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生物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2020生物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2020生物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2020生物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2020生物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三讲义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知识梳理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eq\o(□,\s\up4(01))数学形式。2.构建方法典题分析题型一种群增长模型[例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eq\f(T,20)D.m·23Teq\a\vs4\al([解题分析])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由于该细菌每20min繁殖一代,则Th后,繁殖3T代。分裂一代后的数量为2m,分裂两代后的数量为m·22,则Th后分裂3T代,因此种群的个体数为m·23T,故选D。eq\a\vs4\al([答案])D知识点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应用知识梳理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eq\o(□,\s\up4(0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eq\o(□,\s\up4(02))时间为横坐标,eq\o(□,\s\up4(03))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2)数学模型①模型假设a.条件:eq\o(□,\s\up4(04))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eq\o(□,\s\up4(05))一定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表达式为eq\o(□,\s\up4(06))Nt=N0λt。a.λ>1,种群密度eq\o(□,\s\up4(10))增大,为eq\o(□,\s\up4(11))增长型种群;b.λ<1,种群密度eq\o(□,\s\up4(12))减小,为eq\o(□,\s\up4(13))衰退型种群;c.λ=1,种群数量eq\o(□,\s\up4(14))不变,为eq\o(□,\s\up4(15))稳定型种群。④曲线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曲线形成原因及曲线分析(2)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④合理确定载畜量草原放牧、鱼的养殖等,最大量不能超eq\o(□,\s\up4(38))K值。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如eq\o(□,\s\up4(39))气候、食物、eq\o(□,\s\up4(40))天敌、传染病等。②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eq\o(□,\s\up4(41))波动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eq\a\vs4\al([问题思考])1.在“S”型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型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型曲线?提示:不是。因为“J”型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趋势,“S”型曲线是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趋势。2.同种生物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哪些因素会影响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示: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食物、栖所、天敌及其他生存条件均会影响动物的环境容纳量。3.K值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吗?提示: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在环境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会导致环境被破坏。典题分析题型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例2]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eq\a\vs4\al([解题分析])环境容纳量随温度、气候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正确;图示三种温度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相比,19.8℃条件下最小,B正确;24.8℃条件下,在第5天时,曲线的斜率最大,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33.6℃条件下,种群发展到第4天时,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D错误。eq\a\vs4\al([答案])D规律总结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题型三种群数量的应用[例3]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时,数量不变eq\a\vs4\al([解题分析])据图分析,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d点达到K值,为500左右,所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A正确;b点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鱼类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B正确;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如减少资源和空间等,C正确;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eq\a\vs4\al([答案])D规律总结K值、K/2的不同表示方法(1)在“S”型曲线(图1)中,最高点是K值,拐点“b”对应的纵坐标的值为K/2。(2)在增长速率曲线图(图2)中,最高点表示在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为K/2,t2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3)图3中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值最大的时候,种群增长最快,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图4中出生数等于死亡数时,种群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到K值。知识点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知识梳理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2.作出假设: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开始一段时间呈eq\o(□,\s\up4(01))“J”型增长,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营养物质的eq\o(□,\s\up4(02))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eq\o(□,\s\up4(03))积累、pH的eq\o(□,\s\up4(04))改变,酵母菌数量呈eq\o(□,\s\up4(05))“S”型增长。3.实验步骤4.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增长曲线图(如图1)及酵母菌增长速率曲线图(如图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eq\o(□,\s\up4(09))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有害产物积累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eq\o(□,\s\up4(10))死亡率高于eq\o(□,\s\up4(11))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5.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相互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减少误差,即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2)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3)从锥形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制片时,要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6)若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培养液要进行定量稀释重新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菌为宜。(7)由于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故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典题分析题型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血细胞计数方法[例4]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eq\a\vs4\al([解题分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C错误;应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再吸取培养液,B错误;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应先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否则酵母菌不在一个平面上,在显微镜下就不能观察到所有细胞,使计数结果偏小,D错误。eq\a\vs4\al([答案])A[例5]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大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个,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个。eq\a\vs4\al([解题分析])16×[10/(2×2×0.1×10-3)]×50=2×107(个)。eq\a\vs4\al([答案])2×107课堂小结1.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数学模型的建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2.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的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至第5天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对此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受到培养液体积的限制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个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K值也是375个D.重复此实验,K值有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K值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食物、空间等条件,而培养液容量既是食物条件限制,也是空间条件限制,A正确;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说明375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B正确;不同的生物在相同的环境里,K值不一定相同,C错误;K值受到营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不同,D正确。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答案D解析自然条件下,由于受到环境资源、天敌以及传染病的限制,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A正确;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为零,B正确;自然条件下,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C正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4.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下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答案D解析AB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BC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因此在B点两侧,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正确;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在时间上存在前后对照,D错误。5.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化将呈现__________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