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课件_第1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课件_第2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课件_第3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课件_第4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一)气温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2、气温的年内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3、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分析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日平均气温观察4次观测中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是多少度?154712+++()/4=9.5℃

思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26℃(最高值)2℃(最低值)-=24℃日变化规律:最高出现14时左右(大气辐射最强);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气辐射最弱).日较差=★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b)季节(c)地形(d)下垫面

(e)天气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夏季日较差大于冬季,但中高纬区最大值在春季中高纬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但夜间冷却时间不长低凹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通风不良,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大。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一年中,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南半球出现在1月,

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南半球出现在7月。

海洋上各晚一个月。2、气温的年内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a)纬度:

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b)海陆:同纬度海陆,大陆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c)距海远近:距海洋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年较差越小;反之,年较差越大。(d)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气温的年际变化:年与年之间的气温差;★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①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②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3、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③世界气温的分布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①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②与海岸线平行(南北走向)③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3.1)等气温线的解读方法(主导因素)(3.1.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地形因素。①疏——温差小②密——温差大(3.1)等气温线的解读方法(3.1.3)分析疏密状况:—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缓坡。—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锋面处、山地陡坡。①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②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③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3.1)等气温线的解读方法(3.1.4)分析数值特征:(3.2)高考能力要求:(3.2.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3.2.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①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②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2)高考能力要求: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3.3)分析气温的影响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势高低.④地形起伏.⑤大气环流.⑥下垫面.⑦洋流.⑧人为因素★人类影响越来越大.如热岛效应形成的闭合曲线一、气候的两大要素(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形成条件:水汽+凝结核+上升冷却→水汽达过饱和→降水(注意: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多而后减少)2.降水空间分布: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P西岸

<

P东岸]3.降水的类型:

(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4)台风雨.(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对流雨:暖及空气湿度较大,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的降水称为对流雨。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有雷电现象,故又称热雷雨。全球赤道带以对流域为主。我国西南季风区也以热雷雨为主但通常只见于夏季。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途中遇到较高山地阻碍而被迫抬升,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降水。因此,山地迎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背风坡因水汽早已凝结且下沉增温,将发生焚风效应,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基本都与地形雨有关。台风雨: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空气旋涡。台风中大量的暖湿空气上升可产生强度极大的降水。台风雨和对流雨的性质比较近似,对流雨较普遍,但一般强度较弱范围较小,台风扰动剧烈且范围大,半径可达数百千米。台风雨的产生仅限于夏、秋季节,有时造成灾害。(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5.降水的时间分布①年雨型: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

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②少雨型:温带大陆内部.沙漠地区.两极地区;③夏雨型: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④冬雨型: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一般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1)年雨型(4)少雨型(2)夏雨型(3)冬雨型(1)年雨型6.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迎风、背风坡)、洋流等气流上升或降温则多雨;反之少雨★注意: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先增多而后减少——因为

产生降水的过程也是空气水汽含量逐渐减少的过程

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中途不断大量降雨,到某一个高度以上雨量随高度增加反而减少。这个高度被称为最大降水高度。最大降水高度的高低主要与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而在干旱地区,气流凝结高度很高,因此最大降水高度必也较高。★注意特殊性:下垫面的性质改变会改变气流的性质。如日本西部沿海地区(日本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干燥的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时吸收了大量暖湿的水汽(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2)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海陆因素7.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3)判断地形影响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需重点掌握的山脉: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的五指山等7.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4)判断内陆地形影响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且降水少,说明地形闭塞,深居内陆(5)判断洋流影响暖流流经,降水增多;寒流流经----降水减少(6)判断大气环流影响

季风、西风、信风、极地东风等(7)判断城市影响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降水多且向中心递增,说明城市的雨岛效应(多粉尘,上升气流)7.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成因分析:海陆、地形、洋流、季风环流、台风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一月七月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N30°N亚欧大陆洋大西洋太平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冬夏冬夏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冬季风夏季风赤道地区气流上升,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压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西风控制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受极地气团控制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距海洋较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特点:终年高温多雨成因:处在赤道低压的控制下(降水量2000毫米)三.世界气候的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特点:干湿季明显交替成因:在赤道低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地区(降水量750~1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特点: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干湿季明显交替成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1500~2000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特点:常年干旱少雨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降水量不足125毫米)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因:受季风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特点: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湿多雨成因: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降水量300~1000毫米)

珀斯开普敦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特点:终年温和湿润成因:终年盛行西风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部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成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500~600毫米)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成因:距海远,受大陆气团控制极地气候高山气候四.气候类型的判断:四.气候类型的判断: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根据最冷月气温:15℃以上的降水多而匀(200毫米左右)最高月降水少于400毫米最高月降水大于400毫米降水稀少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最冷月气温:0℃--15℃之间的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雨热同期

雨热不同期降水均匀(60~70毫米)

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最冷月气温:0℃以下的

短集中最多月降水大于100毫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