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生产计划规范_第1页
年度生产计划规范_第2页
年度生产计划规范_第3页
年度生产计划规范_第4页
年度生产计划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计划第一节生产计划慨述第二节生产能力第三节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第四节计划技术第五节服务业计划的特殊性第六节优化方法的讨论第一页,共三十五页。第一节生产计划慨述一、计划的作用二、生产计划的体系1、长期计划:企业在生产、技术、财务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规划,提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战略计划。2、中期计划:包括生产计划大纲和产品出产进度计划。3、短期计划: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总装配计划以及这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车间内的作业计划。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第三页,共三十五页。第二节生产能力一、生产能力的概念1、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2、分类:①设计生产能力②有效生产能力。3、计量方法:①按单位时间出产产品的实物量来计量。②按投入量计量。第四页,共三十五页。二、生产能力的计算1、设计生产能力的计算①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小时)×设备组的设备数量)÷设备台时定额②生产能力=生产面积×单位生产面积的平均产量2、有效生产能力的计算有效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定额完成率×工时利用率×合格品率第五页,共三十五页。三、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1、长期因素2、中期因素3、短期因素第六页,共三十五页。四、学习曲线1、学习效应

2、学习曲线的运用①有利方面: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成本的计划。②不利方面:使用不当的风险。第七页,共三十五页。3、学习曲线的建立kn=k1×n-bk1——第一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kn——第n个产品的直接劳动时间n——累积生产数量b——-lgr/lg2r——学习率学习率r5060708090幂指数b1.00.7370.5150.3220.152第八页,共三十五页。例1:已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为10000小时,学习率为80%,求第八台产品的工时。例2:已知生产第10台产品的成本为3000元,生产第30台的成本为2000元,求该产品的学习率。※例3:已知生产第1台产品的工时为3500小时,学习率为90%;并给定每周的生产能力480小时。问:生产50台的生产周期是多少周?第九页,共三十五页。第三节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一、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过程1、计划的三个层次①测算总产量指标;②测算分品种产量指标;③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第十页,共三十五页。2、生产计划指标拟订的流程图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3、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生产任务中不确定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只能靠预测安排计划。而一旦接到订货,交货期又十分紧迫。近年来,企业引进了许多方法,其中滚动式计划法用得比较广泛。2000200120022003200420012002200320042005滚动期执行计划预计计划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二、综合计划策略(一)需求选择(1)影响需求(2)高峰需求时期的延迟交货(3)不同季节产品混合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二)生产能力选择(1)改变库存水平(2)聘用和解聘工人(3)加班/松闲时间(4)转包合同(5)兼职工作人员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三)处理非均匀需求的基本策略1、改变库存水平:通过库存调节生产,而维持生产率和工人不变。2、改变生产率:使生产率与需求率相匹配。3、改变工人数量:在需求量大时多雇工人,在需求量小时裁减工人。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第四节计划技术一、总产量计划1、盈亏平衡分析法Q*=F/(P-V)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2、线性规划方法思路:在有限的生产资源和市场需求条件约束下,求利润最大。数学模型表述如下:目标函数:MaxZ=(pi-ci)xi约束条件:aikxi

≤bk(k=1,2,3,···k)xi≤Ui(i=1,2,3,···n)xi≥Li(i=1,2,3,···n)Ui>0Li≥0xi≥0其中:xi-----i产品的计划产量

