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_第1页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_第2页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_第3页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_第4页
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厚土土壤修复XX一、工程概况二、工程背景三、工程必要性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尾矿〔采厂山皮废料〕3、土壤修复4、免烧砖四、立项依据五、工程建立容六、工程意义1、资源再生意义2、土壤修复意义3、建筑材料新技术4、环境保护意义5、农业科技推广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7、节约环境科技七、工程机制及管理八、工程技术及工艺1、市场2、效果3、经济利益4、社会效益九、市场需求及预期效果十、工程实施方案十一、财务及本钱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2、承办单位:厚土土壤修复XX3、协办单位:①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②九如农业科技乂乂4、工程地址:省市萧县二、工程背景1、2021年6月9日,人民日报?科学认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中,有这样的指导论述,近年来,我国经济正步入转型升级。2、“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十六篇中,有三篇是涉及本工程的:〔1〕转变式,开创科学开展新局面,〔2〕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6〕绿色开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环保型、企业将获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3、“十三五〃规划,2021年4月17日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会议,发改委主任绍史宣布启动编制,由重大课题遴选公告中公布的25个课题中,有两篇是关于本工程主题的〔1〕现代农业开展战略与粮食平安战略研究〔2〕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三、工程必要性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从自然因素讲也就是耕地的根本国情,可概括为“一多三少〃,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国地面积960万平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可以说是幅员辽阔。但由于可利用土地少,加上人口众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作为农业生产根底的耕地更为紧缺。根据全国土地详查汇总的数据,我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59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相当世界人均耕地3.75亩的43%。耕地质量差,退化重。全国66%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只有34%的耕地分布在平面、盆地。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与兴旺或农业兴旺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50-200公斤。全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需逐步退耕。耕地后备资源重缺乏,耕地利用率低。我国拥有宜耕荒地资源2.04亿亩,按照60%的垦殖率计,可开垦耕地1.22亿亩。但由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受到格限制,今后通过后备资源开发补充耕地巳十分有限。我国的耕地现状,从人为因素来看也是相当峻的。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1998年全国净减耕地391.5万亩,1999年净减耕地6549万亩。从近两年的耕地变化情况看,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耕地保护而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峻。全国耕地面积数据在2021年至2021年间的变化,是一条下滑的曲线。2021年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2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峻〃。环保部透露,国土面积超三成遭受侵蚀,现巳到达2.95亿公顷。同样不容乐观的还有全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局部地区的地壤存在恶化趋势,其中耕地环境质量堪忧,遭受重度污染耕地巳占1.1%。联合合国国际生态科学院院士宗超表示,“如果将中重度污染的耕地面积放进18亿亩耕地红线里进展此对的话,那就意味着重1/36的耕地被开除掉,这其实是个彳艮大的数字了,再计算进其它陡坡耕地、湿地耕地等需要退耕的耕地,这对农业生产是个压力。2、尾矿〔采场山皮废料〕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80%左右的工业原料和95%的能源都来自矿产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有限的矿资源日渐枯竭。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综合利用率低,其总回收率不到30%,加之新时期我国飞速的工业化开展步伐,急需巨大的矿产资源。所以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显得必要和迫切,是实现资源开发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开展的根本保证。矿业的开展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开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占用土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存量害67亿「占地6.5万km2之多,其中尾矿占1/3〔1〕,并以每年排放5亿T的速度增加。因尾矿造成的直接污染土地面积数十万公顷,间接污染面积达百万公顷。据统计,我国现有矿山15.3万座,截至2021年底,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巳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目前,我国尾矿累积堆存量大约为120多亿吨,其中占采场山皮废料占57%以上。3、土壤修复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巳有的土壤修复技术到达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玫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多特别是兴旺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方案,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土壤修复是指导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承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巳成为整个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当前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如土壤学家、农学、生态学、生理地球化学、海洋科学以及涉及农业、林业、矿业、渔业等有关的生产单位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着由实验室研究向实用阶段的过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治理时期。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才说明土壤受到了污染。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巳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开展之列,将财政、税收、金融等而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地政府根据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分别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较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历。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时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4、免烧砖墙体材料免烧砖约占整个房屋建筑材料的70%,其中粘土砖在墙材中仍居主导地位,生产实心粘土砖所需的粘土资源更司可耕地中较优质的粘土,因此,其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可见一斑。据统计,目前全国尚有砖瓦企业9万多家,占地超过500万多亩,每年生产的粘土砖约为6000多亿块,耗用粘土资源13亿立米,按平均挖土深3米计算,相当于每年毁田约70万亩。为转变这一重浪费土地资源的传统烧制式,国务院早在12年前就批转了原建材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与推广意见〃,并对全国170个大中城市提出了“制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时间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E005J33号〕精神,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发改环资12021J〕2437号〕,提出开展“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即全国县城城区开展制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坚持疏堵结合、禁产和禁用相结合的原那么,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实心粘土砖厂关停、转产。工作重点由制止使用向制止生产转移,大力开展符合当地建筑构造需求,能够替代实心粘土砖的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粘土制品不得用于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缺乏0.8亩的省的大中城市的新建工程〃〔?建立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制止使用技术公告〔第一批〕?〕,并应格遵守各地区关于制止生产和使用粘土制品的各项政策。并将“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纳入〃十二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考核。开展改革委确定了以下总体目标:在稳固全国城市城区“禁实〔粘土砖〕〕成果根底上,开展“城市限粘〔土制品〕、县城禁实〃工作,推广应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新型墙体材料行业节能降耗。现在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主要是在农村,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而且缺乏有效的法。有效启动农村墙改工作,巳经成为全国深入堆进墙改事业的关键。四、立项依据本工程立项依据?中长期科技开展划纲要?中“环境〃领域的“综合治污与废弃物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和“水和矿产资源〃领域的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优先主题的开展恩想,是具体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主题的重要措施〃。五、工程建立容本工程通过固体废弃物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的建立,形成固废高效循环利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关键技术,建立完成废物高效循环利用的核心技术和示基地,推动固体废物及山皮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和推广作用。形成年处理固废物60万吨。恢复优质耕地及改造水塘500亩,生产各类建材5万立,营养土1.6万立。六、工程意义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巳经成为一项新的资源再利用工程和环境保护产业。1、资源再生意义2、土壤修复意义3、建筑材料新技术4、环境保护意义5、农业科技推广6、综合产业链的重大意义7、节约环境科技七、机制及管理机制:本工程实行产研结合,以产养研,以研促产的经营式,依托环保部环科所的科研成果,结合协办单位九如农业科技公司的实际运营经历转化出完全符合工程实施地情况的模式。环境保护部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所〃〕成立于1978年,是环境保护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以生态保护与农村环境为主要研究向,致力于前瞻性、战略性、根底性及应用性环境课题的研究。科研围涵盖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与生物多样性、农村环境管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态效应与污染控制、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等6个领域,21个研究向。该重点卖验室作为环境保护部科技创新的重要学科之一,针对我国土壤环境问题,瞄准环境战略需求和国际土壤环境科学开展前沿,以保障土壤环境平安为核心,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应用理论与卖用技术研究,为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经环境保护部批准,2021年正式启动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卖验室建立2021年卖验室通过验收。土壤学科是本所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本所早在1982年就开场从事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与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平安评价与污染防治等面的研究工作,主编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