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入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入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闽,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入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故日“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文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②为天下笑••D.①自然之理也 ②莫能与之争••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与其所以失之者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还是与尔三矢 与:赠送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给人安排工作••.对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的解释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盛:①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装)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B.困: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③秦无亡矢遗镁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厄)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困难)C.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稍微)③从数骑出,微行人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D.其: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示揣测语气)3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意气之盛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三、小阅读-课内.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也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B.第三段连用问句,并寓结论于疑问中,之后引《尚书》作答,引出古训【,点明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即本源在于“天命”。C.篇末引出历史教训,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D.文章既用平实的语言客观地叙述事例,又引《尚书》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首尾采用反问句,感叹中包含着肯定。.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但文章很少直接提到伶官的事情,这是不是文不对题?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土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四、非选择题.翻译下面的句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通假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填空题.识记字音。呜呼( )契丹( )锦囊( )••♦仇豌( )沾襟( )逸豫( )••••参考答案.C2.A3.D4.(1)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5.原因:君王宠信宦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目的:警告后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于内”是“养祸”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人主”是一个词,做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方面;萌芽、发端。两句中的“端”含义不同。句意:可不止一方面。/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B渚B是“符合、合乎”的意思。句意: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C祸害、灾难;担忧。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句意: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D.解说正确。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办法把他们除掉”错误,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知,说的是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除去宦官造成的祸患很难。选项说法绝对。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势”,势力;“切”,严重;"把持”,挟持。(2)“忽微”,细微的事情;“溺。溺爱;“独)只,仅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使人主必信而亲之……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而把持者日益牢”可知,原因:君王宠信宦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不戒哉?”可知,目的:警告后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参考译文:文一: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方面。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弋。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文二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接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C7.C8.A9.(1)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白居易”错,唐代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组”,指绳索。句意: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式的能力。A.“人事”:古今异义词,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句意:难道说不是人力造成的吗?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岂",难道;"抑二或者;“本”,推究。“忽微”,细微的事情;“智勇”,人的才智勇气;“困于所溺”,被动句,“于”表被动;“独”,仅仅。参考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力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的出兵向东逃跑,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10.D11.C12.D13.(1)沈一贯发动奸邪小人穷追不舍。朱廉两次写信给沈一贯,请他迅速了结此案,事情才得以化解。⑵给事中王元翰认为李廷机受任用,实际上由朱康主使的,上奏诋毁李廷机,并涉及朱度。【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考生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震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震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这段话是说“朱廉因为年老,屡次称病,内阁中空无一人。皇帝下谕选择内阁大臣,而朝廷大臣顾虑皇帝会按照旧例直接颁出宫中旨意。朱展勉强支撑病体请求交付给朝廷大臣推举,于是用了李廷机,让他任首辅。