间或班组使用特种设备的安装调试、修理与改造、质

量验收工作,积极组织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前准备工作,及时安排特种设

备安全附件的检校工作。

4.对特种设备开展日常安全检查,随时了解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状况,

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完好率。

5.协助有关部门编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并积极参与

实施。

6.经常教育督促本车间或班组有关人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

备维护保养工作,严禁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和不合理使用,对特种设备使

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与有关部门共同落实整改。

7.组织安排好本车间或班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并经

常对本车间或班组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责任感。

8.督促本车间或班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检查有关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危及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

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9.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停用保养工作,保证停用特种设备能

够处于良好的状态。

10.经常查看特种设备注册铭牌悬挂情况,防止丢失和损坏。

11.不得安排无证操作人员独立上岗操作特种设备。

12.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积极配合采取防范措施。

第四部分岗位安全职责

一、董事长(总经理)安全职责

1.总经理是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特种设备安全

全面负责。

2.力口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规、规章、标准和政策,加强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接受安全审核。

4.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

全技术操作规程,批准重大安全技术措施,切实保证生产资金投入,不

断改善劳动条件。

5.检查并考核同级副职以及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

6.负责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听取安

全工作汇报,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奖惩。

7.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8.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

和应急演练。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

9.把安全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干部,

要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10.按照上述安全职责,确定公司年度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部门安

全管理的目标、任务。

二、分管特种设备安全负责人安全职责

1.受主要负责人委托,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组

织实施单位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2.熟悉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

全状况。

3.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

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

4.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规、规范及标准。

5.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

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6.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

7.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8.组织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9.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蔚口应急演练。

10.负责特种设备突发事件或事故的报告和协助事故调查。

11.组织开展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建设。

三、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职责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方针、政策、法令、法

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中长期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特种

设备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3.负责组织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培训I、考试工作。

负责组织入厂新进人员特种设备安全教育。

4.按照国家技术政策和行业管理规定,组织编制审查特种设备安全生

产作业标准和技术措施,并负责检查执行。

5.按时组织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根据生产变化及时修改完

善,认真检查实施,协助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应急事故演练。一旦发生重

大事故,立即赶赴现场制定救援措施,参加抢险救援。

6.经常参加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检查,发现重大技术问题和安全隐患,

及时汇报,并制定具体措施督促整改。

7.按时参加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办公会,及时将技术管理中出现

的问题向总经理汇报并提出改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8.指导有关部门搞好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对员工的

操作技术和安全技术知识的考核,组织全员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开

展技术革新,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经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不断提高全员技术素质。

9.对违反技术有关规定的指令有权拒绝或暂缓执行,并及时向上级报

告。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法规,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使

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

2.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特种设备使用安

全管理工作计划和奋斗目标,并负责实施建立健全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档

案资料。

3.经常对公司职工进行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常识宣传教育,组织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开展业务训练,使其具有独立操作能力。

4.定期组织公司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检查,督促公司各部门的特

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工作,消除各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隐

患。

5.加强业务知识、专业技术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6.掌握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特种设备的使用位置。

7.加强对车间和班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管理员的教育和培训I,全

面提高各级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管理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做好全公

司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五、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特种设

备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

2.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

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

3.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

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

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4.收集、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5.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6.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7.提出应急救援演习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习具体工作。

8.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9.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督检查、

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

10.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作业人员实施救援。

11.实施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的监督。

六、特种设备安全档案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1.加强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

政策和规定,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2.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

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

3.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

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

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

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年度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

养记录等。

4.对入库的档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史料汇编。

5.档案的立卷和归档,要材料完整、分类科学、排列有序,存放标志

明显,保管期限划分准确,便于使用。

6.遵守档案借阅制度,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

务。

7.不断强化对档案柜的管理,环境和场所必须具有防火、防蛀、防潮、

防霉、防蚀等防范措施。

8.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的规定,维护保密档案的

安全。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七、固定式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安全职责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不擅离职守。

