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安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安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安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安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安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耳普”的炎黄后裔。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日'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

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

如虫般蠕动而出。祝融成为“火”的代言,合颦多■用。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对于尚在等呼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

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

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在这一点上祝融孥号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

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

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睡的一项是

A.根正苗红B.众望所归C.蒙昧D.绝对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梦见过在烛光下操劳的银匠,特别记住了他头顶日年的那一团白发。(甲)深不见底的墨夜,夜■的中间是卷得举

的一汪烛辉……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劳动?它们共生共长吗?(乙)我在那个清晨嘱把自己:永远不要离开劳动——

虽然我从未想过、也从未有过离去的念头。

我渐渐明白:要始终保有富足,积累的速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积累。诚实的劳动者和艺术家一块儿发现了

历史的哀伤,即:不能够。

(丙)滋生万物的野地接纳了艺术家,野地也能够拒绝,并且做得纹格彻底:强加于它的东西最终就不能立足。

泥土像好的艺术家,看上去沉静,实际上怀了满腔热情。艺术家可以像绿色火焰,像青藤,在大地上燃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闪烁B.掬得起C.嘱托D.毅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艺术普及图书馆在知识性以外,增强故事性不是没有底线的。至少,八卦轶事不能»尤其艺术是提升人的思

想境界与审美修养的,更加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美学性。艺术普及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是难免的。时间长

了,市场本身会做出,观众也会慢慢成长。

A.喧宾夺主良莠不齐调整B.喧宾夺主参差不齐调整

C.反客为主良莠不齐调配D.反客为主参差不齐调配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石油作为重要的化学能源,在过去近160年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重献,而石油开采技术是

伴随着美国工业革命的步伐萌茅和发展的,前赴后继,直到今天。石油开采技术的,在保证了能源供应的同

时,也是一个国家战略地位的体现。

陆上的石油天然存储量经过多年的已近枯竭,而占据全球71%面积的海评中,石油储量巨大,被开发的

数量________o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风急浪高的海洋里面开采石油难度很大。虽然过去70多年里,在浅海区

城开来石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超过3000米深的25%的广阅海域,还是一块待开垦的处女地,(超深

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后来居上,研发

成功了大国重器“蓝绿1号”和“蓝鲸2号”等系列产品,,让世界艳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汲取风毛麟角一步登天

B.今非昔比汲取风毛麟角一鸣惊人

C.今非昔比攫取九牛一毛一步登天

D.日新月异攫取九牛一毛一鸣惊人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谁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谁就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B.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C.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谁就能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而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

D.谁能掌握深海水域的石油开采主动权,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进而获取更多的资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B.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控制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C.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就是如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D.超深水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如今就是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的深海采油的高精尖技术。

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居杂兴二首

王禹僖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注)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偶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从写景入手,首句以盛开的桃、杏显示春光的美好,间时点题“春”字。

B.第一首第二句落实了首句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份,为下句的发问做铺垫。

C.第二首写春天的云彩时而像兽时而像禽,并以此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表达题旨。

D.这两首诗篇幅虽小却布置得宜曲折有致,相对第一首而言,第二首写得更显直露。

2.诗人借责问春风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论语》)

(2)尔卜尔筮,o以尔车来,。《诗经•氓》

(3),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草创未就,惜其不成,。(司马迁《报任安书》)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

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殷实

①现代社会是否是一个排斥诗意的社会不得而知,但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住的取缔已经是事实。如此的

话,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

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纳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

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造陟。

②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精

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

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百年间,新诗

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

而已。

③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日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在许多场合,

包括在诗歌朗诵会上,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而今天的中国

诗歌内容,部分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大多数则油腔滑调、玩世不恭,再就是沉迷于另一种形式的雕虫小技——在

毫无语感和句法的情况下搬弄文字游戏。今天的诗歌精神苍白不振,情感粗鄙萎靡,与我们固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气

