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 21.4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2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 112.1企业概况 112.2项目提出的背景 11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6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223.1国内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23.2国外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43.3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253.4市场营销 29第四章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314.1生产规模 314.2产品方案 31第五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55.1建设地址 355.2建设条件 355.3厂址评述 40第六章项目技术方案 416.1设计原则 416.2项目组成 416.3工艺技术及设备方案 416.4总图运输 546.5建筑工程 556.6给排水 566.7供电 576.8供热、通风与制冷 596.9通信 61第七章原辅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627.1原辅材料供应 627.2燃料及动力供应 62第八章环境保护 648.1编制依据与范围 648.2环境污染及环保措施 658.3环保机构设置 668.4绿化 678.5环境影响评价 67第九章节能方案 699.1编制依据 699.2项目能源消耗状况 719.3项目能源供应状况 729.4项目节能措施 729.5能耗指标及节能效果分析 769.6能源计量及仪表配备 779.7节能管理 809.8节能结论 81第十章消防 8210.1编制依据 8210.2工程概述 8210.3生产工艺特点及安全措施 8210.4消防措施 8310.5消防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 85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 8611.1编制依据 8611.2采用标准 8711.3工程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8811.4劳动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9011.5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9311.6劳动安全卫生投资估算 9311.7预期效果及评价 93第十二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9512.1企业组织 9512.3人员来源及培训 95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计划 9913.1项目实施计划建议 9913.2项目实施计划及达产计划 9913.3工程管理 99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14.1投资估算 10114.2资金筹措 105第十五章财务评价 10615.1评价说明 10615.2总成本费用 10615.3营业收入和税金 10815.4盈利能力分析 10815.5偿债能力分析 10915.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015.7不确定因素分析 11015.8评价结论 112第十六章社会效益评价 11316.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11316.2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113附录一、附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附表14-1)2.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14-2)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14-3)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15-1)5.外购原材料费估算表(附表156.外购燃料和动力费估算表(附表157.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附表15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附表15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附表1510.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5-2)1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15-3)12.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附表15-4)13.利润与利润分配表(附表15-5)14.资产负债表(附表15-6)15.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附表15-7)二、附图1.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区域位置图2.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三、附件1.山东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清梳联合机及喷气式织布机技术改造项目1.1.2承办单位承办单位:xxxxx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xx项目负责人:xxxxxx联系电话:xxxxxx传真:xxxxxx通讯地址:xxxxxx1.1.3项目主管单位xxxxxx市发展和改革局1.1.4项目建设地点xx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厂区内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xxxxxxxxxxxxx资格等级: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工咨甲xxxxxx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原国家计委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1.2.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1.2.4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部门的发展规划;1.2.5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2.6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资料。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1.3.1对企业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说明和总体研究;1.3.2对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项目技改后生产规模;1.3.3对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进行论证,确定产品水平;1.3.4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和技改设备方案;1.3.5对项目实施条件、厂址、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等进行研究说明;1.3.6就项目的环保、节能减排、消防和劳动安全卫生进行分析说明;1.3.7对项目的总投资估算、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财务及经济评价;1.3.8提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结论及建议。1.4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1.4.1项目背景与提出中国纺织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纺织纤维加工量从1980年的341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3530万吨。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纺织行业发展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严峻挑战。