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_第1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_第2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_第3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_第4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12.5u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尿肽(BNP)及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BNP均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T3水平下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有利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种慢性心脏疾病病情发展的共同通路和最终结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甲状腺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备受关注[1]。本研究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现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4年6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包括男40例,女26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为(69.4±8.2)岁,原发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扩张性心肌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均为Ⅱ-Ⅳ级;排除合并原发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及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甲状腺激素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选择同期体检的与观察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包括男32例,女18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为(66.8±11.6)岁。1.2研究方法1.2.1治疗方法常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处理,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利尿,以及应用洋地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德国默克公司生产)12.5ug/d,疗程为2月。1.2.2观察指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治疗前、对照予入组时抽取清晨空腹清晨静脉血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血浆脑钠尿肽(BNP)水平,并予治疗前后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均数的比较,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研究对象甲状腺激素水平两组研究对象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T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研究对象甲状腺激素水平(x+s)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干预组与常规组治疗前血浆BNP及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均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干预组患者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况。表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x+s)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3讨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及和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供血不能满足机体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2-3]:慢性心力衰竭因心排血量下降造成组织缺氧状态,降低了5′-脱碘酶的活性,减少了T4向T3的转换,降低了T3水平;其次,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增加,对TSH的释放及T4向T3转化有抑制作用;再次,慢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受体上调,需要结合大量的T3,降低了机体T3水平;最后,因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胃肠道营养吸收障碍、摄碘减少,加之β受体阻滞剂、肝素等药物,进而影响了甲状腺激素合成与代谢。血清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经逐渐被认识,其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排血量、减轻外周阻力、影响心肌细胞上?β-肾上腺素功能受体的的反应等作用[4]。已有临床研究[5]证明给予适量的甲状腺素可能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本研究对干预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12.5ug/d)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均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此外,干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存在T3水平下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有利。参考文献:[1]杨春江,涂群飞,余磊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57-2758.[2]IacovielloM,GuidaP,GuastamacchiaE,etal.Prognosticroleof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inchronicheartfailureoutpatients[J].CurrPharmDes,2008,14(26):2686-2692.[3]叶夏云,程晓文,杜生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