派是严重脱节的。但在这里我要指出的是,这种脱节,并不仅仅因为内部原因,我们还应看到来自外部的影响,或者

说是来自西方的伤害。近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可以说几乎在同时作用于中国的思想历程。

④中国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现代性问题,皆由近代以来的历史危情所催迫,所以可能从来都不存在单

纯的文化或诗歌艺术现代化问题。与历史命运、民族解放事业等内容绑定的文化与艺术精神是什么?无论革除腐朽教

义、灌注理性文明,还是培育国民精神,与此类任务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或作品,都必定是功利主义的。功利主义的

艺术并非一无可取,从歌咏情志、塑造伦理、教化人文、愉悦心灵这些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差不多所有的艺术也都

是功利主义的。关键在于,“功利”的价值诉求何在?当我们的文明被外力所摧毁,我们的民族面临存亡危机时,革

命家和艺术家们不约而同,都从域外寻求真理,企望用启蒙运动以来的近代西方价值为中国“换血”,以图与列强比

肩。这样的现代化之梦,这样的现代化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现代性悖论,让我们的思想文化精英们常常陷于要以

自我否定来建立文化自信的焦虑和矛盾之中。

⑤意图现代化的中国新诗,并非一场形式革命、文体革命,而在于诗歌对“人”的时时处处的觉察与发现,在于

对健康的现代自由人格的追寻塑造,在于对真实地与民族历史命运同步时所感受到的苦难与欣悦的诚挚表达。遗憾的

是,有此追求的中国诗人只是凤毛麟角。

⑥由于“现代”是一个与“进步”相联系的词,又是一个与诸多西方“标准”相联系的词,所以,汉语诗歌的现

代化过程,一开始就充满了歧义和悖谬。现实功利层面的“进步”诉求,对不断更新技艺的西方偶像们的追赶,使中

国的新诗人们劳碌异常却几无收获。而北岛等人的早期诗作,是因人性觉醒而触动了人们的心弦,而非对现实功利的

追求。

⑦还是那句话,离开了人的尺度,离开了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确认,离开了对意义的甄别和呈现,语言必然是空

无一物的,对“现代化”的追逐也就容易沦为词语的空转。因此,新诗仍必须从我们今天的汉语实际出发,必须学会

诚实地“说话”,也必须遵从严格的句法原则和虔敬的修辞伦理,彻底清除荒诞轻浮或暴力化的语词,警惕新的野蛮

和蒙昧,回归温柔敦厚。更重要的是,也要努力摆脱对域外形式、域外思想模式的百年模仿期、崇拜期,学会从历史

传统、从民间语文中汲取活力。惟其如此,“进步”才能实现,“标准”也才会达致。

(有删改)

1.第①段加点词“陷阱”在文中具体是指O

2.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O。

A.画线句是作者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总体概括。

B.语感上“新”诗人与“旧”枷锁形成反差。

C.“破衣烂衫”一词映射出了新诗的思想意识。

D.这几句话指出新诗并不“新”,且荒芜僵化。

3.第③段中描写了新诗人们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4.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取缔诗歌荣誉、诗人地位,可见这是个排斥诗意的社会。

B.新诗沦为载道工具或成为新的文化僵尸往往是因为缺少精神要素。

C.从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寿阳曲•远浦帆归》是没有功利主义的。

D.只要遵从严格的句法原则和虔敬的修辞伦理,就能写出好的新诗。

5.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进行评析。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文学总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

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

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

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

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

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

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10%,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