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加剧,纺织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行业的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当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上是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靠资源优势获胜的机会正在减少,靠技术创新获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因此,可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本项目主要是对原有纺织品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良工序,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起到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减少劳动用工的效果,经预测经过本次技术改造能使棉条重量不匀率降低到0.8%以下。这对于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纺织行业降低生产消耗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4.2市场分析及预测纺织工业是中国纺织业中最具传统特色的产业,而布料又是纺织业的最终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纯棉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坯布市场日益广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棉纺织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广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比去年增长20%,产量达480万吨,占全世界的25%,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国和纺织品出口国,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8%,出口量占世界的26%。据测算分析,目前全球纺纱总量约为3000万吨,只能满足全球纺织和服装工业需求的一半多,随着人们对天然布料需求增长,纺织市场特别是棉纺市场仍处于高发展期中,在2004-2010年,全球市场对棉纺产品的需求预期每年增长25%。中国加入WTO后给纺织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棉花加工和棉纺企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入世后对扩大纺织品出口极为有利,一方面不仅受各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限制,还可以借机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因此发展棉纺织业的前景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国内市场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城乡之间的经济、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上差距明显,既反映了当前制约中国经济的关键所在,也表明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1世纪的消费更重视绿色、天然、健康、环保主题,棉麻产品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服用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多数企业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将棉麻产品的天然本色与工艺质量有机结合来共同造就天然的高品质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2005年农村衣着人均消费只有125元。如农民的人均衣着消费提高到200元,约需增加160多万吨纱,这是潜在的大市场。其中,棉纺纱、布产品因内需拉动,产量稳步增长。2008年上半年国内衣着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2.8%,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分别增长10%和13%,拉动了棉纺织业的增长。1至12月生产的263亿米棉布中,国内消费占83.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暖和色彩的变化,服装日趋舒适精良化,传统的纺织品市场越来越窄,高档精良的服装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纯棉免烫、抗绉、多功能性、以及新型复合型纤维的开发利用都需采用较先进的工艺进行染整处理。从近几年的国内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经过后整理的面料占整个面料纺织市场80%以上。上述数据足以看出国内市场之广阔。我国是服装面料的主要消费大国,高档面料依靠进口。2008年面料进出口额为396.89亿美元,同比增长9.72%。其中,出口金额308.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5%,出口数量为261.66亿米,同比增长5.88%,出口平均单价1.18美元/米,同比提高7.44%。进口金额88.72亿美元,同比减少2.32%。由于目前发达国家的面料消费量已经很高,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增长将非常平稳甚至不会有增长。同时随着国内服装面料企业不断的提高产品技术水平,面料的自给率逐步提高。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纤维消费量还很低,服装面料产业因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4.3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为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项目。技改后将原有240万米/年纯棉坯布生产线生产工艺中的“清花”、“梳棉”两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清梳联”,同时淘汰“织布”工序中落后的有梭织布机,用较为先进的喷气式织布机替代。通过本次技术改造,起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节能减排、减少劳动用工的效果,能使棉条重量不匀率降低到0.8%以下。项目技术改造内容包括:淘汰现有清花机3套、梳棉机30台、有梭织布机128台;拟新购置清梳联合机3套,喷气式织布机40台、浆纱机1台、高速整经机1台、接经机4台。项目技改完成后,达到年产国标纯棉坯布共720万米的生产能力,企业总体生产能力扩大到2480万米/年。产品档次由技改前的低档中平印花布料,提升为高织高密细平服装面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1.4.4建设地点本项目企业厂区位于xxxxxx。xxxxxx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区,南临xxxxxx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与微山县相连,北靠孔孟之乡、和邹城市接壤。xxxxxx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8条省级道路穿境而过,全市共有各类道路2023公里,硬化里程1975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络。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徐州、临沂三个机场。xxxxxx地处xxxxxx市西郊,镇区内北留路、济枣路两条省道贯穿东西,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素有“xxxxxx粮仓煤海”之称。厂区内地势平坦,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该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十分方便,有利于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对实施项目建设较为有利。1.4.5工程技术方案本项目企业厂区占地面积70亩,合46666.9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共11960平方米。现有建构筑物内容包括前纺车间、细纱车间、后纺车间、整经车间、浆纱车间、织布车间、整理车间、机修配电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楼、职工宿舍等,本项目利用原有的厂房以及配套设施,主要对原有的生产工序进行技术改造,淘汰现有的工艺设备--清花机、梳棉机、有梭织布机,拟新购置清梳联合机,喷气式织布机、浆纱机、高速整经机、接经机。同时本项目考虑现有的公用工程配套及服务性设施,以满足本项目和企业整体生产需求。1.4.6主要原材料及能动供应主要原辅材料供应本项目产品为国标纯棉坯布,属于高档的高织高密细平服装面料。技术改造前现有工程生产的产品为低档的中平印花布料,所需原辅材料主要有原棉和浆料,均由企业原有供货渠道供应,原辅料来源有保证。