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冬化验指标临床意义_第1页
李小冬化验指标临床意义_第2页
李小冬化验指标临床意义_第3页
李小冬化验指标临床意义_第4页
李小冬化验指标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常规主要内容:红细胞的计数白细胞的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的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1目前一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各细胞的细小分类: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积平均血小板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2目前二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让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身体里主要是携带氧,如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提示有贫血,缺血。白细胞系统:在人体内主要是杀菌的作用,白细胞总数过高疑有感染且多为细菌性,过低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血小板:主要负责人体的凝血功能,过低可能有出血倾向,过高有血栓或梗塞倾向。

3目前三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红细胞RBC的计数参考值:成年男性()×10^12/L

成年女性()×10^12/L

新生儿()×10^12/LRBC↑,相对增多多因血浆容量减少,见于严重呕吐,腹泻等;绝对增多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4目前四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减少:各原因引起的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含量轻度110g/L—90g/L中度90g/L—60g/L重度60g/L—30g/L极度<30g/L贫血的分级5目前五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白细胞的计数WBC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又称白血球,是血液里的免疫性细胞,在人体内主要是杀菌的作用,对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多:常见于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感冒、麻疹、伤寒、疟疾、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等6目前六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中性粒细胞正常值占白细胞50-70%中性粒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增多1)急性感染或炎症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3)急性溶血4)急性失血5)急性中毒6)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7目前七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轻度感染,WBC可正常,但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中度感染,WBC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并伴有核左移;严重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WBC明显增高可达(20~3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并伴明显核左移和中毒改变;上述情况说明机体反应良好。感染过重,WBC不高,但核左移明显,患者可能处于中毒性休克状态8目前八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淋巴细胞正常值(20-30)%由淋巴器官产生,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放射病9目前九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嗜酸细胞正常值(0.5%-5%)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酸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

嗜酸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10目前十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嗜碱细胞正常值(0.0%-1%)

嗜碱粒细胞的作用不详,当受一定刺激时引起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各种过敏反应的症状。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偏高,这可有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过敏性疾病如药物,食物等超敏反应;已经其他的血液病,肿瘤,糖尿病,传染病如流感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1目前十一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单核细胞正常值(0.5%-5%)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增加见于骨髓单核细胞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单核细胞增减少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全骨髓功能不全。减少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全骨髓功能不全。12目前十二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血小板减少:遗传性疾病,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13目前十三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凝血六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纤维蛋白原(FIB)国际化标准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14目前十四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延长见于: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15目前十五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11-17s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延长见于;

DIC先容亢进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高,

降低无临床意义16目前十六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延长见于: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e、DIC

17目前十七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缩短见于

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目前十八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国际化标准值INR可有效监测使用抗凝(“血液稀释”)药物的效果,例如华法林。通常使用抗凝治疗预防有心房纤维性颤动的患者的中风;也用来预防静脉血栓的复发。但是,一旦使用华法林,就应规律性的监测INR。如同患者应该知道他们的血压值一样,他们也应该知道自己的华法林用量及INR值。静脉血栓及房颤者当INR值高于4.0时,提示血液凝固需要很长时间,这可能引起无法控制的出血,甚至死亡。而INR低于2.0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19目前十九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

D-二聚体正常值0-500ug/l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20目前二十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21目前二十一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

血沉正常值0-15mm/h血沉是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测量指标血沉增快

①各种炎症②组织损伤及坏死③恶性肿瘤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⑤贫血:轻度贫血对血沉尚无影响,若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可因而增快,贫血越严重,血沉增快越明显⑥高胆固醇积压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每见增快。

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2目前二十二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免疫十项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乙肝抗体乙肝抗原乙肝核心抗体23目前二十三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甲肝抗体丙肝抗体乙肝前S1抗原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梅毒24目前二十四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常见肿瘤指标1.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也可有不同程度升高;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也可见(AFP)含量升高,妊娠期妇女也可引起(AFP)升高。2.癌胚抗原(CEA):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结肠癌、胃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均可见(CEA)升高。部分良性疾病,如: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25目前二十五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3.糖类抗原(CA125):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对卵巢上皮癌也很敏感。对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4.糖类抗原(CA153):主要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对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5.糖类抗原(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26目前二十六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6.糖类抗原(CA50):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于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内,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其他为肝癌、卵巢与子宫癌和恶性胸水等。对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7.糖类抗原(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也可见升高。8.铁蛋白(SF):铁蛋白升高可见于下列肿瘤: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肺癌、结肠癌、肝癌和前列腺癌。27目前二十七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9.胃癌相关抗原(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检出率更高。10.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主要存在于前列腺组织中,女性体内不存在。结合FPSA/PSA比值,是鉴别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指标。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小细胞肺癌(SCLC)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鉴别诊断。28目前二十八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13.细胞角蛋白19(Cy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肺鳞癌的首选标志物。与(癌胚抗原CE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鉴别和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Cy211)对乳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也是很好的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29目前二十九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细菌尿常规30目前三十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尿蛋白

定性阴性定量0-80mg/24小时

定性阳性定量超过150mg/24小时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尿糖血糖增高肾糖阈降低酮体脂肪代谢产物31目前三十一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大便常规鲜血便: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痔疮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脓性及脓血便:菌痢、溃结稀糊状或水样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32目前三十二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少见红细胞:下消化道出血、菌痢、溃结、结肠直肠癌食物残渣:腹泻、消化不良、胰腺疾病33目前三十三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STB)和结合胆红素(CB)参考值:血清总胆红素5.1~(0.3~1.1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1.7~6.8μmol/L(0.1~0.4mg/dl)34目前三十四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临床意义:

1.)血清总胆红素(STB)在17.1~34.2μmol/L之间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通常<171μmol/L,阻塞性黄疸>171μmol/L;

2.)结合胆红素(CB)及血清总胆红素(STB)小于20%提示溶血性黄疸,20%~50%之间为肝细胞性黄疸,大于50%为阻塞性黄疸。35目前三十五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血清氨基转移酶即转氨酶,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1、参考值:ALT:5~25卡门单位(比色法),5~40U/L(连续监测法)AST:8~28卡门单位(比色法),8~40U/L(连续监测法)2、临床意义:ALT和AST增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①肝胆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脂肪肝、胆囊炎和胆管炎;②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炎;③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④药物及中毒性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后者AST升高更明显)。36目前三十六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蛋白升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引起(脱水、休克、饮水不足)蛋白降低肝病营养不良蛋白丢过多消耗增加血液稀释37目前三十七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肾功能血清肌酐(Cr)测定

1、参考值:男性44~133μmol.L(0.5~1.5mg/dl)女性70~106μmol/L(0.8~1.2mg/dl)

2、临床意义:不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升高具有临床意义,见于任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降至正常1.3及以下)的疾病,如急慢性肾衰。38目前三十八页\总数四十三页\编于十四点尿素氮(BUN)测定

1、参考值:2.9~8.2mmol/L(8~23mg/dl)。

2、临床意义:特异性不如血清Cr。升高具有临床意义:①蛋白质代谢增加,大量高蛋白饮食、发热、大面积烧伤、甲亢、大手术后等;②肾前性血流量下降,如脱水,休克和心衰等。肾性:如急慢性肾衰肾后性:肾脏以下的尿路阻塞性疾病39目前三十九页\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