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
F752A1002-4034(2011)05-0019-06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9%,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及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急剧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07年我国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60.3亿吨,超过美国2.6亿吨,比欧盟27国的排放总量高出1/3,占全球总量的20.8%,在总量上已经成为碳排放大国。虽然从人均排放量和历史责任来看,我国的碳排放大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排放量的大幅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尽管造成我国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但对外贸易是尤其重要的一个因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外贸外资政策,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占GDP)也超过了60%,导致了贸易中隐含碳排放(CO[,2])在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这一因素不同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其他国家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还涉及我国碳排放责任的分担问题。随着我国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面临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多,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此,笔者从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测算出发,总结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碳排放责任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二、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测算方法任何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都会消耗一定的能源,从而也会排放CO[,2]。那么,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的时候,进出口的不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其中隐含的碳排放。随着全球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外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成为学术界和政界的焦点,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碳排放,增加或减少的数量是多少;全球减排任务如何在各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等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需要准确测算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目前,计算生产产品的CO[,2]排放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Model)的测算方法;二是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的测算方法。由于贸易中产品种类繁多,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每一产品进行测算非常困难,一般只能对少部分产品进行研究,而投入产出模型不仅能够全面地计算出生产产品时排放的CO[,2],且可操作性较强,这一方法也成为测算产品CO[,2]排放量的主流方法。Walter(1973)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美国对外贸易产品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碳排放问题出现以后,Wyckoff和Roop(1994)等人开始使用这一方法研究不同国家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从节省的角度,很多研究都假定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生产技术相同,即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具有相同的隐含碳排放系数,这一处理方法被称为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ingleRegionInput-OutputModel,SRIO)。显然,通过此方法测算进口中隐含碳排放会存在一定偏差,有可能会高估或低估进口商品中隐含碳排放量。如果进口产品的排放系数采用进口来源国的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准确度,这一处理方法就是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ultiRegionInput-OutputModel,MRIO)。虽然多区域模型具有很多优点,但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此外,由于投入产出模型是在产业层面进行测算,同一个产业内包括各种商品,而不同产品的排放系数又会存在一定差别,因而产业划分越详细,测算出来的结果也就越准确(Wyckoff和Roop,1994)。三、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的研究方法我国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出口增加了本国的碳排放,而进口又起到节约碳排放的作用,考察对外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要看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即净出口或净进口隐含碳的数量。由于失衡度既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转移排放,为科学认定我国碳排放责任提供数据支持,因而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1.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该领域的早期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研究是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碳排放大量增加以后才出现,相对较晚。齐晔等(2008)采用我国的碳耗水平所做的保守估计发现,我国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达10%左右,而如果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9.28%。Yan和Yang(2010)的估计表明,1997-2007年我国的出口含碳量相当于当年我国碳排放量的10.03%-26.54%,而进口含碳量与之相比则只有4.04%(1997)和9.05%(2007),发达国家的“碳泄漏”(CarbonLeakage)是我国碳排放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Lin和Sun(2010)的估计也表明,2005年我国的出口含碳量为3357MTC,明显大于进口含碳量2333MTC,按照生产核算原则计算的碳排放要大于按消费核算原则计算的碳排放,同样表明在现有环境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下存在碳泄漏问题。张友国(2010)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87-2007年我国贸易含碳量及其部门分布和国别(地区)流向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以后我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2007年净出口隐含碳近2亿吨。马述忠和陈颖(2010)通过直接计算我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15个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率,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发现,我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出口的高增长快速拉动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虽然他们采用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别,但绝大多数的研究均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在整体上已经成为一个碳净输出国。鉴于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在总体上存在较大程度的失衡,为了分析失衡的具体表现,一些学者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深入研究。Shui和Harriss(2006)借助EIO-LCA估计表明,我国经由出口向美国输出的隐含CO[,2]从1997年的213MTC升至2003年的497MTC,占我国当期CO[,2]排放量的7%-14%,而美国通过从我国进口节约了3%-6%的碳排放。不过,由于中美之间在技术和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别,中美贸易反而使得全球CO[,2]排放增加了720MT。尹显萍和程茗(2010)的研究也表明,2000-2008年我国通过中美贸易对美国隐含碳排放的年净出口量高达1.42亿公吨-6.73亿公吨,占我国当年化石燃料排放总量的4.7%-10.9%,而美国则避免了0.55亿公吨-2亿公吨的年碳排放量,占美国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0%-3.6%。