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_第1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_第2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_第3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_第4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提要一、生活方式与文明病二、营养情况影响民族竞争力

三、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四、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页二、营养情况影响民族竞争力从宏观和久远角度看,营养不但影响人民体质、智能、发育和健康程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竞争力与创造力以及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

党十六大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健康就是进入小康社会通行证。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页健康就是GDP

依据世界银行测算,在过去40年中,世界经济增加8%至10%都是起源于健康人群,而亚洲经济腾飞有30%至40%也源于健康人群。全国城镇居民因疾病、损伤和早死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8.2%,相关医药费消耗相当于GDP6.4%,所以不难看出健康就是GDP。中国有13亿人口,在这个庞大基数下,患病人不在少数,假如得了病才忙于治疗,高昂医疗费不但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不但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还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只有重视营养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才能把庞大医疗费用节约下来。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3页把最终28天抢救费用于预防

中国国民平均寿命是71.5岁,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平均每个人有9.5年是带病或残疾生活。人在晚年60岁以上,消耗医疗费用约占一生60--7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医疗费是在人生最终28天花费,也就是抢救费用。假如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把抢救费用改为进行预防,能够使人健康生命延久远远超出62.3岁。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4页全球1/3患者死于药品滥用

伴随社会发展,人类疾病模式在发生改变,首先就是食源性疾病增多,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告,全世界因营养过剩死亡人数,首次超出因营养不良而死亡人数。第二,药源性疾病不停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患者死于药品滥用,我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假如住院病人平均天天合并用药5种话,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1.8%,伴随化学合成药品尤其是抗菌素滥用,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难以治愈疾病不停出现。第三,医源性疾病,医疗模式商业化倾向日益严重,医源性疾病不停增加。最近国际医学界有些人批评中国,临床过分输液问题。香港保健协会周文轩主席指出,因为化学合成药品有非常明确作用点和药品作用效果,所以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副作用极难防止,所以老年人用药后往往出现较多副作用。造成药越用越多,病越治越多。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5页孕妇吃药生出两万无手无脚海豹儿

“甘蔗没有两头甜,凡药都是双刃剑”。职业妇女为了不影响工作,于是德国生产了合成药品“反应停”,人类食用之后,最终在全世界诞生了两万个海豹儿,生下来孩子没有手、没有脚,像海豹一样。造成了20世纪最大药品丑闻!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6页再就是拜耳药厂新降脂药“拜思亭”带来教训,全球31人服用后,因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而致死。抗生素滥用造成霉菌感染。服用“阿司匹林”,会造成胃出血;抗心律失常药使用不妥,引发“药品性猝死”;消炎痛滥用诱发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7页健康损失1年8000亿

“预防胜于治疗,切记营养经济学”。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因疾病、伤残等造成损失约7800亿,总计约14000亿。这是非常惊人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15年总投资才亿。

年12月,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正式公布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汇报》,中国人因健康引发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仅年就高达8000多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比重7%左右。

国家“九五”攻关期间一项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能够节约8.5元医疗费和100元抢救费用。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8页健康长寿不能靠高科技

18年前,作为中国卫生部官员一位医生赴美深造。他抵达美国之后,有两个问题让他迷惑不解,一个是美国富人瘦,穷人胖;第二是美国研究证实,医学高科技化对美国人健康长寿贡献竟然非常有限。年抗击“非典”斗争中,这位曾在美国三个大城市卫生局任部门责任人,在数所大学任中国教授中国医师响应祖国召唤回到了中国。他就是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黄建始教授,他在年5月出版着作《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中告诉我们,美国人之所以在总体上比中国人健康水平高,其原因是许多美国人一生都在不停进行健康投资。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9页医药费用20年涨了200倍

当代医学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仪器企业和制药企业控制。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0页三、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年全球人口62亿,中国要为占全球人口20%以上13亿人提供医药服务,但我们所掌握卫生资源却只占世界卫生资源总量2%。20年来职员工资提升了10至20倍,但医药费用上涨幅度却到达了100至200倍。用“食疗”进行饮食调理,必须广泛推广中医针灸、耳针和耳穴压豆、按摩、刮痧、拔火罐等传统治疗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充满了中华民族文化积淀,既实用有效,又非常廉价,易于掌握。充分表达了高级、简单标准。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1页为了深入提升中国公民养生保健素养,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方面优势特色,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年5月公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公告。《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2页健康生活增寿25年

在20世纪,美国人平均寿命延长了30岁,您可能认为这是先进发达当代医学科技带来。实际上美国医疗服务系统只使美国人寿命延长了5年;而正是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各种服务于民众预防和公共卫生办法使得当今美国人多活了25年!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3页对最广大民众而言,当代医学科技和庞大医疗系统并没有对您健康帮太多忙。真正使群众受益却是健康教育传递给您科学信息,正是它指导您怎样进行健康投资,在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及时寻求真正有效帮助。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4页提倡预防保健

在《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序言中,中国医科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指出:“中医从来重视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从整体、动态和辩证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健康战略观念与当代健康领域许多新概念不谋而合”。他又指出:“中医多步骤、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整干预方式,追求人体功效平衡状态,适应了生命过程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实际情况”。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5页膳食平衡,健康忠言

学习营养学知识,接收平衡膳食观念能够预防许多疾病。在北欧国家芬兰,有一个省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很高,芬兰将该省作为这些疾病重点防治试点省,5年内用于宣传教育和防治办法经费约投入了100万美元。今后该省居民因心肌梗死、脑血栓、脑溢血发生偏瘫患者数目大幅度降低,五年内总共节约了600万美元医疗支出。这是一个非常生动事例。

切记“预防重于治疗”标准,加健壮康教育,使人民群众接收平衡膳食,落实健康生活方式对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极其主要!