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

关联。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

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

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

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

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

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

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

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

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

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

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

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

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

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

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

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

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

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

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

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

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

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

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

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

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

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

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

由,节奏明快流畅。

C.“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

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

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舟传

戴名世

方舟,字百川,江南桐城人。迁江宁府,入上元县学为诸生,受业于其父逸巢先生。年十四五,尽通六经诸史及

百家之书。贯穿融会,发挥为义理之文,穷微阐幽,务明其所以然之故。当舟之世,天下文章摩•矣,舟独扫除时习而

取法于古,深思自得,无所依傍,自成一家之言,由是舟之文章名天下。

舟与其弟苞皆好学,日闭户,谢绝人事,相与穷天人性命之故、古今若乱之源、义利邪正之辨,用以立身行己,

而以其绪余著之于文,互相质正,有一字之未安,不敢以宗世,意度波澜,各有其造极,人比之眉山苏氏兄弟云。

舟天性醇笃,孝于其亲,既长,不异孺慕。逸巢先生尝日:“吾体未痛,二子已觉之;吾心未动,二子已知之。

“其先意承志如此。舟厌时俗颦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平生所为经画区处.悉中肯

罄。而性恬淡,不慕富贵。其所与友善,如高淳张自超,江宁龚缨,同县戴名世、刘捷夏人。而金陵风物甚美,花草

妍丽,城之西北尤多园林之胜,尝日:“吾读书之暇,与此数人者挈植而往,尽醉而归,以此终吾世足矣。”

舟少有呕血之疾,壬未游京师,疾复作,寻归,逾二年卒,年三十七。舟临卒时,自取其文稿烧之,今行世者仅

六十余篇。

百川尝谓余日:“天之生君子即有小人,亦犹父母之生子有才亦有不才也。父母即恶其子之不才,而有人焉为之

掩匿覆盖,其心必喜;有人焉数其恶而暴其状无纤悉之遗焉,在父母之心必有甚怒而不乐者。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

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余之困甚于百川,而百川且不永其年以卒,然则百川所言,其

果信而非激者矣!

(选自《南山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文章靡矣靡:华丽

B.古今沧乱之源治:治理

C.平生所为经理区处画:谋划

D.其果信而非激者臭信:真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舟勤奋好学,年少时精通经史及百家之书,并虚心学习时人的创作风格,深思自得,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

B.方舟性情淳厚,尊奉孝道,长大以后还像孩子一样依恋亲人。他的父亲曾说方舟与他弟弟都能预知自己的想法。

C.方舟注重名声节操,性格恬淡,不慕荣华富贵,读书之余和几个朋友尽享愉悦的生活,希望能像这样终其一生。

D.方舟身体虚弱,患有呕血的疾病,壬未年在京师游历时因疾病复发回到故乡,两年后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七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舟厌时俗龌龊,以名节自砥砺,谨法度,慎交游,而留意经世之学。

⑵天之于小人也亦然,吾与子所刺讥悉中小人之疾,欲天之喜而勿怒,得乎?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方舟临终焚毁自己文稿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原才

曾国藩

①风俗之厚薄英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

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

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

者也。

②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

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

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傩/所从

来久矣。

③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日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

日:“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④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

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②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⑤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

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①傩:应答,响应。②一命:泛指官职低微。

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哉

B.兮

C.焉

D.乎

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良的社会风气最终会无法抵御。

B.风俗习惯在民风形成中至关重要。

C.社会风尚的影响由小及大逐渐增强。

D.社会风尚的建设过程缓慢经历漫长。

3.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氐确的一项是()

A.好义之士都有能力转变、选拔并培养人才。

B.选拔人才并且培养是为君、为官者之责任。

C.“移十人”“拔十人”至“移百人”“拔百人”,层递中凸显选拔人才之可能性。

D.“高明之地者”与“一命之上”并举,点明移风易俗、培养人才的责任所在。

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引言:新型冠状病每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故事。

材料一近日,云南野生动物园“钓老虎”项目引发质疑。网传视频中,游客站在护栏外,用长竹竿一端挂肉投喂

老虎。而工作人员称,钓台有3米高,老虎不能跳进人群,十多年来未有游客被拽下。园方发布通告称,开展部分野

生动物互动项目,旨在发挥动物园的科普教育意义,丰富游客对野生动物的了解,未来将更好更科学地进行野生动物

展示和保护工作。

材料二广东省人大表决通过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条例明确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饲养陆生野生动

物。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扩大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范围,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其他陆生野生动

