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为例试析_第1页
高考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为例试析_第2页
高考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为例试析_第3页
高考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为例试析_第4页
高考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为例试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驱动型作文策略——南京二模作文试析题目2023年南京、盐城二模作文题

高三学生李行每天把身患肌无力的好友背上教学楼。同学们认为大家可以轮流背,不能辛苦了他一个人;父母劝他做好事应该有度,因为毕竟高三了。李行说:“我们是好朋友,背得动,就我来背吧。”后来,媒体来了,荣誉来了,赞美堆成了山,他不敢请假不敢犯错,不再感到快乐,同学们也觉得他不再可亲。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请以高三学生赵乐之的身份,给李行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困境。②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请写一篇评论。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类似的高考真题198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你的好朋友XX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中上水平学生,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重点大学历史系,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李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这样录取的把握比较大,他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

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注意:(1)信中如涉及你的学校或你本人的姓名,一律用XX代替。(2)全文不少于800字。199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高三某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200元作为报酬,小王很为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上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

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任务驱动型作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的目标,给出了高考题目命制建议:“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个目标在试题中的贯彻,表现为情境交际型作文成为主流。而《中国高考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无情境,不命题”。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旗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掘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彰显文化自信的高考作文试题中,呈现方式灵活、涉及信息丰富、考查方式多元的情境任务类考题将承担起更多的考查任务——因为情境任务类作文既有命题者的写作引导,又有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情境的明确创设,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是高考作文命题新交际语境写作的新探索。考题特征情境任务类考题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任务指令的明确化、题目材料的情境化、写作内容的交际性三方面。考生要想完成一篇合格的考场作文,就必须要结合情境任务类考题的特征进行写作。【特征一】任务指令的明确化

情境任务类考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给定作文材料的基础上,又增添明确的任务指令。更加明确的指令也使得写作的角度更为具体。其主要表现在,题目中明确指定了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写作内容等,间接说明了出题人关于“写什么”“怎么写”的意图,避免了考生写作时论述空泛的问题。更为明确地强调任务与指令,就是要求考生围绕指令,始终以完成写作任务为目的展开自己的论述,一旦偏离目标,就容易降低自己的作文等级。例如2020年高考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便包含多重写作指令。材料要求考生客串《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以“带你走近

”为题,写一篇主持词。这一要求,在人物身份、题目名称、文体要求上都明确给出了限定。这便是情境任务类考题的显著表现,若考生在审题时忽略了三者中的一个,都有写偏题的风险。【[特征二】题目材料的情境化

情境,是指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各种情况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境况,具有立体性。情境任务类考题的材料内容,情境化特征十分明显。这种情境化大多来自社会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相贴近,但并不一定完全等于真实生活。早在2015年高考全国I卷“女儿向警方举报自己父亲”的作文题中,这一特征就表现得很明显。父女的亲属关系、父亲在高速路上打电话的事实、女儿多次劝告无果的无奈,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往往能够赋予一个事物不同的内涵,考生只有综合情境的各种要素,置身于具体的情境材料之中,感同身受,才能从中获得真切的启发和感悟。与此同时,这种情境也有利于为考生提供体会社会生活的机会。作文不再是与生活相割裂的空洞型议论说理,它将写作与当下的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现象相结合,具有现实意义。此举可以唤起考生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感。【特征三】写作内容的交际性

情境任务类考题开展的是交际性写作,主要体现在展示交际性的材料情境,并要求考生根据情境进行写作。交际性情境,主要包括交际者的地位与关系、交际的目的、交际的方式、交际的背景等。或者简单来说,一个完整的交际情境需要有目的、读者、话题、场合、作者等要素。正是因为交际性材料情境的给定,考生在写作时不仅要明确任务与立意,还要注意体现写作内容的交际性。故写作时,第一,考生要具备读者意识和角色意识。读者意识,是指这篇文章要写给谁看。对象的不同,往往直接影响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第二,情境任务类考题的材料情境贴近现实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去完成作文写作,就要结合自己的认识去分析或者解决现实问题,因此这种交际性符合现实,具有合理性。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一个事件,高三学生李行每天背患病好友上教学楼;第二部分主要呈现来自同学、父母、李行自己对事件本身的态度;第三部分交待事件延续后发生的矛盾。三个部分是引发感触和思考的真实情境,也是审题立意的基础,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对本题任务指令的准确理解,如任务一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明确李行的纠结是什么,这应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生发点;其次,规定了作文体式为书信体,不可选择其它体式进行写作,其中收信人和写信人都已经设定好,前者为“李行”,后者为高三学生赵乐之;最后,要注意写作内容的选取,任务指令对考生写作内容做了明确的限定,即“给李行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困境”。考生要在凸显对真实情境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具体而又完整地体现以上几个方面。限制性