Liuetal.(2010)考察了1990-2000年中日贸易之间的隐含碳排放,我国也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地位,但是年净出口量呈现先增后减态势,1990年隐含碳的净出口量为39.03MTC,1995年升至48.01MTC,2000年又降到27.71MTC。Li和Hewitt(2008)发现,2004年中英贸易中,我国的出口含碳量为186MTC,而英国的出口含碳量只有2.3MTC,同样存在严重的失衡。2.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虽然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更为合理和科学,但由于数据原因,相关的文献并不是很多,涉及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就更少了。Ahmed和Wyckoff(2003)选择占全球经济和CO[,2]排放量80%以上的24个国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显示,OECD在总体上处于隐含碳净进口地位,国内消费碳排放要大于生产碳排放,数额大约为全球碳排放的2.5%,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净出口地位,其中我国失衡最为显著,1997年出口和进口中隐含碳排放分别为463MTC和102MTC,净出口碳排放占国内生产碳排放总量的11.7%。Peter和Hertwich(2008)在考虑贸易品为中间投入品的情况下,利用GTAP数据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系统研究了2001年87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发现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已经占到世界碳排放总量的1/4,而我国出口碳排放占其国内实际碳排放的24%,进口碳排放则占7%,是世界上最大的隐含碳净出口国。四、碳排放责任的认定无论是单区域还是多区域模型研究都表明,我国净出口隐含碳不仅数额大,而且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比较高,意味着我国的碳排放中有相当大部分通过贸易而被其他国家消费了,这就引起了我国碳排放责任的争议。在核算一个国家碳排放量上,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标准:生产核算原则(ProductionAccountingPrinciple)和消费核算原则(ConsumptionAccountingPrinciple)。前者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核算。后者是指根据最终使用的(包括进口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一直以来,国际社会以及OECD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生产核算原则作为环境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例如IPCC公布的国家碳排放数据、《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减排目标的确定等。然而,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可能用于出口,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又有可能是进口的,这一核算方法有利于净进口隐含碳的国家,但不利于净出口隐含碳的国家,有失公平(Munksgaad和Pedersen,2001)。同时,这一核算方法很可能会对气候变化协议效力的执行产生消极影响。附件一国家可能从非附件一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进口部分商品(最可能是能源和高碳排放商品)以代替国内生产,通过“碳泄漏”完成其减排任务,但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可能就是零,甚至不减反增,因为发展中国家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高的碳排放强度,中美贸易就是最好的佐证(Shui和Harriss,2006)。两种核算标准的碳排放量差别就是净贸易含碳量。就我国而言,净出口含碳量在国内碳排放总量的10%以上,数目相当可观,按生产核算的碳排放明显高估了我国碳排放水平(Peter和Hertwich,2008)。因此,作为发展中的贸易大国,我国在碳排放问题上既要强调发展排放,也要强调转移排放,拿出可信度高、说服力强的数据以验证转移排放对相关国家带来的利益,改变目前对我国极为不利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重新界定碳排放责任,避免高估我国的碳排放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说明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但如果界定我国碳排放责任时多区域模型更具有说服力。五、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外贸易增长不一定导致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同步增长,如果贸易结构逐步优化,高碳排放产品占比下降,低碳排放产品占比上升,则可能会出现贸易增长而其中隐含的碳排放不升反降。一些学者开始分析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Yan和Yang(2010)在测算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基础上,首次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alDecompositionAnalysis,SDA)将隐含碳排放变化分解为:(1)技术效应,即产品碳排放强度的变化;(2)结构效应,即贸易结构的变化;(3)规模效应,即贸易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中隐含碳排放从1997年到2007年增长了449%,其中规模效应为450%,结构效应为47%,技术效应为-48%;而进口含碳量增长327%中,三个因素分别为356%、29%和-58%。张友国(2010)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影响因素分为进出口总量、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等六个,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迅速增加主要是由贸易规模的增长带来的,不断降低的部门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投入结构、能源结构及碳排放系数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李艳梅和付加锋(2010)则将影响1997-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出口总量效应和出口结构效应,结果表明,四个因素的贡献值分别为-638.95Mt、132.41Mt、1266.38Mt和-109.77Mt,造成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是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中间生产技术的变化,而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和出口结构改善都产生了一定的减排效应。朱启荣(2010)利用2002年和2007年我国各产业出口产品的CO[,2]排放强度与其出口产品贸易比重的截面数据进行OLS回归后发现,两者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性,说明高碳排放行业产品的出口额在我国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低碳排放产业产品的出口额比重较小,不合理的出口贸易结构导致我国出口产生CO[,2]排放量迅速增长。六、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随着我国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份额的显著增大,其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在本国碳排放总量占有较高比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隐含碳的净出口国且数额较大,说明我国的碳排放有相当大部分是通过贸易被其他国家消费了。然而,目前世界上普通使用的生产核算原则并没有包含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排水办公楼施工合同
- 纺织品采购招标法律培训
- 市政工程电力招投标技术规范本
- 通信网络监理管理规程
- 地铁换乘站隧洞施工合同
- 纺织维修工具管理办法
- 建筑行业电力工程安装合同
- 公交站点候车亭设施维修
- 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合同
- 设备租赁合同:摄影器材
- 生产流程(线)外包服务规范 -DB13-T 5224-2020 河北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6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2课时)
- 2021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 三秦思语(2022年陕西中考语文试卷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4年新教材)
- 2024-2030年中国铜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消防安全工作总结参考模板(5篇)
- 【道法】认识生命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贵州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6版)
- JGT 486-2015 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
- 世界急救日常见的急救基本知识科普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