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标解读新版_第1页
初中数学课标解读新版_第2页
初中数学课标解读新版_第3页
初中数学课标解读新版_第4页
初中数学课标解读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新课标解读1一、新课标的根本介绍二、新课程下遵循的教学原那么三、新教材的特点四、新课程教学模式2一、新课标的根本介绍3核心理念原课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修订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4课程内容及选择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数学教学将“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合成一条,整体阐述数学教学的特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6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根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验。7学习领域及其重点关注内容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订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八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为了适应时代开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8课程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数学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思想、根本活动经验。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那么,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推理,进一步得到大量结论,数学科学得以开展;通过数学建模,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产生了巨大效益,反过来促进数学科学的开展。9课程目标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0课程内容具体变化——数与代数1.删去的内容对大数的认识与应用“能对含有较大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112.增加的内容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最简分式的概念整式的乘法增加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道给定不共线的三点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123.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说出图像的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3

课程内容具体变化——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与证明〞合并为“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变换〞→“图形的变化〞1.删去的内容关于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142增加的内容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尺规作图:过一点作直线的垂线;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15

六条基本事实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九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

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坐标与图形运动: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16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统计与概率三个学段层次更加明确第三学段:画扇形图,频数直方图,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简单随机抽样。强调对“随机〞的体会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删去极差、频数折线图17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体会刻画数据集中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18课程内容具体变化——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三学段,〔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开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19二、新课标下遵循的教学原那么系统性原那么根底性原那么过程性原那么主体性原那么思想渗透原那么难度力原那么防止分化原那么20三、新教材的特点211.数与代数方程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一次函数(八下)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二次函数(九上)反比例函数(九下)

一次函数后移,使学生学习函数的难点移后。二次函数提前,加强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反比例函数移后,便于学生理解涉及的一些物理等相关知识。22代数式方程、函数整式的加减(七上)一元一次方程(七上)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分式(八上)二次根式(八下)一次函数(八下)一元二次方程(九上)二次函数(九上)反比例函数(九下)二次根式提前,便于解决勾股定理中根式化简等问题。分式提前,表达与整式的联系,便于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23

实数提前,便于学生理解点与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以及不等式的解集。

数坐标系与不等式有理数(七上)实数(七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下)242.图形与几何“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直接连接,加强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七上几何图形初步七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八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八下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九上旋转圆九下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与视图

25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年级下〕删分层抽样数据的分析〔八年级下〕概率初步〔九年级上〕4.综合与实践数学活动课题学习“镶嵌〞变为选学内容增加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八上轴对称〕删去课题学习“重心〞删去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调整〔简单或不易完成的〕26数与代数

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第1章有理数(七上)第2章整式的加减(七上)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七上)第6章实数(七下)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七下)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七下)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八上)第15章分式(八上)第16章二次根式(八下)第19章一次函数(八下)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九上)第22章二次函数(九上)第26章反比例函数(九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九下)27图形与几何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七上)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包装盒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七下)5.4平移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七下)第11章三角形(八上)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八上)第13章轴对称(八上)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17章勾股定理(八下)第18章平行四边形(八下)第23章旋转(九上)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九上)第27章相似(下)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九下)第29章投影与视图(九下)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8统计与概率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七下)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八下)

课题学习:体检后的数据分析

第25章概率初步九(上)29七年级上册(62)第1章有理数(19)第2章整式的加减(8)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19)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16)七年级下册(62)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第6章实数(8)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八年级上册(62)第11章三角形(8)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第13章轴对称(14)第14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第15章分式(15)八年级下册(62)第16章二次根式(9)第17章勾股定理(9)第18章四边形(15)第19章一次函数(17)第20章数据的分析(12)九年级上册(62)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13)第22章二次函数(12)第23章旋转(9)第24章圆(16)第25章概率初步(12)九年级下册(48)第26章反比例函数(8)第27章相似(14)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12)第29章投影与视图(10)30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内容变化新教材的角色变化新教材的运算变化新教材的形式变化31四、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2思考: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与存在问题2、怎样在数学课改中处理好几个关系3、如何用好教材中的“引言〞与“小结〞体会: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33我国数学教育的优势要坚持重视双基,重视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程教材具有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表达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根底训练等优点;数学教学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和根本技能的训练,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学生的数学根底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34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正视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重形式而轻思想〞。强调细枝末节多关注根本概念、核心数学思想少,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学生自主归纳抽象结论少,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35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底与创新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与结果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361.修订章引言引言是全章的起始、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具有先行组织者的重要作用。好的引言,对于加强根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引言的主要内容1.本章内容的引入。借助适当的问题情境〔实际的或数学内部的〕引入本章内容。2.本章内容的概述。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3.本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研究〕方法。37引言的关键在于“引〞。“引〞就是引发兴趣、引起求知欲、引出知识、引导方法。引言是针对学生的,素材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语言要生动活泼。表达内容特点。对于某一领域的开篇,可以从宏观整体角度进行适当引导〔如“有理数〞,以“数系的扩展〞为指导思想,按“引入新的数——运算——运算律〞的线索加以阐述〕;知识开展过程中的某一章,要注意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如“平行四边形〞,要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