2.上班不做与岗位无关的事,精心操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应予

抵制。

3.搞好文明生产,穿戴好防护用品。严禁当班喝酒和酒后上岗。

4.认真做好容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容器处于完好状态。

5.认真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严密监视容器各参数的变

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并做好各项记录,内容须真实。

6.遇有事故时不得离开岗位,也不得办理交接班,应周密考虑迅速排

除。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不得隐瞒事故。

7.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

八、压力管道巡检维护人员安全职责

1.压力管道巡检维护人员必须持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特种设

备作业人员证”,才能单独上岗,无证不得独立压力管道巡检维护。

2.熟悉所巡检维护人员的压力管道的技术性能,并能熟悉掌握操作方

法,做到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正确操作,严禁超压,超温运

行,及时维护,正确保养。

3.切实执行压力管道巡检维护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压力管道的安全

经济运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压力管道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

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领导。

4.对任何有害压力管道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

5.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中不做与本岗无关的事,不脱岗,不睡觉,

不在班上喝酒、聊天。

6.做好压力管道的巡回检查,密切监视和调整压力,认真填写各项记

录,注意字迹清楚,数字准确,并签名负责。

7.经常保持压力管道区域范围内和设备的清洁卫生,搞好文明生产。

8.努力学习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压力管道巡检维护技术

水平。

九、起重机司机安全职责

1.严格执行起重机械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2.填写运行记录、交接班等记录。

3.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并且进行记录。

4.参加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

5.严禁违章作业,拒绝违章指挥。

6.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

负责人报告,当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直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

止作业并且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

7.参加应急救援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

8.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作业时应当随身携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并且自觉接受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市场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十、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司机安全职责

1.熟练掌握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基本原理和驾驶技术,积极养护车

辆,确保车辆安全、正常运转状况。

2.服从部门安排,合理使用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驳运各类物资等运输

任务。

3.自觉遵守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驾驶规定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驾驶

人员持证上岗。

4.积极参加验证培训和班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

5.安全行车、遵纪守法,严格执行驾驶操作规范,认真做到无违章、

无事故,礼让三先,遵守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司机职业道德。

6.保持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车况良好,上班认真做好每日的"车辆例

保"检查工作,不开带病车,下班做好车辆电瓶的充电工作,确保随叫

随至!1。

7.做好车辆年(检)审及审证、换证工作,设立车辆档案,确保车辆

正常运转。

8.随身携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且自觉接受使用单位的安全

管理和市场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五部分安全管理制度

一、安全会议制度

1.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安全管理负责人召集,并将会议内容、时

间、地点提前通知参会人员。

2.参会人员应有本单位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本单位各下属机构安

全管理负责人参加。根据会议内容,也可安排其他人员参加。

3.议事内容:传达贯彻上级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分析、布置、督促、

检查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宣传落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政策

和重要措施、方案,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布置有关专项活动,讨论商定

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等,研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其

他事项。

4.参会人员应当准备好相关材料,准时参加。因故不能参加者,应事

先办好请假手续,并委托其他人员参加。

5.参会人员应根据会议议程汇报有关工作内容,并积极参与讨论、研

究,提出建议等。

6.参会人员会后应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有关人员,并组织贯彻落实。

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汇报。

7.除正常的会议外,安全管理负责人可视工作需要临时召集会议。

二、日常检查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至少每月组织

一次自行检查。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至少每周应进行一次例行安全检查。

3.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4.日常检查应做好检查记录,在检查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

理和报告。

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是指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

机构、现场作业人员自行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以发现并

消除事故隐患的行为。

2.主要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研究、检查特种设备

使用安全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督促改进薄弱环节的工作。使

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排查本单

位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做好记录,并建立特种设备隐患台账。

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一次全单位所有在用特

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并亲自带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每月组织一次事

故隐患集中排查;特种设备现场作业人员每天对所操作特种设备进行一

次事故隐患排查。

4.本单位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时,发

现重大违法行为或者严重事故隐患时,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同时及

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并通知市场监督部门。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改情况档

案,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注销一处,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得到全

过程跟踪。

6.检查中,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逐

项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并如实填写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自查表》。

7.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严重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当采

取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当包括: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8.无力解决的严重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当书面向主

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发现

的安全隐患,本单位应当及时书面反馈治理结果。

9.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严重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及时

