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_第1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_第2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_第3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_第4页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CopyrightsbyBochengYin,XiaoyinXu&JianliangFeng,2006AllrightsreservedFudanUniversity第一页,共六十九页。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有关国民收入的一些概念,以及应该如何对GDP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讨论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世纪高教2第二页,共六十九页。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3第三页,共六十九页。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4第四页,共六十九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要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收入是如何决定的进行说明,就需要从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开始。对简单经济体所做的假设: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因而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发生在家庭部门,而生产行为和投资行为则发生在企业部门。并且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也即不随利率和产量变动而变化。5第五页,共六十九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化,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仅适用于短期分析。折旧和未分配利润为零。因而GDP、NDP、NI、PI、DPI都相等。6第六页,共六十九页。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在上述假设成立的情形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社会总支出(总需求)。和总支出(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经济学含义)。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正好等于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时,就可以说该企业的生产处于供求均衡状态;同样,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若不是这种情形又会如何,见教材P166)。7第七页,共六十九页。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此处的C和I代表的是意愿(计划)消费和意愿(计划)投资,而不是上一章国民收入恒等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并且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变量,也即假定价格水平始终不变,即P=1,则此时名义量等于实际量。Y=C+I8第八页,共六十九页。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根据上一章第二节所给出的产出总是等于收入这一基本关系,由于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因此,若用AE代表总支出,Y代表总产出或总收入,则经济的均衡条件就是:AE=Y。用几何图形表示如13-1(a)、(b)所示(具体说明见教材P167)。9第九页,共六十九页。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YAEAEY100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100支出=100100IU<0IU>0(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b)支出决定收入10第十页,共六十九页。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AE=Y,也可以用I=S表示。这是因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即AE=C+I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于是我们可得: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I=S11第十一页,共六十九页。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12第十二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因此首先从消费开始,这不仅是因为消费是总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而且还因为经济均衡的条件是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以及风俗习惯。而凯恩斯认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水平。13第十三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而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如表13-1所给出的情形):若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线性形式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C=C(Y)C=a+bY14第十四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ption,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例,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15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ption,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16第十六页,共六十九页。Y0123C681012144567C=C(Y)45。

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消费曲线(见教材P169)消费曲线17第十七页,共六十九页。Y0123C681012144567C=a+bY45。

线表明收入等于消费线性消费曲线线性消费曲线18第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线性消费曲线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呈线性关系时,消费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此时消费函数曲线上的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并且大于0而小于1。并且此时APC>MPC这一点也表现的更为明显。19第十九页,共六十九页。储蓄函数如前所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见教材表13-2):线性形式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S=S(Y)S=-a+(1-b)Y20第二十页,共六十九页。储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21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的比率。22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九页。Y0-1S681012141234S=S(Y)储蓄曲线(见教材P170)储蓄曲线23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九页。Y0-1S681012141234S=-a+(1-b)Y线性储蓄曲线线性储蓄曲线24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等于收入。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25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九页。Y0-1S1012141234S=-a+(1-b)YC=a+bY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26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若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大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27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消费曲线越是向下移动。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曲线向上移动。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曲线向下移动。28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九页。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社会消费的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因此,社会消费曲线并非家庭消费曲线的简单加总。但在考虑了各种限制条件以后,社会消费曲线的基本形状仍与家庭消费曲线相似。29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九页。消费理论的发展相对收入假说(J·S.杜森贝利)包含两方面意义: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此即“示范效应”(见教材P173)。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即通常所谓的“棘轮效应”)(见教材P173)

30第三十页,共六十九页。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弗里德曼)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其持久收入决定的。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可得到收入的平均值。持久收入在统计计量中的数值,大致可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计得。距现在时间越远,权数就越小;反之,则权数越大。

31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九页。消费理论的发展持久收入假定(米尔顿·弗里德曼)根据这一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也即使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凑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暂时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同样,人们因增税而减少了收入,也不会立即减少消费,这是因为人们是根据其持久收入而不是暂时收入来安排其消费的。32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九页。消费理论的发展生命周期假定(弗朗科·莫迪里安尼)该理论把人身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总收入并考虑在生命过程中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最大的消费满足(具体说明见教材P173)。但该理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具体说明见教材P173)。除了这些理论外,经济学家还探讨了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例如利率、价格水平和预期价格等(见教材P173)。