物也纳入管理范围。

材料三过去二三十年里,“垮掉的一代”的帽子,先后被安到中国80后、90后和00后的头上。而在过去两个

多月里,在疫情防控中,在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各地,我们都看到了“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一位外国学者这样评

价这代中国青年:他们不是什么“小皇帝",”或许我们对这一代人知之甚少,才没有真正看到这一代年轻人身上与

生俱来的中国精神。”他们是“新一代的青年”。

(4月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2020年2月9日,一名日本女孩身穿中国旗袍,怀抱捐款箱从早到晚拼命向路人深深鞠躬,号召日本民

众为武汉捐款。在女孩身后,展台上摆满了日本产的樱花蜂变,每当有人捐款,就可以得到一瓶蜂蜜和一本《中国纪

行》杂志。筹集的全部资金将通过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的渠道捐赠,用来支援武汉人民抗击“新冠肺炎”。值得一提

的是,该展台还贴出一行醒目的标语:“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岂目无衣、与子同裳;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作为高三学生的你,正在紧张地备考,憧憬着未来……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请你为《生命时报》的“动物专区”栏目写一篇关于“钓老虎”事件的时评。

②以“新一代的青年”的身份,给10年前疫情期间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③请你为《国际中文周刊》写一篇号召全球构建“卫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书。

要求:结合有关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B

2.C

【解析】

1.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根正苗红”,意思是家庭出身好的人,是一种文革时期的说法。修饰“炎黄后裔”,使用正确。

B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语境主要讲“由

字可知……祝融成为'火'的代言”是顺理成章的,不合语境。

C项,“蒙昧”,昏昧,愚昧,犹朦胧,迷糊。形容“古代先民”的状态,使用正确。

D项,“绝对”,没有任何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跟“相对”相对)。结合“在这一点上”“功德无量”等分析,

使用正确。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

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

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

名号、分隔号。C项,把“鬲”的双引号去掉。此处直接用“鬲"字,不是引用内容,不需要用双引号。故选C。

2、1.C

2.C

【解析】

1.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

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

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A项,闪烁,物体忽隐忽现,变动不定,此处指他头顶的白发不时闪出,使用正确。

B项,掬得起,掬,两手捧;掬得起,捧得起。这里形容“一汪烛辉”,使用正确。

C项,嘱托,含郑重其事、托付的意思,语境中无上述内容。该处语境细读来,有口语化特征,用“叮咛”比较合适。

D项,毅然,意思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此处与“彻底”搭配,使用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

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C项,第一句是说“野地接纳了艺术家”,后面是说“野地也可以拒绝",第一句话意思已经完整,第一句后的“艺

术家”后的逗号改为句号;第二处“野地也能够拒绝,并且做得毅然彻底”意思完整,与“强加于它的东西最终就不

能立足”之间并非解释说明的关系,因而“彻底”后的冒号改为句号。

故选C»

【点睛】

标点符号用法的复习与备考,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辨认识别上。首先应弄清楚12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知道哪几种

在实际运用中易混易错,然后选择相应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练习,探求规律,掌握方法。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

几点:1、弄清功用。切实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独特功用,特别是对于那些易混淆的标点,更要掌握它们的用法,从

而正确地使用和判断。2揣摩语气。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如有的句子虽

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只能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3、分析结构。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

的使用。如单句内部不能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同样,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4、紧扣语境。

标点在一定语言环境里有一些变通的用法。如:①我们清楚地看到,上海广大人民群众在这次抗洪斗争中为江浙人民

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同是动宾之间,一者用逗号,一者用冒号,为什么?