停用。

10.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

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到原使用登记机关

办理注销手续。

四、维护保养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我单位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的组织协调工作。

2.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计划并上

报安全管理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按照国家法规规定需要由取得资

质的单位方可从事的,应严格执行国家法规规定。

4.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按照国家法规规定应由使用单位

自行实施的,我单位应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特种设备维护

保养。

5.本单位内负责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经培训取证后具体承担特种

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

7.在安全执法检查和安全检验中有明确要求的,本单位应立即按要求

实施维护保养。

8.各岗位要实行操作工人为主,"机、电、化、仪”四结合的设备包

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只只仪表有专人负责,消

灭无人负责现象。

9.操作人员对岗位范围内的设备,必须做到"三好(管好、用好、修

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严格执行岗

位的操作规程。

五、使用登记(注册登记)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

设区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经委托的县(市、区)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时,应当提供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产品质量合

格证明书、监督检验合格证书、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等有关资料。

3.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将电梯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验合

格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5.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在移装完成

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6.特种设备跨越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当向原登记

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

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7.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

资料移交新使用单位。

8.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日内向并向登记

机关申请报停,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的,应当经

定期检验合格后,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9.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当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10.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

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到

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11.特种设备报废后,不得再作为特种设备转让和使用。

六、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1.认真制订年度培训、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并组织对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和教育,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能够具备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和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按

章操作。全年作业人员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

2.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坚持每月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学习规

章制度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事故安全分析,自我总结经验教训I,

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操作水平。

3.必须对新人员进行入厂前的安全教育,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

危险性的设备或场所。

4.本单位没有培训能力的,应当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I。

5.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生产

工艺及操作规程、新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作

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

等。并做好相关记录和台帐。

6.及时对本单位持有作业证书的人员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内

部培训教育档案,并按规定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参加证件复审。

7.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

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

安全自我约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水平持续提高。

8.作业人员的培训应有书面记录并经被培训人员签字确认。

七、定期报检制度

1.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所属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申报办理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手续。

2.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

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3.积极配合检验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检验检测工作条件,告知检验

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项。检验完成后应当及时取得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

告、安全装置校验报告并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5.对定期检验工作存在的争议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请仲裁。

6.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

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7.及时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机构领取《特种设备安全定期检验报

告书》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8.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9.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

办理各项工作。

八、档案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为设备管理提供资料,技术信息和

考核的依据,是管好设备和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归口管理本单位所有特种设备档案资料,

应指派专人负责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

3.应针对每一台特种设备逐台分别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一机一档)。

4.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4.1《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

4.2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

文件和资料;

4.3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4.4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

4.5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

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4.6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及隐患整改记录;

4.7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

资料;

4.8特种设备重大修理改造竣工档案;

4.9应急救援演习记录。

5.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

查记录、应急救援演习记录,定期检验报告,设备运行故障记录至少保

存5年,其他资料应当长期保存。

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用于保存特种

设备档案资料。

7.设备迁移或报废,其档案均随设备调拨,设备报废后,首先向市场

监督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然后档案由公司档案保管员封存。

九、接受安全监察的管理制度

1.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积极配合市场监督部

门依法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执法检查。

2.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积极配合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检验机构依法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和安全定期检验。

3.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执法检查,安全管理

负责人应陪同并积极协调解决安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4.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安全监察人

员行使现场检查权、查阅复制权和调查询问权,并对提供内容的真实性

负责。

5.对安全监察人员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指出的重大违

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改正或者消除事故隐患。

6.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是安全执法检查和安全检验工作的第一联络人,

负责具体配合工作和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

7.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检验配合工作。

8.本单位任何人员不得无故阻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安全执

法检查和安全检验工作。

十、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制度

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2.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特种设备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定额、计量、

测试、统计等基础工作。促进特种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和应用,保证必要

的安全和节能投入。

3.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节能管理,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积极

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使用高效节能产品,

不得使用不符合能效指标的特种设备。

4.严格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经常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

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

设备安全、节能知识。锅炉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

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

5.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日常管理,发现在用的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

标的,及时予以纠正。

6.加强节能降耗的宣传力度,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设备,

改进产品设计,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

7.禁止淘汰设备再次投入使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

十一、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结合本单位特种设备作业情况,

正确合理的发放、使用和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确保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

