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课件_第1页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课件_第2页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课件_第3页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课件_第4页
2023年初中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湘咏株洲教育科学研究院ZHUZHOUEDUCATIONINSTITUTE解读信誉事物底层本质问题解决路径教育底层本质解决方法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用人类积累的把同化为本质本质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是什么?为什么?文明成果自然人社会人教化教育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12自然人社会人文明成果教化载体课程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管理课程是教育的施工蓝图;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以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历史政治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信息技术语文地理吴刘光明学科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吴刘光明科学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2自然人社会人价值观教化

方法论理解信奉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适应于终生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升级升级内容不断丰富视野不断拓展具体化丰富课程价值前言——课程的底层逻辑吴刘光明

目录

(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

目录(2022年版)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二)目标要求四、课程内容

(一)

物质

(二)

运动与相互作用

(三)能量

(四)实验探究

(五)跨学科实践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描述六、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附录跨学科实践案例2011年版与2022年版目录对比吴刘光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科本质学科特色学科价值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方式,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一、课程性质学科地位吴刘光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加接班人奠定基础。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吴刘光明二、课程理念2022版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5.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011版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4.倡导物理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5.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价值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结构缩短时空驾驶技术安全意识四个科目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提

纲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建构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

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态度责任三、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吴刘光明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中,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水温升高时,温度计内有关水银的物理量,减小的是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原子数

1.45/0.72(株洲21.18)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已知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则A.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不变B.巡视器登陆火星后质量变小C.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D.火星的密度约为地球的1.88/0.63吴刘光明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快速行驶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身很快停止运动,安全气囊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如图所示。安全气囊的作用之一是增大

A.司机的动能B.司机的惯性C.司机受到的压强D.司机的受力面积1.68/0.84(株洲21.3)如图,我国一艘第三代093B型攻击核潜艇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停在水面下200m处,后根据演习指令,下潜至300m处悬停,在此过程中A.只需向水舱内充水B.只需水舱向外排水C.需先水舱向外排水,后向水舱内充水D.需先向水舱内充水,后水舱向外排水1.02/0.51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吴刘光明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6)用筷子和湿碎布做一个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一个“哨子”,吹哨时A.空气柱振动发声B.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发生改变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2.2/0.73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大规模使用电能。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它通常通过发电机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最终通过各种用电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能的生产、输送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据此完成8~11题。(株洲21.8)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其工作原理是A.电生磁 B.磁生电C.电流的热效应D.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61/0.8吴刘光明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株洲21.14)身高1.9m、体重80kg的运动员,在一次撑杆跳训练中的成绩是5m,则他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运动员起跳前重心高约1m)A.1600JB.2400JC.3200JD.4000J1.12/0.56(株洲21.10)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I为输电电流,r为输电线总电阻,U为用户端的电压,则因输电线发热而损耗的电能为(t为通电时间)A.B.C.D.0.85/0.43吴刘光明1.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株洲21.15)目前,男子撑杆跳世界纪录(6.18m)比跳高世界纪录(2.45m)高很多,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原因之一是在“举腿引体”过程中A.利用了人体的惯性 B.人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C.人体的化学能转化为了重力势能D.人体的动能转化为了撑杆的弹性势能0.24/0.12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物理概念)吴刘光明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撑杆跳是使用撑杆做一系列动作使人体越过一定高度的田径项目,它可依次分解为下图所示几个连续的过程。据此完成12~15题。(株洲21.12)如图,运动员手握撑杆保持静止时,两只手在

P、Q两处对撑杆施加作用力的方向应是(O为撑杆重心)A.都向上B.都向下C.P处向上

Q处向下D.P处向下

Q处向上0.96/0.48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思维)吴刘光明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株洲21.20)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如图,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30节车厢组成,列车在车头牵引下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时,车头对第1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阻力(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统称)