3.任务选择限制。

材料给了两个写作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指令。考生只能选取其一。4.文体限制。

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一封信或一篇评论,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限制性开放性1.任务选择是开放的。

材料中给出了两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考生可直面李行“纠结”,引导其正确对待纠结外因,选择性接受外界评价,理性看待明辨助人为乐的传统精神,懂得内心真正需求。2.体验和看法是开放的。

材料所给任务,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立足当下,社会现实;特别是任务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情”,引导开阔写作视野,相关论据素材应该是丰富,考生只要能充分认识助人为乐这类传统精神的本质,将写信或评论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思考和真情实感即可。开放性解题本题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张开在谈到高考作文试题评价时提到了“六条标准”。一是可写性,即试题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二是选择性,即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三是导向性,即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四是探究性,即试题要引导考生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作文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五是防套性,即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六是难易度,即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主要由作文涉及主旨的深度、思考的强度、可开掘的角度等因素决定。高考作文题目的设置符合以上特征,才能算是合格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解题具体而言,从内容与要求上看,1、文体格式驱动。如2015年乙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等任务指令。本题有书信体和评论的任务指令。

相较于书信体而言,第二任务评论较接地气,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约束较小,比第一任务更容易出高分。解题2、对象驱动。

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要求有像“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等明确的对象指令,非典型的宽泛的任务驱动作文则将对象指令暗含于材料中,一般事件分析宜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个案分析法,这就要求作文必须对材料事件中涉及的人物,要有对象意识和读者意识。这种细节上的“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讲道理要有指向性,避免架空分析,不能脱离材料纯议论话题,也不能面面俱到,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这样就得有对象意识,专论一点。本题需要围绕李行这一事件,专论“纠结”原因与本质。解题特别提醒:

对象驱动要求要就事论事,但除了就事论事,关键处还要缘事析理,除了不能天马行空,屏开材料作文外,这里的析理,和一般材料作文写法原理相同,不可狭隘!

议论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对象的,运用素材也是不能完全抛开主题的!需要融会贯通,将素材融入语言中,类似于古诗中的用典。

这样才能把素材变成提升作文高度或深度的利器!

这位考生引用简媜的话与李行娓娓道来,站在同学的角度想问题,始终把对话放在为同学着想、为同学解决问题的位置上。3、思辨的驱动。

要求考生具有分析事件的思辨能力,如2015年全国乙卷中的“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然后“权衡”并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

本题要求“帮助他走出困境”或“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和看法?”明确提出考生应该对此事件不仅是看清原因本质,还得给对象提供建议与方法。解题特别提醒:

在打开思辨的大门时,平时训练的逻辑思维,想问题多角度就要派上用场,但多角度打开的时候,切忌不能把主体更换了!任务驱动型是就事论事,主体不变,重心不移!

考生有很强的思辨力,有旁观者的清醒与透彻,看清事件本身的本质,能对李行、媒体提出客观的建议与方法,提醒李行尊重自身评价,指出媒体的负面因素,倡导回归理性。4、思维的驱动。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本身具有的思辨性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探究,因而具有探究性。即让考生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从平实琐碎事情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与细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自己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好题目通过具体分析,通过思考、权衡与选择,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体现考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强调的是,高考作文不仅考察考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好作文题一般能紧扣人生素养、人生观、价值观等关系考生成长与未来发展的社会因素,故多立足日常生活可供争议的事件。在本题能通过小故事,映照大道理,在矛盾与概念辨析中体现辨证思维,能体现自己正能量的人文思想的作文一定是高分作文!