中的安全和健康。

2.发放劳保用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职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

不得擅自缩小发放范围和降低发放标准。不准冒领或克扣职工劳动保护

用品,因克扣职工劳动保护用品而发生的工伤事故,要严肃追究责任。

3.职工长期休病假、长假或脱离生产岗位半年以上者应停发防护用品

或顺延使用时间。

4.学徒工、长年临时工与正式职工在同一工种的,应享受同样的防护

用品。

5.在购置劳动保护用品时,必须确保防护用品的质量,无检验部门发

给"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检验证”的,一律不得购置。对购置不符

合上述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而造成伤亡事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6.劳动防护用品是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必备护具,必须在生产劳动时

间内穿用,不使用时应妥善保管。

7.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并建立定期检验、维护

保养制度,发现失去安全效能的,要立即报废、更换。

8.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一种预防性辅助

措施,应与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分开,任何人不得将防护用品转移或出

卖。

十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1.本单位实行特种设备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2.本单位法人代表是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第一责任人;特种设

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是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

构具体承担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本单位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颁布实施,《特种设

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修订一次。

4.本单位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安全管理负责人

任组长、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内设和下属机构负责人为成

员。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安全管理机构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5.本单位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队,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任队长、

全体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为队员,具体负责事故发生后的现场应急救

援工作。

6.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各有关人员务

必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7.本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形成记录。

十三、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方针,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目标为

基础,定性、定量地逐级向下分解,使上下目标明确化、具体化、程序

化。

2.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具体目标,并将

其目标要求及保证措施贯彻落实到各个部门:

2.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100%;

2.2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100%;

2.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2.4安全隐患整改率100%;

2.5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

3.充分调动职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积极性,提高职工安全自保、互保

意识,开展全员性的"消隐患、无事故、保安全"活动,最终实现特种

设备安全目标要求。

4.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开展多样化教育,围绕目标开展

活动,作到定期检查、定期整改、定期考评。

5.根据管理要求,制定新目标,循环开展,作到自我控制、自我评定,

实行奖惩。

6.掌握情况信息,拟定特种设备安安全生产目标方案,评估特种设备

安全生产目标,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行。

7.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分解目标活动,保证各项措施具体化,实现特种

设备安全总目标。

十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制度

1.推进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规范特种设备使用行为,构

建特种设备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

2.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台帐,

检查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是否委托有资质单位实施,是否经过监

督检验合格,注册登记、定期检验、变更登记、人员持证等环节是否到

位。

3.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和落实责任人员,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

安全承诺,明确、公开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要。

4.建立安全例会、日常检查、隐患整改、维护保养、定期报检、作业

人员培训教育等制度。

5.建立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管理制度。

6.建立相关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制定演练计划。

7.强化隐患治理。结合实施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认真开展

特种设备隐患自查自纠工作。要制定特种设备隐患排查计划,定期对特

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完善事故隐患基础台帐,做

好现场检查、设备检测、隐患状况、隐患整改等情况记录,不断提高特

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水平。

8.设立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标志,并在显著位置公示。

9.严格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十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按照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

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

际操作训练。经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与考核合格后,持有相关行

政管理机构核发的有效操作证件方能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应熟知本岗位及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

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3.特种作业人员作业前须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查,清除周围影响

安全作业的物品,严禁设备没有停稳进行维护、检修、焊接、清扫等违

章行为。焊工作业(含明火作业)时必须对周围的设备、设施、物品进

行安全保护或隔离,严格遵守厂内用电、动火审批程序。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禁使用有缺陷的

防护用品用具。

5.安装、检修、维护等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作业技术规程,作业

结束后必须清理现场残留物,防止遗留事故隐患,因作业疏忽或违章操

作而造成安全事故的,视情节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人责任,或移

交司法机关处理。

6.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期间,发觉视力障碍,反应迟缓,体力不支,

血压上升等身体不适等有危及安全作业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任

何人不得强行命令或指挥其进行作业。

7.特种作业人员在工具缺陷、作业环境不良的生产作业环境,且无可

靠防护用品和无可靠防范措施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

8.各车间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

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9.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员有权对违章从事特种作业工作的行为进行制