技术改造实施后,产品所需原辅料种类不变,但需求量增加,可由企业原有供货渠道供应,货源充足,来源可靠,供应有保证,满足本项目需求。能动供应(一)供电企业用电由xxxxxx市供电公司供给,用电负荷主要为三级负荷,现有供电情况可满足企业需要。企业电源进线电压10kV,自厂区配电室引线至各用电单位作为生产、生活电源,完全可以满足企业需求。公司在厂区内建有配电车间和完善的配电系统,将10KV高压降为380/220V后供车间生产设备用电。技术改造前根据企业现有设备情况,设备总装机容量2052kW,企业目前实际年耗电量600万kWh,可知企业目前用电需要系数为0.4。企业经过技术改造,淘汰部分现有落后设备,新增必要的先进设备,总装机容量为2084.6kW,根据企业用电需要系数,测算技改后年耗电量609.5万kWh。项目技术改造实施后,现有供电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技改后企业用电需要。(二)供水本项目用水主要为浆纱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厂区内供水源自自备水井,单位供水能力120m3/h。现有供水能力有余量,供水可满足本项目需求。企业技术改造前用水量为7800m3/a,技术改造后估算企业用水量为6795m3/a。(三)供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蒸汽耗用总量为6600吨。本项目用汽主要包括浆纱生产用汽及车间冬季采暖用汽,现有240万米/年纯棉坯布生产线年用汽量825吨,所需蒸汽压力为0.4MPa。项目用汽由xxxxxx市热力公司供给,公司在厂区内建有完善的供热系统,经过技术改造后,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大增加了产能,生产用汽量增加,估算本条生产线年用汽量为2370吨。根据企业蒸汽接入情况,市政供汽的供汽量充足,供汽气压、供汽设施完全能够满足该项目需求。1.4.7环境保护本项目符合xxxxxx市经济发展规划,选用纯棉坯布生产工艺成熟可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企业已建有必要的排污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在全面采取各项污染防治和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本项目主要对工艺技术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不新增污染物,所以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1.4.8节能本项目实施前,总能耗折标煤量为1354.10吨/年,技改完成后,企业总能耗折标煤量为1510.15吨/年,项目完成后每年减少156.05tce的能源消耗,单位产品能耗降低68.12kgce/万米。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采用的工艺和技术装备均为先进的节能工艺和设备,在企业节能管理机构与制度落实,建设和生产中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的前提下,项目能够符合国家对能源合理利用的有关要求。项目节能效果明显,项目在合理用能方面是可行的。1.4.9消防本项目生产车间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二级。企业在设计中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按规范设置了适宜的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水管网、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因此现有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1.4.10劳动安全卫生企业生产过程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现有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能有效的防止火灾、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依靠设置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事故应急措施能及时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蔓延,使生产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充分的保证。同时应要求工人在生产过程注意自我劳动保护,要求上岗人员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安全教育及劳动保护、工业卫生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本项目为生产工艺和设备技术改造项目,依托现有的安全卫生措施,确保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1.4.11实施进度建议本项目为工艺技术和设备改造项目,根据项目情况,项目建设期为1年。本项目第二年按正常生产负荷80%计算;第三年及以后各年均按满生产负荷100%计算。1.4.12投资估算及评价指标项目总投资289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03.73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费用2312.0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120.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42.43万元、预备费用128.7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86.27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项目年流动资金620.89万元。年新增营业收入7200.00万元,其中年净利润847.18万元(所得税后)。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5.30%,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8.98%,项目总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5.68(所得税后)。所得税后项目投资回收期4.76年(含建设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1.4.13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地方的发展需要,拟选工艺技术成熟、可靠,配套设备节能环保,工艺设备经过技术改造后能提高产品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项目社会和环境影响效益显著;公司管理规范,资金实力和筹措能力较强,能够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所以,本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二)建议1.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应尽快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本项目建设的招标工作。2.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对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施过程应力求使项目整体达到预定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及时进行建设管理,才能真正作到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有利于化解项目的工程风险。3.公司必须设立专项资金帐户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4.项目必须有规划,按规划组织较强的工作班子负责实施,技术上一定要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指导。1.4.14主要经济指标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据备注1劳动定员人-451.1管理人员人01.2技术人员人01.3工人人-452项目总投资万元2890.002.1建设投资万元2703.7393.552.2建设期借款利息万元0.000.002.3铺底流动资金万元186.276.453流动资金总额620.894资金筹措4.1项目资本金万元3324.62115.044.2银行贷款万元0.005年营业收入万元7200.00正常年6年总成本费用万元6329.60正常年7年增值税万元232.24正常年8年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23.22正常年9年利润总额万元847.18正常年10年所得税万元211.79正常年11年净利润万元635.38正常年12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5.30正常年13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18.98正常年14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33.25所得税前%25.68所得税后15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2851所得税前万元1794所得税后16项目投资回收期年4.06所得税前年4.76所得税后17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25.6818生产能力的盈亏平衡点%35.32正常年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2.1企业概况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金600万元,是个人投资的私营企业。