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达技巧鉴赏诗歌鉴赏之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一、考查范围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讽喻、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渲染、用典、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表达方式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抒情特点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艺术构思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布局谋篇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写作特点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艺术手法写作手法1、抒情方式:2、修辞手法:3、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比喻、比拟、衬托、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用典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赋、比、兴,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像联想,象征寄托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喻、伤)今借用典故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诗歌鉴赏命题的常用术语理解表现手法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淡神伤的情绪。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手法表达效果(文意+主旨情感)
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诗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谒金门(冯延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一句,试简析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全词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百无聊赖,通过对她的装扮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借“饮清露”、居高不借秋风声亦自远之蝉,道出了其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借用典故抒情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请对此诗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诗歌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手法文意情感情感分析下面两首诗中以景写情的特点: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两首诗均是乐景衬悲情。谢诗“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杜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以乐景写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哀景写乐情如: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去长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先以“落花”这一哀景衬托诗人因孤独而产生的哀愁,再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愁,看到燕子成双成对自由自在地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作用: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中没有一字说惜别、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又有不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情因景生、触景生情、以景衬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鸟鸣、日出等)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乐景)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哀景)1.常见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此“物”非“景”,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激愤、赞美、欢快、欣喜、悲伤、沉重、哀怨、忧愁、恬淡自适、孤独寂寞等感情。(“景”一般指凄凉、萧索、悲壮、沉闷、冷清、幽寂、幽静、开阔、清新、明丽等环境特点。)
记叙(叙述)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议论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写春天万物更新,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断肠天,指明丽美好的春日。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也表达了作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之情。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如《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般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往往能增强效果。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诗的前两句是今与昔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以昔日反衬今春,以园游反衬边愁。“迟日园林”本是充满着诱人的春色,“今春花鸟”本是红花绿树,鸟鸣山幽,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多见到的一切,都通通失去了光彩。一“悲”一“愁”,点出了其内心极度的苦闷。诗的后两句是人与物的对比,南与北的对比,以京国逐客来对照边愁。诗人由眼前北流的湘江水想到了故地京国,想到了自己的被贬南国,更显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全诗宛如游走于悲喜的边缘,喜景中更衬出悲情。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从衬托角度回答。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往昔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是凄凉。手法文意主旨情感3、表达(写作)技巧:
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对比、化用、象征、联想、想象、起兴、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渲染: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是正面着意描写。(1)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2)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接着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渲染离别时的伤感气氛,尾联则将沾襟的别泪比作散丝般的密雨,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正衬”“反衬”。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闹衬静”;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正衬与反衬1、正衬:以悲景衬悲情,更显其悲;
以乐景衬乐情,更显其乐。2、反衬:以悲景衬乐情,以乐景衬悲情。3、衬托的作用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比:两相对照,形成鲜明对比,深刻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渲染烘托:渲染、烘托出……气氛,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采桑子(其一)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波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西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填空: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________写_________,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______衬_______,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上阕中,作者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西湖,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静动静动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色富有生气)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其一》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B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梦中的“春风花月”是虚,“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生活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悲伤之情为实。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点面结合(烘托的一种)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了重要作用。杜甫《兵车行》
宿甘露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简要赏析。
本诗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底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都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通过如此壮美之景,表现出了诗人豪迈的胸襟。
虚实结合“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b、已逝之景之境。c、设想的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句化情思为景物。化虚为实,以实写虚v蛙声十里出山泉v踏花归去马蹄香v间关莺语花底滑v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v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v有限为实,无限为虚v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v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v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v通过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如:《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写出了远在天涯的“断肠人”的无尽思绪。试从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被誉“秋思之祖”的佳作。白描: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试从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2、常见的描写的角度:
(1)景物描写:对比、衬托,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明暗结合、远近高低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等。
(2)形象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渲染、侧面烘托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三)雨后池上刘敏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槛”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文意表达效果三、欣赏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各题秋 思(张 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4、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借助于细节描写传达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诗中“复恐匆匆说不尽”是写人的心理活动,“行人临发又开封”则是一个有高度典型性的细节,也是心理活动的必然结果。这个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这首诗表达了一个远在他乡的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从抒情角度看: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2、描写的角度:
(1)景物描写: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明暗结合、远近高低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形象描写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渲染、侧面烘托等。一、熟悉常见的表达方式:叙述、抒情、描写、议论.二、牢记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一、比喻1、类别:明喻、暗喻、借喻2、作用:
A有突出事物特征,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形象生动;
B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例一:《江上看山》
(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例二:《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二、比拟(拟人、拟物)作用: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一:《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析:此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二:《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析:此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双关(隐语、谐音)作用:
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例一:《春思》
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
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例二:《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道是无晴却有情”。四、借代1、特征: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2、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的鞍马代“客人”(白居易《琵琶行》)。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①“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②“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③“阳关”“折柳”寄托离别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⑥“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五、夸张1、特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2、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例一:《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六、对偶作用:
1、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2、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例:《登高》
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析: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通感“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又如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诗中“晨钟云外湿”一句,说的是由于天气阴雨,传到云表的钟声瓮声瓮气,不仅听起来不那么清脆、响亮,而且有些潮湿(视觉)或湿润(触觉)的感觉。钟声本是诉诸听觉的,因杜甫在具体的天气阴雨的环境中来感受,钟声就从听觉通向视觉甚至触觉,这就写出了对于钟声的独特感受,避免了一般化。七、设问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双调·蟾宫曲怀古》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八、反问作用: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叠题乌江亭》宋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析:“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九、用典1、作用:
使作品语言含蓄、洗练、委婉和使人联想翩翩。2、类别: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
③运用历史故事
。例:
①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④《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十、互文1、含义: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常见的互文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5).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举酒欲饮无管弦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比喻、借代、拟人、双关)指出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乱红飞过秋千去。烟笼寒水月笼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拟人、夸张、借代、互文、比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三年五年)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步骤二)更好地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步骤三)答: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饮酒,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表达喜悦的心情。(步骤二、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设问互文借代夸张比拟双关反问用典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先总后分过渡……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铺垫伏笔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篇章结构开门见山(点题)、(卒章显志)作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先声夺人”“山雨欲来”的艺术效果。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过渡,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起承转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层层渲染、铺垫,如:《江上看山》(苏辙)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尾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结构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诈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信誉
- 足疗店合作联盟合同范例
- 软件合同保密协议的实证研究方法
- 软件许可和授权合同
- 输送带安装手册销售合同
- 违反校规学生保证书范文
- 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排水层买卖合同
- 遵守纪律的保证书
- 酒店品质严格保保证
- 酒店旅游服务合同模板
- 中药饮片出库单
- 《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操作导则(试行)》
-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意义及时机
- 林业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浓缩500题)
- 六年级上册《比》《圆》测试题(A4版)
- 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词汇学习的影响研究
- 中信银行面试问题及答案
- 神经病学 ppt课件 癫痫
- 耳念珠菌院感专家讲座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
- 2022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