aik-----每生产一个i产品所需k种资源的数量bk-----第k种资源的拥有量Ui/Li-----i产品最高需要量/最低需要量

pi/

ci-----i产品的单价/单位成本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例:某厂生产四种产品,需要经过车、铣、磨三个基本加工工序,有关各产品的机时消耗标准,各类设备的计划期总台时量,产品单价与单位产品成本,以及预测的市场最高需求量和最低需求量如下表,求利润最大的计划。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二、生产进度计划(一)反复试验法(Thetrial-and-errormethod)又称“试误法”。面对复杂的管理对象,人们很难找到优化的方法来处理,于是通过直觉和经验得出一种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管理实践,取得经验,对方法作出改进,再用于实践…如此反复。虽然不一定能得到最优解,但是一定可以得到可行的且令人满意的结果。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例12-1:制造几种不同型号拖拉机的某公司的计划者们正在制定历时6期的综合计划。他们收集了以下信息:时期123456总计需求预测2002003004005002001800成本产出正常时间=2美元/拖拉机加班时间=3美元/拖拉机转包合同=6美元/拖拉机存货=1美元/(拖拉机·期)(平均存货水平)延迟交货=5美元/(拖拉机·期)他们现在想要对其中的一个计划做出评价,这个计划提倡在正常时间内保持稳定的产出率,主要依赖存货平抑需求的波动,并且允许积压订单待交货的情况存在。期初期末库存为零。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时期123456总计需求预测2002003004005002001800产出正常时间3003003003003003001800加班时间———————转包合同———————产出预测1001000(100)(200)1000存货期初01002002001000期末10020020010000平均50150200150500600延迟交货00001000100成本/美元产出正常时间6006006006006006003600存货/美元50150200150500600延迟交货/美元00005000500总计/美元65075080075011506004700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例12-2。计划者认为保持较少的员工,并利用加班也许更好。下降后的正常产出是每期280单位,加班工作的最大产出是每期40单位。列出计划,并与前例做一比较。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时期123456总计需求预测2002003004005002001800产出正常时间2802802802802802801680加班时间——4040400120转包合同———————产出预测808020(80)(180)800存货期初0801601801000期末8016018010000平均40120170140500520延迟交货000080080成本/美元产出正常时间5605605605605605603360加班时间001201201200360存货/美元40120170140500520延迟交货/美元00004000400总计/美元60068085082011305604640例12-2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二)线性规划——运输模型的图表法

1、图表法基本假设。2、一般可用计算机软件求解。3、基本原理以手工计算来说明。步骤如下:①将成本、生产能力、需求等数据填入表中;②在第一列中寻找成本最低的单元,并尽可能将生产任务分配到该单元,但不得超出该单元所在行的生产能力和所在列的需求;③如果该列仍有未满足的需求,重复第二步;④在其后的各单位计划期重复第二步、第三步,注意完成一列再进行下一列。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例:某收录机生产厂家,生产XL牌收录机的需求预测、有关成本和生产能力数据如下表所示,期初库存为500台,期末不留库存,任务不能拖期。需求预测单位:台成本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季度正常生产加班生产外协11500400

21600400100375020055041600400500XL牌收录机生产计划单位:台该计划的总成本是各单元生产任务乘以单元单位成本之和。1季度:500×0+1500×70+400×114=150600元2季度:1600×70+400×110+100×120=168000元3季度:750×70+200×110+550×120=140500元4季度:1600×70+400×110+500×120=216000元总成本为675100元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例(美)教材P311供货起始期需求可用生产能力总量第1期第2期第3期未用生产能力时期期初存货

0100

1

2

01001正常时间450605061

62

0500加班时间

8050

81

82

050转包合同

90

9130929001202正常时间

6350060

610500加班时间

835080

81050转包合同

935090709101203正常时间

66

63500600500加班时间

86

835080050转包合同

96

93100900100需求550700750902090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第五节服务业计划的特殊性一、劳动力计划服务业有些计划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在需求不知道和变化的情况下最好的安排劳动力。在劳动力安排上的主要困难有二个:1、在某一时间应该安排多少人工作?2、人员应该如何轮换班次?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二、供给管理(一)为需求高峰做准备1、预先为需求高峰准备足够的能力(1)由此引起的低峰期的能力富余的损失用高峰期的利润弥补(2)在低峰期引入互补服务以利用富余能力2、保证高峰期间全部供给能力都可利用(1)预先安排人员和设备(2)预先安排好设备维护(3)有足够的物料、配件库存(4)消除物流和信息流中的浪费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二)挤出更多的短期能力1、增加劳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