均相等,则A.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

FB.每节车厢所受阻力为C.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D.第29节车厢受到的牵引力为0.96/0.32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思维)吴刘光明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ABCD(株洲21.6)泡泡悬浮在空中时,能正确表示其受力分析的图是1.08/0.54“吹泡泡”新玩法:①制备一定量的泡泡液;②将一张锡箔纸卷起并包住一根中空玻璃管;③用条状气球与一块毛皮摩擦后接触锡箔纸;④通过玻璃管吹出一个泡泡(锡箔纸使泡泡与气球带同种电荷),并在下方用气球“接住”泡泡,使其能悬浮在空中,且通过气球可以控制泡泡的升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7题。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思维)吴刘光明2.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有利用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的意识,能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能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株洲21.7)气球能控制泡泡的升降,说明泡泡与气球两者所带电荷间的A.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B.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C.引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D.引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1.41/0.7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思维)吴刘光明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探究)(株洲21.23)如图a所示,真空环境下,在侧壁有刻度、底部封闭的透明玻璃管中,放入规格相同的两块柱形磁铁,组成一个磁悬浮系统。在上方磁铁上依次叠放与柱形磁铁规格相同的铝柱体,平衡时分别如图b、c、d所示,此时磁铁间的斥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悬浮体的重力。利用这个磁悬浮系统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是

。(不计摩擦)1.11/0.277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吴刘光明(株洲21.22)图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水平固定木板上匀速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情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通过增减木块上钩码的个数,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压力”)的关系。4.63/0.772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探究)3.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会通过实践操作等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具有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初步具有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吴刘光明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探究)(株洲21.21)

吴刘光明4.初步认识科学本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亲近自然,崇尚科学,乐于思考与实践,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跟他人分享与合作,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并坚持基于证据的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能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遵守科学伦理,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我国第三代093B型攻击性核潜艇下潜的基本原理撑杆跳中的物理问题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着陆巡视器塑料袋野外取水原理中欧班列为国际抗疫贡献中国力量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三、课程目标——目标要求(科学态度与责任)吴刘光明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一级主题(5个)二级主题(18个)三级主题(89个)物质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4)1.2物质的属性(4)1.3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4)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质的……1.1.2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1.1.4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运动与相互作用2.1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3)2.2机械运动和力(9)2.3声和光(6)2.4电和磁(6)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2.2能用速度描述物态运动的快慢……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2.2.4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2.2.5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能量3.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3)3.2机械能(4)3.3内能(3)3.4电磁能(7)3.5能量守恒(3)3.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实验探究4.1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9)4.2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2)………….…………跨学科实践5.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3)5.2物理学与工程实践(3)5.3物理学与社会发展(3)………………………………

1.总的结构整个课程由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和89个三级主题组成。课程内容的结构具有“分级呈现,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特点。

2.各级结构(1)一级主题结构每个一级主题下面有三块内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在“内容要求”中,呈现二级和三级主题。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一)物质【内容要求】

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2物质的属性……1.3物质的结构和物质世界的尺度……【学业要求】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建议……(2)情境素材建议……一级主题一级主题一级主题

2.各级结构(2)二级主题结构二级主题下面有三级主题。有的三级主题后面用“例”做了解释。每个二级主题下都有活动建议。例和活动建议只是建议,不是刚性要求。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内容要求】

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1.1.2……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例2了解我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并尝试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1.1.4……活动建议:(1)调查学校或家庭的用水情况,设计一个用于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2)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刚性要求

3.“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的主要变化

(1)原“1.4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移到跨学科实践主题中;(2)原能量主题中关于“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关内容移到跨学科实践主题中;(3)增加“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内容要求;(4)把“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改为“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5)在“能用速度描述物态运动的快慢”后面增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4.关于实验探究:共21个实验,其中测量类9个,探究类12个。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探究类学生必做实验1.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4.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5.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7.用电流表测量电流8.用电压表测量电压9.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1.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7.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1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1.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4.关于实验探究:有13个与2011版完全相同,有8个不同。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2022版2011版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关于实验探究:有13个与2011版完全相同,有8个不同。这8

个中

(1)有4个实验在表述上略有区别;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4.关于实验探究:有13个与2011版完全相同,有8个不同。这8