止和处理。

10.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和复审:

10.1需要增加使用特种作业人员时,报公司行政部部核准后,由相关

部门组织培训和考核。

10.2特种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安丹淇参加脱产培训I,受培训人员必须

按时参加学习,参加考核。

11.健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档案,不得随意变动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

如遇作业者本人不适合该工作岗位或本单位因生产实际需要变动,必须

事先报告化工厂生产科同意,方可变动。

12.特种作业人员到期复审和新增特种作业人员的初审,由化工厂生产

科和安全环保科负责组织进行安技培训I。

1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件到期需要继续复审的,应当至少提前二个月

将复审人员名单提供给公司劳资处和安全环保科。

14.安全环保科对我厂特种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活动进行安全监督和

指导,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料档案进行备份。

15.外来人员在我厂从事特种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

生产办应将本规定落实到外来作业人员或单位,确保安全作业。

十六、压力容器维护保养制度

1.压力容器专(兼)职管理人员对压力容器设备维修保养负领导责任,

制定检修计划及当月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将修理改造有关技术资料,存

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案。

2.压力容器重大修理、改造时,必须经法定的检测机构按安全技术规

范的要求进行检验。

3.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由压力容器操作工或维修工负责,定人定责、职

责分明、及时消除隐患,不能消除时应向管理人员或主管领导报告。

4.在用压力容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事项:

4.1设备保持完好:容器运行正常,效能良好;各种装备及安全附件完

整;

4.2消除产生腐蚀因素;

4.3消灭容器"跑冒滴漏";

4.4减少与消除压力容器的震动。

5.加强对停用期间的维护保养:

5.1内部介质排净,特别是腐蚀性介质,要做到排放置换,清洗干燥等

技术处理,保持内部干燥和清洁;

5.2压力容器外壁涂刷油漆,防止大气腐蚀;

5.3有搅拌装置容器还需做好搅拌装置的清理、保养工作,拆卸动力源;

5.4各种阀门及附件应进行保养防止腐蚀卡死等。

6.压力容器检修完毕后,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

受压部件检修应由特种设备检测机构进行监检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运

行。

7.压力容器重大修理改造记录和事故记录应存入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档

案备查。

8.压力容器拟停用一年以上应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停止运行一年后需要恢复运行前,必须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

格。

十七、压力容器安全检查制度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每月至少一次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自行安全检查,

包括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

2.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2.1各种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尤其是各级岗位的

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种记录是否

齐全、完整、真实;有无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情况。

2.2压力容器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安全附件和

保护装置、仪表灵敏可靠,无泄漏现象,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校验、检定;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安全联锁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2.3设备是否完好,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

接头等是否有裂纹、过热、变形、泄漏、损伤等,有无安全隐患。

2.4容器外表面有无腐蚀,有无异常结霜、结露等"呆温层有无破损、

脱落、潮湿、跑冷;检漏孔是否畅通,检漏孔、信号孔有无漏液、漏气;

排放(疏水、排污)装置是否完好。

2.5压力容器与相邻管道或者构件有无异常振动、响声或者相互摩擦;

支承或者支座有无损坏,基础有无下沉、倾斜、开裂,紧固螺栓是否齐

全、完好;罐体有接地装置的,检查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2.6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的压力容器的监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有无异常情

况。

2.7正常运行的特种设备是否按照要求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

3.在用压力容器按照技术规范全面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

届满前一个月向特检机构提出全面检验的要求。

4.压力容器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对其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安全检查要有记录,以便备查。

6.对违反《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特种设备安全监

察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行政监察有

关部门举报。

十八、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管理与校验制度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特种设

备管理人员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理,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

做到职责分明。

2.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

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和选型。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

果使用性能。

3.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标明每

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能,确定检修,校验周期,

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

校、检修报告。

4.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保证产品性能稳定,结

构合理,动作灵敏。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

5.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灵敏可靠,容器操作人员要加

强维护,防止其铅封损坏和发生不能正确动作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

及处理。

6.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必须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其中安全阀需