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如“廉”“疾”"阁中'“‘人'"啼'”悯臣廷臣'"'中旨"“故事”“廷”"李廷机”“首辅”,虚词“以""而""乃”“以为”,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排除,如“以老”意思是“因为年老”,独立成句,应该和后面断开,这就排除A项;“廷臣虑帝”意思还没有结束,文中是说廷臣担忧皇帝“出中旨”,因此"廷臣虑帝出中旨”应该连在一起,排除B项;“麋力疾请付廷”和后面的“推”应该连在一起,解释为“朱庚极力请求托付给廷臣推荐”,排除C项。故选D。.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文中表示朱廉对皇帝忠诚”错误,“素服”在文中指平民服饰,便装,表示以辞职抗争。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二十九年,帝诏蠢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再辞,不允、由“不允“可知,皇帝没有同意。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倡”,发动;“群小”,奸邪小人;“穷治”,本义“彻底查办”,这里“穷治不已”指穷追不舍,盯住某件事不放;“再'两次;"贻、送给;“书、指信;“具狱”,了结案件;“乃”,才;“解",化解。第二句中,“以”,认为;“用”,受任用;“廷机之用”,李廷机受任用,“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实”,实际上;“主”,主使;"康实主之、实际上由朱康主使的,“之”,代词,这件事;“疏诋”,上奏疏诋毁;“侵”,涉及;“并侵鹿”,并涉及朱麋。【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耍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日”“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朱麻,字少钦,浙江山阴人,考中隆庆二年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身份充当日讲官。当时宫中正兴土木,修花苑园囿。朱盛趁机讲授宋史,极力陈说“花石纲”的祸害,皇帝很害怕就停止了。皇帝在大峪山营造陵寝,想仿效永陵的规模,朱鹿上奏称:“昭陵就在眼前,规模超过了它,不是可以安心的。”奏疏呈入皇宫,很长时间没有回复。后来,皇帝按照他的话做了。积功升官至礼部尚书,遭遇继母亡故而离去。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朱盛凭借过去官职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国家大政决策。他一再推辞,皇帝不允许。第二年四月朱庚入宫,立即捐出一年薪俸帮助完成皇宫工程。这年秋天又极力陈述矿税的危害,皇帝没有采用。不久他与沈一贯、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有关守成、遣使、权宜三条意见,深刻揭发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都出自朱鹿的手笔。朱雁在自己的府邸门前得到妖书,而书中诬蔑朱鹿动摇国家的根本,他大为惊惧。马上上奏皇帝,请求回避。皇帝下谕对他大加抚慰。沈一贯发动奸邪小人穷追不舍,朱盛两次写信给沈一贯,请他迅速了结此案,事情才得以化解。万历三十四年,朱鹿单独执政,年纪达七十二岁。朝政一天天松弛,朝廷内外解体。朱鹿每月数次上奏,皇帝回复的奏章还不及十分之一。御史宋素首先委婉地规劝朱磨,给事中汪若霖接着劝告。朱盛根据他们两人的话,极力请求皇帝更新国家的许多政务,皇帝用嘉奖的诏书答复他,却不采纳。于是朱度穿上平民衣服到文华门恳求,最终仍得不到诏令。朱鹿因为年老,屡次称病,内阁中空无一人。皇帝下谕选择内阁大臣,而朝廷大臣顾虑皇帝会按照旧例直接颁出宫中旨意。朱鹿勉强支撑病体请求交付给朝廷大臣推举,于是用了李廷机,让他任首辅。给事中王元翰认为李廷机受任用,实际上是由朱鹿主使的,上奏诋毁李廷机,并涉及朱鹿。朱鹿上奏辞官,皇帝为此痛责进言的人。在此之前,科道考选,吏部打算推举七十八人。等候的诏令超过了一年,也没下达,朱麝接连上疏催促。万历三十六年秋天,皇帝才下达诏令。各人排在谏官前,正要看看他们的仪容风度,而给事中汪若霖先前曾经冒犯过朱盛,到这时被罢黜了,正巧在朱鹿病愈进入内阁值班的时候。于是大家就认为朱鹿报复旧恨,攻击从四面八方起来,先后有五十多人上奏弹劾他。给事中喻安性是朱屣的同乡,替朱盛上奏称:“现在政权不在内阁,而全部转到了司礼。”抨击者便纷纷上奏弹劾喻安性。当时朱盛已经病卧在床,上奏二十多次请求退休。抨击者顾虑他再度康复,不断地进行抨击,朱鹿在十一月死于任上。等到去世后,被赠封为太保,谥号文懿。.C15.D16.D17.B18.(1)以至于割断头发,对天发哲,泪水流下沾湿衣襟,(那场面)是多么衰颓啊!(2)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解析】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C项,有误。“本”,推究。故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①“其”,祈使语气,表期望,一定;②“其”,代词,他;③“于”,介词,表被动;④“于”,介词,在;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故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以组”作“系”的后置状语,“其”是本句的主语,不(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B.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C.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D.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孟子》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患力文中指祸害、灾难,与“患得患失”的“患”含义不同。“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文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论点,用庄宗得失天下事为全文立论的根据。.【文一】宦官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文二】安闲享乐的庄宗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C.【文一】当祸患已深,皇帝想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亲随,但快慢难把握。【文二】第二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收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D.【文一】宦官造成的祸患,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办法把他们除掉。【文二】篇末引出历史教训,总结全文,阐述的事理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宦官得以乱国的原因是什么?欧阳修在其《五代史》中为宦者立传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能断开,排除AB;“还矢先王、主语省略,同时省略介词“于","还”谓语,“矢”,宾语,“先王”是动作施加的对象,本句不能断开,“先王”后停顿,排除C。本句译为: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故选D。.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项,“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理解错误。句子采用反问句的形式,表示否定,所以“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一说不准确,应为“否定工故选Bo.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点:“至于”,以至于;“誓天”,省略句,誓(于)天;“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流下;,可其”,都是语气词,表示感叹的语气,多么;“抑",表转折的连词,或者;“本”,推究;“迹”,事迹,道理;“欤”,句末语气词,吗。参考译文: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19.B20.A21.C22.(1)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2)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禁中,,是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是王温宿卫的地方,故“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句不能断开,排除AC;”又教王温反",主语省略,“反”是“王温”发出的动作,不能断开,故排除D。