以经典人物为例突显出大道理,一针见血地指出荣誉不能成为善心初衷的负担,心灵的成长来不得那么多的复杂化。可参考以下内容立意:(1)认知与境界,如“永怀赤子之心,休虑纷扰之事”“心底‘无私’,天地自宽”等。(2)自我与他人,如“坚持正确选择,不被他人左右”“坚持德行,终获认同”等。(3)动机与行为,如“无功利心,坦荡助人”“本为‘自然人’,不做囚笼奴”等。(4)被缚与解脱,如“真诚助人,无可束缚”“与其自缚,不如松绑”等。……(来自南京市教研室一模考试补充细则)立意【优秀标题】荣誉不是山,勿让心负担

接受赞美,不忘初心善良与荣誉共舞,责任与笃行齐飞打破束缚,坚守初心持助人为乐之行,秉不慕名誉之心莫因外界失自我,执着初心方始终坚守本心,宠辱不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陈海霞老师整理)立意【优秀标题】打破舆论枷锁,重拾最初模样冲破内心枷锁,重拾少年风华行善由心,莫为名缚心定何惧风浪高,身正勿忧影子斜不以荣誉为压力,持之以恒守本心摒弃外界杂念,遵循自己内心持你之初心,摒世之纷扰让善多一份轻盈(陈海霞老师整理)【优秀标题】放下鲜花,回归纯粹莫以爱之名,行捧杀之事正视他人评价,跳出舆论怪圈善良不需要被定义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岂能尽随人愿,但求问心无愧敬爱善行善人,尽点绵薄之力(社会众人)(陈海霞老师整理)立意立意原则: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如何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1、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2、贴近生活、启迪人生3、适合自己不要让荣誉成为负担

某日看河南电视台,画面正好是专访女记者曹爱文的节目。曹爱文去年在采访一起女童不幸落水事件时,放弃采访,对女童进行长达8分钟的急救,虽然没有完成工作,但她品德高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她被网民誉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然而,电视里接受采访的曹爱文却露出了一丝无奈,起因却是悬挂在她单位门口的一条横幅。横幅上醒目地写着:“向人民的好记者曹爱文学习”。用曹爱文的话说,“我工作时间很短,也没有出什么好作品,好记者这个桂冠不应该属于我!”看得出她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肺腑。冷静一想,类似这样尴尬的头衔,我们身边竟比比皆是。相关时评不要让荣誉成为负担

细细琢磨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曹爱文的良知而称其为“人民的好记者”,未免有些文不对题。所谓“好记者”,其实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来衡量。一位好记者,大抵应该是那种坚持深入采访一线,笔耕不辍,对新闻真相孜孜以求,并将信息准确、全面地传达给读者之人。曹爱文或许正是这种业务能力强,并极具敬业精神的记者,但却不能从她首先选择急救女童这一事件推断出来。相关时评不要让荣誉成为负担

事实上,如今,这种以社会良知之事授以专业技术称号的案例并不鲜见,比如医生因见义勇为被称为“人民的好医生”,教师因勇斗歹徒被称为“人民的好教师”之类。倘这医生真如诺尔曼·白求恩那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挽救众多战士生命,并最终为抢救伤员倒在岗位上;或又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为抗击SARS疫情倒下,称其为“好医生”,当可名符其实。但如果这位医生只是见义勇为,却一无妙手回春之术,二无悬壶济世之心,又怎可称其为“好医生”。更有极端者,倘若因其被授予“好医生”称号,而使病人们纷纷前往就医,他却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贻误病人,岂不百害而无一利?相关时评不要让荣誉成为负担