由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单位负责检调;压力表、温度仪表需由经

计量部门认可的单位校验;爆破片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予

以定期更换,对超过标定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要及时更换。

7.新购置的安全附件投用前应进行校准。

8.危害性大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排出口排出的介质

要用管道引出,妥善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

9.应妥善保管安全附件的备用品和配件,保持完好状态和清洁,不得

放任自流。

十九、压力容器检验管理制度

1.制订检验计划,落实检验单位,提出检验过程中某些特殊要求,落

实检验资金。

2.认真做好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详见《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有关内容)。

3.积极配合检验单位实施检验,并检查验收检验质量。

4.认真做好检验后的开工准备,凭检验报告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5.检查安全附件的调校情况。

6.提供诸如螺栓、密封之类的易损件,便于及时更换。

7.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年度检验计划,做到所使用的每台容器

不漏查,重点部位不少查,绘制年度检查记录表式,确定检查项目与内

容。

8.按时组织实施年度检查(在投检查),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并整理

归档。

9.针对检验或年度检查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处理意见,检查处

理情况。

二十、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

1.对属于压力管道监察范围的压力管道,必须按照《压力管道使用登

记规则》的要求办理使用登记和注册。

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压力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携带下列资料向

安全监察机构申请使用登记:

2.1压力管道使用申请书;

2.2压力管道使用注册登记汇总表;

2.3压力管道安装竣工图(单线图);

2.4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

2.5监督检验单位出具的《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报告》;

2.6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方案(包括应急措施

和救援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

3.在用的压力管道在规定期限内,携带下列资料向安全监察机构申请

使用登记:

3.1压力管道使用申请书;

3.2压力管道使用注册登记汇总表;

3.3压力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预防事故方案(包括应急措施

和救援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

3.4压力管道单线图;

3.5《在用压力管道检验报告》;

3.6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等)校验报告。

二十一、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压力管道的技术档案是安全地管理、使用、检验、维修压力管道的重要

依据。凡符合《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压力

管道,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管道的技术档案包括:

1.压力管道的使用登记证;

2.压力管道使用登记汇总表;

3.原始设计资料(包括压力管道的设计计算书、系统图、平面布置图、

工艺流程图、轴侧图等);

4.管道制造安装资料(包括压力管道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管道材质

证明书、管道元件明细表和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管道安装工艺文件、

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证明书及监督检验报告等)。

5.使用资料

5.1压力管道的运行记录(包括生产周期、累计运行时间、主要工艺参数

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波动范围等);

5.2管道的定期检验报告;

5.3管道变更记录(包括修理和改造记录);

5.4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

5.5管道事故记录和事故分析报告;

5.6其它技术资料和记录。

二十二、压力管道巡线检查制度

1.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作好巡回检查记录,发现异常情

况应及时汇报和处理。巡回检查的项目应包括:

2.各项工艺操作指标参数、运行情况、系统平衡情况;

3.管道接头、阀门及管件密封情况,是否存在泄漏;

4.保温层、防腐层和保护层是否完好;

5.管道振动情况;

6.管道支吊架是否完好;

7.管道之间、管道和相邻构件的摩擦情况;

8.阀门等操作机构润滑是否良好;

9.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安全保护装置的运行、完好状态;

10.静电跨接、静电接地、抗腐蚀阴极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11.是否存在其它缺陷。

二十三、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是保证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基础。压力管道

的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1.经常检查压力管道的防护措施,保证其完好无损,减少管道表面腐

蚀;

2.阀门的操作机构要经常除锈上油,定期进行操作,保证其操纵灵活;

3.安全阀和压力表要经常擦拭,确保其灵敏准确,并按时进行校验;

4.定期检查紧固螺栓的完好状况,做到齐全、不锈蚀、丝扣完整、联

结可靠;

5.注意管道的振动情况,发现异常振动应采取隔断振源,加强支撑等

减振措施,发现摩擦应及时采取措施;

6.静电跨接,接地装置要保持良好完整,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7.停用的压力管道应排除内部介质,并进行置换、清洗和干燥,必要

时作惰性气体保护。外表面应进行油漆防护,有保温的管道注意保温材

料完好;