本句译为: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李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A项,“俳优,……就是今天的相声”说法错误。俳优和相声确有相似之处,且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故“就是今天的相声“错误。故选Ao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郭门高本名郭从谦,……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理解错误。从原文第三段,“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可知,郭门高当上从马直指挥史的原因是有军功。故选Co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罄、使动用法,使……尽,花光;“费”,钱财;“计”,打算;第二句得分点:“好。喜欢;“伶”,唱戏;“以力用;“弑于门高,焚以乐器”,被动句;“戒”,戒惧。参考译文:(后唐)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很多人能唱他唱的歌,称为“皇帝亲自制作”的歌到处都是。他的小名叫亚子,当时有人叫他亚次。另外他又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从他做王,到做天子,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灭亡。当时,众伶人出入宫廷,侮辱戏弄官员,群臣又愤怒又痛恨,却不敢在他们面前大声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于他们,以图被宠信而升迁。各地藩镇,争相送他们财物进行贿赂,而景进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庄宗派景进等人出宫到民间访查,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他每次在大殿中奏报事情,左右的人全部屏退,军事机要和国家政务他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用对待哥哥的礼节对待他,叫他“八哥”。庄宗驾临邺都,就派遣景进等人搜罗邺地美女上千人,来充实后宫。而景进等人借机干坏事,士卒的妻子、女儿因此而逃跑的有上千人。庄宗回洛阳时,景进用车载邺地美女数千人跟从,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男女混杂。郭门高名字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他虽然是凭着伶官的身份飞黄腾达,但曾经有军功,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就是皇帝的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就认郭崇楣为叔父,皇弟李存乂又收他为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乂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酒,愤然流下眼泪,诉说两个人的冤屈。这时,从马直的士兵王温在宫中宿卫,夜里密谋作乱,事情被发觉而被杀。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你的同党孝存乂、郭崇韬背叛我,你又叫王温谋反。你还想干什么呢?”郭从谦很害怕,回去之后就激他手下士兵说:“花光你们的钱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打算了。”士卒问他缘故,郭从谦就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到攻破邺,就把你们这些人全部坑杀。”士卒们相信了他,全都想叛乱。李嗣源的军队反叛,攻向京城,庄宗向东退往汴州,然而李嗣源先进入汴州。庄宗到了万胜镇,不能前进,就又往回走,上兵逃散还剩二万余人。过了几天,庄宗又向东往汜水去,想扼守关隘抵挡李嗣源。四月丁亥朔日,庄宗在中兴殿大会群臣,宰相奏对三刻后结束。随从皇帝车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列阵、步军在五风门列阵等候。庄宗入内殿吃饭,郭从谦从军营中带着刀箭,率军攻打兴教门,和黄甲军对射。庄宗听说叛乱,率领诸王的卫士将叛乱士兵赶出兴教门。乱兵纵火烧了兴教门,沿城墙进入宫中,庄宗杀死了几十上百人。乱兵从楼上向庄宗射箭,庄宗受重伤,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皇后、诸王及左右侍从全都选跑。到午时,庄宗驾崩,五坊人善友聚集乐器焚烧了庄宗的遗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他的尸骨,埋葬在新安的雍陵。李嗣源任命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之后杀了他。《左传》上说;“国君以此开始,就必将以此而结束。”庄宗喜欢唱戏,最终就被郭门高弑杀,尸体被(人)用乐器焚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难道不应该戒惧吗?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f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B.”前、名词作状语;C.“东L名词作状语;D.“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故选Ao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②“及凯旋而纳之”句意:“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凯旋”,胜利归来;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句意:“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其”,副词,一定;⑥“泣下沾襟”句意:“泪水流下沾湿衣襟”。“泣”是名词,泪水。这三句都有错误,①④⑤正确。故选C。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B.”此三者,吾遗恨也”句意:这三者是我遗留的仇恨。“恨”应为名词,仇恨。故选Bo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夜”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兄”也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与之相同。A.“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C.“兴'使动用法,使・・・・・・兴盛。D.“困”,困扰,没有活用。故选Bo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工故选Ao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用羊、猪各一头为“少牢”。故选C。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没有特殊句式。故选Do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的能力。A.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B.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背,背叛;没有活用。D.兴,亡,使动用法。故选C。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例句中“乃”是代词,你的;C.“乃”也是人称代词,你的;A.“乃”,表判断的副词,是;B.“乃”,于是;D.“乃”,副词,竟然。故选Co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是被动句,“于”表被动,意思是“被”;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意思是“被”;B.”此三者,吾遗恨也”是判断句,“者,.・・・・・也”是标志;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是省略句,“告”后省略介词“于二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是状语后置句,“以组”是后置状语。故选Ao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①中“其”是代词,他;②中“其”,语气副词,一定。B.两个“岂”都表反问,难道。c①中“为”是动词,成为;②中“为”,介词,被。D.①中“之”,结构助词,的;②中“之”是代词,他。故选Bo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常见虚词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①介词,被;②介词,从。译文: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B.