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普通人漠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6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强烈地批评长久统治着西方医学领域教条主义模式——疾病模型(即生物医学模型),正是这种医学模式带来了下面两个结果:

一、加速了药品淘汰;

二、对服用药品产生依赖,如降压药、降血糖药必须天天吃,一旦停药就会反跳。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7页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健康医学观念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庄重宣告:21世纪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召开《医学目标再审查》会议指出:世界性医疗危机,源于近代医学模式造成技术统治医学长久结果。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8页四、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

关注“食品慢性安全”--从“食品慢性安全”角度看“洋快餐”对健康潜在危害1.食品对一些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2.食品对一些疾病危害因子影响。3.食品对人体基因影响。4.不平衡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19页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指出,人类“食品安全”问题,95%来自动物性食物。美国参议院《营养与健康尤其委员会》主席麦戈文提交国会汇报:“现在营养问题或者说营养不平衡、营养过剩,营养质量已成为关系到人民健康首要问题。今天危险已经不是脚气病或者坏血病,我们面临现实情况要比这微妙、可怕得多,千百万美国人塞进肚子里东西很可能使他们患肥胖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一句话,会慢慢地致命。”这是他对上世纪70年代美国食品情况尖锐抨击!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0页1.“洋快餐”易引发儿童“性早熟”

2.“洋快餐”对人类大脑营养不良影响

唐代孙思邈着《备急千金药方》一书《食治》篇指出:“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嗔”。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1页3.“洋快餐”损害少年儿童智力

4.“洋快餐”是“垃圾食品”和“能量炸弹”

美式“洋快餐”含有三高(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三低(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特点。营养学家为“洋快餐”取了个绰号,叫做“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2页5.“洋快餐”严重破坏膳食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才能摆脱亚健康状态。瓜、果、蔬菜是碱性食品,富含蛋白质鸡、鸭、鱼、肉以及谷物属于酸性食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基础上,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在日常饮食上尽可能注意多样化,考究荤素食、主副食合理搭配。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3页6.“洋快餐”还是造成糖尿病和高血压高发主要原因。7.“洋快餐”错误导向使肉类消费剧增。1988年~1998年,中国肉食消费量增加了1倍,国内经济发达地域人均达46千克/年,靠近发展中国家平均消费量两倍,超出了韩国和日本。依据年新华社报道,国家商务部提供相关信息称:当前中国居民猪肉人均占有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一,到达33千克/年,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从肉食消费增加来看,似乎标志着生活水平提升;然而单纯以肉类消费来评价营养情况是短视,因为从生态学和可连续发展角度看,过量肉食危及民族生存!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4页

8.“洋快餐”用“氢化油”危害健康9.“洋快餐”含致癌物质“丙毒”

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年4月24日公布:汉堡包、炸薯条、薄脆饼、烤猪肉、水果甜品上棕色脆皮、饼干、蛋糕等食品中含大量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可造成基因突变,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这一发觉解释了西方国家肿瘤高发原因。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5页10.“洋快餐”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标准

11.“洋快餐”含有成瘾性

12.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标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

13.低温烹饪,有益健康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6页中华民族膳食与就餐“十大平衡”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一样营养成份食物互补。相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以下精辟论断: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争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7页

1.主副食百分比适当,保持酸碱平衡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为主基础之上,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要求日常饮食长久、经常地,尽可能注意做到多样化,食品广而杂。要考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碎小吃以及食与饮之间合理搭配和平衡。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8页2.“得谷者昌,失谷者亡”我国先贤从生活实践中已经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主食巨大健康作用。《随意居饮食谱》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病人、产妇、婴幼儿,粥养最宜。李时珍说米油是穷人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我们把这些祖宗说话全忘了,光听洋人能行吗。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镇静神经、促进消化吸收。主食精与粗平衡是当代营养学用于指导人们科学安排膳食最简便易行方法。

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29页3.酒喝到“孔雀状态”即可4.考生早餐来碗蒸红枣我们民间有很多关于枣谚语,如“一日食数枣,终生不显老”、“门前一棵枣,红颜直到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红枣性温味甘、补益脾胃、健脾肾、养血宁神,可改进怕冷、手脚冰凉症,并降低烦躁与抑郁。另外,红枣还可减轻因心血不足所引发心跳加速、夜睡不宁和头晕眼花等症状。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30页5.拒绝五谷杂粮是没病找病中国自古以来就说,“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依据卫生部公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每个人天天最好要吃50克粗粮。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31页6.巴马人长寿秘诀“刮痧加和渣”—一碗豆浆强壮了一个民族。7.牛奶喝多了孩子横着长8.胆固醇高天天吃两块红薯9.心脏不好适当吃些土豆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32页10.“果汁饮料综合征”危害下一代英国近年发觉儿童“果汁饮料综合征”。患病儿童任性,感情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大都与食用人工合成色素相关,另还含有各种香精、咖啡因、糖精等等饮料添加剂。中国饮食文化与健康专家讲座第33页

全球饮料分6级,水永远是最好据《医学论坛报》,对全球包括饮料与健康文件进行系统回顾分析,依据饮料热量、营养成份及对健康影响,分成以下6个等级:1级:饮用水,是补充人体每日所需水分最正确饮料;2级:绿茶和无糖咖啡,对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有益;3级:豆浆,低脂牛奶或脱脂牛奶;4级:代糖饮料含热量低,但增加人体对含糖饮料潜在渴求;5级:纯果汁、全脂牛奶、运动饮料等,其含热量较高;6级:含糖饮料———最不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