公司现有规模纱锭3万枚、织布机700台、职工800人。公司主营两纱、两布业务,年产棉纱5000吨、棉布2000万米,年产值1.8亿元。2005年至2009年被xxxxxx市政府、xxxxxx政府评为“纳税先进单位”、“安全、环保先进单位”和“企业信誉信得过”单位,历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司组织架构齐全、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配套体系健全、完善。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支撑性工具满足了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需求。2.2项目提出的背景2.2.1纺织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纺织纤维加工量从1980年的341万吨发展到2007年的3530万吨。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纺织行业发展仍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严峻挑战。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的加剧,纺织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行业的深层次矛盾日渐显现。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创建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产业整合能力不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不足。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产品结构看,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从企业结构看,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状况突出,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能力;从区域结构看,东中西部差距较大。三是资源利用率偏低、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受投入不足和企业规模偏小等因素影响,纺织行业的水耗、能耗居高不下,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四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加剧了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和原料供求矛盾。当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上是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靠资源优势获胜的机会正在减少,靠技术创新获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2.2.2山东省纺织业发展的特点一是山东纺织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生产、效益大幅度增长。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行价)29528.29亿元,与“十五”末相比,年均增长127.17%;完成工业增加值12568.43亿元,年均增长26.58%;产品销售收入28457.25亿元,年均增长28.33%;实现利税2365.54亿元,年均增长30.12%,其中利润1260.14亿元,年均增长33.01%;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699户,比“十五”末增加8274户;资产总额达到13018.93亿元,比“十五”末翻了近二番。二是出口持续增长,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十一五”以来全省纺织行业克服了出口退税下调,贸易磨擦加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创汇仍然排在全国的前列。2008年全省纺织行业出口创汇1600.05亿美元。在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出口百强企业中,山东省纺织企业占有17席,其中魏桥创业集团、青岛即发集团分别列第2和第7位。2008年,年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20户,其中魏桥、新华锦、即发、鲁泰、绮丽、孚日、益佳、如意、德棉等企业(集团)出口创汇均超过1亿美元,重点企业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三是实施名牌战略取得较大进展,名牌效应日益突出。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服装纺织拥有山东名牌112个,中国名牌18个。中国名牌中:服装类7个(威海华羽、青岛雪驰、潍坊坦博尔羽绒服,耶莉娅西服套装,新郎希努尔西裤,鲁泰格蕾芬衬衫,即发针织内衣);面料类5个(如意、南山精纺呢绒,鲁泰格蕾芬色织面料,兰雁牛仔布,同大合成革);家纺类5个(艺达、云龙化纤被,孚日、亚光和喜盈门毛巾);原料类1个(纽士达氨纶丝)。中国驰名商标9个(即发、耶莉娅、兰雁、如意、新郎希努尔、喜盈门、红仙霞、红领和山花)。山东省著名商标100个。名牌产品不仅提高了山东纺织服装的知名度,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企业订单接踵而至。四是产业集群建设初具规模,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以来,全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依托,以区域经济为支撑,围绕服装产业链发展,魏桥、即发、如意、鲁泰、兰雁、绮丽、新郎、桑莎、青岛、威海等重点纺织服装园区已颇具规模。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认并授牌的“即墨中国针织名城”、“昌邑中国印染名城”、“诸城中国男装名城”、“海阳中国毛衫名城”、“文登中国工艺家纺名城”、“邹平中国棉纺织名城”、“胶南王台镇中国纺织机械名镇”、“周村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郯城中国男装服装名城”等9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名城、名镇在当地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全省纺织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产品开发成绩显著,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围绕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延伸配套,科技进步和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全行业已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36个,其中国家级2个(如意、即发);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10个。获国家发明专利7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中国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四等奖10项;7家企业被评为中国纺织科技型企业(兰雁、鲁泰、喜盈门、德棉、海龙、同大、烟台氨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1项;获桑麻纺织科技奖4项、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六是全行业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的位次有所提升。与“十五”末相比,山东省纱、布产量由全国同行业第2位提升为第1位;化学纤维产量由全国同行业第6位提升为第3位。2008年,山东省纱、布、绒线、浆粕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针棉织品折纱、粘胶纤维产量居全国第2位;合成纤维、呢绒、针织和羽绒服装产量均居国内第3位;印染布、梭织服装、帘子布产量居国内第4位。