8.检查管道和支架接触处等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的部位,发现问题及

时采取措施。

9.及时消除管道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10.对高温管道,在开工升温过程中需对管道法兰连结螺栓进行热紧;

对低温管道,在降温过程中进行冷紧;

11.禁止将管道及支架作为电焊零线和其它工具的锚点、撬抬重物的支

撑点;

12.配合压力管道检验人员对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13.对生产流程的重要部位的压力管道、穿越公路、桥梁、铁路、河流、

居民点的压力管道、输送易然、易爆、有毒和腐蚀性介质的压力管道、

工作条件苛刻的管道、存在交变载荷的管道应重点进行维护和检查。

14.当操作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管

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14.1介质压力、温度超过允许的范围且采取措施后仍不见效;

14.2管道及组成件发生裂纹、鼓瘪变形、泄漏;

14.3压力管道发生冻堵;

14.4压力管道发生异常振动、响声,危及安全运行;

14.5安全保护装置失效;

14.6发生火灾事故且直接威胁正常安全运行;

14.7压力管道的阀门及监控装置失灵,危及安全运行。

二十四、压力管道的新建、扩建、改建管理制度

1.必须按照《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的规定及时向压

力管道监察部门申报监检。

2.项目报建审批及备案手续必须齐全;

3.按规定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审查;

4.对压力管道安装施工进行必要的管理,包括设置管理机构,配备专

职、兼职管理人员,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质量管理责任等内容;

5.所选择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压力管道安装单位、检测单位、防

腐单位和相应的材料、元件、附属设施制造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

6.采购的材料、元件、附属设施和设备必须符合设计文件及质量要求;

7.压力管道的修理与技术改造的基本要求:

7.1压力管道的修理与技术改造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资格;

7.2必须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7.3具有与之相应的技术力量、设备和检测手段。

7.4对压力管道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时,其技术和管理要求应与新建的

压力管道要求一致。

8.压力管道的技术改造一般指:

8.1较大数量的更换原有管线(国外有规定更换599米以上);

8.2改变管道公称直径,公称直径的改变将导致介质流速、流量,管道

的应力等技术参数变化;

8.3提高工作压力;

8.4提图工作温度;

8.5改变输送介质;

8.6管道控制系统的变更等。

9.压力管道的修理和技术改造必须做到:

9.1结构合理,保证管系的强度能满足最高工作压力的要求。

9.2管道的补焊、更换管段、管及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应按现行的技术

规范,制定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必要时进行强度校核。

9.3修理改造的焊接必须作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10.管道的检修前的安全要求:

10.1管道系统的降温、卸压、放料和置换:管道系统停车后,应按操

作规程把管道温度降至45。(:以下,卸压至大气压,放料应彻底。介质

为易然、易爆和有害气体的管道,应采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

10.2用盲板将待修管道与不修的管道隔离。

10.3清洗和吹扫:清洗一般采用蒸汽、水或惰性气体。酸性液体可用

弱碱洗涤、清水冲洗,强碱性介质用大量水冲洗。系统不宜夹带水分的

一般用空气或惰性气体(通常用氮气)吹扫。

10.4气体取样分析,确认合格后方能交付检修。

二十五、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制度

1.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分为在线检验与全面检验。在线检验是在运

行条件下对在用工业管道进行的检验,使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检验

计划和方案,在线检验每年至少检验一次。

2.在线检验工作由使用单位进行,使用单位也可将检验工作委托给具

有管道检验资格的单位。在线检验的检验人员资格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

门考核或认可。使用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检验计划,安排检验工作。

3.在线检验一般以宏观检查和安全附件检验为主,必要时进行测厚检

查和电阻值测量。管道的下述部位一般为重点检查部位:

3.1压缩机,泵的出口部位;

3.2三通、弯头、大小头、支管连接等部位;

3.3支撑损坏部位附近的管道组成件以及主要受力焊缝;

3.4处于生产流程要害部位的管段和与重要装置或设备相连接的管段;

3.5工作条件苛刻及承受交变载荷的管段。

4.以上规定的在线检验项目是在线检验的基本要求,检验员可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实际检验项目和内容,并进行检验工作。

5.在在线检验开始前,使用单位应准备好与检验有关的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