①句用逗号的条件是,宾语是一个比较长的主谓词组,不用逗号隔开,读起来就会感到吃力。②句用冒号的条件是为

了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因而把它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上。1、理解句意。审视标点的正误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

如:老杨同志,请您稍等一下!“稍等”说明语气比较舒缓,既然是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那么末尾就该用句号,而不

是感叹号。2、留意套用。所谓“套用”是指在标点使用时,有不少情况是点号和标号连在一起使用,最常见的有引号

与句末点号的套用和括号与点号的套用这两种。它们的位置关系都有一些要求,要留意。7、注意区别。如冒号中总说

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注释的用法相混淆。同时,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

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从语气方面分析,用冒号表

示总说与分说时,中间的停顿时间较长;而用破折号表示注释时,则没有停顿时间或停顿时间很短。

3、B

【解析】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喧宾夺主:指客人

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反客为主:意思是客人反过

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属于褒义词。结合“艺术”“八卦轶事”分析,主要涉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选

用“喧宾夺主”;参差不齐:原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

夹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此处主要讲艺术水平有高低,选用“参差不齐”。调整:重

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调配:调动、分配;调和、配合。结合“市场分析,市场不断调整,以适应新

要求”等,选用“调整”。

故选B。

4、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

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涌现,适于形容石油开采技术新而快的变化;今非昔比:

现在不是从前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很大。故选用“日新月异”;

第二处,攫取:夺取,掠夺,适于表达对石油资源的开采。汲取:吸取,吸收。故选用“攫取”;

第三处,九牛一毛:比喻众多数量中的一点点,与前文“巨大”的说法相对。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故选用“九牛一毛”;

第四处,一鸣惊人:比喻平时表现平平,一做起来就取得突出的成绩,适于表达大国重器成功研发的骄人成绩。一步

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爬上高位。故选用“一鸣惊人”。

故选D。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

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应先掌握主动权,排除A、C,有了主动权才能获取更多资源,进而获得发展机会,排除D。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

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

变的。

“平台”后要加上“技术”作为中心词,排除B、D;定状错位,“如今”应放在“就是”之后,排除A;搭配不当,

“技术”应与“掌握”搭配,A,D错误。

故选C。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

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

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1.C

2.(1)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寂和哀伤。诗人的责问表现了其与桃杏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了其生活的孤寂凄凉。(2)

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愤懑。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诗人借桃杏隐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

(3)表达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以及对时局的谴责。小人如“春风”“春云”,翻云覆雨,玩弄权术,致使自己壮志蹉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

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并以此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表达题旨"理解错误。“如兽复如禽”的云彩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表达了

对翻云覆雨玩弄权术的奸侯小人的憎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评价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

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

本题,诗人责问春风的诗句是“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意思是: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

黄莺又吹折数枝花。诗人责问春风,其实是替桃杏说话,体现了其与桃杏的深厚感情。结合前文”妆点商山副使家”,

只有桃杏装点自己的家,还被春风吹折,可见其生活的孤寂凄凉。

桃杏装点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结合诗下注释“王禹偶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写下此诗”,被贬之后,

自然心情不好。诗人借桃杏隐喻自己的遭遇,抒发蒙冤受贬的失意,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愤懑。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意为:春天的云彩像兽又像禽,在日照风吹下变浅又变深。春云变化无常,如

同小人反复无常。结合第一首诗对“春风”的责问。这里的“春云”“春风”都是用来比喻小人,表达了对奸佞小人

的憎恨以及对时局的谴责。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

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

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

合诗句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分析。

6、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会遭此锅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肱”“咎”“贿

迁”“拨”“愠”“碧”的书写。

【点睛】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

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

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

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7、1.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对诗歌创作“个人”“私人”和“纯诗”的追求。或以“现代”“国

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对诗歌创作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的追求。

2.D

3.新诗人们衣冠不整,言谈粗俗,雅痞装扮,说明中国新诗人们的迷失与空虚;也说明新诗处在畸变的状态;引出中

国诗歌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B

5.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形象化的语言。在第②段中,通过“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

容”等证明新诗“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的观点,同样,在第

③段中,通过“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等再次证明了上述观点;在第③段中,

通过“苍白不振,情感粗鄙萎靡”等证明了“中国诗歌内容,部分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观点。第⑥段中,通过“对