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2006~2007年度中国纺织全行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中,山东省纺织企业占有16席,其中魏桥创业集团名列第1位;在2004~2005年度中国纺织各行业竞争力排名中,棉纺行业前20强中山东省占有7席,毛纺、印染和化纤行业前10强中山东省各占有2席,针织行业前10强中山东省占有1席;在全国棉纺、印染、毛纺、针织、化纤、纺机行业销售收入50强企业中,山东省分别占有13、3、3、7、5、4席。2.2.3xxxxxx市纺织工业现状2008年,xxxxxx市纺织系统生产布4.97亿米、纱14.58万吨、化纤7586吨、服装6.25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0.3%、-2.86%、44.79%、23.2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6亿元、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利润总额5.35亿元、利税总额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9%、12.5%、16.38%、16.34%。提高经济运行质量-2008年纺织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部分企业难以适应。面对危局,把抓运行、降消耗、促生产、保稳定做为首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分解落实各项指导性任务指标。二是抓好本系统的统计分析工作,在全面调度的基础上,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调度、重点监控、跟踪分析,及时掌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帮助解决。三是引导帮助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组织企业编报了节能减排项目;配合市节能办与企业签定了节能目标责任书;配合省纺织办开展了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四是抓好销售,开拓市场。组织有关企业分别参加华交会、广交会、2008年xxxxxx东莞贸易洽谈会、2008xxxxxx温州经贸洽谈会,邀请客商80余名,签订贸易额1.6亿元。与市中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2008中国(xxxxxx)针织文化衫交易会,并配合市中区政府共同开展了创建中国针织名镇、名城工作,打造纺织品牌。技术改造-认真组织企业编制了《2008年市直纺织工业技术改造规划》、《2008年技术创新规划》,引导和推进技术进步。2008年,全市纺织行业在建技改项目27个,总投资12.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7.8亿元。万泰创业、海扬王朝、银光精纺、海之杰、阿尔曼达、华派集团、华欣集团、金田服饰、祥源制衣、嘉龙针织、裕泰印染等企业的技改项目都有很大进展,部分已形成生产能力并已投入生产。组织申报技术进步项目16个,其中:省申报14个,市科委2个,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12个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其中:2个达到国际先进,6个达到国内先进,4个填补国内空白。共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品种300多个。本项目主要是对原有纯棉坯布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采用先进设备生产纯棉坯布,从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减少产品能耗,这对于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纺织行业减少生产消耗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2.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鼓励类”第十七项“纺织”部分的“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和“淘汰类”第十二项“纺织”部分的“B311C、B311C(CZ)、B311C(DJ)型精梳机”以及“1511M-105织机”的相关要求。本项目符合国家发改委、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到‘十一五’末,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纲要》中还提出:“棉纺织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到“十一五”末,棉纺织90年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6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00元/人·年,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卷化率达到5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本项目符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关于“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抓住对行业科技进步带动明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棉纺、印染、化纤、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的原则要求以及“进一步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力度。棉纺行业重点淘汰建国前生产的以及所有“1”字头纺纱和织造设备,A512型、A513型系列细纱机;毛纺行业重点淘汰B250型毛精纺机、H212型毛织机等落后设备”的要求。本项目符合《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0年度)》中“新型纺织材料及印染后整理技术”中的“新型合成纤维与纯棉、丝绸、麻、竹等天然纤维复合面料”的发展方向。本项目符合《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中“结构调整的重点”,即:“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使用量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项目建设符合《2011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投资年度工作重点》中“纺织行业”第四项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传统产业提成”中“棉纺织技术改造”产品方向“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采用清梳联合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及喷气纺纱机、高效精梳机、集体落纱细纱机长车(1008锭以上)、粗细络联合机等先进设备。”的实施内容要求。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中对“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的推广要求,《纲要》中还指出“棉纺行业重点推广‘十一五’期间取得技术突破的紧密纺、低扭矩环锭纺、喷气、涡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丰富纱线品种和品质。”以上政策、规划及法规的出台与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纺织行业及其中的棉纺行业的发展,由此可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2.3.2符合地方发展规划山东省是纺织大省,按照《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到2010年,全省服装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60亿元,年均增长15%;销售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1515%;利税达到450亿元,其中利润270亿元,年均增长11%。《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制造业强省,是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战略选择。“十一五”期间,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在突出“三个一批”、完善拉长七个产业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突破重点装备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作为纺织服装产业要突出原料、面料和服装三个环节,以优势产品和企业为依托,努力开发差别化、异型化、功能化纤维,加快印染工艺改造、技术装备更新和新型面料开发,不断提高服装设计和制作水平,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打造知名品牌。