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4_第1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4_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4_第3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4_第4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糖、脂肪、蛋白质是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1、糖:(50%~70%)

功能: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葡萄糖转化成ATP供能的途径:

1葡萄糖CO2+H2O+38molATP1葡萄糖乳酸+2molATP应急氧充足氧化缺氧糖酵解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目前一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2、脂肪:(30%)

功能:贮存和供给能量。在短期饥饿时为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功能:构成细胞成分和形成生物活性物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

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其代谢终产物是;尿素、尿酸和肌酸。目前二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能量去路

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ATP中。最终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都转变为热能。目前三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一)能量代谢的测定的原理

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测量:直接测定:测一定时间内机体散发的总热量。

间接测定:测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食物,按照食物的热价计算食物所含的能量。二、能量代谢的测定目前四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1、食物的热价①概念:1g食物分解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单位:为kJ。②三种营养物质的热价:见P140表7-1③食物的热价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蛋白质的生物热价低于物理热价。脂肪的热价最高。

2、食物的氧热价①概念: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②三种营养物质的热价:见P140表7-1,糖的氧热价最高。(二)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几个概念目前五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3、呼吸商(RQ)①概念: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RQ=———————=————————

②三种营养物质的呼吸商:糖为1,脂肪约为0.71,严重糖尿病蛋白质为0.80,混合食物为0.85。③非蛋白呼吸商:机体在氧化非蛋白质时产生的CO2量和消耗O2量比值。产生的CO2ml数产生的CO2mol数消耗的O2ml数消耗的O2mol数目前六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七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三)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1、直接测热法:2、间接测热法:根据物质化学反应的“定比定律”

简易测算方法:

CO2产量

(1)呼吸商=—————(2)求出相应的氧热价耗氧量

(3)

产热量=氧热价×耗氧量将非蛋白呼吸商定为0.82,对应的氧热价为20.34KJ,然后计算:产热量=20.34×耗氧量(KJ)目前八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一)肌肉活动:影响最大机体不同状态时的能量代谢率───────────────

状态产热量(KJ/m2.min)───────────────躺卧2.73开会3.40擦窗子8.30洗衣9.89扫地11.37打排球17.05打篮球24.22踢足球24.98───────────────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目前九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环境温度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原因:肌肉松弛2.T>30℃,能量代谢率增加。原因:酶活性增强3.T<20℃,能量代谢率增加.原因:寒战和肌紧张增加激素分泌目前十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蛋白质:30%;糖、脂肪:5~6%;混合食物:10%目前十一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四)

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精神紧张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原因:无意识的肌紧张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目前十二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③清醒且情绪安闲:④室温20-25℃: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四、基础代谢目前十三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体表面积的计算①查表法②计算法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0.0128×体重-0.1529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

kJ/m2·h目前十四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我国人正常基础代谢水平,依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而不同

影响能量代谢率的因素也会影响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的耗氧量×20.34/体表面积BMR=————————×100%实测值-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目前十五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测定基础代谢率的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手段诊断疾病

BMR正常值:=±15%>±20%→可能是病态

1.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则BMR低20%~40%;功能亢进时,则BMR高25%~80%。

2.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功能低下,BMR低。

3.发热时,BMR升高。体温升高1℃,BMR升高13%

4.阿狄森氏病,神经性厌食,肾病综合症,BMR降低目前十六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第二节体温目前十七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体温(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临床: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代谢抑制。

体温过高:引起酶和蛋白质功能改变T<25℃→心跳停止;T>43℃→酶变性而死亡目前十八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一)人体正常体温

1.肛温:36.9~37.9℃。

2.口温:36.7~37.7℃。

3.腋温:36.0~37.4℃。测量设备①水银体温计②电子体温计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目前十九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2.性别差异

早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幅度不过1℃。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与孕激素有关与肌肉活动状态和耗氧量无关,是生物节律。视交叉上核目前二十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新生儿和老人要注意护理。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⒌其他因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会影响体温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取得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一)人体的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活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的多少决定于能量代谢的水平。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2、机体的产热形式及其调节

机体有多种产热形式,如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产热、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主要依靠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⑴寒战产热概念: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寒战中枢:下丘脑后部。特点:骨骼肌节律性收缩不做外功,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⑵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产热物质:棕色脂肪新生儿:交感神经兴奋→棕色脂肪组织甲状腺素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⑵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甲状腺↓T3、T4↑↓代谢率↑↓产热量↑特点: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⑴寒冷刺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NE、E↑↓产热量↑特点: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二)人体的散热

1.散热部位:主:皮肤面积大与外界接触血流丰富有汗腺辐射传导对流蒸发2.皮肤散热方式

次:呼出气,粪,尿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⑴辐射散热以红外线形式进行影响因素:①温度差②有效散热面积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⑵传导散热直接接触影响因素①温度差②接触物的热传导率:

冰袋、冰帽,③接触面积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⑶对流散热通过流体,传导散热的特殊形式影响因素:风速、温度差棉毛衣物保暖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目前三十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⑷蒸发散热每1.0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3KJ不感蒸发:呼吸道和皮肤量:1L/天;不可控制影响因素:活动、发热、婴幼儿→↑

临床上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不感蒸发发汗(可感蒸发):汗腺①35℃以上时的唯一散热途径②影响因素:温度、湿度、风速,劳动强度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意义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3.散热的调节反应

⑴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交感神经:皮肤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皮肤散热量↑⑵发汗的调节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三、体温调节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体温调节: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行为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⑵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皮温≈30℃时→冷觉感受器+→冷觉皮温≈35℃时→温觉感受器+→温觉⑶冷多于热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

2.中枢温度感受器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⑵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⑶敏感:0.1℃,⑷PO/AH:热多脑干和下丘脑:冷多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四十二页\编于二十二点(二)体温调节中枢

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整个CNS中都存在调节体温的中枢结构。横断实验证实: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PO/AH具有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