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_第1页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_第2页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_第3页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_第4页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细菌生理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页第一节细菌理化性状一、细菌化学组成1.水:占细胞总重量75%~90%

2.固形成份:蛋白质(50%~80%)、糖类(10%~30%)、有机物:碳、氢、氮、氧、磷、硫等无机离子:钾、钠、铁、镁、钙、氯原核微生物特有化学组成: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等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页二、细菌物理性状光学性质半透明表面积

体积小、表面积大(利于物质交换,致代谢旺、繁殖快)带电现象革兰阳性菌pI2~3革兰阴性菌pI4~5半透性细胞壁、细胞膜有半透性(利于吸收和排泄)渗透压中性环境带负电荷革兰阳性菌20-25大气压革兰阴性菌5-6大气压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pH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页二、细菌物理性状光学性质半透明表面积

体积小、表面积大(利于物质交换,致代谢旺、繁殖快)带电现象革兰阳性菌pI2~3革兰阴性菌pI4~5半透性细胞壁、细胞膜有半透性(利于吸收和排泄)渗透压中性环境下带负电荷革兰阳性菌20-25大气压革兰阴性菌5-6大气压等电点: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如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pH,此时蛋白质或两性电解质在电场中迁移率为零。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4页一、细菌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以简单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份必须以各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份并取得能量化能自养光能自养腐生型寄生型第二节细菌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5页二、细菌营养物质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6页营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酸碱度:最适pH7.0-7.6温度:摄氏37度气体:依据对氧气需要不一样分为:

专性需氧菌(obligateaerobe):有完善呼吸酶系统

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bacterium)低氧压时生长最好,高时抑制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naerobe)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obligateanaerobe)缺乏完善呼吸酶系统

对CO2要求:5%三、细菌生长繁殖影响原因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7页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繁殖速度:

代时: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细菌代时:约为20-30分钟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四.细菌群体生长规律与生长曲线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8页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生长曲线(growthcurve):一定量细菌接种在适宜液体培养基中,经适宜温度培养,细菌生长形成规律。以活菌数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曲线。迟缓期(lagphase),对数期(logarithmicphase)稳定时(stationaryphase),衰退期(declinephase)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9页迟缓期lagphase1-4小时对数生长久logarithmicphase4-12小时(最经典时期)稳定时stationaryphase12-18小时(毒素,抗生素产生)衰亡期declinephase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0页一、培养基culturemedium人工配制而成,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营养物基质。第三节细菌人工培养按成份不一样划分天然培养基:由天然有机物组成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份完全确定物质配制而成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1页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2%~3%琼脂粉半固体培养基:0.2%~0.7%琼脂粉依据物理状态划分液体培养基固体斜面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2页按用途划分1基础培养基3判别培养基4选择培养基2营养培养基5厌氧培养基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3页固体培养光滑性菌落(S型)粗糙型菌落(R型)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4页液体培养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5页半固体培养混浊生长沿穿刺线线状生长有鞭毛细菌无鞭毛细菌动力试验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6页三、人工培养细菌用途兽医中应用:疾病诊疗、细菌学研究、生物制品制备;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制造各种产品、处理垃圾、制造菌肥农药等;基因工程中应用:表示重组DAN制备产品。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7页第四节细菌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8页常见生化反应:对糖发酵对蛋白质发酵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尿素酶试(N)甲基红试验(MR)吲哚试验(色氨酸)硫化氢试验(含S氨基酸)单糖发酵试验VP试验其它试验(一)对细菌有判别意义代谢产物及其检验方法-+尿素酶试验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19页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意义利用分解代谢产物和能量,合成新物质合成产物热原质毒素与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0页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细菌判别细菌素:细菌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抗生素维生素致病性治疗

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1页第三章消毒灭菌与试验室生物安全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2页主要内容概念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原因试验室生物安全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3页一、概念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者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方法。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全部微生物方法(芽胞,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体内部或外部细菌生长繁殖方法。防腐(antisepsis):体外预防或抑制细菌繁殖方法。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4页无菌(asepsis):不存在任何活菌。无菌操作: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操作技术。清洁:能降低微生物附着在无机物体表面数量方法。净化:能显著降低或破坏一定空间中微生物数量和生物活性方法。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5页二、消毒灭菌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2.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紫外线电离辐射过滤除菌干燥低温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6页

高温杀灭细菌①干热灭菌法dryheat②湿热灭菌法moistheat焚烧巴氏消毒法烧灼煮沸法干烤高压蒸气灭菌法红外线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蛋白变性核酸降解细胞膜破坏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7页

焚烧——最彻底灭菌方法烧灼——直接用火焰灭菌方法干烤——加热至160-170℃2小时红外线—只能表面产生热效应干热灭菌法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8页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灭菌方法121.3℃15~20分钟煮沸消毒法水煮100℃5分钟(繁殖体)2小时(芽胞)流动蒸汽消毒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水蒸气100℃15~30分钟(繁殖体)重复屡次流动蒸汽间歇加热灭菌较低温度(71.7℃15~30s)杀灭致病菌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29页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比较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2、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3、湿热蒸汽有潜热存在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0页高压蒸汽灭菌法:一个最有效灭菌方法。可杀灭包含细菌芽胞在内全部微生物。惯用于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和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热物品灭菌,是医院使用最广灭菌方法。立式电自动高压灭菌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1页二、辐射杀菌法紫外线杀菌机理:干扰DNA复制与转录波长200~300nm紫外线含有杀菌作用不耐热物品表面消毒特点: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试验室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2页杀菌机理:产生游离基,破坏DNA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消毒电离辐射包含高速电子、X射线和γ射线等食品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份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3页三、过滤除菌法用物理阻留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细菌除去,以到达无菌目标。滤菌器含有微细小孔<0.22微米,只允许液体或气体经过,而大于孔径细菌等颗粒不能经过。适用范围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除菌。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4页四、超声波杀菌法

超声波经过水时发生空(腔)化作用,造成液体压力改变,裂解细菌、细胞等。适用范围:用于粉碎细胞,提取细胞抗原等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5页五、干燥及低温抑菌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6页化学消毒灭菌法一、消毒剂主要种类按杀菌能力分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按杀菌机制分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损伤细菌细胞膜按化学结构分酚类、醇类、重金属盐类、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烷化剂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7页类别作用机制惯用种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石炭酸醇类蛋白变性乙醇重金属盐蛋白变性、酶活性丧失红汞、硫柳汞氧化剂氧化、酶活性丧失过氧乙酸、碘酒等表面活性剂细胞膜损伤新洁尔灭烷化剂烷化、酶活性丧失甲醛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类别作用机制惯用种类惯用消毒剂种类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8页各种消毒剂应用种类使用浓度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高锰酸钾0.1%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2%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0.1%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过氧乙酸0.2%~0.3%塑料、玻璃器材消毒碘酒2%~2.5%皮肤消毒新洁尔灭0.05%~0.1%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龙胆紫2%~4%浅表创伤消毒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39页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原因消毒剂细菌

环境性质浓度作用时间种类有机物温度、湿度酸碱度数量化学拮抗剂表面活性剂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40页选择适当消毒剂低毒价廉低破坏易贮藏方便有效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41页四试验室生物安全biosafety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发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微生物,以及我国还未发觉或者已经宣告毁灭微生物–主要包含29种病毒,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猴痘病毒等–当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42页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发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轻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输微生物–主要包含51种病毒,朊粒,10种细菌,4种真菌–部分已经有疫苗可用•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又被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细菌生理消毒专家讲座第43页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