个中

(1)有4个实验在表述上略有区别;(2)有3

个在实验内容上有调整;2022版2011版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4.关于实验探究:有13个与2011版完全相同,有8个不同。这8

个中

(1)有4个实验在表述上略有区别;(2)有3

个在实验内容上有调整;(3)有1个实验是新增加的。“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株洲21.22)图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在水平固定木板上匀速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情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N,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通过增减木块上钩码的个数,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填“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压力”)的关系。【测量类】4.63/0.772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探究类】(株洲21.24)利用该热敏电阻制作火灾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丙所示。E为10V的电源;当R2两端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V时,便触发报警器(未画出)报警。若要求开始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则

(填“R1”或“R2”)是热敏电阻,另一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kΩ。0.9/0.45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株洲21.23)如图a所示,真空环境下,在侧壁有刻度、底部封闭的透明玻璃管中,放入规格相同的两块柱形磁铁,组成一个磁悬浮系统。在上方磁铁上依次叠放与柱形磁铁规格相同的铝柱体,平衡时分别如图b、c、d所示,此时磁铁间的斥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悬浮体的重力。利用这个磁悬浮系统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是

。(不计摩擦)1.11/0.277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探究类】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①跨学科实践主题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②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是通过这10%的课程内容,示范性地在主题下、任务下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能感悟的现实问题学习物理知识,渗透核心素养目标,而不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讲知识、记知识、套知识、练知识。以这10%的示范性教学,撬动另外90%课程内容的改革,达到整个教学的优化。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①凝练了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形成内容要求结构;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跨学科实践物理学与日常生活5.1.1.能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1.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践行安全与健康生活。5.1.3.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和规范个人行为,践行低碳生活,具有节能环保意识。物理学与工程实践5.2.1.了解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案例,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5.2.2.调查物理学应用于工程技术的案例,体会物理学对工程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5.2.3.了解物理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物理学与社会发展5.3.1.结合实例,尝试分析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3.2.结合实例,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对社会发展

的影响。5.3.3.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增强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①凝练了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形成内容要求结构;②把原知识内容主题的有些要求移到跨学科实践中;原“1.4新材料及其应用”二级主题内容全部移至“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原“3.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二级主题部分内容移至“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3)跨学科实践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①如何体现教学特点?有引领:在跨学科实践“内容要求”引领下设计教学;有议题:有一个跨学科实践的议题,解决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价

值的真实问题;有任务:把学习活动分解为若干明确的任务;可以是学习新知

识的,也可以是根据知识解决问题的;有物化:最终要有事物或文本成果,如装置、模型、方案、调

查报告等。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3)跨学科实践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①如何体现教学特点?所谓“跨学科”,是指跨出本学科的知识视野,把物理学科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等主题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和具体解决现实的真实问题,这是物理课程跨学科实践的主要内容。②既然是“跨学科”,为什么还要立足本学科?要实现物理学与上述主题的结合,就需要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方法,故应立足于物理学。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3)跨学科实践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①如何体现教学特点?②既然是“跨学科”,为什么还要立足本学科?在减负方面,应使跨学科实践成为物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原课程基础上新增内容。故,它既有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有新知识的建构;应与其他主题一体化设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穿插在其他主题中进行。③怎样体现减负增效原则?在增效方面,应利用跨学科实践的教学内容、方式的优势,把跨学科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迁移至其他课程内容主题,增强整个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5.关于跨学科实践

