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高考复习序列-----高中数学数列一、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①〔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②〔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③〔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4\*GB3④sn+1-sn-1=二、等差与等比数列的根本知识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公差:定义式:一般式:推广形式:;;=2\*GB2⑵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前n项和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一般式:应用:假设,即可判断为*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并可求出首项及公差的值。与的关系:〔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例:等差数列,〔直接利用通项公式作差求解〕⑶常用性质:①假设m+n=p+q,则有;特别地:假设的等差中项,则有2n、m、p成等差数列;②等差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仍是等差数列;③为公差为d等差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也成等差数列,构成的新数列公差为D=m2d,即m2d=(S2m-Sm)-Sm;对于任意Sm,Sn,等差数列公差,即也构成一个公差为等差数列。=6\*GB3⑥假设项数为偶数,设共有项,则①偶奇;②;=7\*GB3⑦假设项数为奇数,设共有项,则①奇偶;②。例:等差数列,其中解析:法一,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出法二,,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法三,6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⑴①一般形式:;②推广形式:,③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⑵⑶常用性质:假设m+n=p+q,则有;特别地:假设的等比中项,则有n、m、p成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如,〕仍是等比数列;③为等比数列,为其前n项和,则,,...也成等比数列〔仅当当或者且不是偶数时候成立〕;设等比数列的前项积为,则,,成等比数列.=4\*GB3④为等比数列,则下标成等差数列的对应项成等比数列.=5\*GB3⑤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是各项不为零的常数列.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GB3①定义法:是等差数列=2\*GB3②中项法:是等差数列=3\*GB3③一般通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4\*GB3④一般前项和公式法:是等差数列判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1〕定义法:为等比数列;〔2〕中项法:为等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为等比数列;〔4〕前项和法: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数列最值的求解〔1〕,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2〕最值的求法:①假设,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②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项,即:假设,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例1:等差数列中,,则前项的和最大。【解析】:例2.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1\*GB3①求出公差的*围,=2\*GB3②指出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解析】:=1\*GB3①=2\*GB3②由,可知,n=12是前n项和正负分界项,故所以,最大变式:假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为31,从第16项开场小于1,则此数列公差d的取值*围是解析:,但要注意此时还要一个隐含条件,联立不等式组求解。3、假设数列的前n项和,则,数值最小项是第项。【解析】:法一〔导数法〕: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标准形式,可知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令,取得最小值,其中,可见当n=3时取得最小。法二〔列举法〕:对于可用列举法,分别求出n=1、2…时的的值,再进展比较发现。4、数列,【解析】:法一〔均值不等式〕:由累加法:,令法二〔列举法〕:实在没招时使用该法。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6、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类型1:等差数列型思路:把原递推式转化为,再使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例,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得则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变式: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两边除以,得,则,此时,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评注:此题前的系数不一致,不能直接使用前述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转化为,说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进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类型2:等比数列型把原递推式转化为,再使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例〔2004年全国I第15题,原题是填空题〕数列满足,求的通项公式。解:因为①所以②用②式-①式得则;故所以③由,,则,又知,则,代入③得。所以,的通项公式为评注: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转化为,进而求出,从而可得当的表达式,最后再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类型4:待定系数法处理或型数列把原递推式转化为转化思路:例,数列解:令,所以即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或令,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变式1: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路:等式两边同时除于;原递推式变成令,评注: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转化为,最后再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变式2: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路:将原递推式两边倒数后换元,再转化为变式3: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路:将原递推式两边求对数后换元,再转化为变式4: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思路::换元,则,再代入原递推式,再转化为类型5递推式求这种类型一般利用导出,消去,得到与的递推式,再利用前面的方法求解出〔知识迁移:〕例,数列前n项和,求:〔1〕,〔2〕通项。解:〔1〕〔2〕由上式:,令,即有,而,,所以,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类型6:求用作商法: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然数和公式:;;一、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例1],求的前n项和.解:由,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例2]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当,即n=8时,二、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3]求和:………①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设……….②①-②得〔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例4]求数列前n项的和.解: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设…………………①………………②-②∴三、反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例5]求的值解:设………….①将①式右边反序得…………..②又因为,①+②得=89∴S=44.5题1函数〔1〕证明:;〔2〕求的值.解:〔1〕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质对函数化简,后证明左边=右边〔2〕利用第〔1〕小题已经证明的结论可知,两式相加得:所以.四、分组法求和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假设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5]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将其每一项拆开再重新组合得当a=1时,=时,=五、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到达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1〕〔2〕〔3〕〔4〕=5\*GB2⑸[例6]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设则==[例7]在数列{an}中,,又,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解:∵∴∴数列{bn}的前n项和==六、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针对一些特殊的数列,将*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种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求数列的和时,可将这些项放在一起先求和,然后再求Sn.[例8]求cos1°+cos2°+cos3°+···+cos178°+cos179°的值.解:设Sn=cos1°+cos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自建房承包合同版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专利技术使用权授权2篇
- 2024年度工程居间与施工监理合同3篇
- 锅炉维护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设计与媒体投放服务合同4篇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知识产权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电产业行业研究报告:容量保障机制托底下的火电投资
- 《如何进行商务谈判》课件
- 阳台栏杆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新生儿低血糖应急预案
- 责任书冷库安全责任书
- 生活方式疾病
- 三方委托收款开票合同范本
- 燃气公司财务的管理制度
- 山西省灵丘县山西省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银、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
-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英语(含答案解析)
- 物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个关键节点清单
- 公司装修许可证
- CQI-12涂装系统评审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弯沉值计算表格-你懂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