不断更新技艺的西方偶像们的追赶,中国的新诗人们劳碌异常却几无收获”的形象化描述,证明了汉语诗歌“现实功

利层面的“进步”诉求”是“歧义和悖谬”的观点。用北岛的“人性觉醒而触动了人们的心弦”的诗歌再次证明这个

观点。这样,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让形象寓含事理,使说理更明确,论证更有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词语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第①段加点

词“陷阱”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然后到第一段中找到“陷阱”一词,理解其字典意思,再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意

思。

“陷阱”比喻小人施诈使人受骗上当的圈套;从第一段来看,“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是“这”给诗歌

的命运设了陷阱,由此可知,要想知道这“陷阱”是指什么,需要先明确“这”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文,即“近三

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

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根据这个即可概括出“陷阱”的真实内涵。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

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到文中找到画线句,结合具体的语境以及句子本身的特色分析其内涵或效果。

“百年间,新诗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

骸的奇怪尊容而已”,这段文字是对百年间新诗人情况的概括,也即新诗的发展概括,虽然新诗人扔掉旧式枷锁,但在

思想僵化、意识荒芜方面还是“破衣烂衫”。

D项,”这几句话指出新诗并不'新',且荒芜僵化”错误,由“就其思想的僵化、意识的荒芜而言”可知,画线句

是针对新诗人们“思想僵化、意识荒芜”而言,并非是对新诗的全盘否定。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③段中描写了新诗人们

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然后到第三段中找到新诗人们在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理解其意

思,再结合前后内容分析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文中说“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这些都是新诗人们的表现,

结合前面“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

的中国诗人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可知,新诗人们的这种表现恰恰说明中国新诗人们精神上的迷失和空虚,

由此指出中国的新诗也处在畸变之中;再看下文,”而今天的中国诗歌内容,部分是虚饰浮夸和假正经的,大多数则

油腔滑调、玩世不恭,再就是沉迷于另一种形式的雕虫小技——在毫无语感和句法的情况下搬弄文字游戏”,诗人的

这种状态势必要影响到中国的诗歌,故此处新诗人们的表现就引出下文中国诗歌再内容、形式以及精神方面存在的诸

多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推断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能依据文意做出推

断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看能否推断出选项的内容。

A项,”可见这是个排斥诗意的社会”,该信息于文无据。

C项,”从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寿阳曲•远浦帆归》是没有功利主义的"错误,文章第四段说“从歌咏情志、塑造

伦理、教化人文、愉悦心灵这些古老的审美特性来看,差不多所有的艺术也都是功利主义的",由此可知,无法推断

出《寿阳曲•远浦帆归》是没有功利主义的这一结论。

D项,”只要遵从严格的句法原则和虔敬的修辞伦理,就能写出好的新诗”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文章最后只是说“也必须遵从严格的句法原则和虔敬的修辞伦理“,但并非如此去做就能写出好的新诗。

B项,结合第二段“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

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

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可以推断出“新诗沦为载道工具或成为新的文化僵尸往往是因为缺少

精神要素”。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在行文的过程中

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进行评析”,然后理解“形象化语言”这一概念,再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句子,理解其意思,并把握语句所在段落的观点,分析该句子与观点之间的关联。

所谓“形象化语言”一般是指使用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句子,如第二段“百年间,新诗人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

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破衣烂衫”本是形容人的衣着,而此处用来形容一部分新诗人的创

作,之所以是“破衣烂衫”“奇怪尊容”,是因为这些新诗“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

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借助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就证明了这一观点;如第三段对新

诗人在诗歌朗诵会上的描写也是证明第二段的观点,”由于上述的未完成状态或曰畸变,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诗人

们,的确是没有太多体面可言的。在许多场合,包括在诗歌朗诵会上,他们往往一个个衣冠不整,言谈粗俗,喜欢以

流行文化中的‘雅痞'装扮亮相”o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找到其他段落中的形象化语言进行分析。

8、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

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

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

曲解文意。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

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

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

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故选C。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

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

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连续

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

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

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故选A。

【点睛】

判断选项信息是否符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

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

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

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