均为副词,表反问,难道。译文: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的吗?C①代词,他;②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译文:推究庄宗失天下的原因。/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D.①助词,的;②代词,他。译文:这是自然的道理。/都不能与他抗争。故选Bo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负而前驱”句意:背着箭在部队前面跑。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句意:等到胜利回来再把这三支箭放回祖庙收藏起来。纳:收藏。B.“吾遗恨也”句意:这是我的遗憾啊。恨:遗憾。“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句意: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原:推其根本。C.“抑本其成败之迹”句意: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抑:或者,还是。“与尔三矢”句意:给你三支箭。与:赠给。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句意: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乃:你的。“岂非人事哉”句意: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人事:古今异义词,人的作为。故选Ao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C②句,“微”,应是“悄悄地”的意思。故选C。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意气”,古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今义: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B.“忧劳”古今义相同,忧虑劳苦。C.“至于”,古义:为两个词,“到了……的结局”;今义:为一个词,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故选B。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手法的理解能力。B.“即本源在于,天命,”错误,文中说“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由此可知,本源应在于“人事”。故选Bo【观点一】写作《伶官传序》的主要目的:总结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讽谏北宋统治者,而有关伶官的事情在《伶官传》中都已经有了详细的叙述,本文不需要重复。【观点二】庄宗的衰败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来评述国家兴旺衰败的道理,虽然《伶官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伶官的内容,但在这篇文章中,也应该简要地写一些有关伶官的事情,让读者更明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需要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对于这种已经是经典的作品,我们应该理解其构思的妙处。具体阐述在答案中已分析清楚,不再赘述。(1)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2)第二段叙述庄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3)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①“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是文章的开篇第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的分析论证,都是围绕这一论点进行的。②文章第二三两段,“晋王将终”时,庄宗的力量是“衰''的,他们励精图治,心中藏有复仇的愿望,终于,“其后用兵”“凯旋而归”,由“衰唧”盛:然而,“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再由“盛”而“衰”。围绕庄宗如何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③文章第四段,再从“盛衰”说起,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从而进一步论述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道理。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手法的理解能力。B.“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错误,”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意思是“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前一句是反问句,反问句要表达的意思与句子本身是相反的,显然作者并不认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故选Bo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兴和亡都属于使动用法,“使・・・・・・兴盛”,吏.・・・・.灭亡“……,・…・・也”,判断句。通“毋”,不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识别古籍中的通假字,是提高古书阅读能力必须逾越的一关。因此,各类古代汉语教材都列有古音通假一项,并列有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以帮助读者掌握。而同学们在现阶段要做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归纳,多识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思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愿望。"无”,通“毋”,不要。【点睛】通假字辨别规律: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假义提高阅读能力。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工(2)师者,所以传道事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材”代替“才”,才能。.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工.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工(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己”,停止。(1)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呢?(3)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4)因此,当他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原”,推究;“所以”,……的原因;"知”,明白;第二句得分点:“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微的事;“溺”,溺爱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岂独伶人也哉''反问句;第三句得分点:“忧劳”,忧虑辛劳;“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兴盛;“逸豫”,安逸享乐;“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自然之理也”,判断句;第四句得分点:“方”,正;“举”,全;“为天下笑”,被动句,“为”表被动。呜呼(wu)契丹(qi)锦囊(nang)仇傩(ch6u)沾襟(jin)逸豫(yiyu)【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注意“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方言要纠错”的原则。本题中,“契”不要误读成七诂";"辘”字为古体字,需要识记;“逸”字要读成四声;“豫”字拼音为“yF,“u”上无点。【点睛】字音积累法:①以点连线法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②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l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M、“纤”qiM或xi如、“趾”xi5n、“钎”qi5n、“迁”qi如等,“歼”“纤”“跑”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蹄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B.