2010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8140亿元。本项目符合《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要求。《规划》指出:1.到2010年,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明显提高。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8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梳无卷化率达到5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70%,精梳纱比例达到30%。2.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四个重点:调整优化棉纺织,做大做强毛纺织,大力开发化纤新原料,发展提高印染后整理。3.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将以调整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纱线、面料档次质量为突破口,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尽快由目前的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例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淘汰落后设备,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细络联合机和各类宽幅、特宽幅无梭织机。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棉纺织工业技术进步,逐步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各种新型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线、各类专用纱线和适销对路的中高档坯布,以满足服装、针棉织品和家纺产品的需求。三是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在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多渠道解决原料资源及水、电、煤等能源的供求平衡。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重点解决噪声、粉尘以及色织布、牛仔布的染整废水处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项目的建设符合《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规划》中指出:1.鲁南经济带是山东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之一,加快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展开“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xxxxxx、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该区毗邻江苏、河南和安徽,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处在泛太平洋经济圈、中日韩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交汇点,也是华东与华北、山东半岛与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的结合部。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具有承南接北的作用,可以同时接受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的辐射。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一是粮棉等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二是水资源充沛。区内拥有南四湖、中运河、沂沭河、独流入海四大水系,黄河又从菏泽进入山东,河流、湖泊、水库众多,水资源总量约16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54%,人均水资源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6%,是我省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三是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资源总数超过2100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845万人。3.区域结构调整打造三大板块:尽快形成胶东半岛服装家纺产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大力促进省内中西部地区纺织优势产品产业带,培育完善特色纺织产业集群。打造xxxxxx、济宁、莱芜、临沂、泰安、德州、滨州、聊城、菏泽等省内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加工与特色纺织产品产业带。一是充分发挥省内中西部地区纺织原料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等自身优势,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发展与沿海及中心城市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重点扩大优质纱线、优质坯布的生产,满足中高档针棉制品和家纺产品生产的需要。继续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及工业园区建设。一是以优势企业为载体,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搞好服装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有关鼓励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联合的新途径,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不断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依托青岛大学等大专院校、省纺科院等研究院所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紧跟国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各行业的不同加工技术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对纺织服装产品安全、卫生和健康的标准要求,重点围绕绿色纺织品的开发生产,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确保纺织产品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项目建设对规划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项目的建设,符合《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是自觉尊重区域经济分工,激发内在活力,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由上可知,本项目符合山东省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必将推动地方纺织产业尤其是棉纺行业的发展。2.3.3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当前纺织行业的竞争,表面上是市场竞争,实质是技术和产品的竞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未来的竞争中,靠资源优势获胜的机会正在减少,靠技术创新获胜的机会则越来越多。因此,可以说在今后的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提升纺织工业的重要保证。