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0届高考历史热点:科教兴国热点资料类型:长期热点热点资料作者:杭州昆仑教育历史教研组余老师一、时事热点材料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我国“十五”期间重大科学工程、总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英文简称BEPCII),2009年7月17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后,BEPCII将投入高能物理实验运行,并计划今年内向同步辐射用户开放,提供同步辐射专用光。据介绍,BEPCII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设计对撞亮度较原来提高30至100倍,并实现“一机两用”(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海南航天发射场——2009年9月14日上午9时20分二、历史考点分析(古今中外的科技教育问题)(一)大纲版1.中国古代史:(1)先秦:孔子的教育思想;先秦科技(天文、历法、物理、医学)。(2)秦汉:秦朝教育(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官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秦汉科技(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术);西汉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教育内容的太学和郡国学)。(3)南北朝:南北朝科技(数学、农学、地理学)。(4)隋唐:唐太宗重视学校教育;隋唐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科举制的情况);隋唐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医学、建筑)。(5)宋元:北宋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王安石变法的教育措施(对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改革);宋元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应用及外传、建筑、沈括、郭守敬)。(6)明清:明清八股取士;明清科技(李时珍、宋应星、徐霞客、徐光启及其科技著作);西学东渐(西方先进科技的引入)。2.中国近现代史:(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新思想的萌发(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在文化教育方面: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中禁鸦片)。(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在培养人才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迈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规定(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报馆和学会,选派留学生),戊戌政变后仅保留京师大学堂。(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1901年初,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包含有派遣留学生;同盟会成立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华兴会和光复会的主要成员来自留学生和学界;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规定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锐意改革,他的办学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利于新思想在北京大学传播。(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隶化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延长初等教育年限,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为基本思想,日语定为必修课,不挂中国地图,不用“中华”字样。在社会教育方面,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等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6)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探索时期,我国制造成功万吨水压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果牛胰岛素;文革时期的“弹桥星稻”(氢弹、南京长江大桥、东方红1号卫量、籼型杂交水稻);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科技方面:计算机、同步星、远程箭,对撞机、核电站、神舟船(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至2008年的“神舟七号”),还有青藏铁路、“嫦娥工程)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教育方面,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扭转对知识分子“左”的政策(如“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等),恢复了在“文革”中被废弃的高考制度。现在,“普九”教育、希望工程等,正在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3.世界近现代史:(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给图技术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罗盘针普遍使用,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哥白尼与“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伽利略,布鲁诺的宇宙无限论)。(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英国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工业革命的扩展(美国涌现出新多新发明,如轧棉机、缝纫机、拖机和蒸汽轮船等;美国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日本明治维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文明开化”政策)。(4)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内烯机、电讯和化学工业方面的一些发明创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美国: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德国: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瓣技术和新设备;英法:不注重技术改造)。(5)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近代数学的建立(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化学的进步(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阿伏伽德罗、门捷列夫);生物学的巨大进步(哈维、林耐、施莱登、施旺、拉马克、达尔文、巴斯德;19世纪的三大发现);物理学的新时代(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伦琴、居里夫妇、爱因斯坦)。(6)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革命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西欧国家: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崛起的共同经验: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苏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从数量竞争转为质量和技术竞争;美国打算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即“星球大战”计划);亚洲经济的发展(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新加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印度经济的发展:科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人造卫星、核电站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7)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发展(新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知识经济的提出)。(8)现代科学技术(新科技革命):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含标志、原因、主“神舟”号飞船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经21小时飞行,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经过千百次试验失败后,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这种水稻单产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号”。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这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6)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建立了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动乱中的教育:“文革”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教育的复兴:“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订了《义务教育法》;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高等学校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还增加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3.世界历史上的科技和教育(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①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后来,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相对论的创立: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相对论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900年,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的疑点,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上起来。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②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会的禁锢:在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基督教宣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当时,教会提出的这些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教会还指责那些敢于挑战神学说教的思想为“异端”,有些不同意教会说教的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7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割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了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他旨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新特性会可能遗传下去。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开始形成。达尔文与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它们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一原理,被后人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支持达尔文的人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③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各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电气革命的出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工业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而且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厂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信息技术的发展: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里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着改变,网络聊天、网上购物使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够与其他人沟通并享受服务。但是,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世界历史上重要改革与文化教育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文教方面,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化教育措施:重视科技和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重视传播,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欧洲化。(3)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文化教育柏拉图: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师生关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凯末尔: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男女同校,提高妇女地位。三、原创试题演练01.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B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02.东汉时期,一书中有如下描述:“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众星被耀,因水转光。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虚。”它反映的信息是DA.关于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B.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C.《墨经》中记载的光学理论D.对月食的最早的科学解释03.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训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A.改革科举制度与整顿太学B.发展儒学理论,弘扬儒家思想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与制造舆论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04.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飞天。回眸历史,中国古代曾制造出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天文仪器,其中郭守敬发明了DA.水运浑象仪B.地动仪C.黄道游仪D.简仪05.2006年10月25日~26日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第四次访华期间,北大校长许智宏代表北京大学赠送希拉克总统的礼品是京师大学堂校牌。对选择这一礼品的正确理解是D①北京大学的发展反映了中国思想理念的变化过程②北京大学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③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④北京大学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0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D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B.炼钢技术的突破C.石油的广泛运用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07.“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AA.量子论B.进化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08.“如果一对孪生兄弟一个留在地球上,另一个去星际空间旅行,那么当旅行的兄弟返回地球时,竟会发现与留在地球上的兄弟的年龄已经不同了。”可以解释这一假想的科学理论是CA.原子论 B.量子论C.相对论 D.进化论09.有一位旅行者,早晨5点钟从新加坡机场打电话给北京家人,要求给他准备午餐。此事说明世界变小了。下列选项中,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因素有A①汽车、飞机的创制②电话、电报的发明③互联网的诞生④新航路开辟⑤电冰箱、洗衣机、避雷针诞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10.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工程大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学院《德语读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上海音乐学院《分析化学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2025年下学期初三英语试题第三次调研考试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集团2025年初三生物试题第二学期生物试题周练(二)含附加题含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宜城环科园联盟2024-2025学年初三冲刺模拟(6)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甘肃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中核华泰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贵州能源贵阳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枣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 汽轮机上缸吊出及翻缸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级配碎石旁站监理记录表.模板
- 管道机器人毕业设计正文
- 国电南自PSL 641U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1.1
- 2022年国网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1]
- 出口退运货物追溯调查情况说明表
- 49.5MW风电场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 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