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_第1页
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_第2页
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_第3页
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_第4页
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穴疗法3的学习教案第1页/共29页耳穴疗法形成与起源

按现有资料,在医学上最早使用耳穴疗法的是中国,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医著《黄帝内经》就有耳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记述。耳穴疗法在古代属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称“小针”或“耳底神针”。在《内经》中就有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等耳穴名称。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应用耳穴健身祛病的记载:♦“提耳尖,益精,壮气血”。♦“拉耳垂,明目”。♦“耳聋无所闻取耳中”。♦“针耳尖,治眼生翳膜”。第2页/共29页

耳穴疗法形成与起源1957年法国医学博士、外科医师诺吉尔(P·Nogier)首先提出耳穴分布大致像一个倒置胎儿的“胚胎倒影耳穴图”,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国外医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耳穴全息分布的规律,使耳穴的医学应用出现了质的飞跃。

第3页/共29页

耳穴疗法形成与起源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提出“胚胎倒影耳穴图”后,他又研究发现,耳廓上有两条既非血管、又非神经的能量通道。他认为这两条管道及其更细的分枝,把耳廓各敏感点(穴位)联系成一个整体,能量在这两条管道中不断循环,可发生加速和减速。按摩这两条能量管道,能影响全身,治疗许多疾病。这两条能量通道分别处于耳廓解剖名称的“耳轮”和“对耳轮”上。

第4页/共29页

耳穴疗法的特点一、耳全息穴耳穴,是指分布在耳朵耳廓上的穴位。本质上是全身各部位的器官、组织分布在耳廓上信息点。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都有特定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与相关部位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按传统的说法称这种信息区为“穴位”。现在的耳穴也叫“耳全息穴”。(全息指一个局部包含有整体的全部信息,是整体的“缩影”。)第5页/共29页

耳穴疗法的特点二、耳穴的特点1.耳穴在耳廓分布表浅:都在皮肤表层,轻轻一碰,就能触及穴位。2.耳穴信息反映的显性率高: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在局部都有反映。3.耳穴的对应性强:体内器官组织病变,很快就会在耳穴出现反映。第6页/共29页

耳穴疗法的优点一、耳穴的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易用:耳穴的穴位名称基本上都是以人体身上的生理名称

命名。二、穴位敏感度高,疗效好三、信息点多,应用面广四、耳穴与其他疗法协同作用强,可与其他疗法

联合,形成强大合力五、刺激手段多六、耳穴疗法有“多病同治”的功效第7页/共29页耳穴定位示意图第8页/共29页

耳穴功能归类1.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交感(止内脏痛)肝(止关节痛)脾(止肌肉痛)肾(止骨痛)肺(止皮肤痛)第9页/共29页

耳穴功能归类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点和耳尖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枕、脑干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肾上腺、风溪。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神门和内分泌。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脾第10页/共29页

耳穴功能归类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中、耳尖和心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枕、心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艇中、艇角、肾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大肠、便秘点第11页/共29页

耳穴功能归类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肾上腺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缘中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内分泌、肾上腺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第12页/共29页

耳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不一定是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第13页/共29页

探查工具

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毫米。第14页/共29页探查步骤(1)确定耳穴探查的区域:耳穴探查的区域包括与疾病相关的耳穴区及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望诊观察到的阳性反应区是指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耳穴部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水泡等阳性反应。第15页/共29页探查步骤(2)耳穴区域探查:采用压痛法在上述耳穴探查的区域用探针以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敏感点,嘱患者感到受压处明显疼痛时及时告知或医者根据患者皱眉反应作出判断,这些压痛敏感点就是耳压治疗准确的耳穴刺激点。第16页/共29页耳压治疗1.治疗工具:王不留行籽、胶布、镊子、酒精棉球。2.操作步骤:在选用耳穴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粘附在0.5cm×0.5厘米大小的胶布小央,用镊子夹住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即“得气”)。一般每次贴压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3~5日1换。在耳穴贴压期间,应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每次每穴1~2分钟。第17页/共29页常用耳压方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遍,每天3~5次。本法适用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第18页/共29页常用耳压方法

(2)弱刺激按压法:一压一松地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以感到胀、酸、轻微刺痛为度,每次压3秒,停3秒。每次每穴按压2分钟左右,每天3~5次。本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不宜用力过重,适用于各种虚证、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敏感者。第19页/共29页常用耳穴经验配方1.慢性胃炎:胃、脾、交感、皮质下。2.急性胃肠炎:胃、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3.便秘:大肠、三焦、腹、皮质下。4.膈肌痉挛:耳中、胃、神门、交感、皮质下。5.支气管炎:气管、肺、对屏尖、神门、肾。6.感冒:肺、内鼻、咽喉、内分泌。第20页/共29页常用耳穴经验配方7.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心、交感。8.肥胖病:胃、饥点、三焦、神门、子宫。9.失眠:皮质下、神门、肾、垂前。10.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内生殖器。11.头痛:额、枕、神门、皮质下。12.尿潴留:艇角、膀胱、尿道。第21页/共29页

常用耳穴经验配方

13.调经:内分泌,内生殖器。14.近视:心、肝、肾、目一、目二、眼第22页/共29页常用耳穴保健方法♦第一招,全耳按摩

方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按摩耳廓正背两面。先向后按摩耳廓正面,然后向前按摩耳廓背面,来回反复按摩20次。按摩全耳等于按摩全身,可以激活全身机能,提升体能、体力。

♦第二招,提双耳

方法:双手拇、食两指捏住耳尖,向上提拉,稍停后恢复原状,做20次。中医认为,此法能疏理十二经络,调和气血,健身祛病。中医十分重视气血调和,认为“气滞血瘀,百病丛生”,“气血调和,百病消散”。第23页/共29页常用耳穴保健方法♦第三招,能量通道按摩(按摩耳轮、对耳轮)

方法:双手空握拳,以拇、食两指沿耳轮、对耳轮自上而下按揉30次。实践证明,此法有健脑、聪耳、明目、补肾等健身作用。

以上三招合称耳穴健身三招,每一招都有整体健身功能。合在一起做,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第24页/共29页常用耳穴保健方法♦第三招,能量通道按摩(按摩耳轮、对耳轮)

方法:双手空握拳,以拇、食两指沿耳轮、对耳轮自上而下按揉30次。实践证明,此法有健脑、聪耳、明目、补肾等健身作用。

以上三招合称耳穴健身三招,每一招都有整体健身功能。合在一起做,还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第25页/共29页

注意事項

1.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虛弱、太累之后精神极紧张、大出血、不适合貼耳穴點。

2.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注意不可强刺激。

3.当过度疼痛时,会影响睡眠或导致头痛,这时便应取下王不留行子。第26页/共29页

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