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本项目建设将更好地发挥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淘汰现有落后的工艺和设备,达到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减少劳动用工的目的,从而直接和间接为企业增创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经济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xxx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本项目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需要,能使公司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国内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1.1国内纺织工业现状纺织工业是中国纺织业中最具传统特色的产业,而布料又是纺织业的最终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纯棉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坯布市场日益广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棉纺织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广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比去年增长20%,产量达480万吨,占全世界的25%,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使用国和纺织品出口国,使用量占全世界的28%,出口量占世界的26%。据测算分析,目前全球纺纱总量约为3000万吨,只能满足全球纺织和服装工业需求的一半多,随着人们对天然布料需求增长,纺织市场特别是棉纺市场仍处于高发展期中,在2004-2010年,全球市场对棉纺产品的需求预期每年增长25%。中国加入WTO后给纺织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棉花加工和棉纺企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入世后对扩大纺织品出口极为有利,一方面不仅受各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限制,还可以借机开拓新的市场,提高企业效益,因此发展棉纺织业的前景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国内市场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城乡之间的经济、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上差距明显,既反映了当前制约中国经济的关键所在,也表明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1世纪的消费更重视绿色、天然、健康、环保主题,棉麻产品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服用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多数企业在加工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将棉麻产品的天然本色与工艺质量有机结合来共同造就天然的高品质产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资源浪费。2005年农村衣着人均消费只有125元。如农民的人均衣着消费提高到200元,约需增加160多万吨纱,这是潜在的大市场。其中,棉纺纱、布产品因内需拉动,产量稳步增长。2008年上半年国内衣着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2.8%,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分别增长10%和13%,拉动了棉纺织业的增长。1至12月生产的263亿米棉布中,国内消费占83.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暖和色彩的变化,服装日趋舒适精良化,传统的纺织品市场越来越窄,高档精良的服装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纯棉免烫、抗绉、多功能性、以及新型复合型纤维的开发利用都需采用较先进的工艺进行染整处理。从近几年的国内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经过后整理的面料占整个面料纺织市场80%以上。上述数据足以看出国内市场之广阔。3.1.2国内纺织工业发展趋势“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十五”时期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纺织工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十一五”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不仅带动总量的大幅增长,而且产品价值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同时,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纺织工业的区域布局正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纺织科技成果产业化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支撑。新型纤维材料研发实现系列重大突破,涤纶、粘胶等化学纤维走上自主研发技术为主体的高起点、大规模、低成本的国产化道路,差异化水平不断提高;天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应用开发不断推进;新型纺纱技术、新型织造技术和非织造技术、清洁染整技术、新型产业用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技术、新型纺织装备制造技术取得重大成果并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及精细化工技术在纺织领域得到快速推广。价值增长贡献率提高标志纺织工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数量增长贡献率大幅降低,价值增长贡献率显著增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065亿美元,其中2001-2005年,服装出口数量增长贡献率为89.93%,价值增长贡献率仅10.07%,而2006-2009年数量和价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35.49%和64.51%;2001-2005年,纺织面料出口数量和价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4.25%和25.75%,而2006-2010年,数量和价值增长贡献率则达到27.47%和72.53%。纺织工业投资变化推动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2010年1-9月,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由2005年的77.32%降为53.93%,中部地区由16%上升至34.71%,西部地区则由6.7%上升至8.36%。“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内需市场潜力巨大,社会政治环境和谐稳定,劳动力资源充足,我国纺织工业已经构筑起完善的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从世界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我国纺织工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使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严峻挑战。3.2国外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2.1全球经济增长为纺织工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根据WTO公布的相关统计资料,2000年到2004年,全球经济以年均3.9%的速度平稳增长,同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6.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纤维消费和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纺织工业虽然在后配额释放期过后的增长速度会放慢,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将进一步提高。3.2.2全球纺织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使得竞争愈来愈烈一是以产业链分工为主的跨国生产和经营,使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常规产能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掌控世界纺织品高端市场,运用市场网络主导高附加值领域,国际纺织业的竞争也由“价格和质量”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竞争;二是发达国家逐步退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以及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欧美区域性的贸易保护等有利条件,在中低端产品市场上发挥后发优势,成为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三是区域经济同盟和经济多边协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兴起,促使纺织服装业生产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战略转移。