表官职升降任免调动常用的词语有“迁、贬、徙、黜、左迁、出”等。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翰林学士贬:降低官职。如“坐贬夷陵令:黜:废掉官职。如:“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工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左迁知制诰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白居易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D.四夷:四夷是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岂非人事哉(古今同义)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C.身死国灭(被动句)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 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9.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朱盛,字少钦,浙江山阴人,登隆庆二年进土,改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时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囿。庭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悚然而止。帝营寿宫于大峪山,欲仿永陵制,鹿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二十九年,帝诏鹿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再辞,不允。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鹿手笔也。鹿于已邸门获妖书,而书辞诬麻动摇国本,大惧。立以疏闻,乞避位。帝慰谕有加。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麻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Mo三十四年,鹿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朝政日弛,中外解体。鹿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御史宋素首讽切鹿,给事中汪若霖继之。鹿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帝优诏答之而不行。鹿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鹿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廖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度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腐。鹿疏辞,帝为切责言者。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候命逾年,不下,鹿连疏趣之。三十六年秋,命始下。请人列言路,方欲见风采,而给事中若霖先尝忤鹿,及是见黜,适当鹿病起入直时。众谓度修郤,攻讦四起,先后疏论至五十余人。给事中喻安性者,鹿里人,为席上疏言:“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言者遂交章劾安性。是时鹿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盛以十一月卒于官。及卒,赠太保,谥文懿。(选自《明史•朱盛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康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廖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B.展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康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C.廖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康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D.康以老/屡引疾/阁中空无人/帝谕简阁臣/而廷臣虑帝出中旨如故事/震力疾请付廷推/乃用李廷机/以为首辅/.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石纲,中国历史上专门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B.优诏,中国古代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嘉奖的诏书。C.素服,古代居丧或遭其他凶事时所穿的白色衣服,文中表示朱康对皇帝忠诚。D.司礼,官署名,太监掌管,明朝中后期,因经常让代替皇帝批红而权力巨大。.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麋善于讽谏,劝帝止兴土木。皇帝在宫中兴建园囿,恰好他担任皇帝的侍读,趁机借宋史“花石纲”的危害,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B.朱康忠诚于国事,死而后已。他掌管朝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又逢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最终卒于任上。C.朱康敢触龙颜,直陈己见。他上书陈述收取矿税的危害,又同沈一贯、沈鲤一起向皇帝呈报相关奏章,深刻揭示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D.朱廉不慕名利,多次拒绝征召。皇帝让他担任原职并兼任东阁大学土、参与机要事务,他两次拒绝,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贯倡群小穷治不已,麋再贻书一贯,请速具狱,事乃得解。(2)给事中王元翰以廷机之用,廖实主之,疏诋廷机,并侵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雄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B.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整个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极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1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C.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土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状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日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详细条款与权益分配3篇
- 2025年度跨国公司美金贷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合同
- 2025版离婚协议书范本:房产买卖合同分割及处理细则4篇
- 2025年度脱硫石膏复合材料销售协议3篇
- 2025年冰箱洗衣机节能补贴项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离婚协议书:陈飞与刘婷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费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老旧小区消防隐患排查与整改承包合同2篇
- 二零二四云存储服务与云原生应用部署合同3篇
- 货物运输协议
- ICU常见药物课件
- CNAS实验室评审不符合项整改报告
- 农民工考勤表(模板)
- 承台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轴线翻身
-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201309
- 中考英语 短文填词、选词填空练习
- 一汽集团及各合资公司组织架构
- 阿特拉斯基本拧紧技术ppt课件
- 初一至初三数学全部知识点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