因此,倘若只是因为人的良知而获誉,大可颁其“见义勇为奖”或“社会责任奖”之类,而不便授予其与专业相关的荣誉。所以,曹爱文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无可厚非,而要因救人一事称其为“好记者”,却仍待斟酌。给当事人授予不恰当的荣誉,难免让人尴尬。看来褒扬是细活,更要懂得技巧。相关时评牛刀小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总是通过给儿子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家庭教育。儿子小杰上小学、初中时想要的玩具汽车、电脑,都是达到爸爸说的条件后得到的。儿子上高一时,爸爸一时兴之所至,主动给儿子承诺,考上重点大学就给买一辆宝马汽车。儿子兴奋至极,高考之后还去学了驾照。高考成绩下来,达到了211重点大学分数线。可父母亲却是又高兴又发愁,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买宝马车。两口子实在为难了,只好对儿子说:“儿,我们跟你说,宝马车你别当真好不好,咱家里现在还不具备买宝马的条件,将来你考上研究生以后再买行不行?”孩子听了之后非常蔑视地瞅着他们说:“你们经常教育我做人要讲诚信!说话要算数!吐个唾沫砸个坑!原来你们说这些就是说给我听听!”如果这件事是你的父母讲给你的,而你们两家又彼此熟悉,请你联系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给对方家庭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设置了一个较为极端的情境,父母许诺孩子考上重点大学就给他买一辆宝马车,而孩子达到了要求,父母却无力兑现承诺。这是一个教育问题,考生要弄清楚矛盾出现的根源,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而非因爸爸的口误或是父母不诚信而导致。因此,谈父母需谨言慎行、言出必行、诚信等的,都是偏题立意。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给对方家庭写一封信”,那么这封信的读者就是小杰和小杰的父母,仅仅针对某一个人写作,是不符合题意的。考生应当通过书信来帮助小杰一家化解家庭矛盾,要审清读者对象,从更高层面全面而深刻地认识问题,不可偏向任何一方。限制性3.价值判断的限制。考生应认识到小杰的爸爸许诺给他买宝马车是一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小杰作为一个成年人,以“言出必行”来要求家长兑现家庭无法承受的诺言,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如果否认了以上两点,而是肯定父亲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或支持小杰的立场,让其父母贷款买宝马车等,都是极不合理的立意方向。4.文体限制。写作任务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文体以议论文为佳。开放性1.文章的侧重点是开放的。信的沟通对象可以侧重小杰父母,对他们谈物质激励式教育的局限性;也可以侧重小杰,对他谈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帮助其理解父亲当初许诺背后的良苦用心,还可以兼顾两者。2.联想与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援引贫困家庭孩子考入名校的例子,也可以援引成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点,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物质激励式教育的弊端,只要体现出自己的“看法”即可。解题这道题模仿2015年全国卷Ⅰ“给小陈和老陈的一封信”来设题。设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个情境,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之不同的是,本次写信的对象是“对方家庭”,读者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产生矛盾的双方。这就提高了写作难度,要求考生价值观正确,说理时有理有据、语言真诚。书信是为调解矛盾而写,因此,落脚点一定要在解决问题上,文末应当提出中肯的建议以及美好的祝愿。本题间接考查考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考生的认识和见解,尤其是提供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之道是区分文章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解题切题立意:1.侧重谈教育方式:(1)家庭教育应切实,激励方式需恰当。(2)奖励机制要恰当,价值观念更重要。2.侧重谈学习目的:(1)莫问功利,但求知识。(2)莫让物质满足遮挡理想之路。(3)理解父母,自立自强。(4)学会理解宽容,明确学习目标。(5)别让宝马车消解了幸福。解题偏题立意:1.批评小杰父母应当诚信教育,应当贷款买车。(脱离对方家庭实际,不合情理)2.侧重讲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从题干中看不出父母未能言传身教)3.批评奖品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没有抓住主要矛盾)4.单纯谈理解父母,劝小杰不要任性。(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本质,教育学习忌功利——给叔叔、阿姨和小杰的一封信范文亲爱的叔叔、阿姨、小杰:你们好!听说你们家因宝马车闹了矛盾,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仅供你们参考。我想,无论是学习还是教育,最重要的在于看清楚目的和本质,切莫掉入功利化的陷阱之中。小杰,你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叔叔阿姨答应了给你买宝马车却不能兑现,就像喂到嘴边的肉飞走了一样。工薪家庭买一辆宝马车的难度其实不亚于上九天揽月,所以或许我们应该从源头上来找一找问题的症结。从小老师就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正所谓事物的内因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只依赖客观条件是难以达到质变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是为学知识和考大学而学习,还是为一辆宝马车而学习?