3.2.3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难以避免2005年配额取消标志着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迈开了实质性步伐,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保护本国不断萎缩的纺织工业和其经济、政治团体利益,千方百计设置种种障碍阻止纺织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纺织工业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国际纺织品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纷纷保护本国的纺织品市场和产业发展利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将不可避免。3.2.4纺织产业高技术、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主流。纺织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对世界纺织生产与消费将产生重大影响,运用复合、超细、多异、共聚、纳米等技术发展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疗、建筑、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在资源、环保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以加强生态环保为目标的生物工程,新型绿色纤维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趋势;纺织行业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实现各生产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和产品高质化;信息化技术将在企业生产、流通和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快速反应和消费导向体系。3.3产品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3.3.1内需增长仍然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将持续增长。一是衣着类纺织品仍将不断增长。据统计,2000年到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9%和8.0%。根据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我国国内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家用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也将随着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的增长不断扩大。三是随着我国汽车、建筑、卫生、水利、农业、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的不断增长,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将比2005年增加200多万吨。3.3.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纺织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发展的主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纺织工业的要求,更是实现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3.3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继续深化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将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期,依据不同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将继续深化,并逐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梯度格局。3.3.4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纺织工业市场化进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速,管理体系、经营体系、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将加大,投资环境更加规范;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3.3.5原料对外依存度加大增加纺织工业市场风险我国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纺织原料的需求逐年增长。受土地和石油资源的限制,化纤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虽然化纤原料发展滞后的矛盾将有所缓解,但化纤原料大量进口的问题仍然是行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十一五”期间,随着相关化纤原料规划的实施,PTA、EG等主要化纤原料产量将有较大增长,进口依存度有望明显降低,但随着纤维加工总量中化纤比重的持续增长,预计化纤原料进口数量依然较大。3.3.6“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面临的机遇1.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有利于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增长。2000-200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为4%左右,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6.5%,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长17.2%,我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7.7%。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有利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2.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我省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趋势不可逆转。我省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我省纺织行业具有产业链完整、劳动力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对国际资本和跨国采购具有较强吸引力,经济外向度将进一步提高,出口市场份额也将持续扩大。3.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将形成对纺织品需求的持续拉动。目前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五分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人均衣着类消费和家用纺织品需求将大幅增长。同时我国汽车、交通、建筑、能源、水利、农业、卫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长,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正在成为纺织行业新的增长点。4.扩大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将继续推动纺织业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纺织作为就业和民生一大产业,截至2005年末,全行业(含规模以下)为社会提供了1960万个工作岗位,并解决了从事棉、毛、麻、蚕等天然纤维生产的1亿左右农民的生计问题。今后纺织行业发展,仍将是解决城乡差别、增加就业、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渠道。5.在山东省纺织工业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纺织品和服装产销大国,近几年来,中国纺织和服装的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其中,服装出口占纺织总出口的70%,在世界市场上占有17%的份额。山东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建国初期即享有“上海、青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