33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九页。主要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34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九页。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均衡收入决定的列表说明参见表13-3)。35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九页。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因此,可以得到两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经济学含义:当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此时既没有非计划存货投资,也没有非计划存货负投资(即存货以外减少),产量正好等于销量,从而存货保持在正常水平,此即为企业愿意保持的产量水平。36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九页。0C+IYE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00160500800C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fig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九页。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由于两部门经济的宏观均衡条件也可以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来表示,即I=S,因而也可以使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来求得均衡收入:

I=S=Y–C(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S=-a+(1–b)Y(储蓄函数)

38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九页。0S,IYE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见P176)-100500800SI消费函数为C=1000+0.8Y则储蓄函数为S=-1000+0.2Y6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fig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九页。乘数原理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Why?)。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40第四十页,共六十九页。0C+IYE乘数原理(见教材P176-177)100160YY’C+I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DY∆I乘数效应fig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九页。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问/答世纪高教42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九页。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在前面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我们假定不存在政府部门,然而,在现实经济中,政府为了使经济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和减轻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的压力,必然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这其中所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表现为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43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九页。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直接税(对财产和收入征税,纳税人无法转移纳税负担):二是间接税(对商品和劳务征税,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如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中的漏出对总需求起着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增税会使可支配收入减少。44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九页。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税收函数及可支配收入:税收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例子见P178-179):45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九页。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的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但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影响方式不同。政府购买直接引起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多,而转移支付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并且这种需求最终增加多少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46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模型需要做的几个假定:

不考虑折旧,从而投资是净投资,即GDP=NDP。分析的经济仍然是封闭型经济,因而没有进出口。政府收入均来源于个人所得税。公司利润全部分配,也即此时不存在公司未分配利润。在这些假定下,NDP、NI、PI都相等,但个人可支配收入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47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根据上述假定,我们可以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NDP),是剔出折旧的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48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宏观均衡的条件是:进一步地,可以使用列表和作图的方式来求得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具体见教材P179-180)。49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若投资和政府购买为常数,且消费函数和税收函数假定如下:其中b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b(1-t)为税前收入Y的边际消费倾向。50第五十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从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乘数就是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但这里的支出一定是自发支出。但上一节我们只是简单的说明了投资乘数,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讨论三部门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51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例子(见教材P182-183)经济学解释52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九页。0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C=100+0.75YDT=40+0.2YI=200G=130DY∆80接下来政府购买增加80亿,使G=210政府支出乘数(见教材P182-183)fig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因此,三部门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为:三部门经济中政府支出乘数的推导。54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事实上,政府除了使用增加或减少支出影响总需求,还可以使用增加或减少税收来影响总需求。如果政府减税,就会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而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就会增加消费,进而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增加,所以税收同样存在乘数效应。然而,减税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却没有增加政府支出1美元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Why?)。税收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均衡收入(见教材P184)。55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九页。0C+I+GYE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10001150C+I+GC’+I+G初始条件为:C=100+0.75YDT=40+0.2YI=200G=130DY∆60接下来减税80税收乘数(见教材P183-184)fig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税收乘数为: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支出乘数。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通常小于1,因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一定小于支出乘数。57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与减少税收的效果相同,即都会引起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又可进一步分为消费和储蓄,其比例是由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为:58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九页。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如果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并增加一笔与该支出相同数额的税收时,预算仍属平衡,但国民收入却会增加,且收入增加的量恰好等于政府支出或税收额的增加量。因此平衡预算乘数为(具体推导过程见教材P185):59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九页。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还取决于净出口。考虑净出口后,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变为:60第六十页,共六十九页。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我们假设进口是收入的增函数,设M0为自主性进口,m为边际进口倾向,在小国模型中我们把出口看成一个外生变量(Why?),则:进一步假定进口和出口都不受汇率和利率的影响。61第六十一页,共六十九页。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则就可以给出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决定模型:联立上述方程组可得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62第六十二页,共六十九页。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五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第六节问/答世纪高教63第六十三页,共六十九页。潜在国民收入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是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劳力,资本,土地等)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也就是一国的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值,因此又称潜在国民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