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很重视理想信念,新时代领路人近来也多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做复兴民族大业的时代新人。我们日夜挑灯夜读,为的只是一辆宝马车吗?这样的志向就好像“不知鸿鹄之志”的燕雀一般。叔叔阿姨激励小杰,应该是为了让小杰获得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所带来的成就感。如果小杰只是为了一辆宝马车而努力,那么得到宝马车之后,他还有必要努力吗?这种物质性的刺激是会让人上瘾的,尤其是在尝到甜头之后。从小时候的玩具,到后来的手机、电脑,小杰要求得到的礼物越来越贵。宝马车的承诺,应该是您骑虎难下的结果吧?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您一直以来的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才导致了今天的尴尬处境。叔叔阿姨,我理解你们想激励小杰努力学习的初衷。但问题出在哪里呢?从教育方法上说,教育要通过鼓励让孩子获得动力,而不是以物质刺激孩子奋发向上,否则孩子学习的目的或许就不再单纯了。举个例子,很多小孩儿都会通过做家务得到零花钱,久而久之他们便认为得到报酬是理所应当的,劳动的概念就逐渐模糊。依托功利所进行的教育收效很难长久。叔叔阿姨,小杰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是温暖的鼓励和真诚的肯定,而非物质的刺激和诱惑。叔叔阿姨和小杰,或许我们应该感谢这次矛盾的爆发,否则,我们永远不会去反思自己,也永远没有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反思自己、理解对方,从思想层面解决问题。相信你们一定能互相理解,彼此原谅。祝阖家幸福!此致敬礼!你们的邻居2019年11月13日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高考“3+1+2”模式下究竟该如何选科?今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省份中已有3省市采用“3+1+2”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1”指物理、历史两门必选考其中1门科目;“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2门。对于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来说,有12种选择。其中选择物理有以下几种组合: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地理+政治。选择历史有以下几种组合:历史+地理+政治;历史+政治+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历史+化学+生物。请你以学长的身份,给面临选科的高一新生刘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选科的思考、权衡和建议,为他解答选科的困惑。要求:建议明确,理由充分;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李肄”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中的真实情境是“今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省份中已有3省市采用‘3+1+2’模式”,这个情境的限制很明确,考生必须在这个前提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新高考模式进行思考,特别是对“3+1+2”高考选科模式进行思考。2.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中展示了“3+1+2”模式下的12种不同选择,12种选择只是示例,所有选择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需要作“思考、权衡和建议”,这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做出了限制。即作文必须帮助高一学生和家长权衡利弊,必须对高一学生和家长提出合理的建议。限制性3.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必须明确写作对象,材料中“高一的学生和家长”是对大的写作对象的限制,“给面临选科的高一新生刘祺”写一封信是更具体的写作对象;“请你以学长的身份”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明确了写作的立足点;“为他解答选科的困惑”指出了写作目的;“谈谈你对选科的思考、权衡和建议”限定了写作的内容;“写一封信”则规定了写作体式。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必须考虑到这五个方面任务的限制。开放性1.写作角度的开放。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一种选科模式进行分析,也可以将几种不同选科模式的利弊进行比较、权衡,从写作角度来说,考生有一定的自由。2.写作素材的开放。材料中提供了两大方面12种选科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从职业选择方面选取素材,给高一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出选科建议,或从兴趣爱好方面选择素材,建议高一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科,写作素材的选择比较自由。解题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虽只设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但想要完成写作任务,就必须完成以下指令:情境指令——“3+1+2”选科模式出台并试行,文体指令——书信,对象指令——“学长”“高一学生和家长”,内容指令——结合材料与自己的理解“思考、权衡和建议”,目的指令——“解答困惑”。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关注个人发展,培养考生探究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切题立意:1.兴趣特长是选科的方向。2.规划职业生涯从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