(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2)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3)跨学科实践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4)跨学科实践教学案例的分析①案例1:室内植物展台的设计与制作——“跨学科实践”案例之一的原先设计②案例2:人体中的杠杆——力求体现“跨学科实践”教学的特点:有引领;有议题;有任务;有物化。(体现“10%的功能)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室内植物展台的设计和制作【问题提出】在室内设计一个植物展台,科学布局某些花草树木,让空气富氧除毒、环境美观优雅、践行绿色生活。【活动目的】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学、化学、信息技术及艺术等知识,学会用物理和跨学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与创新、合作与交流能力;养成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生活态度。【活动方案】按照富氧除毒、美观优雅等要求,合理选择若干花草和树木品种,例如:净化空气(吸收甲醛):芦荟、吊兰、龟背竹、虎尾兰等;富氧功能(晚上放氧):长寿花、红豆杉、巴西龙骨等;清新空气(释放香精油和负离子):茉莉、月季、夜来香等。组成一个植物群置于展台上,为此,对展台的结构和各植物的摆放进行力学设计和美术设计,制作立体布局、结实耐用、抗湿防腐、物美价廉的展台。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室内植物展台的设计和制作【实施过程】(1)展台的设计了解各种观赏性植物在富氧和除毒两方面的特性,根据室内条件,优选具有相应功能的合适植物品种;将各种植物的外观图片按比例裁剪后粘贴在绘制展台结构的文档上,并在文档中调整植物摆放位置,应用信息技术完成对植物展台的美术设计;根据主题和植物的重量、重心位置,同时考虑光照、空气流通等因素对水分蒸发的影响以及化学防腐,设计主题的形状、材质及结构框架。(2)展台的制作根据主题设计方案,选择制作主题的材料,估算展台底脚对地板的压强,在台脚底部增添减小压强、增大摩擦的附加装置,利用基本的工具完成展台的制作,针对所载植物对展台的化学腐蚀作用,采取简单、实用的防腐措施。制作完成后,依设计方案把各类植物摆放在展台上,并按现场视觉效果进行调整。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室内植物展台的设计和制作【实施过程】(3)作品的展示交流与评价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各小组把自己的作品拍摄成照片,并撰写本小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报告中需陈述活动过程,包括本活动克服了哪些困难、有哪些创造性活动,获得了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等,把照片和简介做成小型展板在全班展示。每位同学对各展板所体现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实用性和艺术性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中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人体中的杠杆【教学目标】通过人在活动或劳动中的体验等建立杠杆的概念;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了解人体结构,形成从物理学和生物学视角认识周围事物的意识;尝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思路】选择人在活动或劳动中的典型事例引入杠杆概念,让学生体会生命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通过多种杠杆实例共同属性的概括,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建构杠杆的物理模型。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活动,了解杠杆工作时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认识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省距离杠杆”,并据此研究人或动物的关节、骨、骨骼肌,从杠杆的视角分析它们的功能。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实施过程】(1)由实践活动引入杠杆活动:在劳动中,同样重的物体,用手提起体积更大的(物体重心离身体越远)要更吃力一些,这是为什么?体会手臂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引入:用手提起重物,从生物学的视角,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如图);从物理学的视角来看,这可简化为一种简单机械模型。(2)构建杠杆概念创设多个生活中常见杠杆工作情境,概括它们的共同属性,抽象出它们的本质,提炼出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模型。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知识,了解它们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实施过程】(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生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分析人体活动或劳动过程中的“省力杠杆”和“省距离杠杆。”(4)应用和拓展学生根据学习条件和兴趣,选择一些专题进行探究。例如,在人体结构和动作中的杠杆模型,家畜、鸟类或鱼类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动作中的杠杆模型,人在劳动过程中的杠杆模型,健康生活、安全生产中的杠杆模型等。根据个人的学习条件,把研究的对象做成标本或模型,体现人或动物身体结构中的杠杆。根据所研究的实例,写一篇说明人或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文章,文章中要用杠杆相关知识对所研究的实例进行具体分析。物化学习成果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物理学与日常生活(株洲21.26)某厂家生产的油汀取暖器有四种规格,每种规格都有两根电热丝、三个挡位和相同的电路图,对应的功率如表所示。(1)“12片”的油汀取暖器3挡的功率为

