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_第1页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_第2页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_第3页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_第4页
2012届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201届2高三历史上册月考检测试题(有答案)山立学校201学1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月考(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值:分第I卷选择题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卷内。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3.中国古代的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例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有:“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其中的“年谊”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5.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6.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枚6。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8《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9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0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名0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1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C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16.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7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2.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雅典民主的特别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排他性之上。”与这一说法不一致的是:.非常严格的公民资格的限定B.是一种父权制民主,妇女没有政治权利C.雅典民主使所有公民具有同样的权利D.雅典政治文化是成年男性文化21.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下列关于罗马法起源与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习惯法、《民法大全》、万民法B.习惯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C.万民法、《民法大全》、习惯法、《十二铜表法》D.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万民法2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第H卷非选择题2分二、非选择题:共小题纷。要求要点明确、格式规范、卷面整洁。25.(1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一一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注:下划线为本试卷所加)一一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2分)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中加下划线的文句分别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2分)2.6(1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k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一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一一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3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作用。(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4分)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2分)2.7(2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年3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年5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年0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一一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6分)高三历史月考答题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在题序下面对应的空格中。 1234567891617181920二、2非1选择2题2:共23小题2542分。请在指定区域内作答,做到要点明确、格式规范、卷面整洁。高三历史月考(1)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48分1234二.非选择题:分25)制度:西周一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4分)(2)“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反对过分削弱地方权力。(2分)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2分)(3)分别指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2分)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2.6(1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分)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分) (2原因):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