W。(2)“11片”的油汀取暖器的空腔内灌有4kg的导热油,导热油的比热容为2.1×103J/(kg·°C),可知油温升高100°C吸收的热量为

×105J。(3)“10片”的油汀取暖器在2挡正常工作时,其电热丝的电阻为

Ω。(家庭电路电压220V)2.18(4)右图是“9片”的油汀取暖器的旋钮式功率选择开关。转动旋钮可以将左侧相邻两个金属触点相连,同时与右侧金属板连通。已知图中旋钮处于位置M(金属片连接b、c两触点)时对应的挡位是2,则位置H对应的挡位是

(填“1”或“3”)。5.22/0.652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2.71/0.27乙(株洲21.27)高仿真涡喷(指发动机类型)航模飞机(图甲)的表演极具观赏性。这种航模飞机需在跑道上加速滑行一段距离,获得足够的升力后才能起飞。已知航模飞机在起飞离地前,平直跑道对它的支持力

与滑行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300N,滑行中获得的升力为

,式中比例系数

c=7.5N·s2/m2,v是航模飞机的滑行速度。g取10N/kg,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航模飞机的质量为

kg,起飞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为

J;1.74(2)航模飞机起飞离地时获得的升力为

N,速度为

m/s;0.56(3)根据航模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和图乙的解析式,推导其滑行距离

s

与滑行速度

v

之间的关系式。0.41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株洲21.25)微型电动葫芦常用于商场、仓库等场合吊起较重的物品,工作时有单绳起吊和双绳起吊两种模式,如图所示,部分工作参数见下表。根据表格数据解答下列问题:2.56/0.512(1)与单绳起吊比较,双绳起吊增加了一个

(填“定”或“动”)滑轮,重物提升速度为

m/min。(绳长和电机收绳速度恒定)1.24(2)电动葫芦采用单绳起吊时,重物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时间为

min,此过程电机消耗的电能为

×104J。1.32(3)列举起吊过程损耗的一种能量(或做的额外功)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

(株洲21.28)给一电池充电,在电量从零直至充满的过程中,电池电压和充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化后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4.79/0.479(1)在该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功率的变化情况是先

;2.62(2)图中虚线表示

(填“电压”或“电流”)曲线,理由是电池刚充满电时

。1.33(3)已知电池充电的前50min储存的电能达到满电时的50%,不计发热损耗,试求该电池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0.84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四、课程内容与结构(2022版)五、学业质量(2022版)

1.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描述,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具有指导作用。

2.学业质量描述初中物理学业质量描述的文本共四个自然段。不设小标题,依次描述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每一段中,用分号来分开对各个要素的具体描述。

能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事物,把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解释常见自然现象和解决常见物理问题,能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决熟悉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具有初步的物理观念。物理观念观念形成观念应用五、学业质量(2022版)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科学推理在熟悉的情境中,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实际问题;在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能对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物理结论,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得到结论;能依照证据形成自己的看法,具有利用证据进行论证的意识;在获取信息时,有判断证据可靠性和合理性的意识,能从物理学视角对生活中不合理的说法进行质疑并说出理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科学论证质疑创新五、学业质量(2022版)科学探究问题证据能针对一些现象,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出猜想和假设;能针对提出的问题,运用控制变量法等制订比较合理的科学探究方案,会正确使用学生必做实验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并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规范、安全的实验操作,会正确读取和记录实验数据,能排除简单的实验故障;能根据实验目的整理信息,会用简单的图像或表格描述信息,能通过信息比较或图像分析发现其中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因果判断,形成结论并作出解释;能表述物理问题,会用物理学术语、符号、图表等描述探究过程,说明探究结果,撰写简单的科学探究报告。解释交流五、学业质量(2022版)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本质科学态度能初步认识科学本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对物理学的兴趣,具有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坚持原则,又能与他人合作;知道科学探索、技术应用及成果发表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社会责任五、学业质量(2022版)3.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的关系核心素养目标要求能量学业要求实验探究学业要求跨学科实践学业要求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业要求物质学业要求学业质量五、学业质量(2022版)一、物理观念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目标要求

认识物质的形态、属性及结构,认识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学业要求1.物质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及在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特点,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质量的含义,理解密度,能说出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致尺度;能根据这些知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尝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初步的物理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